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5 ,大小:2.05MB ,
资源ID:120740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0740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础护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础护理学.docx

1、基础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P2第二章:环境 P2第三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P4第五章:病人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P18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 P21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九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28第十章:冷、热疗法 P42第一章:绪论基础护理学是学习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是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的课程。基础护理学以病人为中心,针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满足病人的需要,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健康的最佳状态。护理目标: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学习内容:环境、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人入院和出院的

2、护理、病人的安全与职业防护、病人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医疗与护理文件、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疼痛病人的护理、病情观察急危重病人的管理及临终护理。学习目的:获得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实验室学习实践学习法课程的学习方法 临床学习 反思学习法总之,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它是学习其他临床护理学专业课程的基础。第二章:环境第一节:环境与健康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3、人、健康、环境和护理。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出生日期:1820.05.12)认为环境是“影响生命和有机体发展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能够延缓或加速疾病和死亡的过程”。美国护理学家韩德森认为环境是“影响机体生命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护理理论家罗伊把环境定义为“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内环境: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环境 外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气候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地形、地质对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失衡对健康的影响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空气、水、土壤、噪声、辐射污染) 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社会阶层、社会关系、文化因

4、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体系) 护理的基本任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护士的职责:1、帮助发现环境中对人类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因素。2、护士在与个体、家庭、社区和社会接触的日常工作中,应告知他们如何防护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制品及具有放射线的废物等,并应用环境知识指导其预防和减轻潜在性危险。3、采取措施预防环境因素对健康所造成的威胁。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个体、家庭、社区及社会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的方法。4、与卫生部门共同协作,找出住宅区对环境及健康的威胁因素。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6、参与研究和提供措施,早期预防各种有害环境的因素;研究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二节:医院环

5、境医院环境特点:服务专业性 安全舒适性(首先满足安全):治疗性安全、生物环境安全、关系和谐性 管理统一性 文化特殊性医院环境的分类:1、按环境性质划分:物理环境(是医院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文化环境:医疗服务环境、医院管理环境2、按环境地点划分:门诊环境 急诊环境 病区环境医院物理环境条件的调控:1、空间:每个病区设3040张病床为宜,每间病房宜设24张病床或单床,尽量配有卫生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米。2、温度:普通病室温度保持在18-22为宜,新生儿室、老年病房、产房、手术室以22-24为宜。3、湿度:适宜的病房湿度为50%-60%。4、通风:一般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或置换室内空气的

6、目的。5、噪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噪声标准,白天较理想的噪声强度是3540dB。当其强度高达120dB以上时,可造成高频率的听力损害,甚至永久性失聪。长时间处于90dB以上能导致耳鸣、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肌肉紧张、以及出现焦躁、易怒、头痛、失眠等症状。 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6、光线7、装饰文化环境的调控:1、人际关系:护患关系(语言、行为、情绪、工作态度) 病友关系2、医院规章制度:耐心解释,取得理解 维护病人的自主权 满足病人需求,尊重探视人员 提供有关信息与健康教育 尊重病人的隐私权 鼓励病人自我照顾医院门诊环境的调控:1、门诊设置和布局2、门诊环境的管理:预检分

7、诊 组织候诊与就诊 治疗 消毒隔离 健康教育 保健门诊医院急诊环境的调控:1、急诊设置和布局2、急诊环境的管理:预检分诊 抢救物品准备: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专 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维修) 抢救工作 配合抢救 留院观察:一般病人的留观时间是37天医院病区环境的调控:1、病区设置和布局2、病区环境的管理第三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目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的关键措施:“消毒灭菌、手卫生、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第一节:医院感染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一)医院感染的概念:是指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

8、染、医疗相关感染。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为住院病人。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1.按病原体的来源分类(1)内源性医院感染:又称自身医院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人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为病人体内或体表的常居菌或暂居菌。2)外源性医院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人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身体以外的个体或环境。2.按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分:细

9、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放线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及寄生虫感染等,目前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和真菌为主。每一类感染按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羌虫病立克次体感染、阿米巴原虫感染等。3.按感染发生的部位分: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一)机体自身因素:1、生理因素:性别、年龄等2、病理因素:由于疾病使病人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3、心理因素:个人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二)机体外在因素:1、诊疗活动:侵袭性操作放疗、化疗、免疫抑制剂应

10、用抗菌药物使用2、医院环境3、医院管理体制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一)感染源:又称病原微生物贮源,指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主要分为两类:1.内源性感染源:来自病人本人,既可导致自身感染,也可传播他人2.外源性感染源:来自病人之外的宿主或医院环境,主要包括: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环境贮源;动物感染源(二)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途径。1.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分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2.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m)以空气为媒介,随气流流动而导致的疾病传

11、播。3.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4.其他途径:如通过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的生物媒介传播。(三)易感宿主: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如将易感者作为一个总体,则称为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到宿主后是否引起感染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宿主的易感性。医院感染常见易感人群主要包括: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婴幼儿及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营养不良者手术时间长或住院时间长者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感染管理监控:医院

12、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并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切断感染链加强医院感染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也是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必要步骤。常用方法:水洗、清洁剂或去污剂去污、机械去污、超声清洗等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流程: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并达到灭

13、菌保证水平的方法。灭菌保证水平:灭菌处理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通常表示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一、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利用物理因素如热力、辐射、过滤等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主要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细胞膜和细胞壁发生改变而导致其死亡,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是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干热法:燃烧法、干烤法湿热法:压力蒸汽灭菌法、煮沸消毒法、低温蒸汽法、流通蒸汽法干热法和湿热法比较:2、辐射消毒法:主要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而致细菌死亡。日光曝晒法:

14、适用床垫、被服、书籍等物品消毒。曝晒6小时,并定时翻动。紫外线消毒法:消毒使用C波紫外线:波长250270nm,杀菌作用最强为253.7nm。紫外灯照射:距地面1.82.2m,1.5W/m3,时间30分钟。臭氧消毒法:空气消毒,臭氧浓度20mg/m3,作用30分钟;水消毒,根据使用说明书要求;物品表面消毒,臭氧浓度60mg/m3,作用60120分钟。3.电离辐射灭菌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60Co发射高能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射线进行辐射灭菌。适用:不耐热的物品如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食品、药品和生物制品等在常温下的灭菌,又称“冷灭菌”。注意事项:放射线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为增强射线的杀菌作

15、用,应在有氧环境下进行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4.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法:在特定的电场内,过氧化氢气体发生电离反应,形成低密度电离气体云,具有很强杀菌作用。适用:不耐热、不耐湿的诊疗器械的灭菌方法:浓度6mg/L,灭菌腔壁温度4565,灭菌周期2875分钟。5.微波消毒法:适用于餐饮具消毒注意事项:应避免小剂量长期接触或大剂量照射不用金属容器盛放物品待消毒的物品应浸入水中或用湿布包裹被消毒的物品应为小件或不太厚6.机械除菌法:用机械的方法(冲洗、刷、擦、扫、抹、铲除或过滤等)除掉物品表面、水中、空气中及人畜体表的有害微生物,减少微生物数量和引起感染的机会,常用层流通风和过滤除菌法。层流通风:室外

16、空气通过孔隙小于0.2m的高效过滤器以垂直或水平两种气流呈流线状流入室内,再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过滤除菌:待消毒的介质通过规定孔径的过滤材料,去除气体或液体中的微生物。(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原理:使微生物的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微生物的代谢、生长和繁殖适用:凡不适用于物理消毒灭菌的物品,如:病人的皮肤、黏膜、排泄物及周围环境、光学仪器、金属锐器以及某些塑料制品的消毒2、化学消毒剂的种类: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化学制剂。如戊二醇、环氧乙烷。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化学制剂

17、。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化学制剂。如乙醇、碘伏、漂白粉精、复方氯己定。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化学制剂。如苯扎溴铵溶液、氯己定。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合理使用,能不用时则不用,必须用时尽量少用。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清洗、擦干。消毒剂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以防降低消毒效力。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须用无菌水冲净。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4.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浸泡法:将被

18、消毒的物品清洗、擦干后浸没在规定浓度的消毒液内一定时间的消毒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物品。擦拭法:蘸取规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进行擦拭的消毒方法。适用于物品表面、皮肤、黏膜。喷雾法:在规定时间内用喷雾器将一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的消毒方法。适用于地面、墙壁、空气、物品表面。熏蒸法:在密闭空间内将一定浓度的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消毒灭菌的方法。适用于手术室、换药室、病室的空气消毒;精密贵重仪器、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5.常用化学消毒剂:(1)戊二醛(2)甲醛(3)环氧乙烷(4)过氧乙酸(5)含氯消毒剂(6)乙醇(7)碘伏(8)苯扎溴铵溶液(9)氯己定详见P41二、

19、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一)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二)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总原则: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按常规清洗消毒灭菌。具体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种类、数量选择:对受到致病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灭菌法或高水平消毒法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

20、微生物时,或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既要保护物品不被破坏,又要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物品:首选干热灭菌法。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低温灭菌法,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金属器械如浸泡灭菌:选择腐蚀性小的灭菌剂,同时注意防锈。物品表面消毒时: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用化学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宜采取浸泡或喷雾消毒法。4、根据是否有明确感染源选择消毒类型: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

21、,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进行,消毒合格标准为自然菌的消亡率90%。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要求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后自然菌的消亡率90%,排泄物、分泌物或被污染的血液等消毒后不应检出病原微生物或目标微生物。(三)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1、医院环境清洁、消毒:环境空气:环境表面:环境物品表面、地面无明显污染,采用湿式清洁,受到肉眼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治疗车、床栏、床头

22、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每天清洁、消毒。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少量(10ml)溅污先清洁再消毒;大量(10ml)溅污,先去除可见污染,再清洁和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或物品表面: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2、被服类清洁、消毒:主要在洗衣房进行。间接接触病人的被芯、枕芯、被褥、床垫、病床围帘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直接接触病人衣服和床单、被套、枕套等一人一换,住院时间长者每周更换,遇污染及时换。每个病区有3个衣被收集袋,分别收放:有明显污染的病人衣被一般病

23、人衣被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帽和值班被服一次性使用衣被收集袋用后焚烧,非一次性使用者采用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病人一般衣被:1%洗涤液,70以上热水(化纤衣被4050)清洗2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感染病人的被服:专机洗涤,用1%2%洗涤剂于90以上洗30分钟或70含有效氯500mg/L的溶液洗涤306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净。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的被服:先压力蒸汽灭菌,再送洗衣房洗涤或烧毁。病人的污染衣被:先去除有机物,然后按感染病人的被服处理;婴儿衣被应单独洗涤。工作人员被服应与病人被服分机或分批清洗消毒。3、饮水、茶具、餐具和卫生洁具等清洁、消毒:饮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细菌总数10

24、0个/ml,大肠杆菌数3个/1000ml。茶具、餐具: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要求消毒处理后要清洁、干爽、无油垢,不油腻,无污物,不得检出大肠杆菌、致病菌和HBsAg。痰杯、便器等分泌物和排泄物盛具:清洗、消毒后干燥备用。抹布、地巾、拖布(头)等洁具:分区使用,清洗后再浸泡消毒、干燥备用。4、皮肤和黏膜消毒:(1)皮肤消毒:通常使用擦拭法,消毒方法遵循产品使用说明完整皮肤:常用消毒剂有醇类、碘类、季铵盐类、酚类、过氧化物类,要求无论何时均不得检出致病菌,未用前菌落总数10cfu/ml(g),使用中50cfu/ml(g)。破损皮肤:消毒剂应无菌,常用季胺盐类、胍类消毒剂以及过氧化氢、碘

25、伏、酸性氧化电位水等。(2)黏膜消毒:常用擦拭法或冲洗法,消毒方法遵循产品使用说明常用碘伏、氯己定乙醇、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含氯制剂等5、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灭菌后器械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普通病人污染的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置;一次性使用的

26、不得重复使用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感染者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可重复使用的被污染器械、器具及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按要求回收并处置。6、医院污物污水的处理:医院污物的处理设置黑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疗垃圾损伤性废物置于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锐器盒内医院污水的处理建立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并按污水种类分别进行排放感染病区和普通病区的污水应实行分流,分别进行消毒处理(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工作:1、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医院内承担所有重复使用诊

27、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灭菌物品供应的部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2、消毒供应中心布局:1)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灭菌物品存放区,其划分原则:“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2)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浴间等3、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内容:1)回收:封闭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2)清洗消毒: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对于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物品应先消毒灭菌,再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器械、

28、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3)干燥、检查与保养:首选干燥设备根据物品性质进行干燥处理;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保养时根据不同特性分类处理4)包装: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5)装载、灭菌及卸载: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适宜有效的灭菌方法,按照不同的灭菌器要求装载灭菌包,放置方法恰当,灭菌后按要求卸载 6)储存与发放: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定期检查、盘点、记录,在有效期内发放7)相关监测:安排人员专门负责质量监测。第三节:手卫生一、概述:(一)基本概念:手卫生(hand hygiene):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

29、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hand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二)手卫生管理:制定手卫生制度配备手卫生设施定期开展培训加强监督指导开展效果监测:卫生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数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数5cfu/cm2(三)手卫生设施:1、洗

30、手设施:流动水洗设施、清洁剂、干手设施卫生消毒设施外科手消毒设施二、洗手:目的: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大部分暂居菌,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操作步骤:准备:打开水龙头,调节合适水流和水温湿手:流动水下淋湿双手涂剂:关上水龙头并取清洁剂均匀涂抹揉搓: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冲净:打开水龙头,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干手:关闭水龙头,擦干双手或烘干双手原则: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六步:五个手指尖并拢在对侧掌心旋转搓擦第七步:握住手腕回旋摩擦,交换进行三、卫生手消毒:目的:清除致病性微生物,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操作步骤:洗手:按洗手步骤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涂剂:取速干手消毒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必要时增加手腕及腕上10cm揉搓:按照揉搓洗手的步骤揉搓双手干手:自然干燥注意事项:先洗手再干燥涂剂揉搓全覆盖: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揉搓到 牢记卫生手消毒时机:下列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接触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