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8 ,大小:215.07KB ,
资源ID:121817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1817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第六单元人间真情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本组围绕着“人间真情”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和一个语文园地,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间真情和爱意。五篇课文,向人们展示了人性中极美的一面,字里行间均萦绕着浓浓的真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与好友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了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搭石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搭石”这一乡间的平凡事物,表现了人与人之间质朴的情感,歌颂了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记叙了一次跨越海峡的拯

2、救行动,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给予中被挽救了,正是“爱”创造了奇迹。卡罗纳讲述了一个不幸的小男孩在学校里得到了关爱。读后让人感受到,小男孩的遭遇虽然令人同情,周围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却能早日抚平他的伤痛。给予是快乐的,这是课题也是真理。在一个圣诞前夜,一个小男孩、一辆新车、一个成人、两次误会,向人们阐释了关于“快乐”的哲理。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将能感受爱,体会到爱的力量,并懂得如何去爱他人,关心、帮助他人。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这个话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

3、价值观进行迁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胜似亲人,一是写生活中表现人间真情的真实故事。两者任选其一,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日积月累”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唐代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成语故事”讲的是“杏林春满”这个成语的典故。 1.掌握本组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品读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部分内容能够背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3.分析文章的布局谋篇,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学习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人物故事中发现真情、表现真情。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快乐、发现幸福,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重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真情、感受真情的方法。体会作

5、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人物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真情的。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难点】 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人物故事中发现真情、表现真情。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生活中的人间真情。 古诗两首2课时 搭石2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课时 卡罗纳1课时 给予是快乐的1课时 语文园地六5课时总课时13课时20古诗两首 本课中的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

6、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

7、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选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难点】 想象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可以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对诗人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

8、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再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在小组或全班交流。教师不要对诗意做过多的讲解,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古诗中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如“西辞”,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地图,了解黄鹤楼和扬州所处的位置。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古诗的重点。在大体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反复吟诵,想一想:从诗中能够体会到什么?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之后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用语言准确生动的描述,

9、或用画笔生动形象的描绘。 3.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都颇具匠心,应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烟花三月”的传神,“尽”字和“唯”字的传情;又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更”字,语尽情遥,含吐不露,意蕴极为深厚。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4.本课的生字不多,但有的生字也需进行指导。如,“舍”是翘舌音,读四声,不读三声;“陵”的右下部分是折文。教学时可以用填写诗句的办法了解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教师准备】阅读了解古代送别诗的相关内容。重点语句PPT课件、与这两首古诗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歌曲送别的录音带。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回忆或搜集写送别之情或其他真情的古诗,选自

10、己最喜欢的几首背下来;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王维和元二的相关资料。 2课时第课时 1.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会这首诗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该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重点】 学会诗中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方法一 1.播放歌曲送别。 师:这首伤感惆怅的歌曲能不能让你想起送别的诗来?(学生听歌,说出听后的感受,然后朗诵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送别的诗句,感受其中的情谊。) 2.师导入课题: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离就很难再见,因此在分别的时候往往以诗词相赠

11、。古代流传下来的送别诗有很多,本课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两篇传世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老师板书课题,学生明确本课的主题,做好学习准备。)设计意图以歌曲送别导入,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氛围,铺陈了一种调子,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方法二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师: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有人说,友情是真挚而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友情的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对联导入,使学生感受到“友情”的珍贵,从而为学生理解诗歌

12、内容做了情感上的铺垫。方法三情境导入,感悟“送别”。 师:同学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同学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诗人送别好友时的情感。一、预习检查,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读准下列生字的读音、记住它们的字形。(PPT出示本课生字。) 2.提醒学生注意“孟”字的起笔,“陵”字的读音。(学生认读、书写生字。)二、解释诗题,介绍背景 1.师

13、: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呢?(学生说出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明确此诗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地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人物:孟浩然 李白 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 2.播放关于黄鹤楼的幻灯片,简介相关情况: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武汉的长江边上,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 3.师介绍广陵的情况:在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画出从黄鹤楼到广陵的路线图。(学生看教师画路线图,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地理位置。) 4.师:你们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吗?(学生根据课前了解到的情况分别介绍李白和孟浩然的情况及两人的关系

14、。)学生回答时教师在一旁补充,告诉学生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且成名在先,写这首诗时李白只是个新秀。设计意图将黄鹤楼与广陵之间的路线用图示向学生展示,便于学生理解诗意。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几名学生朗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学生对照注释,查查资料,和同学一块儿讨论,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诗中指的是孟浩然。 辞:告辞、辞别。 尽:完、消失。 唯:只。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古诗的意思:春光灿烂的三月,老朋友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我们在黄鹤楼辞别。友人

15、乘坐的小船越去越远,最后消失在碧蓝色的天空中。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然后抽两三名学生检查理解情况。板书: 时间:三月 4.师鼓励学生质疑:对于诗中的字词和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你们有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和妙处。如介绍“故人”时可讲述二人相识相知的故事,以体会二人之间的浓厚情谊;“西辞”和“下”的含义可配合图示来理解;“烟花三月”的繁花似锦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描绘和感受;品味“远影”“尽”和“天际流”的准确与生动时,可引导想象江水流入蓝天,一只小船慢慢消失在远方的画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重点字词“故人”“西辞”“烟花”“下”“尽”“唯

16、”等。) 5.师:李白一个人站在江边,目送友人的船渐渐消失在天边。这时间有多长?你从中有什么感受?(学生估计出时间,想象画面,由目送时间之长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情谊之深。) 6.组织讨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请大家想想,滚滚东去的难道只是一江春水吗?(学生讨论体会“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7.请你们用一个词或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学生思考,给出诸如“情深谊长”之类的词语。)设计意图本环节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自读自悟,或与其他学生交流来疏通诗意,教师再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使得对诗的研读更为深入。四、朗读诗歌,指导背诵 1.激励学生朗读:大

17、家想象一下,此刻你正站在江边,看着最好的朋友乘船远去,你感慨万千,吟出了这首送别诗。女生来读读看。(教师播放音乐送别,女生随着音乐读。) 2.总结,激励:女生展现的是一种柔情的相送。男生来读读看。(男生随着音乐读。) 3.总结,激励:从男生口中又听出了一种豪壮的送别。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吧!(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读,并练习背诵。)设计意图男女生分读、师生配乐互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轻松实现背诵的目标。 1.师归纳总结全诗: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李白和孟浩然感情深厚,孟浩然乘坐的小船已经看不见了。李白还呆立在那儿,一直望着小船远去的方向。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

18、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学生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师: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让我们继续领略古代诗人的送别深情。 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3.预习送元二使安西,有感情地读一读。第课时 1.学会出现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两个生字:舍、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该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比较该诗与前一首诗的区别,感受人间真情。 5.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这首诗。【难点】 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

19、的思想感情。 1.师:上节课我们陪着诗人李白送走了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又要和诗人王维一起送走另外一个人。(师板书课题,学生看教师一笔一画认真写字的情景,认识到本课所学的也是一首送别诗。) 2.解题,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资料,如王维的生平;“元二”是指一个排行第二的姓元的人;“使”是出使的意思;“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了解题目的意思。) 3.引导学生比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本诗题目的异同。(学生与教师一起明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却没有说出离开的人去做什么;送元二使安西没说明送别的地点,却点出了元二是作为一个使节去安西的。) 4.回顾:上

20、一首诗中有两句成了千古绝唱,请问是哪两句?(学生齐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引入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千古佳句,它也是作者目送友人离开时发出的感慨吗?让我们来看看吧。(学生带着好奇进入课文的学习。)设计意图将本诗的导入与前一首诗联系起来,用比较的方式来解题,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并帮助其快速抓住题意。一、合作学习,明意悟情 1.师:同学们,本节课将以大家自学为主,你们可以通过绘画、表演、编故事、理解诵读等方式来了解诗的意思。(老师将学生按兴趣分组,在组内研读课文,学生按兴趣结组,在组内讨论交流,了解诗意,并用自己选择的方式来演绎该诗,准备在全班展示。) 2.理解诗

21、意。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点拨。 这首诗写景的诗句是(学生回答: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讲解: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在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上,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初春清晨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瓦楞青青,路边柳色清新如洗。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了!与李白送孟浩然相比,王维是在用什么送别友人

22、呢?(生回答:酒。) 师:是一杯酒吗?(生回答:不是,诗句中“更尽”是“再喝完”的意思。) 师讲解:第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依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学生试译全诗。(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了!) 4.指导朗读全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爱和擅长的方式学习诗文,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资料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23、二、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组织讨论:本课的两首诗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明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友人远去的情景,没写送别的过程,而送元二使安西则写了为友人饯行的情景,没描绘友人离去的情形。两首诗都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有一定的景物描写,都体现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浓厚情谊。) 引导学生从古诗的内容和内涵两方面去分析。 2.展示几首有代表性的送别诗(如:山中送别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等),引导学生体会它们的异同,感受诗中丰富的情感,品味人间真情。(学生欣赏古诗,体味真情。) 3.组织交流:除了送别诗,你还知道哪些类别的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诗歌的类型,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对诗歌有更深

24、层的体会,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可用具体的诗作来提示学生,归纳出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可让学生了解到我国诗歌艺术的辉煌,激发对其热爱的情感,并生发主动去探知的欲望。 师:“多情自古伤离别”,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与上节课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王维对元二的恋恋不舍,都是朋友间真情的自然流露。两位诗人既是诗坛巨匠,更是重情重义之人,此时此刻,没有诗人的身份、没有荣誉的光环,有的只是在彼此心中汩汩流淌的真情,思念与祝福、牵挂与鼓励,皆在这翘首凝望中,皆在这频频祝福

25、中。作业11.完成教材第102页课后作业第2题:我们来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体会体会其中的情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完成教材第102页课后作业第3题:我还读过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作业2一、火眼金睛,辨字组词。二、我会选。辞:告别;辞职;辞退;推托;躲避。王叔叔辞()别母校已经十四年了。今年夏天,他辞()去了职务,自己办了一家公司,从此,不辞()辛苦地工作着。三、翻译句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四、阅读直通车。草木有情都说“草木无情”,我却不这样认为。一切活着的东西都潜

26、在地具有一种心理,草木也不例外。记得两年前,朋友送我一株桂花,长得并不茂盛,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当时收下它是因为朋友的好意难却,还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凭着这两条理由,我把它收下来了。第一年的八月它没有香味,因为它没有开过花。家人也没有对它寄予什么希望,更没有人去打理它。第二年开春,我决定把它移到院子里的空(kngkng)地上。我开始挖它的根,但是实在无法挖出来,最后不得不将花盆弄破,没想到它的根竟是如此发达长的、短的、细的都紧紧抓着土壤。我不得不惊叹它生命力的顽强。移到地面后,我仍旧对它疏于管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它变得郁郁葱葱了,片片新叶布满了枝丫,柔弱的枝干也粗了许多。欣喜之余,

27、我开始注意它了,定时浇水施肥,时时关注着它。不久,它嫩黄的新叶也变得绿油油的,满树都披上了绿装。金秋八月,满院飘香,家人围坐在桂树的周围,闻着桂花的香,说着有关桂花的故事我由此感悟,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情”!1.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2.“弱”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跟“强”相反;年纪小;不足,偏少。“瘦弱”中的“弱”字解释为 。根据义项,可以用“弱”字组词为 。3.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1)桂花在季开放。(2)作者收下桂花有两个原因,一是;二是。4.用波浪线画出直接概括本文中心的一句话。【

28、参考答案】一、孟春花盆丘陵凌空唯一推动孤单狐狸二、三、1.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2.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客舍旁的柳枝在雨中分外清新。四、1.kng 2.老弱病残3.(1) 秋(2)朋友的好意难却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4.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人物:孟浩然 李白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目光送心相随情深谊长地点:黄鹤楼时间:三月送元二使安西人物:王维 元二时间:柳色新春天事件:更尽一杯酒王维为元二设宴饯行地点:客舍 1.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可以说诗中情浓,课中亦情浓。整堂课的设

29、计都力求围绕一个“情”字。首先是理解诗题,整体把握“情”。开头音乐的渲染,李、孟关系的了解都使学生对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后面深悟诗情奠定基础。其次是赏析词句深入体验“情”。这一环节以李、孟关系为铺垫,以“烟花三月”“碧空尽”等重点词句为重点,将体验情感的过程推向高潮。 2.第二课时的这首古诗与前节课所学的均为送别诗,因而在教学中采取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另外,经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品味该类诗的方法有了初步体会,因而本节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兴趣自由结组,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诗歌,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同时,拓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课时淡化了对诗歌的朗读

30、,形式也较为单一。 学习古诗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最终悟诗情。这一环节要“读”占鳌头,形式多样。激情的引读、个性化的练读、充满鼓励的范读、情绪高昂的赛读等都能使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2.我们来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体会体会其中的情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答案大家找前两句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目送朋友远行时的惆怅及对朋友的依恋之情。后两句的意思是: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从饱含深情的劝酒中,可以体会出朋友间的那种依依不舍与牵挂。3.我还读过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答案大家找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