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04KB ,
资源ID:120667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0667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试论山东三大秧歌的异同与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试论山东三大秧歌的异同与发展.docx

1、试论山东三大秧歌的异同与发展试论山东三大秧歌的异同与发展摘 要山东秧歌是齐鲁大地滋养下的优秀文化艺术,具有鲜明又浓厚的齐鲁文明和儒家文化底蕴,也生动地展现了齐鲁儿女的精神气质和生活方式,在汉民族的民间文化、民间舞蹈中占有举住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山东三大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的地理历史环境出发,尝试分析他们的历史起源,从而分析其表现形式、文化底蕴以及音乐等方面的异同,进而分析其保护传承方式和创新发展道路。关键词:山东三大秧歌;秧歌异同;秧歌发展绪 论 山东三大秧歌集中展现了广大人民集体的智慧结晶,也是人民集体的重要精神创造。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山东人民独有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具有其

2、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齐鲁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精神需求却并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在与世界文化交轨的过程中,如何发展中国特色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而山东秧歌作为中国独有的特色文化传承,如何发扬壮大,如何创新发展也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课题。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许多古老艺术逐渐走向衰落,山东秧歌也不例外,在常见的秧歌活动中,秧歌表演的走阵以及动作都有逐渐简化的态势。因此本文将从山东三大秧歌的起源和异同入手,尝试分析并找到秧歌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由于早期收各种主流政治文化潮

3、流的影响,秧歌并不为人所重视,所以只有极少一部分学者会对秧歌进行研究,所能查阅到的资料也是少之又少。虽然在20世纪末以来有一股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但这股潮流在当时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只影响了极少一部分的学者投身到秧歌的研究当中,而且这较少部分的学者的关注点也只在秧歌的审美和艺术特性上,对于秧歌的民俗活动等重要的民间艺术所依托之处反而忽视了。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文化的重视和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加强,这些年来有许多学者开始逐渐转向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如陈勤建教授的文艺民俗学,易中天教授的艺术人类学、赵德利的文艺民俗美学等等。在这个基础之上,也有部分学者逐渐开始注意到民间生活、民间文化与民

4、间舞蹈之间的联系,比如车延芬的从舞谱到舞蹈,张蔚提出的从仪式性和反仪式性的角度来研究秩歌,是前人的研究中没有直接、明确指出过的。目前学术界对山东三大秧歌的研究并不在少数,其中一部分将山东三大秧歌综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对三大秧歌在当代的发展、保护与传承研究较多,比如张建伟的山东三大秧歌的风格特点和内在联系(2015)、徐艳的三大秧歌在教学中的风格把我(2009)、齐娟的山东三大秧歌传承大战形式研究(2013)等,但是对它们之间的差异发展研究较少。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对山东三大秧歌的其中一个种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比如张连芬等人的新媒体环境下烟台海洋大昂个文化的传承(2018)、吕琳的山东海阳大秧歌艺术

5、与服饰特色(2014)、赵娜的山东胶州秧歌的早期形态与发展(2012)等。但是这类研究不管是论文研究还是著作出处都相对集中,成果数量也相对单一。总之,对于山东三大秧歌的研究大部分还是资料性的,虽然已经开始有了艺术文化形态,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三大秧歌的横向对比,差异描写以及将来之间的发展态势对比也较为少见,因此本文将着重在但大秧歌的差异对比以及未来的创新发展态势上,以期能在这些上面的研究做出些许补充。 山东三大秧歌是齐鲁大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文化,也是当今保留比较完整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山东“三大秧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东秧歌的起源为研究背景,从山东三大秧歌的表演形式、

6、文化差异、元素的创新和发展方面进行研究,强调山东三大秧歌的时代属性,而且对于山东秧歌的学习者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可提高其在身韵方面学习和训练的效果,同时对于山东三大秧歌未来创新发展态势也有一定的展望。本文以“试论山东三大秧歌的异同与发展”为题目,对山东三大秧歌的生存环境、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以及继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点,进一步揭示三大秧歌的在各方面的相似点和差异点,从而找出适合各自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道路,这对三大秧歌从传统社会的模式里跳脱出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分析三大秧歌的异同对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各自的流派和风格艺术传承研究,也有一定的补充和

7、实践意义。一、三大秧歌的概述秧歌是典型的汉族民间舞蹈之一,从字面上的含义去理解就是农民在插秧种田的时候所创作出来的歌舞,也就是说秧歌是典型的农耕文化产物。许多古代文献中都不乏对秧歌的记录,比如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中就有诗篇夏四月渴雨恐害布种代乡邻作插秧歌;清朝时期李调元的南越笔记中也有说道“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千计,往田插秩,一老捶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谓之秋歌。”这些古诗书文献将秧歌的起源指向了农耕农作,也是目前大部分学者都接受的观点。总体而言,秧歌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民间歌舞艺术活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许多不同的民间舞蹈形式,比如小车、高跷和跑驴等等。在表演的过

8、程中,表演者扮演成不同的人物角色,手持各类道具,如鼓、扇、鞭、伞等等,表演时注重走队形图案,并且载歌载舞。秧歌的表演时间也是有章可循的,通常在万象更新的新年,人们会举行大型的祭祀歌舞活动向上天祈求庄稼的丰收,人类的平安。前面的介绍是中国秧歌的一个典型特点,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地理历史环境差异较大,很多地方的秧歌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中,山东秧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山东的民间舞蹈,可说是齐鲁地区活着的民间艺术文化,它集中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性,具有浓烈的齐鲁文化特点,属于北方四大巧歌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山东三大秧歌从侧面鲜活地描绘了山东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中的生活风貌与精

9、神面貌,是齐鲁大地丰富人文历史的见证。(一)山东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特征 山东半岛位于我国黄河中西有地区,临近黄海、渤海,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与故事的地区,如此一来,就使得这片以捕鱼和农作为生的人们拥有了产生文化艺术与情怀的基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齐国都在山东省内,在当时可以说是经济文化中心,不仅拥有强大的国力,更拥有光彩炫目的文化,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孔孟为首的儒家思想。正因如此,山东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影响甚远,也逐渐形成豪迈重礼的文化特点,进而对其他民间文化和表演形式产生重大影响。(二)山东三大秧歌的起源1.鼓子秧歌的起源 山东顾子秧歌的历史渊源流长,它的起

10、源也是众说纷纭,最早的史料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历经数个朝代的歌舞等艺术形式的融合,才成就了现在成熟的汉族民间舞蹈。山东鼓子秧歌的起源之说最主流的说法有三种:其一,是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说法,认为鼓子秧歌的起源与当时泛滥的洪水有关无情的洪水摧毁家园民不聊生,黄河岸边的人们奋起反抗与其斗争,灾后人们重振旗鼓,喜迎丰收,情不自禁拿起锅碗瓢盆高歌狂舞。其二,也是民间流传的另外一种说法,认为鼓子秧歌的起源与频繁的战乱有关人们为了抗击敌军,对阵演练用以鼓舞士气,以此击败敌军。其三,也有部分专家认为鼓子秧歌的起源是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2.胶州秧歌的起源 关于胶州秧歌的起源有很多,但并

11、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胶州秧歌的起源说法一共有三个主流说法:其一是“元杂剧”起源说,最近几年有一部分学者提出胶州秧歌的起源可能是元杂剧,因为它的演出形式、演员、唱腔等方面都有些许相似之处,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说法颇为牵强,不能妄下判断。其二是南北文化融合之说,这个说法是因为胶州在宋朝之后是重要的商业贸易重镇,不仅经济贸易频繁,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因此有学者认为胶州秧歌风格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才最终形成。其三是移民起源说,这一说法是根据胶州的地方志,认为胶州在元末明初时期,由于战争等因素使得原著居民大量搬迁所剩无几,而后又有大量外地人口迁入,间接证明胶州秧歌也许并非由本土产生,而是外来民间艺术在此逐

12、渐酝酿诞生。3.海阳秧歌的起源 海阳秧歌的起源传说很多,其中有两种说法广为流传,不过这些流传说法主要以口碑资料为主,很少有文字记载和文物证实。第一种起源说是祭祀说,部分学者认为,海阳在远古蛮荒时代就已存在,当时蛮夷地区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祭祀舞蹈,用以祈求上天或趋利避害,这些舞蹈包含了愉悦的心情或虔诚的态度,而海阳人民祈福正是每年的正月十三祭海。第二中起源说是海阳秧歌最初是为了减轻烈日之下的劳作之苦,闲暇时人们会一边唱歌一边随之舞动起来,人们把劳动动作融合在舞蹈之中形成了劳作秧歌。二.山东三大秧歌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一)山东三大秧歌表演形式和角色的异同1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和角色鼓子秧歌的表演形

13、式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乐队与表演。 在乐队部分他们所使用的代表乐器有大鼓、大锣、 饶钱、 擦、旋子等打击乐器, 演奏起来极为热闹欢快。表演部分主要有伞、鼓、花、棒以及一些其他角色组成。其中伞的角色分为两种,一种是“头伞”,一种是“花伞”。花伞一般穿着深色衣服,右手手持“虎撑”,并且有着护佑四方,祈求风调雨顺之意。而头伞又被称作领伞,领伞一般右手拿着“拨子”,左手拿着“伞”,主要是指导现场变化。鼓的角色也被叫做鼓子,一般着浅色服装演出,头上戴着头巾,与戏曲中洒脱勇猛的勇士相近,演出时一般击鼓起舞。花的角色是一个年轻的妇女角色,出场时双手一般会拿着折扇、绸、巾等道具。棒的角色演出时一般身着黑色的紧身

14、服饰,头系缝着小镜和绒球的黑色头巾,类似于戏曲中的武生,表演时会双手持棒做挥动、敲击等动作。这些主要的角色在鼓子秧歌中都有比较鲜明的特征,对鼓子秧歌熟悉的观众根据角色的扮相或手持的道具一般就能认出角色,但是鼓子秧歌的其他角色会随着地区变化而产生些许变动,甚至村与村之间也有不同特色,不过表演形式不变,还是对舞。2.胶州秧歌的表演形式和角色胶州秧歌的表演形式由两部分构成, 即大场和小戏。 胶州秧歌的主要角色有鼓子、翠花、棒槌、小嫚、扇女和膏药客。其中鼓子的角色对应在戏曲中相当于老生的角色,一般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性。翠花的角色对应在戏曲中的角色相当于青衣的角色,在进行舞蹈表演时一般手中会有折扇,并

15、且折扇并不需要打开。棒槌的角色对应戏曲中的小生的角色,一般是由年轻男性来扮演。小嫚的角色是个机灵可爱的小姑娘,在表演时手里会拿着一把团扇。扇女的角色一般是一个青年女人的形象,一般手里也会拿着一把折扇,表演时折扇需要打开。膏药客的角色一般是戏班子中的负责人,对应戏曲中的丑角角色,手里一般拿着伞和虎撑,在表演时负责引发笑料。3.海阳秧歌的表演形式和角色海阳秧歌总体而言是综合了行进与广场两种表演形式。 海阳秧歌的主要角色有大夫、翠花、货郎和花鼓。其中大夫又被称之为药大夫,通常是由两个表演者组成,两个演员手里会拿着拂尘、雨伞作为道具,指挥整个队伍进行表演。翠花的角色人数一般要和货郎人数相等,因为翠花和

16、货郎要对舞,翠花在表演时一般手里拿着一把折扇。货郎的角色通常身着大褂,头戴礼帽,与翠花对舞。花鼓的角色对应戏曲中的勇士,勇猛大气,表演挥洒自如,一般肩上会斜跨一只鼓。4.三大秧歌表演形式和角色的异同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山东三大秧歌表演形式与风格有相似处也有不同处,如海阳秧歌在表演过程当中, 秧歌队在进村前会给村里法宗信号,点燃俗称三眼炮的土炮。这时村长和全村群众也会点燃鞭炮迎接来往的秧歌队若不迎接, 就被视为不尊敬对方, 情节严重也可能引发两村之间的战争。这种组织形式与表现手法有点类似于鼓子秧歌中的鞭炮相迎; 再比如说胶州秧歌里面扮演带头角色的“膏药客”, 他的表演形式和用途其实与一般秧歌相似,

17、 在其他人物的配置上也与鼓子秧歌相近似,且三大秧歌在表演中的角色配置与表演内容上也都有相似之处,所有这些都能够体现山东三大秧歌间在表演上紧密的联系。(二)山东三大秧歌蕴含文化的异同 山东历来被称之为秧歌之乡,其形成的不同种类的秧歌可以达到30多种,而这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便是“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这三种秧歌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之下不断地演变发展,到如今成为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的独特艺术,折射出山东人民的生活风貌,满载着齐鲁文化的深意。1.鼓子秧歌蕴含的文化特征鼓子秧歌可谓是鲁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处处都能展现出鲁文化恪守传统、崇尚礼制以及仁爱质朴的文化理念。鲁文化延续周氏礼乐文化为主

18、,又受殷文化与东夷文化影响,最终形成了严谨的礼乐文化。鲁文化克己守礼,“礼”是一切为人处事的准则,拥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且区分贵贱,如何配乐因时因地而不同,并且标准极为严苛,不可轻易更改。这种严苛的等级制度从观念上就影响了鼓子秧歌在队形和阵势必须有一个高度统一,且组织形式和程序也必须十分严谨。另一方面,鼓子秧歌的锣鼓声总是充满了质朴恢宏的气势,舞蹈既热情奔放又沉稳刚健,结合它高度统一的队形和阵势,形成一种独特的齐鲁风韵。2.胶州秧歌蕴含的文化特征胶州秧歌所蕴含的文化特征除了典型的山东齐鲁文化的影响,还可从几个方面去描绘,首先,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胶州秧歌受齐鲁文化以及港口文化的影响较重。其次,胶

19、州的秧歌起源于民间艺人的卖艺,因此它的人物角色非常具有生活气息,且形形色色,人物形象很丰富。最后,由于不断吸取其他外来文化和艺术,它又具有独特的风韵,区别于其他派系的秧歌。在齐文化的影响下,胶州秧歌蕴含着注重享乐、求功务实的文化特征,将这种精神融入到秧歌中就形成了舞蹈武术戏曲民歌结合的胶州秧歌,另外又吸收了其他外来文化艺术,形成了自己兼容并蓄的独特风格。3.海阳秧歌蕴含的文化特征 海阳秧歌在总体上齐鲁文化的影响,但又因其地理特征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与其他山东秧歌流流派有区别。首先,海阳秧歌在山东半岛较为流行,与齐鲁儿女大气的秉性一致,海阳秧歌热情奔放、幽默风趣。其次,海阳秧歌受儒学思想的熏陶,

20、表演过程讲究土炮鸣礼、三退三进、群艺争锋、小戏尽兴这几个部分,这些阵仗和礼仪充分展现了齐鲁人民对礼乐的极大拥护以及受儒学思想文化影响下质朴豪放的大气。4.三大秧歌蕴含文化的异同从上文对山东三大秧歌的文化特征分析可以发现,三大秧歌在文化底蕴方面有很大的相关性,也有些许不同之处。山东三大秧歌孕育于齐鲁大地, 深受儒家孔孟文化影响,其产生的历史源流与传承发展的文化底蕴有着同源性。因此,山东三大秧歌的内在联系之紧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又由于三大秧歌的起源地略有不同,历史发展的进程也不一样,人们长期的社会劳动中逐渐发展演变、融合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独具的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这三大种类。(三)

21、三大秧歌音乐表现形式的异同 舞蹈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却又紧密相关。在山东三大秧歌的艺术形式中,秧歌中的音乐和舞蹈就产生了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速度、力度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与配合。在山东的民间音乐中,秧歌音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影响秧歌舞蹈形态的重要因素,两者相互发展,相互促进,迸发出活跃的生机与艺术魅力。1.鼓子秧歌的音乐表现形式商河鼓子秧歌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乐器伴奏为支撑的,因为在进行秧歌舞蹈表演时旋律性的音乐比较少,使得乐队的乐器演奏就尤为突出。商河鼓子秧歌的乐队大部分以大鼓为中心,大鼓配有万向轮鼓架,再配以铙、镲、锣、钹,加上二

22、胡、笛子、板胡等等,交相辉映,气势威武,展现出明快、豪放、恢弘的音乐特色。2.胶州秧歌的音乐表现形式如前文所说,胶州的秧歌是生长在民间,成长于民间的艺术瑰宝,是极其具有生活气息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而我们说音乐和舞蹈是相辅相成的,胶州秧歌的音乐与舞蹈配合密切,也受其影响形成灵动又层次丰富的音乐。胶州秧歌的音乐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进行秧歌演出时用乐器进行伴奏的音乐,比如小鳄、大鞍、手锡、喷巧、饶镶等等,第二个部分是秧歌表演时演员演唱的旋律,演员选唱的曲目主要是一些体现生活的小曲,比如说放风等、挑媳妇等等。 3.海阳秧歌的音乐表现形式 舞蹈和音乐是不分家的,海阳秧歌的音乐使秧歌在表

23、演时更具特色,也更为完整。海阳秧歌的音乐总体而言是由锣鼓和歌曲两部分组成,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最具特色的以打击乐为主的乐队伴奏,它控制着全场的节奏,有打击乐和吹打乐两种,其中打击乐一般是由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堂锣等组成,吹打乐一般是堂鼓、小镲、锣钹、堂锣、檀板、板鼓、唢呐,有的地区用笛、二胡、三弦等丝竹乐器。第二种是演唱音乐,即角色唱腔,比如大夫、货郎、花鼓等唱腔,比如大夫调、货郎调和花鼓调等。最后一种就是秧歌剧,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在传统的秧歌中非常具有影响力。4.三大秧歌音乐表现形式的异同 根据上文对三大秧歌的具体音乐表现形式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山东的三大秧歌在音乐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尤

24、其是在山东特有的民歌小调方面和风俗风韵方面。而又由于地理历史特征、地方风俗、外来影响和起源等不同,三大秧歌音乐形式又有些许不同。比如音乐组成部分的不同,鼓子秧歌是以乐队伴奏为主,胶州秧歌则分为演奏音乐和演唱音乐,而海阳秧歌则分为伴奏乐、演唱乐和秧歌剧。此外,三大秧歌的音乐表现在乐器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或者说侧重不同,那么展现出来的音乐风格也会有所区别。最后受到三大秧歌本身风格、环境和起源等的影响,三大秧歌音乐内容也有所不同。总之三大秧歌一同生长在齐鲁大地,具有同源性,又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流派,为山东秧歌的发展增光添彩。三、山东三大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山东三大秧歌在齐鲁大地的

25、滋养下孕育成长,与齐鲁儿女一同经历了历史时代的变迁,也经历了思想文化的洗礼,形成了独特的齐鲁艺术,既充分展现了齐鲁儿女独有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质,也展现出其水乳交融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一)山东三大秧歌的传承1.构建山东三大秧歌的生存空间山东三大秧歌一直扎根在齐鲁大地,与其独有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相关联,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和人文艺术氛围为山东三大秧歌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但是由于文化艺术的对外交往联系,外来文化艺术对它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现代文明进程使得人们拥有多种方式去认识世界,也就有多种方式去享受世界艺术文化,去丰富精神世界,这也意味着山东三大秧歌对许多人来说并不再是人们唯一的娱乐生活方

26、式。在这一系列的变迁与冲击都预示着为山东三大秧歌构建保护空间的重要性。山东三大秧歌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山东特有文化的体现,具有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若是为了迎合大众审美而改变其独特审美和风格,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就会逐渐丧失,它立足的根本就会被破坏。因此,人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提高对山东三大秧歌原滋原味的传承保护意识。山东三大秧歌来源于人民群众,传播于人民群众,在对其传承保护的过程中也必须要依赖人民群众,不能忽视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去随意改动,而应该溯本求源,挖掘其内在发展规律,找到其本体动作的生发定律,才能真正传承民族意蕴、民间属性和文化内质,才能真正保护其独有的美学特征。总之,山东三

27、大秧歌起源于人民群众,起保护传承也应回到人民群众中去。2.保留山东三大秧歌原有的生活气息我们一直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其实真正的含义是民族特色或者说地方特色越鲜明、风格特色越浓厚的东西,它所具有的影响力就越强,因为它是一个民族地区人民生活人民性格人民精神的集中体现。但是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在很多时候使得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精华难以展现与保持,而如何在这种现代文明冲击中找到巩固它们位置的方式,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当下快节奏生活快节奏文化使得许多人对舞蹈的审美不断发生转变,如果山东秧歌一味地去附和当下流行舞蹈的审美趋势,就会丧失它最具魅力的特色。越是在这种潮流趋势下,民族艺术就越应该激流勇进,展现

28、自己独有的魅力,吸引人们逐渐回归到对生命本真的原生态的民间舞蹈艺术的欣赏。(二)山东三大秧歌的发展山东三大秧歌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得到重视,它的创新与发展也不容忽视。虽然一个好的传承需要保护该种文化艺术的精髓,不可轻易更改,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文化是一种动态传承,并不是一层不变的,秧歌历经数个朝代的更迭洗礼,一直在不断地吸收发展,那么在当代社会,秧歌也一定要在新的时代吸取新的养分,拓宽创作空间、创作形式、创作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艺术文化竞争中站稳脚跟,创作出具有先进文化的艺术精品。1.借鉴其他地域舞蹈 山东三大秧歌起源于齐鲁大地,在其历经数个朝代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在艺术上独有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必

29、须承认,秧歌在对外拓展方面还是略有欠缺,尤其在三大秧歌的本体形式结构上不够丰富和严谨。若是紧扣三大秧歌的本质特征与独特审美,着重发掘齐鲁地区的民俗文化,未必不可以创作出一系列完整严谨、层次丰富的山东三大秧歌歌舞系列,这样的话,一定能极大程度上提升秧歌的精神文化内涵。但是这种创新与创作,一定是立足于保持秧歌原生态的风韵律动上,将与秧歌舞蹈精髓相适应的其他地域舞蹈逐渐融入自己的血液当中,比如先进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动作技巧等,而不能随意地进行不同地域舞蹈的嫁接,最后造成一个新的四不像,既浪费心力也影响秧歌本身的探索发展。总之,在守住秧歌本身的文化底蕴、风格律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吸取其他舞蹈的可取之处

30、,将之渐渐融入秧歌本身,是秧歌在现代化进程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独有魅力和生命活力的重要方式。2.把握审美,打造精品 山东秧歌在漫长的历史尘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魅力,即使过程漫长饱经风霜,最后仍展现出独有的风韵,也体现了齐鲁文化的独特风采。随着时代的变迁,又在多元文化艺术的影响,人们的审美逐渐发生了变化,跟传统的戏曲艺术一样,无论秧歌有着多美辉煌的历史,在世界潮流的冲击下,它也逐步远离了现当代人们的审美。传统秧歌的创作者与传承者们若还是以传统的审美特征去创作,显然是无法满足现当代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无法变更秧歌传统精髓,又要迎合现代人的需求,这是当下这个时代对秧歌创作者们的极大考验。诚然,创作者必

31、须要传承三大秧歌的传统风韵,要准确抓住当代关注的审美特征是一个大问题,但是这也并不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创作者们在创作时,一定要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创作精品意识,从人民群众中、从生活中去探索发觉能彰显时代色彩、吻合当下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主题内容。除此之外,在创作形式上可以借鉴现代表演手法,提升三大秧歌的舞台表现效果,提升其情感表现张力,从而摒弃单一的表现形式,逐步走向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型艺术。3.提升本体创新与创作 艺术作品往往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形式,一个是内容,内容通过形式来表现,形式是展现内容的方式,忽视内容的形式是没有生命力的,忽视形式的内容是苍白无力的,两者相辅相成

32、缺一不可。因此,山东秧歌在创作时一定要从这两个方面把握,把握好历史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结合其独特的形式展现给广大人民群众。艺术的时代性相当强,只有随着时代不断进化时才能一直保有自己的生命力,而山东秧歌能在漫长的历史潮流中占据一席实地,与它浓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因此,当代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应该从本体中的人物角色、内容取材、舞蹈结构、动作语汇、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考虑,也应该准确的把握秧歌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不能削足适履,随意拼接。 结语 在当代社会,人们总是在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有文化自信。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母亲文化,我们总能从这些璀璨辉煌地文化中感受到中国荡气回肠的历史文明。而这种文化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中本应是极有竞争力的,却由于自身发展的滞留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扬。山东文化作为齐鲁大地滋养出来的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而秧歌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中国文化重要的文化之一。毋庸置疑,都市化的进程消除了城乡的差异与距离,发展似乎主宰了一切,它给我们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我们传统文化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