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6.68KB ,
资源ID:120657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0657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案.docx

1、精品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案水稻病虫害防治授课人:施慎年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苗期病害2、了解水稻病虫害的类型有哪些3、了解每种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教学时间:1.5小时教学内容:水稻苗期病害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也叫烂秧病。生理性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等症状;侵染性烂秧足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北方稻区育苗期间常受低温和寒流天气袭击,烂秧病害每年均发病率在1023。症状特点烂秧是秧田中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一)烂种指播种后不能萌发的种子或播后腐烂不发病(二)烂芽指萌动发芽至转青期间芽、根死亡的现象。我国各稻

2、区均有发生。分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1)生理性烂芽常见有:淤籽播种过深,芽鞘不能伸长而腐烂;露籽种子露于土表,根不能插入土中而萎蔫干枯;跷脚种根不入土而上跷干枯;倒芽只长芽不长根而浮于水面;钓鱼钩根、芽生长不良,黄褐卷曲呈现鱼钩状;黑根根芽受到毒害,呈“鸡爪状种根和次生根发黑腐烂。(2)传染性烂芽绵腐型烂芽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发病初在根、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外产生白色胶状物,渐长出绵毛状菌丝体,后变为土褐或绿褐色,幼芽黄褐枯死,俗称“水杨梅”.立枯型烂芽开始零星发生,后成簇、成片死亡,初在根芽基部有水浸状淡褐斑,随后长出绵毛状白色菌丝,也有的长出白色或淡粉红霉状物,幼芽基部缢缩,易拔断,幼根

3、变褐腐烂。(三)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分青枯型和黄枯型两种.(1)青枯型叶尖不吐水,心叶萎蔫呈筒状,下叶随后萎蔫筒卷,幼苗污绿色,枯死,俗称“卷心死,病根色暗,根毛稀少。(2)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开始,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再由下向上部叶片扩展,最后茎基部软化变褐,幼苗黄褐色枯死,俗称“剥皮死”.水稻烂秧1病原生理性烂秧在低温阴雨,或冷后暴晴,造成水分供不应求时呈现急性的青枯,或长期低浊,根系吸收能力差,久之造成黄枯.一类是FusariumgraminearumSchw称禾谷镰刀菌,引致水稻立枯病。另一类是Achlyaprolifera(Nees)deBary称层出绵霉

4、,引致水稻绵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引致水稻烂秧造成立枯和绵腐的病原真菌,均属土壤真菌。能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镰刀菌多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道理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丝核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靠菌丝在幼苗间蔓延传播。至于腐霉菌普遍存在,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了借水流传播。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水稻绵腐病、腐霉菌寄主性弱,只在稻种有伤口,如种子破损、催芽热伤及冻害情况下,病菌才能侵入种子或幼苗,后孢子随水流扩散传播,遇有寒潮可造成毁灭性损失.其病因先是冻害或伤害,以后才演变成侵染性病害,第二病原才是绵腐

5、、腐霉等真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在这里冻害和伤害是第一病因,在植物病态出现以前就持续存在,多数非侵染病害终会演变为侵染性病害,病三角中外界因素往往是第一病因病原物是第二病原。但是真菌的为害也是明显的,低温温烂秧与绵腐病的症状区别是明显的。生产上防治此类病害,应考虑两种病因,即将外界环境条件和病原菌同时考虑,才能收到明显的防效。生产上低温缺氧易引致发病,寒流、低温阴雨、秧田水深、有机肥未腐熟等条件有利发病。烂种多由贮藏期受潮、浸种不透、换水不勤、催芽温度过高或长时间过低所致。烂芽多因秧田水深缺氧或暴热、高温烫芽等引发.青、黄苗枯一般是由于在三叶左右缺水而造成的,如遇低温袭击,或冷后暴晴则加快秧苗

6、死亡。防治方法防治水稻烂秧的关键是抓育苗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增强抗病力,必要时辅以药剂防治。防治方法1、改进育秧方式因地制宜地采用旱育秧稀植技术或采用薄膜覆盖或温室蒸报育秧,露地育秧应在湿润育秧基础上加以改进。秧田应选在背风向阳、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平整田块,秧畦要干耕、干做、水耥,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结构。(2)精选种子,选成熟度好、纯度高且干净的种子,浸种前晒种.(3)抓好浸种催芽关。浸种要浸透,以胚部膨大突起,谷壳呈半透明状,达过谷壳隐约可见月夏白和胚为准,但不能浸种过长。催芽要做到“高温(36-38)露白、适温(28-32)催根、淋水

7、长芽、低温炼苗.也可施用ABT4号生根粉,使用浓度为13mg/kg,南方稻区浸种2小时,北方稻区浸种810小时,涝出后用清水冲芽即可,也可在移栽前3-5天,对秧苗进行喷雾,浓度同上。对水稻立枯病防效优异(4)提高播种质量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播期、播种量和苗龄。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方可播于露地育秧,均匀播种,根据天气预报使播后有35个晴天,有利于谷芽转青来调整浸种催芽时间.播种以谷陷半粒为宜,播后撒灰,保温保湿有利于扎根竖芽(5)加强水肥管理。芽期以扎根立苗为主,保持畦面湿润,不能过早上水,遇霜冻短时灌水护芽。一叶展开后可适当灌浅水,2-3叶期灌水以减小温差,保温防冻。寒潮来临要灌“拦腰水”护苗

8、,冷空气过后转为正常管理。采用薄膜育苗的于上午89时要揭膜放风,放风前先上薄皮水,防止温湿度剧变.发现死苗的秧田每天灌一次“跑马水”,并排出。小水勤灌,冲淡毒物。施肥要掌握基肥稳、追肥少而多次,先量少后量大,提高磷钾比例。齐苗后施“破口”扎根肥,可用清粪水或硫酸铵掺水洒施,二叶展开后,早施“断奶肥”。秧苗生长慢,叶色黄,遇连阴雨天,更要注意施肥。盐碱化秧田要灌大水冲洗芽尖和畦内盐霜,排除下渗盐碱。防治方法防治水稻旱育秧立枯病:首选新型植物生长剂移栽灵混剂,该药是一类含硫烷基的叉丙烯化合物,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的双重功能,有促根、发苗、防衰和杀菌作用,能有效地防治立枯病。方法是按旱育秧常规

9、方法整土做苗床,也可用秧盘,床土不需调酸或消毒。把移栽灵混剂溶在要浇的适量水中,每m2水稻苗床用1-2ml,一般每m2加水3kg左右;采用秧盘育秧,每盘(6030cm)用0.20.5ml,一般每盘加水0。5kg,使用时也可把底肥一起溶在水中,搅拌均匀。然后把上述溶有肥料和移栽灵混剂的水均匀浇在床土上,然后播上种子并盖土。以后的管理同常规方法。如果用抛秧盘,因为土量小,用量可减半。用15%立枯灵液剂,每盘用0.9g对水1L喷洒,水稻秧苗一叶一心期可喷500倍液,具防病、促进生长双重作用.用3。2恶甲水剂(育苗灵)300倍液喷洒,进行苗床土壤消毒,每m2床土用药8-10g,苗床发病初期,每m2用药

10、1215g或喷洒95绿亨1号(恶霉灵)精品4500倍液。用广灭灵水剂100200mg/kg,浸种2448小时或于一叶一心期喷洒500-1000倍液。对由绵腐病及水生灌类为主引起的烂秧,发现中心病株后,首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对立枯菌、绵腐菌混合侵染引起的烂秧,首选40%灭枯散可溶性粉剂(40甲敌粉)。使用方法:一袋100g装灭枯散,可防治40m2或240个秧盘,预防时,可在中前拌入床土,也可在稻苗的一叶一心期浇。治疗时,可在发病初期浇施,先用少量清水把药剂和成糊状,再全部溶入110kg水中,用喷壶浇即可。此外也可喷洒30立枯灵可湿性粉剂5

11、00-800倍液或广灭灵水剂5001000倍液,喷药时应保持薄水层。也可在进水口用纱布袋装入90以上硫酸铜100-200g,随水流灌入秧田。绵腐病严重时,秧田应换清水23次后再施药.(7)提倡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水稻新技术水稻地膜覆盖能有效地解决低温制约水稻发生烂秧及低产这个水稻生产上的难题,可使土壤的温、光、水、气重新优化组合,创造水稻良好的生育环境,解决水稻烂秧,创造高产。(8)提倡喷洒壮丰安水稻专用型植物生长调解剂或植物动力2003,能有效地防治立枯病,使水稻恢复生机。水稻稻苗疫病症状主要在早、中稻秧苗和早稻大田前期发生,长江流域发生多。为害秧苗叶片。叶上初生黄白色小圆斑,后扩展成灰绿色水渍

12、状不规则条斑,害扩展后病斑融合使叶片纵卷或折倒。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稀疏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斑渐褐变、中央灰褐色,白色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常造成稻苗中、下叶片局部枯死,严重时整叶或整株死亡.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有水存在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为害。饱和湿度条件下病斑上才能产生孢囊梗,孢子囊产生需有水滴或水膜存在。游动孢子休止后由休止孢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寄主。受侵染秧苗在饱和湿度下形成典型病斑,相对湿度60%90只产生淡褐色小斑.发病适宜温度16-21,气温超过25病害受抑。阴雨连绵有利于发病,三叶期前后秧苗最易感病。秧田水淹或深灌有利发病,串灌病

13、害易于流行。播种过密,秧苗弱易发病.偏施氮肥发病重。防治方法(1)选地势高的田块秧田,且秧田要年年轮换.(2)加强肥水管理,要浅水勤灌,防止串灌,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3)药剂防治。秧苗3叶期喷洒72.25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240倍式波尔多液.水稻低温冷害症状秧苗期受低温为害后,全株叶色转黄,植株下部产生黄叶,有的叶片呈现褐色,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色至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在2-3叶苗期遇有日均气温持续低于12,易产生烂秧。孕穗期冷害降低颖花数,幼穗发育受抑制。开花期冷害常导致不育,即出

14、现受精障碍.低温常开花期延迟,成熟期推迟,造成成熟不良.成熟期冷害谷粒伸长变慢,遭受霜冻时,成熟进程停止,千粒重下降,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

15、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温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

16、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传播途径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发病条件阴雨连

17、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2)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3)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4)种子处理.(5)药剂防治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发病初期喷

18、洒20三环唑(克瘟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50异稻瘟净乳剂500-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上述药剂也可添加40mg/kg春雷霉素或加展着剂效果更好.叶温要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叶片、穗颈均可被害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

19、,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早期落入水中菌

20、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菌核数量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病条件每667m2有6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高温高湿是发病的另一主要因素。气温18-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菌丝生长温限1038,菌核在12-40都能形成,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832。相对湿度95以上时,菌核就可萌发形成菌丝。610天后又可形成新的菌核。日光能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核的形成。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了病情.气温

21、20以让,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打涝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涝并带出田外深埋。(3)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防治方法(4)药剂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

22、5即施药防治.首选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200g,每667m2用药液50L或5井冈霉素100ml对水50L喷雾或对水400L泼浇也可选用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于水稻孕穗期一次用药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纹枯病、叶鞘腐败病、稻曲病及稻粒黑粉病。能兼治水稻中后期多种病害。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地火烧、茅草瘟.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蘖期受害最重,各个器官均可染病,叶片最易染病。其症状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种抗病性、环境条件有较大差异,常见分3种类型。水稻白叶枯病叶枯型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

23、变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则波纹状。感病品种上病叶灰绿色,失水快,内卷呈青枯状,多表现在叶片上部。水稻白叶枯病-急性凋萎型苗期至分蘖期,病菌从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维管束时易发病。主茎或2个以上分蘖同时发病,心叶失水青枯,凋萎死亡,其余叶片也先后青枯卷曲,然后全株枯死,也有仅心叶枯死.病株茎内腔有大量菌脓,有的叶鞘基部发病呈黄褐或褐色,折断用手挤压溢出大量黄色菌脓.有的水稻自分蘖至孕穗阶段,剑叶或其下13叶中脉淡黄色,病斑沿中脉上下延伸,上可达叶尖、下达叶鞘,有时叶片折叠,病株未抽穗而死。水稻白叶枯病褐斑或褐变型抗病品种上较多见,病菌通过剪叶或伤口侵入

24、,在气温低或不利发病条件,病斑外围出现褐色坏死反应带,病情扩展停滞。黄化型症状不多见,早期心叶不枯死,上有不规则褪绿斑,后发展为枯黄斑,病叶基部偶有水浸状断续小条斑。水稻白叶枯病最典型症状天气潮湿或晨露未干时上述各类病叶上均可见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很易脱落。水稻白叶枯病造成的枯心苗,在分蘖期开始出现,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层叶出现失水、卷筒、青枯等症状,最后死亡.白叶枯病形成枯心苗后,其他叶片也逐渐青枯卷缩,最后全株枯死,剥开新青卷的心叶或折断的茎部或切断病叶,用力挤压,可见有黄白色菌脓溢出,即病原菌菌脓,别于大螟、二化螟及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带菌种子、带病稻

25、草和残留田间的病株稻桩是主要初侵染源。李氏禾等田边杂草也能传病.细菌在种子内越冬,播后由叶片水孔、伤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带菌的黄色小球,借风雨、露水、灌水、昆虫、人为等因素传播。病菌借灌溉水、风雨传播距离较远,低洼积水、雨涝以及灌漫灌可引起连片发病.晨露未干病田操作造成带菌扩散。发病条件高温高湿、多露、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条件,稻区长期积水、氮肥过多、生长过旺、土壤酸性都有利于病害发生.一般中稻发病重晚稻,籼稻重于粳稻。矮秆阔叶品种重于高秆窄叶品种,不耐肥品种重于耐肥品种。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和孕期易感病.防治方法(1)选用适合当地的23个主栽抗病品种.(2)加强植物检疫,不从病区引种

26、.(3)农业防治,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加强水浆管理,浅水勤灌,雨后及时排水,分蘖期排水晒田,秧田严防水淹.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让病菌与种、芽、苗接触,清除田边再生稻株或杂草。(4)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喷洒20叶枯宁(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g,对水50L,用叶枯宁防效上不去时,可在施用叶枯宁同时混入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强氯精2500倍液,防效明显提高。也可在5叶期和水稻移栽前5天,各喷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消菌灵)一次,每亩用量为2550g,对水50kg喷雾。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1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

27、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别于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2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1本病毒仅靠介体昆虫传染,其它途径不传病。介体昆虫主要为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并经卵传毒,至

28、于白脊飞虱在自然界虽可传毒,但作用不大。最短吸毒时间10分钟,循回期4-23天,一般1015天.病毒在虫体内增殖,还可经卵传递.病毒侵染禾本科的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粟、黍、看麦娘、狗尾草等50多种植物。但除水稻外,其它寄主在侵染循环中作用不大。病毒在带毒灰飞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2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然后迁飞至早稻秧田或本田传毒为害并繁殖,早稻收获后,再迁飞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回冬麦上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感病。叶龄长潜育期也较长,随植株生和抗性逐渐增强。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春季气温偏高,降雨

29、少,虫口多发病重。稻、麦两熟区发病重,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防治方法1)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成片种植,防止灰飞虱在不同季节、不同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间迁移传病.忌种插花田,秧田不要与麦田相间(2)种植抗(耐)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中国91、徐稻2号、宿辐2号、盐粳20、铁桂丰等.(3)调整播期,移栽期避开灰飞虱迁飞期。收割麦子和早稻要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减少灰飞虱迁飞。加强管理促进分蘖.(4)治虫防病,抓住传毒迁飞前期集中防治,防治方法参见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二、三化螟的发生与防治1、二化螟:别名钻心虫,在我县多年来发生一直很重,雌成虫前翅灰黄色,近长方形,沿外缘具有7小点,雄成虫前翅中间有一个黑斑,下面生小黑3个,卵扁椭圆形,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鳞状2、三化螟雌成虫前翅近三角形,黄白色,中央有明显黑点,腹部末端具有1簇棕色鳞毛,用来覆盖卵块。雄成虫前翅中央黑点不明显,从翅尖到后缘具暗褐斜纹一条,外缘生小黑点79个。卵扁椭圆形,由数十粒至百余粒叠成卵块,似半粒发霉的黄豆,表面有棕色鳞毛,初孵幼虫在分蘖期爬至叶尖后吐丝下垂,随风飘荡到邻近的稻株上为害,防治方法一代三化螟可结合防治一代二化螟一起防治,二代三化螟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三代三化螟防治适期为8月下旬,具体方法为亩用螟特灵6080毫升,或螟休709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对于三代三化螟防治,一定要加大用药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