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4.82KB ,
资源ID:121426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1426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粉尘测定.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粉尘测定.docx

1、粉尘测定各矿井:为认真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的规定,规范和加强煤矿作业场所的粉尘监测工作,分析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科学评价作业场所的劳动卫生条件,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煤电公司研究制定了平禹煤电公司矿井粉尘监测规定,现予印发,望认真贯彻执行。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为规范和加强煤矿作业场所的粉尘监测工作,分析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现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等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一、测尘机构设置(一)各矿井必须设置专职测尘机构,建立粉尘测定实验室和配置专职测尘人员。专职测尘人员的配备每个采区不少于1人。(二)测尘员

2、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上的井下工龄,并经专门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从事测尘工作。(三)矿通风科负责本矿范围的测尘管理和指导工作。负责检查测尘人员的工作质量,了解、评价防尘情况,定期公布和上报测尘结果。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的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以便采取措施改善作业环境。(四)粉尘测定实验室按规定配备感量不低于0.0001g的分析天平、烘箱、采样器、气体流量计、秒表(计时器)、干燥器、滤膜等仪器和材料。(五)使用的粉尘检测仪器仪表,必须具有有效的计量检验合格证。二、测尘时间(一)作业场所的总粉尘(以下称“全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每半月测定1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二)定点呼

3、吸性粉尘:每月测定1次。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它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三)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和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采掘工作面有变动时,应及时进行SiO2测定。(四)采掘工作面每个月应进行1次全工作班连续粉尘(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测定。三、测尘方法及合格率计算(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测尘点应布置在尘源的回风侧粉尘扩散的较均匀地区的呼吸带(井上下作业场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见附表1)。呼吸带是指作业场所距巷道底板高1.5m作业人员呼吸的地带。在薄煤层及其它特殊情况下,呼吸带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随之变化。(二)测尘方法1. 煤矿粉尘浓度(全尘、呼吸性

4、粉尘)、游离SiO2含量和粉尘分散度测定应按GB 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规定的方法进行。2. GB 5748规定的用采样器进行采样测定的方法为基本方法,如果使用其它仪器或方法(如快速直读测尘仪)测定粉尘质量浓度时,必须以粉尘采样器测得的质量浓度为基准,对测定的数据进行换算,换算后的数据方可上报。3. 不具备测定游离SiO2含量和粉尘分散度条件的单位,可按规定采样后,送集团公司通风实验室或其它有测定条件的单位测定。(三)测尘合格率计算1. 按以下原则计算全矿井测点数N(1)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迎头按以下工序计算测点机采面:落煤、司机操作采煤机、液压支架司机移架和其它工序(浓度取其平

5、均值)4个测点。炮采面:打眼、放炮、回柱放顶、多工序作业、其它工序(浓度取其平均值)5个测点。机掘面:掘进机作业、司机操作掘进机、抽出式通风、装岩、其它工序(浓度取其平均值)5个测点。炮掘面:打眼、放炮、多工序作业、装岩(机械或人工)、其它工序(浓度取其平均值)5个测点。(2)巷道维护:根据支护方式可取砌碹、打锚杆眼、打锚杆、喷浆、搅拌上料、装卸料等测点中的几个。(3)转载点测尘点:按巷道长度计算,不足1000m的巷道,取各转载点粉尘浓度的平均值作为一个测点。大于1000m的巷道作为两个测点。(4)主要峒室:包括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室等都作为单独一个测点。2. 按以下方法计算测尘合格率

6、X=(M/N)100%式中 N-实测粉尘点数(个); M-合格粉尘测点数(个)。指实测粉尘浓度符合煤矿粉尘浓度卫生管理标准的测点总数。煤矿安全规程第七百三十九条规定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标准见附表2。四、测尘报表管理(一)矿井要建立粉尘浓度测尘结果报告制度。通风科和测尘人员必须按以下规定及时总结上报测尘结果,以便各级领导掌握防尘、测尘情况和采取对策。1.测尘员每半月向通风科和矿领导上报一份粉尘浓度测定半月报。2.矿通风科每月向煤电公司一通三防部上报一份粉尘浓度测定月报。(二)测尘员应按计划定期进行粉尘测定和填写测尘表格,统计、计算和上报测尘结果。测尘员有权监督井上、下防

7、尘措施执行情况,发现违章作业,应及时制止。(三)矿井要建立完善粉尘测点设置计划、粉尘浓度称量分析记录、粉尘浓度测定台账、粉尘浓度测定半月报、粉尘浓度测定月报等报表和资料。测尘员现场测尘时,必须携带现场测尘手册。五、切实加强综合防尘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尘措施,从源头上治理粉尘危害,有效降低粉尘浓度,使测尘合格率达到70%以上。 附表1 井上下作业场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类别生产工艺测尘点布置采煤工作面1. 采煤机割煤2. 司机操作采煤机3. 移架4. 电煤钻打眼5. 工作面放炮作业6. 回柱放顶、移刮板运输机7. 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8. 人工攉煤9. 带式输送机作业10. 工作面回风巷采煤机

8、回风侧10m15m司机工作地点司机工作地点打钻地点回风侧3m5m处放炮后工人在工作面开始作业前的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回风巷内距工作面端头10m15m处回风侧3m5m处转载点回风侧5m10m距工作面端头15m20m掘进工作面1. 掘进机作业2. 司机操作掘进机3. 风钻、煤电钻打眼4. 工作面放炮作业5. 打眼与装岩同时作业6. 机械装岩7. 人工装岩8. 抽出式通风9. 刷帮作业10. 挑顶作业11. 拉底作业12. 砌碹13. 打锚杆眼14. 打锚杆15. 喷浆16. 搅拌上料17. 装卸料18. 带式输送机作业机组后4m5m处的回风侧司机工作地点距作业点4m5m处巷道中部放炮后工人在工作

9、面开始作业前的地点装岩机回风侧3m5m处巷道中部在未安设风筒的巷道一侧,距装岩机4m5m处的回风流在未安设风筒的巷道一侧,距矿车4m5m处的回风流在工作面产尘点与除尘器捕罩之间,粉尘扩散的较均匀地区的呼吸带范围在距作业点回风侧4m5m处在距作业点回风侧4m5m处在距作业点回风侧4m5m处在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工人操作地点回风侧5m10m处工人操作地点回风侧5m10m处工人操作地点回风侧5m10m处工人操作地点回风侧5m10m处工人操作地点回风侧5m10m处转载点回风侧5m10m转载点及井下其它场所1. 刮板输送机2. 带式输送机作业3. 装煤(岩)点及翻罐笼4. 翻罐笼及溜煤口司机进行翻罐笼和放

10、煤作业5. 人工装卸料6. 地质刻槽7. 维修巷道8. 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硐室等处工人作业转载点回风侧5m10m处转载点回风侧5m10m处尘源回风侧5m10m处司机工作地点作业人员工作地点作业人员回风侧3m5m处作业人员回风侧3m5m处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附表2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最高允许浓度/(mg/m3)全尘呼吸性粉尘101050508080102223.510.50.3附件1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748-8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劳动人事部1986-01-27发布, 1986-05-01实施 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

11、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 1术语 1.1作业场所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2粉尘 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3粉尘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3)或数量 (粒/CM3)。本方法采用质量浓度。 1.4游离二氧化硅 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1.5粉尘分散度 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本方法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1.6测尘点 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2测尘点的选择原则 2.1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

12、的工人接尘地点。 2.2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在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3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3.1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3)。 3.2器材 3.2.1采样器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2.2滤膜采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当粉尘浓度低于50MG/M3时,

13、用直径为40MM的滤膜,高于50MG/M3时,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当过氯乙烯纤维滤膜不适用时,改用玻璃纤维滤膜。 3.2.3气体流量计常用1540L/MIN的转子流量计,也可用涡轮式气体流量计;需要加大流量时,可提高到80L/MIN的上述流量计,流量计至少每半年用钟罩式气体计量器、皂膜流量计或精度为1%的转子流量计校正一次。若流量计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清洗校正。 3.2.4天平用感量不低于0.0001G的分析天平。按计量部门规定,每年检定一次。 3.2.5秒表或相当于秒表的计时器。 3.2.6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3.3测定程序 3.3.1滤膜的准备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置于天平上称

14、量,记录初始质量,然后将滤膜装入滤膜夹,确认滤膜无褶皱或裂隙后,放入带编号的样品盒里备用。 3.3.2采样器的架设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中拧紧,采样时,滤膜的受尘面应迎向含尘气流。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砂粒对样品的污染时,受尘面可以侧向。 3.3.3采样开始的时间连续性产尘作业点,应在作业开始30MIN后。阵发性产尘作业点,应在工人工作时采样。 3.3.4采样的流量常用流量为1540L/MIN。浓度较低时,可适当加大流量,但不得超过80L/MIN。在整个采样过程中,流量应稳定。 3.3.5采样的持续时间根据测尘点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的最低值确定采样的持续时间

15、,但一般不得小于10MIN(当粉尘浓度高于10MG/M3时,采气量不得小于0.2M3;低于2MG/M3时,采气量为0.51M3)。采样持续时间一般按式(1)估算; TM1000/(CQ) .(1) 式中:T采样持续时间,MIN; M要求的粉尘增量,其质量应大于或等于1MG; C作业场所的估计粉尘浓度,MG/M3; Q采样时的流量,1/MIN。 3.3.6采集在滤膜上的粉尘的增量直径为40MM滤膜上的粉尘的增量,不应少于1MG,但不得多于10MG,直径为75MM的滤膜,应做成锥形漏斗进行采样,其粉尘增量不受此限。 3.3.7采样后样品的处理采样结束后,将滤膜从滤膜夹上取下,一般情况下,不需干燥处

16、理,可直接放在3.2.4规定的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如果采样时现场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有水雾存在时,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内干燥2H后称量,并记录测定结果。称量后再放入干燥器中干燥30MIN,再次称量,当相邻两次的质量差不超过0.1MG时,取其最小值。 3.4粉尘浓度按式(2)计算: C(M2-M1)/QT1000 .(2) 式中:C粉尘浓度,MG/ M3; M1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 M2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采样流量,1/MIN 3.5本方法为基本方法。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或方法测定粉尘质量浓度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 4.1原

17、理 硅酸盐溶于加热的焦磷酸,而石英几乎不溶,以质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4.2器材 4.2.1锥形烧瓶 (50ML)。 4.2.2量筒 (25ML)。 4.2.3烧杯 (200400ML)。 4.2.4玻璃漏斗和漏斗架。 4.2.5温度计(0360)。 4.2.6电炉 (可调)。 4.2.7高温电炉(附温度控制器)。 4.2.8瓷坩埚或铂坩埚(25ML,带盖)。 4.2.9坩埚坩或铂尘坩埚钳。 4.2.10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4.2.11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4.2.12玛瑙研钵。 4.2.13定量滤纸(慢速)。 4.2.14PH试纸。 4.3试剂 4.3.1焦

18、磷酸 (将85%的磷酸加热到沸腾,至250不冒泡为止,放冷,贮存于试剂瓶中)。 4.3.2氢氟酸。 4.3.3结晶硝酸铵。 4.3.4盐酸。 以上试剂均为化学纯。 4.4采样 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悬浮粉尘。按滤膜直径为75MM的采样方法对最大流量采集0.2G左右的粉尘,或用其他合适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当受采样条件限制时,可在其呼吸带高度采集沉降尘。 4.5分析步骤 4.5.1将采集的粉尘样品放在1053烘箱中烘干2H,稍冷,贮于干燥器中备用。如粉尘粒子较大,需用玛瑙研钵研细到手捻有滑感为止。 4.5.2准确称取0.10.2G粉尘样品于50ML的锥形烧瓶中。 4.5.3样品中若含有煤

19、、其他碳素及有机物的粉尘时,应放在瓷坩埚中,在800900下灼烧30MIN以上,使炭及有机物完全灰化,冷却后将残渣用焦磷酸洗入锥形烧瓶中;若含有硫化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等),应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烧瓶中。 4.5.4用量筒取15ML焦磷酸,倒入锥形烧瓶中,摇动,使样品全部湿润。 4.5.5将锥形烧瓶置于可调电炉上,迅速加热到245250,保持15MIN,并用带有温度计的玻璃棒不断搅拌。 4.5.6取下锥形烧瓶,在室温下冷却到100150,再将锥形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到4050,在冷却过程中,加5080的蒸馏水稀释到4045MOL,稀释时一面加水,一面用力搅拌混匀。 4.5.7将锥形

20、烧瓶内容物小心移入烧杯中,再用热蒸馏水冲洗温度计、玻璃棒及锥形烧瓶。把洗液并倒入烧杯中,并加蒸馏水稀释至150200ML,用玻璃棒搅匀。 4.5.8将烧杯放在电炉上煮沸内容物,趁热用无灰滤纸过滤(滤液中有尘粒时,须加纸浆),滤液勿倒太满,一般约在滤纸的三分之二处。 4.5.9过滤后,用0.1N盐酸洗涤烧杯移入漏斗中,并将滤纸上的沉渣冲洗35次,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可用PH试纸检验),如用铂坩埚时,要洗至无磷酸根反应后再洗三次(检验方法见4.8)。上述过程,应在当天完成。 4.5.10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折叠数次,放于恒量的瓷坩埚中,在80的烘箱中烘干,再放在电炉上低温炭化,炭化时要加盖

21、并稍留一小缝隙,然后放入高温电炉(800900)中灼烧30MIN,取出瓷坩埚,在室温下稍冷后,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H,称至恒量并记录。 4.6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式(3)计算: SiO2(F)(M2-M1)/G100 .(3) 式中SiO2(F)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M1坩埚质量,G; M2坩埚加沉渣质量,G; G粉尘样品质量,G。 4.7粉尘中含有难溶物质的处理 4.7.1当粉尘样品中含有难以被焦磷酸溶解的物质时(如碳化硅、绿柱石、电气石、黄玉等),则需用氢氟酸在铂坩埚中处理。 4.7.2向铂坩埚内加入数滴1:1硫酸,使沉渣全部润湿。然后再加40%的氢氟酸510ML(在通风柜内),稍加

22、热,使沉渣中游离二氧化硅溶解,继续加热蒸发至不冒白烟为止(防止沸腾)。再于900温度下灼烧,称至恒量。 4.7.3处理难溶物质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式(4)计算: SiO2(F)(M2-M3)/G100 .(4) 式中M3经氢氟酸处理后坩埚加沉渣质量,G; 其他符号表示的含义同式(3)。 4.8磷酸根(PO4-3)的检验方法 4.8.1原理 磷酸和钼酸铵在PH4.1时,用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 4.8.2试液的配制 4.8.2.1乙酸盐缓冲液 (PH4.1) 取0.025N乙酸钠溶液,0.1N乙酸溶液等体积混合。 4.8.2.21%抗坏血酸溶液(保存于冰箱中)。 4.8.2.3钼酸铵溶液取2.5

23、G钼酸铵溶于100ML的0.05N硫酸中(临用时配制)。 4.8.3检验方法 4.8.3.1测定时分别将4.8.2.2和4.8.2.3两溶液用4.8.2.1液各稀释10倍。 4.8.3.2取1ML滤液加上述溶液各4.5ML混匀,放置20MIN,如有磷酸根离子则显蓝色。 4.9本法为基本方法。采用其他方法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5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5.1滤膜溶解涂片法 5.1.1原理 采样后的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 5.1.2试剂和器材 5.1.2.1乙酸丁酯(化学纯)。 5.1.2.2瓷坩埚(25ML)或小烧杯(25ML)。 5.1.2.3

24、玻璃棒。 5.1.2.4玻璃滴管或吸管。 5.1.2.5载物玻片(75251MM)。 5.1.2.6显微镜。 5.1.2.7目镜测微尺 5.1.2.8物镜测微尺 以上器材在使用前必须擦洗干净,避免粉尘污染。 5.1.3操作步骤 5.1.3.1将采有粉尘的滤膜放在瓷坩埚或小烧杯中,用吸管加入12ML乙酸丁酯,再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粉尘混悬液,立即用滴管吸取一滴,滴于载物玻片上,用另一载物玻片成45角推片,贴上标签、编号、注明采样地点及日期。 5.1.3.2镜检时如发现涂片上粉尘密集而影响测定时,可再加适量乙酸丁酯稀释,重新制备标本。 5.1.3.3制好的标本应保存在玻璃平皿中,避免外界粉

25、尘的污染。 5.1.3.4在400600倍的放大倍率下,用物镜测微尺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刻度的间距,即将物镜测微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内。在低倍镜下(物镜4或10),找到物镜测微尺的刻度线,将其刻度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成测定时所需倍率,在视野中心,使物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与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相重合。然后找出两尺再次重合的刻度线,分别数出两种测微尺重合部分的刻度数,计算出目镜测微尺一个刻度的间距。 5.1.3.5分散度的测定 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尘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用400600倍观察。用目镜测微尺无选择地依次测定粉尘粒子的大小,遇长径量长径,遇短径量

26、短径。至少测量200个尘粒,按下表记录,算出百分数。 粉尘数量分散度测量记录表 粒径,M 2 2- 5- 10 尘粒数,个 百分数,% 5.1.3.6对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粉尘和纤维状粉尘本法不适用。此时采用自然沉降法。 5.2自然沉降法 5.2.1原理 将含尘空气采集在沉降器内,使尘粒自然沉降在盖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测定。 5.2.2器材 5.2.2.1格林沉降器。 5.2.2.2盖玻片(1818MM)。 5.2.2.3载物玻片(75251MM)。 5.2.2.4显微镜。 5.2.2.5目镜测微尺。 5.2.2.6物镜测微尺。 5.2.3操作步骤 5.2.3.1将盖玻片用铬酸洗液浸泡,用水冲洗后

27、,再用95%乙醇擦洗干净。然后放在沉降器的凹槽内,推动滑板至与底座平齐,盖上圆筒盖以备采样。 5.2.3.2采样时将滑板向凹槽方向推动,直至圆筒位于底座之外,取下筒盖,上下移动数次,使含尘空气进入圆筒内,盖上圆筒盖,推动滑板至与底座平齐。然后将沉降器水平静置3H,使尘粒自然降落在盖玻片上。 5.2.3.3将滑板推出底座外,取出盖玻片贴在载物玻片上,编号,注明采样日期及地点。然后在显微镜下测量。 5.2.3.4 粉尘分散度的测量及计算与5.1.3.5同。 附录A 测尘器材的主要技术指标 (补充件) A.1滤膜滤膜的阻留率,当用直径0.3M的油雾进行检测时,应不小于99%;滤膜的阻力,当用20 L /MIN 的流量采样,过滤面积为8CM2时,应不大于1000PA;滤膜质量的稳定性,因大气中湿度变化而造成滤膜的质量变化,应不大于0.1%。 A.2采样头的气密性将滤膜夹上装有塑料薄膜的采样头放于盛水的烧杯中,向采样头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1000PA时,水中应无气泡产生。 A.3流量计流量计精度为2.5%。 A.4抽气机应能连续运转100MIN以上,采样流量(带滤膜)应大于15L/MIN,负压应大于1500PA。 窗体顶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