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80.10KB ,
资源ID:1212522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1252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

1、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0年8月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是指采用参比(标准)方法,与自动监测法在企业正常生产工况下实施同步采样分析,验证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监测行为。比对监测是判断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统一比对监测技术要求,依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第28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规定了废水自动监测设备、

2、固定污染源烟气连自动监测设备(CEMS)比对监测的内容、频次、方法、结果评价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对废水污染源、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常比对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验收监测仍按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2 引用标准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4-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

3、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T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3.1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Cr)在线自动监测仪、pH水质自动分析仪、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水质自动采样器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

4、3.2 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设备即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CEMS),对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烟气中污染物进行连续地、实时地跟踪测定的仪器、仪表。3.3 参比方法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3.4 比对监测指采用参比(标准)方法,与自动监测法在企业正常生产下实施同步采样分析,验证水污染源和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监测行为。4 比对监测条件自动监测设备已按规范安装调试、并经地市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方可开展比对监测,比对监测时要求排污企业出具自动监测设备的调试检测报告和验收合格报告。比对监测期间,

5、生产设备应正常稳定运行。5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5.1比对监测内容5.1.1 比对监测项目主要为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pH、废水流量等。5.1.2 比对监测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的相对误差和质控样的测试结果。5.2 比对监测频次5.2.1 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比对监测每年至少 4 次,每季度至少 1 次。比对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比对样品均匀一致,每次比对监测要求的样品数量在3 对以上。5.2.2 对于化学需氧量(CODCr),当实际水样CODCr30mg/L时,以接近实际水样的低浓度(约20mg/L)标样

6、代替实际水样进行实验,至少测定 2 次。比对监测频次的确定可采用事先通知的形式或不通知的抽检形式进行,比对监测应尽可能在 1 天内完成。5.3 比对监测方法5.3.1 在安装自动监测采样装置的位置进行人工采样,并和自动监测设备采样同步。5.3.2 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中所列方法作为比对监测分析方法,禁止使用非标准监测方法,推荐监测分析方法详见表5-1。表5-1 比对监测分析方法序号监测分析项目监测分析方法方法标准编号1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GB 11914高氯废水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氯气校正法HJ/T 702氨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度法HJ 535水质 氨氮的测

7、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63总磷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4总氮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 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18945pH值水质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 69205.3.3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5.3.3.1 化学需氧量(CODCr)自动监测仪的比对监测采集实际废水样品,用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自动监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 (GB 11914) 进行比对试验;对于排放高氯废水(氯离子浓度在 100020000mg/L)的废水样品,实验室分析方法采用 HJ/T 70。比对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比对样品均匀一致,比对试验总数应不少于 3 对,其中

8、2 对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应满足表5-2 的要求。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公式如下:式中: A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Xn第n次自动监测测量值; Bn第n次实验室标准方法的测定值;当实际水样CODCr30mg/L时,以接近实际水样的低浓度(约20mg/L)质控样代替实际水样进行实验,至少测定 2 次。质控样测定的绝对误差不大于标准中位值的5mg/L。5.3.3.2 氨氮自动分析仪的比对监测采集实际废水样品,用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HJ 535(或HJ 536)进行比对试验,比对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比对样品均匀一致,比对试验总数应不少于 3 对,其中 2 对实际

9、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应满足表5-2 的要求。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A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Xn第n次自动监测测量值;Bn第n次标准方法的测定值5.3.3.3 总氮、总磷自动分析仪的比对监测采集实际废水样品,总氮自动监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 GB/T 11894进行比对试验,总磷自动监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 GB11893进行比对试验,比对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比对样品均匀一致,比对试验总数应不少于 3 对,其中 2 对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应满足表5-2 的要求。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A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Xn第n次自动监测测量值

10、;Bn第n次标准方法的测定值5.3.3.4 pH自动分析仪的比对监测采集实际废水样品,用pH 水质自动分析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 GB 6920 对废水pH 值进行试验,比对试验过程中应保证在线监测仪器与国标法测量结果组成一个数据对,至少获得 3 个测定数据对,计算两种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其中 2 对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绝对误差应满足表5-2的要求。5.3.3.5 废水流量具备手工测流条件的,采用流速面积法进行手工测流,并和同时段自动测流仪结果进行比对,至少获取3个数据对,其中2对比对结果相对误差应小于20%。不具备手工测流条件的,满足如下条件,可认定自动监测流量数据有效:a) 企业安装的流量计通过

11、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并处在有效期内;b) 流量计无明显变形等损坏现象;c) 液位或水头测量结果准确;d) 检查流量计说明书等资料,若流量计参数可变,查阅流量计参数设置,要求设置值和说明书一致(不一致要查明原因,必要时可实测验证);e) 检查流量计的计算公式,流量计算结果准确;f) 流量计水流畅通,无拥堵现象,明渠流量计为自由流。5.3.4 质控样考核采用国家认可的质控样,分别用两种浓度的质控样进行考核,一种为接近实际废水浓度的样品,另一种为超过相应排放标准浓度的样品,每种样品至少测定 1 次,质控样测定的相对误差不大于质控样标称值中值的10%(pH除外)。5.4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

12、统比对监测结果评价指标限值见表5-2。实际水样比对监测至少获取 3 个数据对,其中 2 对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应满足表5-2的要求;质控样测定的相对误差不大于标准中位值的10%。实际水样比对监测和质控样考核均合格,则此次监测结果判定为合格。表5-2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考核指标要求仪器名称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化学需氧量(CODCr)CODCr30mg/L时,绝对误差不超过5mg/L以接近实际水样的低浓度(约20mg/L)标样代替实际水样进行试验30mg/LCODCr60mg/L时,相对误差不超过30%60mg/LCODCr100mg/L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0%CODCr100 mg/L时,

13、相对误差不超过15%氨氮、总磷、总氮相对误差不超过15%pH绝对误差不超过0.5pH5.5 质量保证5.5.1 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措施5.5.1.1 实验室分析人员按国家相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5.5.1.2 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能够满足监测需要及设备维护要求,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5.5.1.3 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中所列方法作为比对监测分析方法;5.5.1.4 定期对用于比对监测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所用标准样品、标准溶液的运行状态进行期间核查,以满足监测要求;5.5.1.5 对用于比对监测的设备、器具的校准和标准物质进行控制,保证量值的准确性和可溯源性;5.5.

14、1.6 水样分析质量控制:a.平行双样测定:分析人员对每批水质样品进行不少于10%的平行双样测定,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满足方法要求;b.自行配置的标准物质或标准溶液,必须与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比对、验证后方可使用;c.绘制的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原则上已知浓度点不得少于 6 个(含空白浓度),曲线相关系数绝对值(r)应大于或等于0.999;d.测定样品的同时,平行测定已绘制的标准曲线的中等浓度标准溶液,其相对误差应在5%-10%之间;空白测定值应小于测定方法的规定值。5.5.2 现场比对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5.5.2.1 按照比对分析项目及HJ494-2009水质-采样技术指导要求,做好比对试验所

15、需采样器具的日常清洗、保管、整理工作;5.5.2.2 在水污染源排放口安装自动采样装置的位置进行人工采样,采样至少由两人协同工作,负责现场固定液的添加等;5.5.2.3 尽可能在废水自动监测分析仪采样的同时采集实验室分析样品,采样时填写现场采样记录,并及时正确地贴好每个样品标签(采样地点、编号、项目、时间等)以免混淆,做到样品标示的唯一性;5.5.2.4 样品采集和保存严格执行 HJ/T91-2002 的有关规定,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5.6 比对监测报告格式及内容5.6.1比对监测报告应包括的信息比对监测报告由正文和附表组成。正文必须具有的信息包括:a.监测机构名称、地址、通讯方式、

16、监测日期和报告编制日期;b.报告的标识-编号; c.排污企业名称、废水自动监控设备安装位置所在的相关污染源名称、排污口位置和编号、采样点编号;d.废水自动监控设备标识-制造单位、型号和系列编号;e.参比方法引用的标准、所用的主要设备,仪器等。 报告应包括的工作内容a.比对监测时工况;b.比对监测项目;c.比对监测频次和比对监测时段;d.手工监测数据和在线设备监测数据;e.比对监测结果评价指标限值;f.比对监测结果评价结论;g.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和措施;h.监测报告的三级审核及签字。5.6.2 报告格式实例见附录1。6 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6.1 比对监测内容6.1.1比对监测项目

17、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实测干基浓度、颗粒物实测干基浓度、烟气流速和烟气参数(烟气温度、氧量)。6.1.2 核查参数过剩空气系数、烟气流量、污染物折算浓度、污染物排放速率、烟气含湿量、标准曲线参数、速度场系数和皮托管系数。6.2 比对监测频次6.2.1 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安装的固定污染源烟气CEMS的比对监测每年至少 4次,每季度至少 1 次。6.2.2 每次比对监测,对颗粒物浓度、烟气流速、烟温用参比方法至少获取 3 个测试断面的平均值,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氧量至少获取 6 个数据(其中仪器法可选取不小于 2 倍自动监测设备响应时间期间的平均值为 1 个数据,化学法以一

18、个样品的采样时间段监测值为 1 个数据),取参比方法测试的平均值与同时段烟气 CEMS 的平均值进行准确度计算。6.3 比对监测方法6.3.1 比对监测遵循原则6.3.1.1 监测期间,生产设备要正常稳定运行;6.3.1.2 监测前,首先要核准烟尘采样器、烟气分析仪、烟气CEMS等相关仪器的显示时间并保持一致; 6.3.1.3 参比方法测定湿法脱硫后的烟气,使用的烟气分析仪必须配有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烟气前处理装置(如加热采样枪和快速冷却装置等); 6.3.1.4 监测前,参比方法使用的烟气分析仪必须现场使用标准气体检查准确度,并记录现场校验值;6.3.1.5 每个监测项目的数据需记录采样起止时

19、间;6.3.1.6 比对监测期间不允许在线监测设备运营单位调试仪器。6.3.2 比对监测参比方法参比方法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或相关国际标准中所列方法,详见表6-1。表6-1 参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一览表序号监测分析项目监测分析方法方法标准编号1颗粒物重量法GB/T 161572氧量电化学法、氧化锆法、热磁式氧分析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3二氧化硫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碘量法HJ/T 56定电位电解法HJ/T 574氮氧化物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

20、保总局)定电位电解法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2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435烟气流速皮托管法GB/T 161576烟气温度热电偶法、电阻温度计GB/T 161576.4 比对测试6.4.1 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参比方法采样位置按照GB/T 16157和HJ/T 397等要求设置。气态污染物参比方法采样位置与CEMS测定位置靠近但不干扰CEMS正常取样,不能从CEMS排气装置处直接采样监测,手工和自动同步采样。6.4.2 对颗粒物浓度、烟气流速、烟温参比方法至少获取 3 个测试断面的平均值,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氧量至少获取 6 个数据(其中仪器法可选取不小于 2 倍自动监测

21、设备响应时间期间的平均值为 1 个数据,化学法以一个样品的采样时间段监测值为 1 个数据)。6.5 核查参数6.5.1 过剩空气系数进入烟气CEMS系统设置,检查标准过剩空气系数设置以及过剩空气系数计算公式是否正确。小于65t/h的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标准规定的过剩空气系数=1.7,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浓度=1.8,燃油和燃气锅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1.2;工业炉窑=1.7;电厂燃煤锅炉=1.4,燃油锅炉=1.2,燃气锅炉=3.5。过剩空气系数按下式计算得出:式中:过剩空气系数;实际测得氧的体积百分数。6.5.2 烟气流量进入烟气CEMS系统设置,检查标态干烟气流量计算公式是否

22、正确。标态干烟气流量按下式计算得出:式中:标态干烟气流量,Nm3/h;工况下湿烟气流量,m3/h;烟气温度,;烟气静压,Pa;烟气中水分含量体积百分比,%;测定断面面积,m2;测定断面的湿烟气流速,m/s。大气压力,Pa6.5.3 污染物折算浓度进入烟气CEMS系统设置,检查污染物折算浓度计算公式是否正确。污染物折算浓度按下式计算得出:式中:污染物折算浓度,mg/Nm3;污染物实测浓度,mg/Nm3;实测过剩空气系数;排放标准中规定的过剩空气系数;6.5.4 污染物排放速率进入烟气CEMS系统设置,检查污染物排放速率计算公式是否正确。污染物排放速率按下式计算得出:式中:污染物排放速率,Kg/h

23、;污染物实测浓度,mg/Nm3;标态干烟气流量,Nm3/h。6.5.5 烟气含湿量进入烟气CEMS系统设置,检查烟气含湿量设置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6.5.6 标准曲线参数和速度场系数对照CEMS的调试报告或验收报告中的标准曲线参数和速度场系数与CEMS管理系统参数设置中标准曲线参数和速度场系数是否一致。6.5.7 皮托管系数 对照皮托管的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中的皮托管系数K值与CEMS管理系统参数设置的皮托管系数是否一致。6.6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6.6.1 评价标准参照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7)要求,烟气温度、烟气流速、氧含量和污染物实测浓度(颗粒物、二氧化硫

24、、氮氧化物)需满足表6-2技术指标要求。表6-2 烟气CEMS考核指标要求检测项目考核指标颗粒物准确度当参比方法测定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50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5mg/m3;50mg/m3100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5%;100mg/m3200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0%;200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5%。气态污染物准确度当参比方法测定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20mol/mol 时,绝对误差不超过6mol/mol;20mol/mol250mol/mol 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0%;250mol/mol 时,相对准确度15%。当参比方法测定烟气中其它气态

25、污染物排放浓度:相对准确度15%。氧量相对准确度15%烟气流速相对误差流速10m/s 时,不超过10%;流速10m/s 时,不超过12%。烟气温度绝对误差不超过36.6.2 评价方法6.6.2.1 颗粒物a. 颗粒物浓度绝对误差计算:其中: 式中:颗粒物浓度绝对误差,mg/m3;参比方法测定颗粒物平均浓度,mg/m3;第i次参比方法测定结果,mg/m3;参比方法测定次数;颗粒物CEMS与参比方法同时段测定的颗粒物平均浓度,mg/m3;颗粒物CEMS第i次与参比方法同时段测定结果。b. 颗粒物浓度相对误差计算:式中:颗粒物相对误差,% ;、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同上。6.6.2.2 气态污染物(二氧化

26、硫、氮氧化物)a.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计算参照颗粒物评价计算方法。b. 相对准确度计算式中: 相对准确度; 数据对的个数;第i个数据对中的参比方法测定值。 式中:每个数据对之差;第i个数据对中的CEMS测定值。注:在计算数据对差的和时,保留差值的正、负号其中置信系数(cc)由表6-3查得的统计值和数据对差的标准偏差表示: 表6-3 t值表n-156789101112131415162.5712.4472.3652.3062.2622.2282.2012.1792.1602.1452.1312.120由t表查得,f=n-1;式中:参比方法与CEMS测定值数据对的差的标准偏差。6.6.2.3 氧含

27、量参照气态污染物的评价方法计算相对准确度。6.6.2.4 烟气流速参照颗粒物评价方法计算相对误差。6.6.2.5 烟气温度参照颗粒物评价方法计算绝对误差。6.6.3 比对数据报表以下比对数据报表作为比对监测原始记录表。a.颗粒物CEMS/烟气流速CEMS/烟气温度CEMS比对监测数据报表,见附录2的附表2-1。b.气态污染物CEMS/氧量CEMS比对监测数据报表,见附录2的附表2-2。6.7 质量保证6.7.1 比对监测仪器的质量保证措施6.7.1.1 比对测试中使用的仪器必须经有关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且在检定期限内。6.7.1.2 烟气温度测量仪表、空盒大气压力计、皮托管、真空压力表(压力

28、计)、转子流量计、干式累积流量计、采样管加热温度等,至少半年自行校正一次,确保其准确性。校正方法按GB/T16157-1996 中第12 章执行。6.7.1.3 参比方法测定湿法脱硫后的烟气,使用的烟气分析仪必须配有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烟气前处理装置(如加热采样枪和快速冷却装置等);6.7.1.4 参比方法使用的烟气分析仪必须每次现场使用标准气体检查准确度,并记录现场校验值,若仪器校正示值偏差不高于5%,则为合格。6.7.1.5 定电位电解法烟气测定仪和测氧仪的电化学传感器,当性能不满足测定要求时,必须及时更换传感器,送有关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6.7.2 现场比对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6

29、.7.2.1 按照等速采样的方法,应使用微电脑自动跟踪采样仪,以保证等速采样精度。进行多点采样时,每点采样时间不少于3min。各点采样时间应相等或每个固定污染源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不少于1m3。6.7.2.2 使用微电脑自动跟踪采样仪进行颗粒物及流速测定时,采样枪口和皮托管必须正对烟气流向,偏差不得超过10。当采集完毕或更换测试孔时,必须立即封闭采样管路,防止负压反抽样品。6.7.2.3 当采集高浓度颗粒物时,发现测压孔或采样嘴被尘粒沾堵时,应及时清除。6.7.2.4 滤筒处理和称重:用铅笔编号,在105110烘烤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用感量0.1mg天平称重,两次重量之差不超过0.5mg。当测试400以上烟气时,应预先在400烘烤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至恒重。6.7.2.5 采用碘量法测定二氧化硫时,吸收瓶用冰浴或冷水浴控制吸收液温度,以保证吸收效率。6.7.2.6 用烟气分析仪对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测试。测定结束时,应将仪器置于干净的环境空气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