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5.95KB ,
资源ID:121330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1330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五 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同步训练2教育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五 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同步训练2教育文档.docx

1、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五 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同步训练2教育文档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五 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同步训练1、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2、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选择题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

3、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

4、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2019年,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民众之所以有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5、”。“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

6、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

7、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2.在朱光亚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成功,仅用了两年时间。科学家们的努力

8、,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使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3.2019年10月1日18时,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4.2019年9月18日,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现场组织指导对“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两优号

9、”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的收割、验收工作,此批次的超级杂交稻承担着冲击大面积亩产公斤难关的重任。对此评述正确的是A.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早在过渡时期就取得重大突破B.中国水稻亩产900公斤难关在1958年就已经攻克C.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D.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因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已经得到解决5.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此规划制定的背景有()三大改造的进行 一五计划的完成 国民经济的恢复 导弹氢弹研制成功A B C D6. “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

10、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C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7.2019年9月18日,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在北京举行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座谈会。会上回顾了世界上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这主要表明( ) A、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B、第三次科技革命威胁着世界安全C、原子能的研究遍及世界各国

11、D、新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8.1949年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事件按其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A. B. C. D.9.2019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一20、歼一10C红旗一22等六款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D教育与军事科

12、技创新高度结合10.1962年12月,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指出“现在太平洋地区存在的危险将急剧增加。我们必须认真看待这种威胁。即使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也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够成功研制原子弹。”这表明中国研制核武器A.有苏联的技术援助B.速度超出了美国预料C.受到美苏两国制裁D.被美国政府密切关注11.邓小平在1977年接见美籍华裔科学家牛满江、陈省身和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等外宾时,高度评价他们为祖国发展的贡献。这些科学家对祖国的贡献是A.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研究 B指导中国留美学生深造C为中国大量引进美国科技 D.交流学术与科学发展建议12.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

13、,双方商定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予以配合。上述会谈的直接历史背景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 B.“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C.中国成功爆破了原子弹和氢弹 D.美国提出“尼克松主义”13.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工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合成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14.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打趣地说

14、:“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这反映出A.毛泽东认识到独立研发科技的重要性B.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C.新中国作出了“两弹一星”的决策D.新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5.“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

15、的体现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D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2、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20年代,人们在制作星表时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不是完美的椭圆,天文学家们经过计算认为,在天王星附近可能有一颗未知行星在干扰其运动,并算出了这颗行星的位置。1846年,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在认定的位置上果然找到了这颗行星,后命名为海王星。材料二、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讯(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海王星的发现依据的

16、是哪位科学家的什么理论?另举两例说明该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2)据材料二指出,上述新华社电讯报道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材料二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

17、原子弹爆炸成功。材料三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材料四“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请问答:(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三中,袁隆平用什么科学成果解决了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3)以上材料中体现的我国科技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试卷答案1.C新中国的科技。袁隆平是科学家,他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做出了杰

18、出贡献,因此答案为 C。2.B本题考查中国科技发展的现实意义。中国在核武器研究领域内的迅猛发展,是在美苏垄断核武器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核武器的迅猛发展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3.B新中国的科技。注意题干中的“空间技术”的要求,如A选项就首先不符合这个要求。我国“空间技术”的第一个里程碑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第二个里程碑就应该是“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4.C现代中国科技发展。该题考查对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的评价。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是在1973年取得突破的,属于文革期间 ,故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各地大放“生产卫星”的情况不属实,故B错误;D项没有把握对其功用

19、认识的程度,错误;C项的评价是比较符合史实的,为正确选项。5.B三大改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归纳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地知道“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具体时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符合题意;一五计划的完成是在1957年,时间不合题意;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建国初,符合题意确;导弹氢弹研制成功是在20世纪60年代,不合题意,据此分析可知符合题意,故选B。6.A 根据“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新中国原子弹研制成

20、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故选A。7.A 考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核技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中国的核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即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自身不会威胁着世界安全,选项B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强调核技术的发展,并不能表明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8.D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是在1967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2019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向南太

21、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是在1980年,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时间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时间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时间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9.A由“六款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亮相阅兵式,表明我国改革开放后“科技强军”战略成效显著,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和“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排除B、C、D。10.D根据“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指出”“即使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也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够成功研制原子弹”,表明美国密切关注中国研制核武器的问题,

22、故D正确;A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不符合“即使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也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够成功研制原子弹”,排除A;中国1964年研制原子弹成功,美国1962年即指出“中国也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够成功研制原子弹”,中国研制核武器速度没有超出了美国预料,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即使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也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够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准确解读,结合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科技成就分析解答。11.D【试题解析】1977年中美关系改善前,不可能出现美籍华裔科学家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研究的情况,故A项错误;同理,故B项错误;为中国引进大量美国科技非三位美籍华裔科学家的能力能及,故C项错

23、误;美籍华裔科学家为祖国交流学术和科学发展提供建议是可行的,故D项正确。1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注意材料时间“1967年8月”和题干要求“直接历史背景”,材料中反映了美日之间就中国核武器达成的协议,其直接历史背景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核垄断,故本题答案为C项;A项是1950年;B项是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67年10月,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发表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一文,表达了“尼克松主义”的萌芽主张,故D项与材料不符。13.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下台是1964

24、年,这一年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故被美国方面称为“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A项正确。1965年,中国首次合成人工结晶牛胰岛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2019年,中国首次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14.A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苏关系破裂,毛泽东认识到独立研发科技的重要性,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新中国作出“两弹一星”的决策,故C错误

25、。材料也没有反映新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故D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背景15.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6个部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委”“20个省、市、自治区”“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据此BCD的表述均题意及史实相符,而A研制开发“两弹一星”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客观上所起的作用,材料无法体现。故选D。16.答案:(1)科学家:牛顿;理论:万有引力定律。准确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确解释了潮汐成因。(2)事件:197

26、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成就: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成功升空;中国还是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1990年开始,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不是完美的椭圆”“天王星附近可能有一颗未知行星在干扰其运动,并算出了这颗行星的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得知,这依据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物理知识举例即可,如潮汐成因、地球平均密度和扁平率计算等。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卫

27、星发射成功”“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并结合所学得知,该电讯报道的是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第二小问注意题干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空间技术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即可。17.(1)苏联不肯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我们靠自力更生、汲取国际成果研制成功。说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无论环境怎么恶劣,我们都能完成别人能完成的所有事情。(2)水稻杂交技术。(3)原子弹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杂交水稻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对解决世界

28、粮食短缺问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载人航天飞船上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主要表达了苏联不肯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而材料二主要表达了中国要靠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所以综合起来就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靠自己也能解决很多问题之类的答案均可。(2)袁隆平的科研成果是杂交水稻,所以隆平是用水稻杂交技术解决了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3)本问就是要分别回答出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影响、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的影响、载人航天飞船上天产生的影响,分别回答即可,例如,原子弹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防力量,对于巩固新生的政权具有重要的意义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