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0.32KB ,
资源ID:120589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0589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doc.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doc.docx

1、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doc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2008_2012年)以规模化、标准化饲养为主的现代生猪产业,是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猪肉及其产品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乡市:场供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产业,也是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稳定发。展生猪生产,有效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对于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全国生猪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省生猪产业乘势而起,有效支撑了全国猪肉市场供应,生产基地北移已成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抓住“北猪南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的大好机遇,

2、乘势做大做强我省生猪产业,打响“龙猪品牌,建成支撑全国市场的生产基地,把我省从国家商品粮基地转变为以粮、肉、奶为主的食品战咯基地,从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区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根据黑龙江省牧业发展规划(20032020年),结合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规划,制定本规划。第一章 实施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实施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的必要性一是全国生猪生产基地转移的现实需要。我省发展生猪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防疫优势和环境优势。我省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价格较低,饲料供应充裕,生猪养殖的成本相对较低。我省生猪产业商品率较高

3、,每年约有60的活猪及产品以各种形式销往全国各地,在全国生猪市场供应趋紧时期,每天活猪外运量最多达1万头,有效保障了全国猪肉市场供应。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南方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引起生猪疫病多发,而我省气候冷凉干燥,可有效防止生猪疫病发生。我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较高,防疫成本和难度远远低于南方以散户为主的饲养方式。南方受土地、空间、资源等因素限制,承载能力有限,而我省均具优势。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饲养,是实现全国生猪生产基地北移的现实需求。二是把我省建设成为食品战略基地的必然需求。我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在保证粮食战略安全的基础上,应利用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生猪规模化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实现粮

4、食就地转化,减少长期以来困扰我省的粮食运输压力,同时通过过腹增值大幅提高粮食附加值。按照本规划设计,到2012年,我省实现年出栏生猪5000万头,有望从全国生猪出栏量排名第14位上升至前5位,基本形成全国猪肉生产基地。生猪产业可转化粮食160亿公斤,实现增值效益80亿元,其中转化玉米量占全省生 产总量的53%,生猪养殖业可实现产值650亿元。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少粮食运输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把我省由商品粮基地建设成为以粮、肉、奶为主的食品战略基地的必然需求。三是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最佳渠道。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适应土地规模化经营后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承载产业。按

5、照本规划设计,到2012年,全省生猪产业将安置富余劳动力1 5万人,农民养猪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33元。大力发展以生猪规模化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是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从土地流转出来的大量农民从业问题,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稳定农村社会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最佳渠道。四是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和经济的重要产业。畜牧业是发展循环生态型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利用我省种植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再依托规模化养殖优势推进生物有机肥生产,通过有机肥还田提高种植业产量,继而再为养殖业提供优质原料,可实现粮多、肉多、肥多的生态循环之路,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是加快

6、食品工业大省建设、推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是伴随着食品产业发展实现的。畜牧业是前驱种植业、后带加工业的中轴产业,通过发展以生猪规模化养殖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梯次增值,推动食品9n 业快速发展,打造几个年创产值百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实现龙江品牌振兴,N,是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引领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二、实施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的可行性一是市场拉动强劲。统计和实证分析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是消费起飞的阶段,尤以畜产品消费增长最为显著。2007年,我国人均

7、GDP巳突破2280美元,正是对营养、健康、美味的畜产品需求旺盛的时期。从我国居民饮食特点来看,对生猪消费的刚性需求是传统和不可改变的。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预测,到2010年,我国人均每年肉类摄入量为28公斤,其中城市居民每年肉类摄入量达到32公斤,市场需求量大。按照本规划设计,到201 2年,我省将有75的生猪以各种形式销往省外,全国人均享有3公斤来自我省的绿色优质猪肉。 二是资源条件优越。我省位于北纬43-53。之间,处于世界玉米带,面积辽阔,气候冷凉,具有发展生猪产业独特的优势和 潜力。我省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生态环境优良,适宜发展绿色生猪养殖,猪肉品质好,产品竞争力强。全省耕地面

8、积1 1 516万公顷,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965亿公斤。全省拥有9443万农村劳动力,加上危困行业和城镇失业人员,每年需要转移的劳动力达500万人之多,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生猪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三是发展基础雄厚。到-2007年末,我省生猪存栏1 31 8万头,出栏1868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已达57以上。巴彦、肇东等县(市)生猪出栏达到50万头,已发展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加工企业超前发展一直是我省畜牧业的突出特点,龙头企业拉动着我省生猪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目前,我省共有生猪加工企业39家,年加工能力达3607万头,预计到2012年加工能力可达5751万头,

9、可有效承载生猪养殖业的市场出口。饲料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全省拥有各类饲料加工企业876家。产量达到570万吨,创产值1 35亿元,为生猪产业大发展提供了饲料保障。四是产业政策积极。省委、省政府早在2003年就提出要实施粮牧“主辅换位”战略。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也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后一个时期,这些扶持政策将继续并加大力度实施,国家将哈出 专项资金对能繁母猪进行补贴,对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对规模生产、疫病防控等多方面进行专项扶持,这为我省生猪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第二章 指导思想

10、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方针政策,立足资源、市场和产业实际,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突破口,推动生猪产业生产方式: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变革;以产业化和组织化建设为主轴,构建顺畅和谐的产业内部关系;以搞好动物防疫、投入品质量安全管理为关键点,确保产业和产品安全。通过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有效支撑猪肉市场供应,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规模带动、提质增效的原则。大力扶持规模化经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步伐。逐步提高我省生猪产业规模化比重,全面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把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到一个

11、新水平,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要效益。 (二)坚持市场引导、龙头牵动的原则。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满足市场多层次的需求。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培育名牌产品,增强牵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利益对接,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 (三)坚持科技支撑、突出效益的原则。依托科技和人才,通过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研发、集成、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产业的快速升级和效益的不断增长。 (四)坚持完善体系、安全发展的原则。加大动物防疫和食品安全的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疫病防治、质摄监测、社会化服务等体系,规避市场和疫病风险,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五

12、)坚持多元投入、重点扶持的原则。加大对产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金融组织、外商资本、民间资本向生猪产业投放,通过多元化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三章区域布局和发展目标 一、区域布局 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在佳 木斯市郊区、呼兰、阿城、双城、五常、宾县、木兰、青冈、望奎、巴彦、兰西、北林、安达、肇东、林甸、肇州、明水、依安、甘南、讷河、龙江、海伦、克东、庆安、北安、宝清、林口、鸡西、鸡东、密山、汤原、桦南、富锦、集贤、萝北、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重点县(市、区)及哈尔滨市辖区、大庆市辖区、牡丹江市辖区和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等地建设生猪生产基地,

13、大力发展三元杂交商品猪规模生产,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加快优势区域标)隹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发展速度,加快基地集约化和产业集群化步伐,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建成支撑全国市场供应的生猪生产基地。 二、发展目标(到201 2年) 生猪存栏达到325 9万头,年均递增1 98,规模饲养比重达到80 %。生猪出栏达到5000万头,年均递增217,商品率达到75;猪肉产量达到390万吨,年均递增221。生猪养殖业实现产值650亿元,年均递增248;农民养猪人均纯收入达833元,年均增长104元(见附表1)。 第四章技术路线为实现500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根据全省生猪

14、产业实际情况,构建商品猪生产三级繁育体系(即金字塔工程),明确生猪生产技术路线。 一、商品猪生产三级繁育体系 目前,商品猪生产多采用“金字塔”式三级繁育体系,即育种核心群、种猪繁殖群、三元杂交商品猪,种猪场包括原种猪场、种猪繁育场和二元母猪场。商品猪生产三级繁育体系是将种猪纯种选育、良种扩繁和商品猪育肥等生产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在整个体系中,育种工作和杂交扩繁任务相对独立而又密切配合,各级猪场分工明确,任务具体。生猪繁育体系是实现现代养猪业的系统工程。 二、杂交配套方式(一)利用引进品种生产三元杂交猪。采用生长性能好、胴体品质佳、饲料报酬和生产效率高的引进品种杜洛克、长白、大白等品种进行商品猪

15、生产。 (二)利用地方品种生产三元杂交猪。 采用适应北方气候特点的繁殖力高、抗病、性强、肉质好的地方猪种民猪和哈白猪生产优质猪肉。 第五章 建设重点 二一、良种工程 (一)建设目标。到201 2年,我省自主培育的良种猪占所需种猪的60 Z以上,摆脱长期外购种猪的现象;种猪繁育体系更加健全;全面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 (二)建设内容。 1引进长白、大白j 6800头原种猪(育种核心群),其中母猪16000头,公猪800头。引进杜洛克原种猪1 600头,其中母 猪1400头,公猪200头。 2新建长白、大白原种猪场1 6个,每个原种猪场种猪规模1050头。建设杜洛克原种猪场2个,每个原种猪场种猪规模

16、800头。建设种猪繁育场90个,每个种猪场种猪规模2055头。 3建设区域性,-JA N改良繁育中心5个,繁育中心开展种猪性能测定并饲养种公猪。每个繁育中心饲养种&N-200头,提供种公猪精液1 2万剂,5个繁育中心共饲养种公猪1000头,提供种公猪精液60万剂。 二、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一)建设目标。按照出栏生猪5000万头的发展目标和全省生猪产业状况,扶持和引导广大农户改变兼营兼业习惯,逐步向专业化饲养方向转变,重点发展专业养殖大户、规模化牧场和规范化小区,努力提高全省生猪规模化饲养比重,到201 2年,金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 (二)建设内容。计划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

17、,共建设规模化猪场71 77个,其中二元母猪场145个,年出栏2000头育肥猪的规模化猪场5010个,年出栏6000头育肥猪的规模化猪场15 10个,年出栏10000头育肥猪的规模化猪场492个,年出售精液6万剂的种公猪站20个。建成达产后,到201 2年可实现比2007年增加出栏猪2,545万头,全省年出栏生猪将达到5000万头左右(见附表 三、粪便资源化处理工程 (一)建设目标。通过资源化处理工程建设,达到环境清洁、资源有效利用的目标,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畜产品安全水平。 (二)建设内容。 1沼气工程。 在养猪重点县(市、区)的养猪场(户)建设1000个沼气,池,通过沼气建设进行粪便资源化

18、处理。工程建设包括改圈、改厕、改厨同步建设,沼气池与圈舍、厕所相互连通,沼气池采取保温和燃池增温措施,沼气池建在日光节能温室或保温猪舍内。2有机肥生产工程。选择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建设50个猪粪有机复合肥场。粪便集中堆放,采用静态发酵堆粪处理方式,制成高效微生物有机肥;污水和猪尿液排到污水池,经发酵后灌溉农田。一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目标 坚持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_的原则,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避免由于农业生态恶化而造成的农副产品和水质的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各级畜牧业管理人员的环境保妒意识,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19、,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和评价(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一是水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产生的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及管线敷设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此阶段可采取避免含泥沙或其它污染物的废水排放河流等方法避免污染河流。二是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地面开挖、车辆运输及机械运转等施工环节所引起的施工粉尘、扬尘。要采取加强管理、定期撒水等措施,使影响程度尽量降低。三是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运转产生的噪声。居住区是工程建设施工的敏感点,此阶段工程建设施工要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 252390)的相关标准,同时采取调整作业时采取调整作业时,设

20、置施工屏障等有效措施四是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施工场地产生的建筑垃圾、废渣土等,如将其妥善处理,不会对环境保护目标造成影响。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一是水环境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冲洗漏水、畜禽尿液以及少量生活污水。此阶段主要通过沉淀、氧化塘、生产沼气以及制作有机肥等措施进行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养殖场生猪产生的氨、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此阶段通过营养及生物制剂调控,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同时要及时对粪便进行资源化处理,保证环境的空气洁净指标。三是噪声。主要来源于生猪的叫声和生产机械的噪声。此阶段要尽量避免外界对畜禽的

21、应激,机械生产时要注意时段,必要时采取隔声装置。四是固体废物。主要来自生猪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此阶段要通过粪便资源化处理,使固体废弃物得到及时处理。三、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一)科学治理畜牧场环境污染。一是采用先进的清粪工艺和饲养管理技术,综合治理排出畜禽体外的废弃物。采取严格的隔离制唐和科学的消毒方法,加强畜牧污水的无污染。资源化处 理。二是控制主要污染元素的产生,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依据环境营养学和生态营养学原理,在饲料中添加有效的除臭剂、活菌制剂或采用机械设备处理等措施,以减少有害气体和氮、磷、铜、锌等畜禽排泄物主要污染元素的产生。 (二)控制猪肉产品有害物质污染及

22、残留。一是加强兽药、饲料和预混料的检验和监测。严格实行兽药、饲料和预混料生产许可证制度,抓好制度的监督和检查,纠正检验监测和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不正当行为。二是建立监测体系,提高猪肉产品检测技术水平。对入市的猪肉等畜产品采取先进的检测手段,检查其是否含有激素、药物残留、兴奋剂等,是否有残留超标和受病原微生物污染,把放心肉的标准上升为无污染、无公害的安全肉。 (三)加强区域性环境保护措施。由于新建饲养场分布区域广,饲养规模大,必然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这种情况下,对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松花江流域环境保护更为重要。一是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办事,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加

23、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同时,广大饲养者也要懂法、守法,把污染控制与治理作为生产过程的重要任务。二是饲养场选址要科学、合理,尽量避开水源流域。所建场要环保设置齐全配套,畜禽粪便必须经资源化处理后还田,同时畜禽尿液及生活排水要经过排污处理,保证达标排放。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各级环保部门要担负起监管职责,对所建场要经过专家论证,环保部门审定,做到环保先行。同时要加强日常检查与监测确保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四、环境监剥与环境管理三要是对生猪养殖场内平均温度、湿度、光照条件、气流等各种小气候环境参数,有害气体、空气中微粒、空气中微生物等空气质量指标,水质、饲料和畜牧场污染源等进行具体监测要确保环境监测指标的准确

24、合理,为今后发展提供主要资料和依据。工程建设单位设置环境管理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及有关部门的环保方针、政策及法规条例,组织施工部门制定施工区环境管理办法,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和施工场所,井时监督检查其施工过程中各项环保指标的执行情况。施工期要组织开展环境监测,定期辅制环境质量报告并报上级主管部门。营运期要组织制定各种环境质量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没环境质量变化;严格控制各项环保监测指标,做好突发性和重大传染性兹病的预防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和措施;加强对饲养管理人员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数育,增强其环睬责任感,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5、、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五、评价结论 (一)有利因素。一是改善水体。采取积极的水体污染监控措施,可以改善地下水质,防止水体富氧化。二是防止空气污染。空气污染主要来源子畜禽呼吸、粪尿和饲料等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控,能有效净化空气,形成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固体废弃物处理后,能很好地避免病菌的传播和污染的产生。四是推进生态畜牧业的进程。通过建设遵循现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规律的现代畜牧业,既能做到充分利用废物,又能就地解决畜禽粪便污染,将有力推进生态型畜牧业进程。 (二)不利因素。施工期间,施工活动产生的粉尘、噪声、污水和废弃物等不利于环境和

26、人体健康,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和避免其产生。施工结束后,这些不利因素可以消除。 (三)结论。综上所述,实施本规划给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大于不利影响,通过制定和明确畜禽规模、场地选择、生产布局、废物处理等方面的环保规定和标准,可加速生猪生产走上科学化、法制化、无污染化的发展道路,项目规划是可行的。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据初步测算,完成生猪良种工程、生产基地建设工程、粪便资源化处理工程建设任务共需投资49868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21亿元,省级财政投入228亿元,地市县投入O20亿元,银行贷款35751亿元,企业和养殖户自筹1 3748亿元(见附表3)。一、良种工程 (一)投

27、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4089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棼资041亿元,省级财政投入148亿元,企业自筹39oo亿元。 1引进原种猪。 2008年至201 0年原种猪购进数量和投资估算表 单位:头、万元 3年共引进长白、大白和杜洛克原种猪18400头,引进每天原种猪需资金1。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贴8000元,企业自筹7000元。 。2种猪场和区域性生猪改良繁育中心建设。种猪场和lX域性生猪改良繁育中心建设共需资金38.1 2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041亿元,企业自筹3 771亿元。用于建设原种猪场1 6个,每个建设费1 940万元;纯种猪场繁育场 90个每个建设费3880万元.区域性种猪改良繁育中心5

28、个,每个建设费200万元。(二)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全省种猪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具备自主培育种猪能力,繁育体系更加完备,能够满足提升畜牧业生产能力 战略工程的良种需要。 二、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一)投资估算。 共需投资45579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751亿元,流动资金总投资9 82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申请银行中长期贷款,流动资金由企业和养殖户自筹。 (二)效益分析。 到201 2年项目建成后,增加出栏猪2545万头,全省年出栏生猪将达到5000万头左右,实现产值650亿元,转化粮食160亿公斤,实现增值效益80亿元。三、粪便资源化处理工程 (一)投资估算。 1沼气池工程

29、。 选择年出栏1000头以内的养猪户采用沼气。池的方式进行粪便资源化处理,5年共建设沼气池1000个。项目总投资1oo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o。40亿元,省级财政投入O40亿元,地市县投入010亿元,养殖户自筹O.10亿元。 2有机肥生严工程共建50个有机肥生产场。项目总投资】00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040亿元,省级财政投入040亿元,地市县投入0.10亿元,养殖场自筹010亿元。 (二)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有机肥生产场年可生产有机肥1 35万吨,实现收入4050万元,可使27 7)-亩粮食增产l o。在有效地解决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使畜禽养殖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基础上,促进我省

30、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第八章 风险评估 加快生猪规模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策、市场、经费、社会和自然环境、科技水平、生产流通方式等。诸多因素。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扶持和保护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但目前生猪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因素。 一、疫病风险 (一)主要风险。1饲养密度的增加加大了感染病原菌的风险,发生传染病的机率也随之增加。 2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畜禽的大量外引,生猪发病特点也越来越复杂,处于旧病未净化根除、新病不断发生的状态。一些病原不断发生变异,其毒力、症状、病变都发生变化,多以并发症或混合感染形式存在,有的呈现

31、非典型症状,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3由于用药不规范,造成病原菌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为治疗带来困难,同时增加了经济支出。4生猪长途贩运极易造成疫情传播扩散,是控制疫情的难点之一。(二)控制措施。1切实加强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领导,加强协调和配合,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制,确保动物疫病疫情稳定。2健全法规制度,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指挥系统,成立应急预备队伍,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物资储备工作,确保组织准备、人员准备、资金准备和物资准备“四个到位”,提高对疫情的控制能力和应急处鬣能力,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3实施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防控政策。要把免疫工作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各地要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各级业务部门要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双轨双向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4.强化疫情监测,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我省正在实施 “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提高我省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动物疫情预警预报水平。国家在我省已经设立了40个国家动物疫情监测站和边境动物疫情测报站。基层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提供了保障。 5.加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