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3.33KB ,
资源ID:1205917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0591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广西省桂林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广西省桂林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docx

1、届广西省桂林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桂林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语文)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

2、,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

3、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

4、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

5、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

6、应用。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1D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A. 缩小范围,技术崇拜不只是指“大型文艺晚会”,原文为“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B. 错在用“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随意替换原文的“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原文说“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

7、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嫁接后导致意思与原文不相符。C. “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与原文第段意思相反;“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表述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B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接着分析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段联系中国

8、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C段与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D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段相照应。【2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C.“段与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分析错误,从第段最后一句话“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和第段开头第一句话“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可以看出,第段是承接上文;再从第段中的“这些之所以成为经

9、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一句,第段的“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等句,可以知道,它们和第段一样,都是议论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所以段落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B作者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

10、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3A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B.张冠李戴。C.“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表述不准确,原文是“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根据作者在文中的表述,不能得出后面“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的结论。D. 过于绝对,句意间“如果就能”关系不当,选项中“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与“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是假设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森,完成4-7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

11、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

12、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

13、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注:辟雍:太 学名。宦寺:宦官。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愿亟窜之远方 窜:放逐 B留以旌直臣 旌:表彰 C遂坐瓘党停官 坐:因犯罪 D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4.D(详:通,“祥”,吉祥)】5.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3分)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

14、,罪不敢逃。 辞益坚,日:“宁饿死。”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 B C D 【5.B(和不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

15、,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6.C(从文意看“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的说法无中生有)】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5分)【(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 “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 (得分点:引,拉、拖;毕,让完毕;衣裾,衣服;碎,撕落;被动。每点l分)】 贯怒,归而谮之,上日:“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5分)【(2)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皇上说:“这人向

16、来这样,你不能容忍吗?”(得分点:归,回到朝廷;谮,诬陷;素,向来;如此,这样;“汝不能容邪译成疑问语气。每点1分)】【参考译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 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

17、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陈禾上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农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

18、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答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当初,陈罐从岭外归来,住在鄞县,和陈禾相互友好,派遣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从陈禾学习。后来陈正汇揭发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陈罐也被逮捕。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用檄文征召陈禾到案取证,陈禾回答说事情确实有的,罪行不敢逃避。有人说他回答失当,陈禾说

19、:“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罐的同党而罢免官职。 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他极力辞职,于是改任他为汝州知州。他辞职更加坚决,说:“宁可饿死 (也不接受任命)。”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陈禾的哥哥陈秉当时担任寿春府教授,陈禾就到官邸侍奉兄长。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了,回到朝廷后就说坏话诬陷陈禾,皇上说:“此人向来如此,你不能容忍吗?”过了

20、很久,朝廷才又起用陈禾担任舒州知州任命刚下达他就去世了,追赠他为中大夫,、谥号为文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1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8.诗中景物表现的是什么季节?景物描写构成了怎样的环境?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答:(1)枫林暗示了是秋季。(1分)(2)孤舟、微风、枫林三个意象集中构成了一片肃杀、凄凉的意境。(2分)(3)表现了作者深深的愁情。(2分)】9.有人说,是个的第三句“岭色千重万重雨”与全诗关联不大。你同意这种

21、说法吗?(6分)【答:不同意。此句不仅写岭色,也兼写筝声。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2分)“千重”“万重”的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氓) 呦呦鹿鸣, 。(曹操短歌行)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舞诱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1)乘彼垝垣 (2)食野之苹 (3)久在樊笼里 (4)齐彭殇为妄作 (5)泣孤舟之嫠妇 (6)寄蜉蝣于天地】乙 选考题

22、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数学家的爱情李伶伶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

23、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

24、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

25、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

26、她。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他们结婚了。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

27、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1)AB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28、C项,“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不准确;D项,小说并无肖像和环境描写;E项,本篇小说的主旨是启发人们思考情商的重要性,而不是“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2)小说第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6分)【答: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她已经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数学家女友的两次“看看”,表明了她的不解和气愤,她觉得这两个人不可理喻,于是怒而离开。】(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答: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

29、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4)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答: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启示: 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 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侯仁之:城市的知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

30、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要搞好

31、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中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