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8.81KB ,
资源ID:120764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0764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通心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通心理学.docx

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一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622621*二 对象 :人心理现象 包括1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发生 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1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注意伴随在心理过程的始终。三 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动力因素需要动机 兴趣 信念 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稳定成分能力 气质 性格 。四 方法 1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2观察法 3测验法 4模拟法五 意义 一主要的意义 1有助于学习教育科学理论;2有助于树立科学世界观。二实践意义;1有助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2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3有助于掌握

2、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策略;4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六 心理学的领域与分类 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 2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二心理学的分类 1普通心理学 2生理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 4发展心理学 5教育心理学 6劳动心里学 7文艺心理学 8体育运动心理学 9 航空航天心理学 10组织管理心理学 11临床或医学心理学 12 司法与犯罪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学的实质 科学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大脑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1科学实验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心理活动与脑的一定部位有关脑的功能定位。(1) 视觉区:枕叶;(

3、2)听觉区:颞上回;(3)躯体感觉区:顶叶中央沟后面的中央前回;皮层联合区2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等脑的发育完善密切相关。 二心理是脑的反射活动 1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客观刺激)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或神经机制; 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纤维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 分析器 执行器 3种类无条件反射: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本能的反射;人与动物共有。 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而产生的反射;人类特有。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系统有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由直观具体的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条件反射活动。第二信号

4、系统:由抽象的词语描述而引起的条件反射活动。二 心里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映 反映:物质间相互作用而留下的痕迹。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没有反映者,就无所谓有被反映者;没有反应者就无所谓有反应者。2 心里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反应。3心理活动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第一节 意识一意识的内涵: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一般地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区分的觉知。二 意识的作用 1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作用。 2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意义;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

5、。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我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的输入信息作出最佳判断和行为。 3意识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在经验的背景上,有选择地分析客体和事件,对客观现实进行主动的稳定的认识。三 非意识 潜意识 无意识 、 1非意识过程涉及那些即不存在于意识,也不存在于记忆中却影响基本的躯体和心理过程的信息。 2潜意识过程和非意识过程形成对照,它所涉及的信息并不在现实意识中,但却在记忆中,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从记忆中抽取出来。 3无意识过程常常被用于借指所有不具意识性的过程,不过,在心理分析理论中,它具有特殊含义,是指那些

6、被维持于意识域之外以避免焦虑的过程。所谓避免焦虑也就是压抑不愉快的回忆和感受。 四 白日做梦(阅读)第二节 注意一 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 注意的特征 :1指向性(选择性)再某一时刻心理活动有意识的朝向一事物而离开其他事物。 2集中性:心理活动对所指向的事物给予专心致志的程度和聚精会神的状态。三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追踪与保持功能; 3调节与监督功能。四 注意的外部表现1感官做朝向运动,如凝视 侧耳倾听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变的轻微而缓慢五 注意的种类 根据引起注意及维持注意的目的是否明确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3类:(一) 不随意

7、注意(无意注意) 1慨念: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1 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客观刺激物的新异性客观刺激物的相互对比; 客观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2 个体的主观状态:需要 兴趣 爱好 ; 知识 经验; 情绪状态和健康状况。(二)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1慨念: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导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明确的目的任务间接兴趣;布置活动作业;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内外干扰。(三)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六 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意义: (如何应用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

8、效果)(一) 应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幽雅 整洁 宽敞 明亮 富于教育意义 远离噪音源)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避免单调呆板;教学内容富有科学性 逻辑性 趣味性;规范化的板数。(二)应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布置活动性作业;树立榜样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二) 妥善处理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的问题:给予信号;临近控制;提出问题;特殊安排;批评。七 品质1注意广度:注意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指人们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2主义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保持在注意对象上。3注意的分配与移动

9、:注意的分配只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或活动上。 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叫注意的转移。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感觉一什么是感觉(一) 慨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 四点解释:1感觉以客观实物为其对象。没有客观对象也就没有感觉可言。 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的客体的反映,感觉反映的这种直接性意味着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直观的感觉为开端。 3感觉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作用于人的感官,作用于神经系统而最终在大脑产生的。 4感觉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 感觉的作用 1感觉是认识的源泉是客观通向主观的通道,

10、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没有感觉,此后的高级的认识活动就无从产生。 2感觉提供了心理的原料,是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初始的基础。 3感觉的意义还反映在为适应生存提供重要的线索或依据。三 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有其赖以活动的生物物质基础,主要划分为大部分:1感觉器官,直接接受体力体外的刺激(信息)的作用;感觉器官中的感受器,如眼睛中的视锥细胞、舌上的味蕾是负责接受并转换能量的核心装置;2传入神经:负责将能量(信息)传入高级神经中枢(大脑)3大脑皮下和皮层中枢:接受信息并负责解释,产生相应的感觉。四 感觉的种类 根据信息的来源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一) 外部感觉 通过外部的感觉器官接受来自外

11、部的刺激,对外部刺激个别属性的反应。1 视觉 1适宜刺激 400-760毫米的可见光波2每日信息能量80%;2 听觉 1适宜刺激 16-20000HZ的声波 2每日信息量10% ;3 嗅觉 1适宜刺激 :空气中可发挥的物质微粒;2感受器:嗅膜上的嗅细胞。4 味觉 1适宜刺激: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2感受器:味蕾,多分布于舌的边缘根部,有少量分布在软腭、咽部和喉头。5 皮肤觉(肤觉) 皮肤是最大的感觉器官;触压觉、温觉、冷觉、痛觉。痛觉是躯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是我们体验到的伤害性经验。(二) 内部感觉通过内部的感觉器官接受来自内部的刺激,对内部刺激个别属性的反应。1 动觉 :是对躯体各部位的位置和

12、运动状况的感觉,也就是肌肉腱和关节的感觉,即本体感觉。2平衡觉;涉及身整体的位置和运动,告诉我们躯体尤其是头部在环境中相对于重力的方向,提供身体是否旋转、加速、倾斜等信息。五感觉的规律(一)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概念:感受性;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的灵敏度);2感觉阈限:衡量感受性大小的一个界值。(二) 种类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数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关系: 比例。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性:对同类事物的最小差别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关系:反比例。(三) 感觉适应

13、1概念;在同类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变化。2种类: 视觉 暗适应:光亮处进入暗室所产生的适应; 明适应:由暗室进入强光下所产生的适应。 听觉、嗅觉、味觉、肤觉。3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由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两种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 先后对比:同一感受器先后接受不同的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五)感觉后象: 1概念: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时留一段的现象 2种类;正后象: 负后象:第二节 知觉一 知觉的慨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二 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本上把由

14、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1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反映出一定的规则,格式塔学派将它们分为: 接近规律: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相似律:物理属性(强度、颜色、大小、形状等)相似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连续性:具有连续性或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2) 知觉的选择性:在对知觉事物时,总是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被选择出来的部分叫图形,即知觉的对象;其他部分叫背景。(3)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现实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

15、事物的稳定性的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影像模式的改变而改变。 大小、形状、方位、量度恒常。1大小恒常性:不论客体网像的变化而知觉出其实大小的特性;2形状恒常性:不论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反映客体本身形状的特性;3方向恒常性:不论网像方向如何而察觉客体实际方向的能力。二 知觉的生理机制: 神经系统各级水平存在着以高级神经元构成的特征觉察器。它们对刺激信息的不同特征进行整合,分别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作出反应。 大脑皮层具有三级区分工结构,进行着对外部信息不同水平程度的分析、综合功能。感觉皮层的初级(一级)投射区接受外来信息使其投射到专门区域;神经刺激通过初级区进入次级(二级)投射联合区,进行初步整合,

16、基本实现复合性知觉的功能。皮层三级联络区是各感觉之间的重叠机构,神经刺激在这里实现着包括言语对知觉的综合功能和额叶皮层对知觉的监测、评定和行动反应的调节。三 社会知觉:1他人知觉:2人际知觉:3自我知觉:四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不正确的知觉。五 幻觉:在没有客观刺激物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虚幻的知觉,(惊吓精神不正常的人)。六 种类:1根据产生知觉的主导分析器不同划分(简单物知觉):视、听、味、嗅、肤。2复杂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第5章 记忆一 记忆的概念: 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保持和提取。二 记忆的作用 1记忆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发生和发展得必要条件; 2记忆是推动和增进人类社会的

17、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 3记忆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活动的必要条件; 4记忆是一个人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记忆是知识的仓库,记忆是心灵的奠基石。【三 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材料的内容不同划分:1形象记忆:从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记忆得快、易提取)2情绪记忆:以过去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记忆(记得牢、易想起)3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某些动作为内容的记忆(掌握不易、掌握后不易忘)4语词、逻辑记忆(人类特有):以概念判断推理、公理、法则等为内容的记忆。四记忆系统; 1 感觉记忆:记忆材料保持在0.25s-2s之间的记忆 特点:形象、生动、容量大;时间短、易消失;感觉记忆中的材料引

18、起人们的注 意进行简单加工就进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记忆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特点:容量有限、大约72;保持时间短、易遗忘;短时记忆中的材料如果进行不断 地复述练习加工编码就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利用时提取。五 记忆的生理机制1定位说 2非定位说3记忆突触说 4记忆分子说 5记忆的电生理基础 6脑内代谢物 与记忆。六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一)识记 1概念: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 2种类:(1)依据主体有无明确的识记意图和目的,是否付出意志努力,识记分 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不随意识记):主体事先没有识记的意图和目的,无需付出特别的努力;有意识记(随意识记):有

19、预定识记目的,运用一定策略和方法,经过特殊的努力而进行的识记。 (2)根据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事物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仅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在对识记对象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 验对识记材料进行智力加工所进行的识记。(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的目的和因素、任务;方法:树立明确的识记目的制定具体的识记任务。 识记材料的性质;方法:掌握材料的性质对有内在规律联系的材料应尽量采用 意义识记,对无内在规律联系的材料可采用记忆术强行记忆。 识记材料的数量;方法

20、:应掌握识记材料的数量,在一定时间之内识记材料的数量 不宜过多。 (4)识记方法:多种器官协同记忆,一心一意记。 (5)个性:要勤奋有理想有抱负 (二)保持 1概念:已经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 2特点: (1)在质的方面的变化,显示出以下特点:记忆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 简略更概括;保持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详细具体完整合理;使原来识 记的内容中的某些特点更突出夸张或弯曲,变得生动离奇更有特色. (2)在量的方面的变化,显示出两种倾向性:1一种是记忆回涨现象,即记忆的恢 复现象,识记后立即回忆的成绩不如过两三天后的成绩;2识记的保持量随时间的 推移而日趋减少。 (三)再认

21、1概念: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有熟悉之感并能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2再认发生错误的原因:由于识记的不巩固不精确,原有的联系消失或受干扰,一 旦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不能激活原有的记忆痕迹;由于联系的泛化,导致错误 的再认。 (四)回忆 1概念: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面前,可以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 2种类:根据有无明确意图、目的是否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有意回忆:有预定回忆意图和目的,在回忆任务的推动下自觉主动进行的回忆。 无意回忆:没明确回忆意图目的,不需要努力地搜索,完全是自然而然地想起某 些旧经验。根据有无中介或线索进行的回忆:直接回忆:不依赖任何中介和提示性线索直接进行的回忆;间接回忆:依赖一

22、定的事物为中介所进行的回忆。(5)联想: 1概念: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活动。 2种类;接近联想; 相似联想:一件事物的感知引起与它在性质上相似事物的回忆; 对比联想: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同他具有相反特征或相排斥的事物的回忆; 关系联想:事物的多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联想。 (六)遗忘; 1概念: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2种类:根据程度和性质;部分遗忘、完全遗忘;根据时间长短:暂时遗忘、永久遗忘。3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遗忘规律)4遗忘的原因:痕迹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及时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抑制说:遗忘既不是由于痕迹的破坏也不是痕迹

23、的消失,而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 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恢复 证据:前摄干扰(前摄抑制):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的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 倒摄干扰(倒摄抑制)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的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的作 用。5遗忘的影响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意义;材料的意义;学习程度。 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过度学习达150%保持效果最佳; 过度学习:学习的巩固程度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6遗忘的克服:及时复习;复习多样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适当过度学习;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注意休息。第6章 思维与想象 一 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加工形式,它以

24、内隐的或外显的动作或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二 思维的基本特性:1间接性:通过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外界事物;2概括性:通过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得出概括性认识。3思维超出感性认识的界限。4思维具有超脱现实的性质。三 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的不同: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词的思维2根据思维的表达形式:a通讯思维;以外部语言,即通过讲述或书写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思维过程;b无声思维:以外部语言进行的自己默默思维的过程; 饿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以内隐言语进行的无声思维特点: a内隐言语是片段的,不连贯与不完

25、整;b思考过程中所用的事实及其关系假定为自明的“定论的”已知的“;c较少受语法限制。3根据思维活动面对的任务和目的:A指导性思维(由一定任务所指导而进行的思维过程) -分类:a辐合思维:按已知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b发散思维:沿不同方向对已有信息重新进行组织探求新的答案的思维方式。B创造性思维:在已有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假设和尝试;(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活动)。四、思维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分析-在观念里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把整体包含的各部分各种属性分离开来;综合-在观念里把事物的各部分各种属性综合起来形成整体的过程。(2)抽象与概括:抽象-在观念里把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

26、抽取出来,舍弃其有所不同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3)比较(4)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在高水平概括的基础上所作的分类和归类的过程; 具体化 -应用概念和命题去解释具体事物的过程。第二节想 象一、概念: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二、种类;(一)不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幻觉) (二)随意想象:1按一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2分类:据想象的创新程度和形式过程的不同:a再造想象据语词的描述和图形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或相仿的新形象的过程;(未经历的战争)B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产生的窃机;典型抽

27、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出现的频率。灵感:突然出现的新意识念状态。(3)幻想也是一种想象第7章 情感和意志第一节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主观需要二产生的内心动态体验。 二 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三、情绪情感的区别;1情绪往往与人的低级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而产生的,情感则是与高级的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而产生的;2情绪具有情境性不稳定性易消失,情感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不易消失。 四、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1面部表情2体态表情3言语表情4手势语5、情绪情感

28、的功能:1信号功能2动力功能3调节功能6、情绪情感和认识过程的关系:情绪和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反过来形成的情绪和情感对认识活动具有反作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有利于认识过程的发展,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阻碍作用。7、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一般情绪:快来、痛苦、愤恨、恐惧、想象。(二)情绪状态:1心境(心情):一种微弱持久具有感染性的情绪状态;2激情: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3应激:在出乎意料的事件发生时所表现的一种情绪状态。(三)社会情感: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第二节意志 一、意志的概念:自觉确立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2

29、、意志的特征:1自觉的目的性2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意志过程的心理分析:(一)采取决定阶段(决策阶段):1动机斗争(矛盾冲突)从性质看a原则性b非原则性;从形式看:a双趋斗争b双避斗争c趋避斗争d多重趋避斗争。2确立目标3选择方法4制定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符合自己需要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活动,就将其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否则就转移目标。4、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性第8章人格心理(个性心理)第1节概 述 一、人格的涵义(个性的涵义):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整个精神面貌)。2、人格的结构:1人格动

30、机系统(个性倾向性):a需要b动机c兴趣d信念e世界观 2人格特征系统(个性心理特征)a能力b气质c性格3、人格的核心:性格4、人格特征:1整体性2稳定性(绝对)和可变性(相对)3个体性4社会制约性(绝对)和生物制约性(相对)。第2节人格动机系统 一需要:(1)概念: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2)需要的作用:a需要是一个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始动力;b需要是一个人积极性的源泉。(3)特征:1对象性3社会制约性4周期性。(4)种类:1根据起源:a生理需要:凡是与维持人的生命和种族延续相关的需要。B凡是与推动和增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的需要。根据性质:a物质需要:凡是与物质享受相联系的需要。B精神需要:凡是与精神享受相联系的需要。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代表人物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2观点:a他本人的需要分为五层(七层);b他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一级向高一级逐渐得到满足的;c他认为人的需要很少得到一次性满足,总是处在一种反复不断动态发展的过程。3评价:a他的理论在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领域有利用价值;b他第一次将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严格区分开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3他的观点b是一种机械主义观点。2、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