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55.53KB ,
资源ID:121215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1215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宏观经济学教学案例.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宏观经济学教学案例.docx

1、宏观经济学教学案例宏观经济学教学案例案 例1:人均GDP不是人均收入国民收入核算2001年初北京晚报报道,2000年北京人均GDP达到了2700美元,按人民币与美元1比8简单换算,约为2万余元。不少读者给报社打电话说,前几天刚报道过北京人均年收入为 1万余元,现在却翻了一番,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两个数字都没错,关键是读者把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这两个不同概念作为一回事了。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我们经常听到GDP等名词。从这些名词中我们可以了解整体经济概况。因此,了解这些名词含义即使对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是重要。用数字来衡量一个经济生产与收入整体状况称为国民收入核算。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概念是国

2、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它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最终物品(包括有形物品与无形劳务)市场价值总和。 理解这个概念时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一国指一国范围之内。这就是说在一国领土上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所生产最终物品都是该国GDP。第二,一年之内所生产,包括一年内所生产销售或未销售出去所有最终物品,但不包括以前生产而在本年销售出去物品。例如,假设某国在2000年盖了1000亿元房子,只卖出800亿元,这1000亿元都应计入2000年GDP,如果在2001年又卖出了剩下200亿元,这200亿元则不能计入2001年GDP。第三,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最终物品而不计算中间物品。最终物品是最后供人们消

3、费物品,中间产品是作为生产要素再投入生产物品。第四,最终物品中既有物品也有劳务,在现代经济中劳务在GDP中占了相当大比例。第五,按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如果按统计机构确定基期价格计算则是实际GDP,如果按当年价格计算则是名义GDP。 GDP反映了一国整体经济规模和状况。实际GDP增长百分比称为增长率。实际GDP与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GDP(称为潜在GDP或充分就业GDP)之间背离反映了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状况。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称为GDP平减指数)可以衡量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所以,GDP是国民收入核算最重要指标。如果把实际GDP除以一国人口数则得出人均实际GDP。新闻中所报道2000年

4、人均GDP为2700美元就是指人均实际GDP,即扣除了通货膨胀影响。人均实际GDP反映出一国富裕程度。世界银行在比较各国总体经济状况与规模时按实际GDP排序,在比较各国富裕程度时按人均实际GDP排序。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还有其他四个指标,这些指标都可以根据GDP推算出来。国内生产净值(英文缩写NDP)指一国一年新增加产值。我们知道,在一国一年中所生产最终物品中有一部分要用于补偿生产中所消耗东西(称为折旧),减去这一部分才是净增加值。因此,从GDP中减去折旧是NDP。 国内生产净值(NDP)并不是国民收入(NI),简单来说要从NDP中减去间接税才是国民收入。间接税是税收负担不由纳税人承担税收。例如

5、,对汽油征收销售税。汽油生产者和销售者是纳税人,但他们可以通过提价把税收全部或部分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承担了全部或部分税收。这种税就是间接税。国民收入是一国居民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各种收入之和。从生产者角度看就是生产成本。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而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加间接税。因此,从NDP中推算出国民收入时还要减去间接税。我们经常听到人均国民收入这个词。严格来说,人均GDP不等于人均国民收入。有时媒体中把这个概念等同起来,并不是一种准确说法。只不过习惯成自然,大家也接受了。 国民收入并不是我们每个人得到收入之和,所以,报纸上说人均收入还不是人均国民收入。如果我们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给股东利

6、润(称为公司留存利润,用于投资),加上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国债利息)就称为个人收入(PI) 。从这种个人收入中减去居民向政府交纳所得税,再加上政府向居民支付转移支付(比如各种社会保障与福利津贴)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PDI)。这种收入可以直接由个人支配,用于消费或储蓄。报纸上所说北京市2000年人均收入为1万元多实际上指是人均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也就是我们实际上所得到收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像经济学家或统计学家那样严格地区分这些概念,所以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新闻媒体有时也在相同意义上使用这些不同概念。这次误解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所造成。当你了解了这些概念含义与区别时,你就可以知道它们之间关系,也知

7、道在什么时候用哪一个概念。 新闻媒体还告诉我们,近几年内北京人均GDP要达到6000美元。人均GDP高低决定了人均收入高低,对这条消息你应该感到高兴。但千万别天真地认为,到那时人均收入也是6000美元,或近5万元人民币。要是你按这个数字去做出买房、买车计划,到时会失望。要是企业按这个数字去盲目扩大生产,到时又会卖不出去。可见了解这些概念对每个人都同样重要。案 例2:GDP与GNP全球经济一体化 以前各国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所用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NP)。1993年联合国统计司要求各国以后一律不用GNP,而改用国内生产总值(GDP)。GDP与GNP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把GNP改为GDP呢?

8、在这两个词改变中包含了极为深刻含义。从字面上说,GDP和GNP都是一国一年内所生产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市场价值总和。关键在于对“一国”解释不同。GDP“一国”是指在一国领土范围之内。这就是说,只要在某一国领土上,无论是本国人生产还是外国人生产,都是该国GDP。GNP“一国”是指一国公民。这就是说,只要是一国公民,无论在国内生产,还是在国外生产,都是该国GNP。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这两者之间有固定关系。这就是说在GNP中加上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产值(外企在本国产值)减去本国公民在外国生产产值(本国企业在外国产值)就是GDP。或者说GDP中减去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产值加上本国公民在外国生产产值就

9、是GNP。一般国家GDP与GNP在数值上差额也就1%-2%左右。 既然这两者之间有数量上确定关系,从一个可以推算出另一个,而且差别又不大,为什么联合国统计司要求各国把过去用GNP改为GDP,实际上已经放弃了GNP这个概念,而且,各国也都这么做了呢?从GNP变为GDP不是一个简单概念变化,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这个重要趋势。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今天,各国经济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许多产品很难分清是哪一国生产。例如,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福特牌伊斯柯特型汽车,零部件来自15个国家,你说是美国公民产品呢,还是外国公民产品?看看当今世界,很少有什么东西是纯粹由一国公民生产。别说飞机、电脑这种复杂产品了,就连

10、巨无霸汉堡包这种东西也很可能牛肉是欧洲,面粉是加拿大,番茄酱来自墨西哥,而生菜来自美国。你说这只小小汉堡包是哪国公民产品? 工业革命以后,人们无法分清某种产品是哪个人或企业生产。今天全球一体化使人们无法分清某种产品是哪国人生产,也许将来我们都无法分清某一种产品是哪个星球人生产。在全球化今天,不可能也无必要分清哪一国人生产了什么,因此,用GDP代替GNP不仅在统计上简便,而且也是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反映。 其次,更重要是这种名词变化反映了人们观念上变化。过去人们强调是民族工业,即由本国人所办工业。保护民族工业往往被作为一个爱国主义口号,颇有号召力。在全球一体化今天,民族工业应该用境内工业概念来替代。

11、境内工业是在一国领土上所兴办工业,无论是国人办,还是外国人办,还是合资。一些人担心,外资企业太多岂不要由外国人控制本国经济命脉?所以,总有人呼吁要限制外国人控制本国工业,甚至把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灾难。其实外资在一个国家里要遵守该国法律,并向该国政府纳税。这哪里有主权丧失?外国企业雇用本国工人,繁荣本国经济,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解决了国内资本不足,何乐而不为?把外资作为帝国主义侵略一种形式,已经是过时观念。说严重一点,也是一种“冷战思维”表现。当然,对外开放要有一个过程,引进外资要有一定规章,在开放中也会与他国产生各种矛盾,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是无法阻挡。经济一体化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

12、,逆之者亡。不放弃冷战思维,还固守陈旧 民族工业概念,在今天能有前途吗? 最后,还要看到,GNP变为GDP对宏观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研究是一个封闭经济,80年代以前宏观经济学即使考虑到开放经济,也是把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分开,先研究封闭经济,然后再分析开放经济。这样方法已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现实。许多经济学家都探讨从全球角度来分析宏观经济间题,即从一开始起就从全球经济一体化角度来分析一国宏观经济。这就向宏观经济学指明了新发展方向。 在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之下,经济政策影响也是不同。美国经济学家芒德尔早在60年代就注意到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下财政与货币政策作用是不同

13、。在实行浮动汇率 和资本自由流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大于财政政策。在实行固定汇率和限制资本流动封闭经济中,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大于货币政策。他获得1999年诺贝尔经 济学奖重大贡献之一正是这种开放经济下政策分析。根据这种理论,克林顿政府采取了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结合。在开放经济下,紧缩性财政政策对国内经济 抑制作用不大,但又可以减少赤字,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刺激作用大,有助于繁荣。这样,克林顿政府既减少了财政赤字,实现了财政平衡略有节余,又保持了长期繁荣。可见GNP变为GDP还有更多值得我们研究问题。案 例3:幸福不仅来自GDPGDP与经济福利 60年代美国人普遍关注经

14、济增长,迷信GDP。1968年美国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在竞选总统时批评了这种风气。他说,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也许他话极端了一点,GDP毕竟是我们幸福基础。但他话中有真理,因为GDP决不是幸福惟一来源,GDP并不等于经济福利。 从物质意义上说,幸福来自我们经济活动中所创造一切产品与劳务。但按现行统计方法,GDP中有许多遗漏。GDP衡量是通过市场交易并有价格东西。但经济中许多活动属于非市场活动,不统计在GDP之内。比如自己在家料理家务也是一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经济活动,但它不通过市场交易,不在GDP之内。市场交换越不发达,这部分活动比例越大。GDP中还不包括地下经济。地

15、下经济有一些是非法(如贩毒),还有一些是为了逃避税收或其他管制隐蔽经济活动,如市场上无许可证生产者或无营业许可证也不纳税流动摊饭。据经济学家估计即使在美国这样法制比较健全国家,地下经济也要占到GDP5%-l5%。而在意大利这样国家,地下经济可能占GDP70%以上。尽管不同经济学家估算地下经济大小范围不同,但都承认这种未计入GDP经济活动在各国都相当大。如果把GDP用来判断经济周期阶段,因为GDP与未统计经济活动之间有一个较为固定比例,这种失误并不大,但如果用来判断和比较不同国家生活水平,因为各国遗漏不同,这种失误关系就大了。 GDP在统计时是根据生产出来最终产品,但并不是这些产品都与我们幸福相

16、关。例如,军火生产是GDP中重要一部分但许多军火产品与我们幸福无关。相反,多生产了军火,使用了本来能生产消费品资源,还会减少我们幸福。两个GDP相同国家,一个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另一个奉行和平中立。前一个国家GDP中军火占了相当大比例,后一个国家军火生产很少。这两个国家人民幸福程度肯定不同。法西斯德国和日本GDP也曾经相当高,但它们人民有幸福吗?GDP按市场价格计算,但市场价格与产品质量和数量并没有直接关系。人们幸福程度与产品质量和数量相关,而与价格关系不大。例如电脑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增加,但价格急剧下降。按价格计算也许电脑产值没有增加多少,但质量与数量提高给人们带来幸福是巨大。现代杜会中,许

17、多产品趋势是质量提高同时价格下降。仅仅按价格计算无法反映这种趋势。 环境和闲暇是影响人们经济福利和幸福程度两大因素,但GDP统计中无法正确反映这些因素。经济活动会带来环境污染,如果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发展生产,GDP无疑增加了。但人们呼吸污浊空气,喝受污染水,生活在嘈杂环境中,这能有幸福吗?经济活动带来污染,治理污染又增加了GDP。但这种情况下,人们福利又增加了多少呢?闲暇是人幸福来源,减少闲暇会增加GDP,但人们没有或减少了闲暇,经济福利虽然会减少,我们用闲暇去从事各种精神或没有产值活动,例如听音乐、运动、与朋友聊天,都不会引起GDP增加,反而要减少GDP。但这种GDP减少却是幸福重要来源。人们

18、幸福程度、经济福利大小还取决于一个社会收入分配状况。无论是GDP也好,人均GDP也好,反映不出收入分配状况。我们考察一个社会幸福状况,不是看一部分人甚至少数人是否幸福,而是看所有人是否幸福。衡量经济福利也不是少数人经济福利,而是整个社会经济福利。一个社会如果收入悬殊过大,少数人花天酒地,多数人难以为生,即使这个社会GDP高,人均GDP高,也不能说是一个幸福社会。美国经济学家克普格曼认为,社会经济福利取决于生产率、失业率与收入分配平等程度。GDP可以反映出生产率与失业率,但完全反映不出收入分配状况。其实收入分配差别太大、社会不安定,即使高收入少数人也谈不上幸福二字。 正因为GDP不能反映出社会经

19、济福利,美国经济学家托宾和诺德蒙斯提出了经济福利衡量指标,萨缪尔森提出了纯经济福利概念,企图对GDP进行校正。他们基本观点是,经济活动最终目是幸福或经济福利,福利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而不是生产。GDP是生产衡量,而经济福利衡量指标和纯经济福利是要衡量对福利做出贡献消费。因此,这两个指标要在GDP之上减去某些不能对福利做出贡献项目,加上某些对福利作出了贡献而没有计入GDP项目。具体来说,减去GDP中没有对福利做出贡献项目(如超过国防需要军备生产),减去对福利有负作用项目(如污染、都市化影响),加上不通过市场经济活动价值(如家务劳动、自给性产品),加上闲暇价值(用所放弃生产活动价值作为机会成本来计算)

20、。这种思路无疑是正确,但如何进行计算并没有完全解决。 当然,话说回来,GDP并不是不重要。它毕竟是幸福与经济福利基础。这里又用上了一句俗话:GDP不是万能,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案 例1:假日经济有多大作用?消费函数理论在“五一”、“十一”、春节长假期间,外出旅游人增加,商店顾客也人头攒动。于是,人们把拉动经济希望寄托在假日带动消费上,并称之为假日经济。其实假日经济尽管很火也不过几十亿元而已,更别说假日之后还会冷落。假日经济这匹小马怎么能拉动经济这部大车呢?我们只要对消费函数理论有所了解,就能知道把经济振兴希望寄托于假日不过是一厢情愿南柯一梦。经济学家认为,影响

21、消费因素很多,但最重要还是收入水平。人们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之间关系就是消费函数。我们还可以用两个概念来说明消费函数。一个是平均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与收入之比。例如,社会收入为2万亿元,消费支出为1.5万亿元,平均消费倾向就是0.75。另一个是边际消费倾向,即增加消费支出与增加收入之比。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 消费函数理论最早是凯恩斯所提出。他确定了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关系,把收入作为影响消费支出最重要因素,这是一个贡献。但凯恩斯主观地推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但增加消费在增加收入

22、中所占比例都在减少,却是错误。以后经济学家研究了长期中消费与收入关系数据,得出结论是,并不存在凯恩斯所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而且,是稳定。这就是消费函数稳定性。 经济学家不仅从数据上证明了消费函数稳定性,而且还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现象。这些解释消费函数稳定性理论就是宏观经济学中消费函数理论,各种消费函数理论中最有影响是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要从一生角度来安排自己消费与储蓄。人一生消费取决于一生收入,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每个人消费与储蓄不同。一般而言,在年轻时消费大于收入,有负债;在中年时收入大于消费,有储蓄;在老

23、年时消费又大于收入,用储蓄支付。每个人都按这种方式消费。在整个社会人口结构稳定时,消费与收入比例就是稳定。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消费取决于持久性收入,即长期内稳定收入。不确定暂时性收入变动对消费并没有什么影响。在长期中,持久收入是稳定,消费也是稳定。这两种理论分析角度不同,但都证明了消费函数稳定性。消费函数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假日经济认识。既然消费取决于收入而不是有没有时间消费假日多长,那么,如果收入水平不提高,就很难增加消费了。或者说,刺激消费方法是增加收入,而不是放假。现在我们经济中消费不足不在于高收入者没时间消费,而在于低收入者没钱去消费。当城市中失业人口和低收入者居高

24、不下时,放假有什么用呢?特别应该强调是,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绝大部分,是我们消费主力军。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一个巨大历史进步。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收入增加缓慢,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情况。许多人强调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但总是启而不动。其原因就在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者,尤其是农民收入增加问题,恐怕刺激消费无从谈起。对于中高收入者而言,假日经济也起不到刺激消费作用。消费函数是稳定,即人们收入中消费比例,从整个社会来看是稳定。假日经济消费并没有增加总消费或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只是改变了消费方式和时间而已。假日出去旅游人以旅游这种形式消费支出增加了,

25、很可能要减少其他消费,例如,少买几件时尚服装,少去几次饭店,或推迟购车计划。商店更多遇到情况是,节假日人头攒动,销售额猛增,但节假日过后冷冷清清,平均起来并没有什么增加。假日期间消费增加仅仅是消费方式不同和季节性变化,对整体经济并没有什么影响。在国外,圣诞节也是消费高峰,有些地方,圣诞节购物要占一年购物1/3左右。但决没有什么圣诞节经济之说,也没有人希望由圣诞节经济去拉动经济。 在宏观经济中,消费函数稳定性有两点重要含义。一是消费函数稳定性是经济稳定重要因素。就发达国家情况而言,消费支出在总需求中占2/3左右。这就使经济能基本保持稳定,即使发生衰退也有底线,因为无论如何衰退,人们还要保持稳定消

26、费。例如,在美国1991-1992年衰退中,消费支出并没有减少。这种消费稳定性使经济衰退不太严重,并能较快地从衰退中复苏。二是消费函数稳定性使得刺激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较为困难。在总需求中,波动最大是投资。因此,使经济走出衰退或实现繁荣关键不是刺激消费而是刺激投资。总把刺激消费,寻找新消费增长点,作为拉动经济主力,甚至寄希望于什么莫须有假期,经济,有点走入了误区。当然,我意思并不是说不要发展假日经济,更不是反对放长假,只是认为不要扩大假日经济对刺激整个经济作用,把假日经济神化。案 例2:中美消费倾向比较决定消费倾向因素 据估算,美国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比例,约为0.68,而中国消费

27、倾向是0.48。有人解释引起这种差别是消费观念。美国祟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钱。中国有节俭传统,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在经济学家看来,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所以,不能用消费观念去解释这种差别,而要从经济角度分析不同消费观念经济原因。 正如消费函数理论所指出,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但这种收入并不是现期收入,而是一生收入或持续三年以上固定持久收入。决定一生收入或持久收入是未来收入预期。这就是说,人们收入预期越稳定,消费支出越多。相反,即使现在收入水平高,但如果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性高,那么,人们也不敢增加消费,而要把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防患于未然。 美国是一个成熟市场经济,这些年来经济

28、强劲增长,这就使人们对未来收入增加有信心,相信未来预期收入会随经济增长而增加。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经济繁荣,股市价格上升,消费倾向从长期以来一直稳定0.676上升到0.68就说明了这一点。中国是个转型中国家,计划经济下“铁饭碗”打破了。人们普遍对未来有一种不确定心态。一些企业倒闭,部分工人失业,机关等事业单位调整,也会有人暂时失去工作,即使现在收入高,对未来收入也没有十分把握。一切都在变,未来会怎么样,许多人心中没底。正是这种心态制约了人们消费支出。消费信贷已开始实行,但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敢问津。在面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时,有多少人敢借钱去买车、旅游或办婚事呢? 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

29、决于整个社会社会保障体系。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覆盖面广而水平较高。失业有失业津贴,老年人有养老金,看病有医疗保险或政府医疗援助,低于贫困线之下有贫困津贴,多子女单亲家庭有补贴,孩子上大学可以容易地得到奖学金或贷款。这一切在相当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消费后顾之优,花起钱来当然大方了。转型中中国原有计划体系下社会保障体系不适用了,新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覆盖面不够广,二是总体水平低。社会保障要适合我们国情,以现有国力难以迅速扩大和提高。与社会保障配套私人保险也不完善。所有这些都制约了消费支出。在人们要考虑到未来养老、医疗、孩子上学等问题情况下,消费倾向低也是正常,而且难

30、以在短期内提高。 一国消费倾向低,还与收入分配格局相关。在总收入与人均收入既定时,收入分配越平等,消费倾向越高。经济学家早就发现,就个人而言,消费倾向实际与收入是反方向变动。高收入者消费倾向低,而低收入者消费倾向高。这样,一个社会收入分配差别越大,消费倾向就越低。这是因为,高收入者得到了社会大部分收入,而这些收入又有大部分被他们储蓄起来了,低收入者尽管消费倾向高,但收入太少,这样,整个社会消费倾向就低。假设一个社会20富人占有80收入,消费倾向为0.2,其他人占有20收入,消费倾向为0.7,这个社会消费倾向为0.80.20.20.70.160.140.30。如果另一个社会20富人占有20收入,

31、消费倾向为0.2,其他人占有80收入,消费倾向为07,则消费倾向为0.20.20.80.70.6。 经济学家们早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富人消费倾向高于穷人是古典学派假设。凯恩斯根据这一点把收入平等化作为增加消费政策之一。英国经济学家琼卜罗宾逊根据这一假设提出,经济增长以储蓄率提高为条件,而提高储蓄率就要扩大收入分配不平等。应该说近年来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其不平等程度已超过美国。更重要是,无论收入两极如何悬殊,只要有一个庞大中等收入阶层,社会消费倾向也是较高。这个阶层是重要消费者。美国社会有一个庞大中等收入阶层。中国一方面收入不平等加剧,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庞大中等收入阶层。这样,富人消费倾向低,

32、中低收入者占比率小。消费倾向自然不会高。 所以说,中国消费倾向低不是有什么节俭传统,而是穷。穷而要活下去,只有节俭。不能开源只有节流。一个国家有什么传统是经济基础决定,节俭是中国长期落后贫穷结果,说不上是什么美德。生产本来是为了消费。如果一味节俭,发展生产是为了什么呢? 这些年经济增长不如以前,失业人数(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许多人都感到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报刊也在呼吁人们打破传统节俭消费观,寻找新消费热点,想方设法增加消费贷款,多次降息,但效果并不大。其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机会、提离收入水平、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一个庞大中等收入阶层,才是增加消费正路。当然,这些做法不能立竿见影。增加消费,提高消费倾向决非只争朝夕事。别忘了美国消费倾向从0.676提高到0.68,仅仅0.004个百分点也走过了漫长路程呢!案 例3:穷国富人爱打高尔夫球相对收入与示范效应当富国富人常去打高尔夫球时,穷国富人也以打高尔夫球为时尚。当一国富人率先穿上西装时,该国穷人也以穿西装为荣。为什么穷国模仿富国消费方式,穷人模仿富人消费方式呢?当这种模仿成为消费中一个规律时,它对整体消费有什么影响呢?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回答了这些问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