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164.14KB ,
资源ID:120969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0969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三 专题十二 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三 专题十二 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

1、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三 专题十二 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十二 统筹理主干线索(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线索(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

2、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高度析高考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来看:西方不断更新的经济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方社会转型中的重大经济问题,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这种启示作用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坚持学术规范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西方经济

3、学对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同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基础进行扬弃,最大限度地发挥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借鉴作用。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点来看:计划和市场相调结的资本主义世界和“轻重难调”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是本专题的热考点。在备考时,要重点关注与当前社会热点联系密切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保障、“混合经济”以及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从体制创新、科技推动等角度理解经济模式转型的积极作用,同时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独特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识作用。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步比西方国家要晚,目前仍然处于不断地摸索之中。借鉴西方国家社会保

4、障制度建设的成败得失,使社会保障能够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制度化,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作用,必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考点一计划和市场相调结的资本主义世界高考真题聚焦考法(一)延展知识的长度1(2018全国卷)据下表可知,当时美国()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命题者说特定的“时空”19291931年的美国。特别的“表现”工人的周工资不断下

5、降。特有的“背景”造成资本主义世界大恐慌、大萧条的经济大危机。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到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持续下降,说明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C项正确。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的,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部分行业中的工人周工资的下降幅度,并未涉及产业结构调整,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导致工人周工资下降,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D项错误。考法(二)转换思维的角度2(2015全国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

6、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命题者说依托教材布点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链接社会热点以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关注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养老问题。体现价值理念引导考生树立法制精神和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解析:选B本题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由材料“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A、D两项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排除。考法(三)拓展教材的宽度3(2014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

7、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命题者说情境创设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观看电影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当时民众的社会生活状态所反映的社会存在。解析:选C如果美国重现经济繁荣,那么人们会因忙于工作而减少去电影院的次数,A项错误;经济危机中人们大批失业,精神不振,B项错误;“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说明人们在电影院寻找精神上的慰藉,C项正确;D项材料没有体现。考法(四)挖掘

8、认知的深度4(2017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命题者说历史现象尼克松“还权于州和地方”,扩大地方和州政府的自主性。历史本质使联邦政府更有力地宏观领导美国经济,减轻联邦政府负担,增加联邦政府财政收入。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实力不断下降,急需重振美国国家实力。解析

9、:选A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材料信息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试图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故A项正确;B项是经济调整方式之一,不是目的;此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缩减福利,C项错误;此举意在更多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而非恢复到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D项错误。横展纵深提能1罗斯福新政和胡佛反危机政策的比较(1)反危机措施的比较共同点:都实行联邦政府的救济;都由联邦政府资助濒于破产的工业和农业;都由联邦政府管制对外贸易。不同点:罗斯福新政胡佛反危机政策救济对象“被遗忘”的中下层民众大资产者、大农场主谁来救济联邦政府主持救济地方政府、州政府及企业自行救济救

10、济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并扩大公共工程规模;全面整顿工农业缩小公共工程规模,单纯性救济;局部调整工农业金融改革平衡预算,废除金本位,全面整顿金融财政赤字财政,保留金本位,局部调整金融财政政府职能改变管理体制,扩大政府干预职能管理体制不变,减少政府干预(2)反危机结果的比较共同点:两位总统的反危机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危机;都对战后的美国历史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点:罗斯福新政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在抑制危机的作用上两者有着明显不同对于治理危机的恶果起了重要作用,事实上罗斯福执政后的政策调整对于取得随之而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有利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从而错过了宝贵机遇,但也为后人提供了

11、极为宝贵的教训在美国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两者的地位不同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干预经济的第一位总统固守自由放任主义优先的总统对美国两党政治的影响也明显不同对战后历届民主党政府产生重大影响对战后艾森豪威尔、尼克松、福特、里根和布什共和党政府有着重要影响2罗斯福新政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1)政治上:1787年宪法确立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美国政治体制。但是,在美国建国后一个很长时间里,“国会明显居于支配地位”。从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在宪法框架内,总统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强化了政府的主导作用。(2)经济上: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大萧条背景下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

12、干预经济的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3)思想文化上:国家干预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指导思想;罗斯福新政加强社会救济,采取“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思想萌发,推动了注重环保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性,追求人类精神的彻底解放的现代主义流派盛行。3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

13、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考点二“轻重难调”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考真题聚焦考法(一)延展知识的长度1(2016全国卷)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

14、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命题者说强化时空观念显性时空:1928年的苏联;隐性时空:1932年的美国,隐含了经济大危机。注重比较思维苏联“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同时期的美国经济则走向萧条,通过对比分析社会制度的利弊。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选B项。

15、A项错误,经济危机并未波及苏联,故排除。C项与美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矛盾,美国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故排除。D项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排除。考法(二)转换思维的角度2(2018全国卷)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命题者说命题重点依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计划经济。创设情境转换不是传统的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建设情境,而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情境。注重以史为鉴吸取苏联工业化建设的

16、高速发展对今天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解析:选A根据材料苏共二十一大的决议,可知仍将重点放在工业化发展方面,尤其注重重工业的发展,且仍是通过行政命令发展经济,说明七年计划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应对举措是1949年建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与题干中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不符,C项错误。材料仅提到了七年计划的内容,不能反映出这种计划的结果,所以据材料不能判断出是否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D项错误。考法(三)拓展教材的宽度3(2017全国卷)如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

17、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命题者说考查重点依旧仍然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命题形式活泼以漫画作为命题载体,信息含量丰富,阅读时一是要注意从文字中挖掘显性信息,二是要从人物形象和携带物品中挖掘隐性信息。打通知识关联把冷战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联系起来。解析:选D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发生在一战后初期,A项与漫

18、画所反映时间不一致,排除;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B项错误,排除;C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考法(四)挖掘认知的深度4(2017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命题者说史料辨析知其短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史料解读求其信任何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的,史料解读需剔除干扰信息和错误信息。史料推论循其理推导过程必须有着清晰的内在

19、推演思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解析:选D材料信息“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回忆录在不同年代被多次修改,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项正确;回忆录带有作者个人主观色彩,且版本内容受时代局限,A项错误;回忆录被多次修改,其可信度未必比其他研究著作高,B项错误;版本新旧与否与接近历史真相无必然关系,C项错误。横展纵深提能1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现代化的突破性进展首先表现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其伟大意义在于它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创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为国家的现代化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政策特点根本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与“共产主义”相结合,共产主义

20、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全面运用战胜国内外敌人,同时实现从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政策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2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关系斯大林恢复了被列宁否定的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具体表现为:第一,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剥夺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独

21、立自主权;第二,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实行超高速度的重工业化、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第三,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模镇压,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3斯大林模式优越性的国际体现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在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体制。与当时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22、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开创性与巨大的优越性。4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

23、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典例1(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25分)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

24、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规范解答第一步:审设问、明方向,确保答在范围内第二步:析材料

25、、联知识,确保答全要点第(1)问第一小问:“共同目的”分析保分点救济孤苦无靠者;高龄老人、流浪平民等救济弱势群体丧失劳动力者;贫穷儿童;流浪者等用法律保障社会救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安定高分点中国明清时期的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的济贫制度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其统治,其本质是赢得被统治者的认可,得到他们的支持,从而达到政权认同,维系其长久统治第(1)问第二小问:“救济方式的异同”分析保分点国家设置救济机构,政府主导法律保障救济方式因人群而异高分点对于本问的相同点,考生比较材料一、二中的相同信息可以得出答案,但在对不同点的分析上,往往无从下手,导致失分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材料一的、材料二中的

26、反映出中英之间在救济制度方面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如果结合材料并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就能明确中英之间在救济制度方面的不同之处,从而得满分第(2)问:“发展”分析保分点单纯的救济,覆盖面较窄高分点材料虽未对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作阐释,但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措施为回答“发展”提供了方向,从而减少了思维偏差。结合“福利国家”相关知识,从救济性质、保障手段、种类、受惠主体等方面来分析。从性质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从保障手段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从种类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福利种类众多;从受惠主体上看,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等等第三步:组织答案

27、要点化、条目化,确保条理规范(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典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劳动中的关系和地位、产品分配的形式等。这个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关系由生产力所决定,又对生产力起反作用。运

28、用20世纪世界史的史实,就生产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要素对材料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规范解答第一步:精析材料,发现问题,寻找合适的论证角度材料明确了生产关系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劳动中的关系和地位如何、产品如何分配。材料要求选取史实就生产关系的某一要素进行论述,这就明确给考生提供了角度选取的范围,一是围绕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公有制/私有制)拟定论题;二是围绕人们在劳动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拟定论题;三是围绕产品分配的形式拟定论题。具体如下:角度分析论题概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苏联的

29、经济建设人们在劳动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品分配的形式“福利国家制度”与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步:回归教材,联系所学,依据观点选取所需论据观点一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苏联的经济建设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领域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农业领域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斯大林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点二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不仅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使资本与生产越来

30、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进而出现垄断组织。这在某种程度上将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关系,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既约束了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限制了其他企业同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观点三“福利国家制度”与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三步:亮明观点,组织论据,运用辩证的逻辑思维论证示例一:观点: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苏联的经济建设。论证: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