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46.78KB ,
资源ID:120738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0738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地理原理总结 示例分析 提升演练突破地理思维模式利用地理原理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地理原理总结 示例分析 提升演练突破地理思维模式利用地理原理复习.docx

1、高考地理原理总结 示例分析 提升演练突破地理思维模式利用地理原理复习突破地理思维模式之利用地理原理我们可以把地理事实理解为重要的地理背景知识,把地理规律理解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和演变等方面的知识,地理原理则指的是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关注“为什么的问题。地理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广泛、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广泛、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指导我们合理利用、改造自然环境。重要的地理原理:重要的地理原理包括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原理、地质作用原理、生态平衡原理、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天气气候原理、洋流成因及影响原理、成土原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自

2、然灾害原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原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原理、农业布局原理、工业布局原理、交通运输布局原理、聚落布局原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原理、交通运输布局原理、商业布局原理、人地关系原理等。根据图文信息,利用地理原理解题的一般思路:根据图文信息,把握“题眼”,确定相关知识的联系;回忆相关“题眼”原理的完整表述;调用相关的地理原理;调用相关的地理原理,有效进行知识迁移,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按进行知识迁移,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照试题要求作答。利用地理原理解题,应构建知识小专题、修复知识断层、注意小知识、小节点:即“小网络大局观”。如:城市小专题城市小专题知识网络节点:

3、(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社会经济因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2)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

4、发达;便利的水运。 (3)城市交通环境问题:A、两大问题: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B、措施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解决交通环境污染: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4)逆城市化问题: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5)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趋向于沿

5、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6)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1地形:(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二)社会经济因素1自然资源;2交通;3政治、军事、宗教

6、;4科技和旅游。利用地理原理解题,应准确认识相关地理事物的联系。举例如下:1地势、气温、气压、气流的关系地势与气温地势越高,(对流层大气)气温越低地势与气压地势越高,气压越低气温与气压近地面气温高处,气压低(即热低压);气温低处,气压高(即冷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正好相反气温与垂直气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气压与水平气流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2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自然因素一般说来,人类总是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较大的自然灾害往往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经济因素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

7、高;人口迁移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社会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人们为了自己或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总是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发达地区;不少宗教活动也经常引起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总体上调节人口的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对迁出地而言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但也造成人才和劳动力外流对迁入地而言人才和劳动力流入,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人口拥挤,增加了环境压力3 区位原理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原理,也是最重要的地区位原理是人文地理

8、的核心原理之一 区位分析实质上就是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生产活动的相互联系及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可归纳如下:农业自然区位(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区位(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及素质、技术)工业资源(原料和动力)、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环境、个人偏好、工业惯性交通线(点)铁路线的区位:地形、地质、自然资源、经济、科技等。港口的区位:水域条件、陆域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城市自然区位(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区位(交通、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技)商业中心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组合状况)、经

9、济距离、交通通达度、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环境承载量卫星发射基地纬度、地形、天气、军事安全水库坝址“口袋形”地形的峡谷处(口小有利于建坝,袋大有利于蓄水);避开断层例 1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 (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随着城市的发展。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有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解析】第(1)题,根据不同高度的农业类型可以题判断该地发展了立体农业,主要受地形条件的影响。第(2)题,城市扩大后,市场扩

10、大,产值更高、更好的农业生产类型如花卉、乳畜、蔬菜等面积扩大,粮棉种植面积缩小。【答案】 (1)C (2)A例 2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完成(1)(2)题。(1)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B C D(2)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 B C D解析: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原理,分析其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图中显示的时间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中显示同位于一条经线上的三地太阳光线均从南方射来,说明三地均在北回归线以北,从三地的太阳高度角比较来看,地的太阳高度角最大,说明它最靠近北回归线,纬度应是最低,昼最短

11、;而地太阳高度角最小,则纬度最高,昼最长。答案:(1)A(2)C例3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天气现象也不相同。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A甲图中暖空气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 D乙图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2)我国东部受甲图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长江下游伏旱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 D江淮梅雨 解析:第(1)题,从图中冷暖气流的运动方向上看,可知甲图为冷锋乙图为暖锋。甲图中暖空气被抬升,会形成降雨天气;故A选项正确。第(2)题,冷锋

12、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主要有寒潮、沙尘暴,北方夏季暴雨等。 答案:(1)A(2)C 例 4 下图示意某地锋面过境时等温面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4)题。 (1)甲、乙、丙、丁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锋面为 () A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暖锋 C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暖锋 (3)甲、乙、丙、丁四处,位于冷气团中的有()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4)短时间内气温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即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气温由高到低依次为丁、丙、乙、甲。第(2)题,结合图中的方位提

13、示,可知该地越往北气温越低,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由于该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故为冷锋;综上可知,该锋面为北半球冷锋,选A。第(3)题,锋面应位于等温面的第一个弯曲处,因此四处中位于冷气团中的只有甲处,故选A。第(4)题,短时间内,乙处将受到冷锋的影响,会出现剧烈降温。故选B。答案:(1)D(2)A(3)A(4)B 例5 下图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节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解析:解答此题就应该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入手进行分析,即地形、气候、土壤、水源、交通、人口、市场等方面分析。答案: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较平缓,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人口众多,市

14、场广大,交通便利等。例6 下图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读图,完成(1)(2)题(1)在阶段,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劳动力 C科技水平 D原材料 (2)在阶段,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科技水平 D原材料 解析:试题提供的信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阶段向两个发达国家投资(图中a、d),这两个发达国家是主要生产地区;阶段向一个发展中国家投资(图中b),这一阶段b是主要生产地区(主要负责装配),a、d为其提供零配件。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及其变化,需要调用工业布局原理解题

15、。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很多,本题选项中出现了四项内容:市场、劳动力、科技水平和原材料。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分析,成长期的产品主要受科技因素影响,成熟期的产品则主要受劳动力因素的影响。第(1)题,发达国家的区位优势是科技水平,这是该跨国公司在阶段将工厂设置在a、d两国的主要原因。第(2)题,在阶段,从劳动分工看,b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该跨国公司组织的全球化生产中处于加工、组装的环节,其优势主要是劳动力丰富廉价。 答案:(1)C(2)B 例7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回答(1)(3)题。(1)该农作物最有可

16、能是 () A春小麦 B早稻 C晚稻 D冬小麦 (2)与相近纬度相比,M省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短、热量 B长、热量 C长、光照 D短、光照 (3)在K省收获该农作物期内,N省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B台风 C寒潮 D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解析:本题组图示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分布,“题眼”是“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需要调用的知识有农业的区位分析和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第(1)题,春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中早稻春季播种、夏季收割,晚稻夏季播种、秋季收割,冬小麦分布范围较广,以华北地区

17、和长江流域为主(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据此判断该农作物为冬小麦。第(2)题,影响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相近,前者地势高,气温低,故冬小麦种得早,收得晚。第(3)题,K省7月中旬收获小麦,此时N省最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伏旱。 答案:(1)D(2)B(3)D 例8 下图为世界某平原上的历史名城示意图。读图,完成 (1)(3)题。 (1)18世纪中期,当地开发资源兴起的支柱产业部门最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B旅游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乳畜业 (2)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国家政策扶持,港口服务功能多 B背靠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阔 C

18、劳动力密集,旅游资源丰富 D河流提供了水源,内河航运条件较好 (3)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该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 地貌独特,气候温和湿润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商业街的形成陆路运输条件好 A B C D 解析:第(1)题,18世纪中期,当地开发的资源应是煤炭和铁矿,故其支柱产业部门应是钢铁工业。第(2)题,由图示旧城区布局形式可知,旧城区沿河分布,河流为城市的形成提供了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第(3)题,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主要涉及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交通通达度、市场距离、地区接待能力等,读图可知该地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且当地陆路交通发达。 答案:(1)A(2)D(3)C 附:高考地理太阳高度

19、知识点:(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

20、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

21、南半球时,相反。(二)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

22、身重合)。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

23、、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三)其它知识节点:1、极点: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这是因为一天中极点离太阳的距离都相等的缘故。 (1)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到235?间变化。 (2)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如:若太阳直射21N,则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1;反之,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1,则可

24、知道太阳直射21N。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和665间变化。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0点日出,24点日落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7,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4、处于极昼期的地点(除该日极昼的地点)。处于极昼期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一天中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非极点地区表现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大于0,其大小等于当地纬度与极昼最低纬度大小之差;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7(非极圈)。例 3 下图为不同纬度,一年中昼长变化曲线图。a、b、c为三个不同纬度上所作出的曲线,A、B、

25、C、D为不同的日期,读下图判断(1)(2)题。 (1)在c纬度附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一年中四季分明 B终年多雨C经常可以看到极光 D夜空中可以用北极星确定方位(2)在b纬度附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一年中有一天的极昼现象B在C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C四季如春D一年中有半年左右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上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在一年中昼长均为12小时,故c位于赤道上,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多雨。第(2)题,从b纬度线上可知,b纬度有一天(B)出现极夜,说明b位于极圈上,故它一年中有一天出现极昼。答案:(1)B(2)A经典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原理大全: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

26、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7、2地形与河流(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著。3河流与气候(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

28、;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别。5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类型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林业、牧业、副业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现代化平原实现水利化、现

29、代化山地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树种草坡度大小-影响投入、产出比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积小,耕作的难度加大。投人大于产出。海拔不同,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农作物的品种不同。(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灌溉。显然,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重要。世界农业发达区,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显然与灌溉条件有关。(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照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不同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不同

30、,因而有不同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如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着明显差异。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大风、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也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6地形、河流、气候与聚落(1)乡村:从已发现的村落遗址或现代乡村来看,它们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阶地上,或者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比较高爽平坦的地方。这些地方地势较高。没有洪水浸淹之患,且土地肥沃。靠近河流,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用水和交通也比较方便。(2)城市:我国城市分布在地势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都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