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26.24KB ,
资源ID:121883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1883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学习目的与要求绪论的核心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生着重大影响,焕发着青春活力。学习绪论,要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它的根本理论特征,与时俱进是它的理论品质,实现共产主义是它的最高社会理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理论联系实际是学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要了解现今时代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的研究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的产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

3、和发展。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它的科学性表现为它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4、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是全部理想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理

5、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提供了不少回答这些问题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识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的唯物主义英国古典经济学: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自然科学

6、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2)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4)综合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识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2)领会: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4)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3.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领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2)简单应

7、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3)综合应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学习这一章,要了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统一的物质世界;要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以及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环节,要明确规律的特点,以及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要掌握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思维和存

8、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2.在实践中把握的物质世界。实践的本质、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人们生活于其中的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人化自然。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基表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

9、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2.意识及其能动作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

10、规律的关系, 考核知识和考核要求1.物质世界和实践 (1)识记:世界观。哲学。一元论。二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实践的本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领会: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马克思王义基本原理概论意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我们所把握的物质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3)简单应用: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 2.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识记:联系。新事

11、物和旧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质。量。度。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2)领会: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3)简单应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可能性和现实性关

12、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4)综合应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识记:规律。意识。意识的能动性。(2)领会:规律的特点。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3)简单应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

13、理及其意义。 (4)综合应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学习这一章,要掌握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理解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明确认识的本质;深刻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以及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弄清真理和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深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弄清真理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明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1.认识的产生是

14、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关系,认识和认识论的关系。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认识的本质。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及其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及其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3.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主观

15、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节真理和价值1.真理及其属性。真理和谬误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实践标准的唯一性,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真理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真理的价值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1.认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内在本质和要求,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

16、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认识的产生及本质(1)识记:认识主体酶含义。认识客体的含义。(2)领会: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主体的特点。认识主体的结构。认识客体的特点。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认识的本质。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和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3)综合应用:认识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2.认识的辩证运动

17、(1)识记:感性认识的含义。感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的含义。理性认识的形式。(2)领会:感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3)简单应用: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3.真理与价值(1)识记:真理。谬误。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价值的含义。(2)领会: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其相互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真理的价值表现在它的功能上。(3)简单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18、准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4)综合应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识记:思想路线。 (2)领会: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3)简单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4)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这一章,要掌握社会的基本结构,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了解社会形态划分法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弄清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19、关系;正确理解入的本质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无产价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意识及其结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体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的含义,上层建筑的含义,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4.社会形态的划分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与发展。社会形态的划分,

20、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的产生和实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4.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文化的含义和特征,文化的社会功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的本质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

21、,人的本质的两个层次,马克是对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人民群众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识记: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 (2)领会:地理环境在社会发

22、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生产关系体系。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3)简单应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闻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综合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及其现实

23、意义。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识记:阶级的实质。社会革命。社会改革。(2)领会: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的类型。社会革命的形式。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综合应用:结合我国实际证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结合我国改革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识记:人的自然属性。

24、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人民群众的含义和构成。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2)领会: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结合实际说明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现实意义。坚持无产价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4)综合应用:正确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经济和政治的本质。学习本章,要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25、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了解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通过对商品经济的分析,掌握劳动价值理论,从而为分析剩余价值理论打下理论基础;要认识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实现了价值的增殖。要明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社会化生产,首先是以大工业为其物质技术基础,了解社会化生产的形成以及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了解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资本生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把握其基本内容和阶级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价值的

26、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表现,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晶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1.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本质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3.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及其实质,资本积累的后果,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27、。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资本主义的形成(1)识记: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货币。价值规律。资本原始积累。产业革命。(2)领会: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

28、经济制度的产生。 (3)简单应用: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发展变化。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4)综合应朝: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1)识记:资本总公式。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相对过剩人口。(2)领会: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的本质。资本积累的必然性。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3)

29、简单应用: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4)综合应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及其相互关系。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识记: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2)领会: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内容。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3)简单应用: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4)综合应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

30、性和阶级局限性。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的具体形式即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循环理论,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要了解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如何连续不断地生产出剩余价值。资本周转理论,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要了解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着重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要掌握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所需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关于资本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分配的理论,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资本形式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各个剥削集团如何共同瓜分剩余价值。要掌握产业资本(包括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的理论,以及作为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的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银行利润和农业地租的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的循环。 2.资本周转和资本周转速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