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292.60KB ,
资源ID:120227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0227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各地模拟卷选修一改革材料题精选.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各地模拟卷选修一改革材料题精选.docx

1、江苏各地模拟卷选修一改革材料题精选江苏各地模拟卷选修一改革材料题精选2008年高考历史模拟考试244、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其中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外古代改革中成功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图一梭伦在改革前展开辩论 图二 商鞅舌战图材料二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材料三材料四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禀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

2、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3分)(3)你认为材料一、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2分)(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2分)

3、(1)性质:奴隶制民主改革;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3分)(2)内容:梭伦的“解负令”;商鞅废除井田制;孝文帝迁都及汉化政策。(3分)(3)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2分)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2分)(4)共同因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者敢于冲破阻力的坚定决心;有坚强的后盾;采取正确的策略。(2分)2008年省镇中高三冲刺模拟考试24、【改革史】 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

4、创造神话”。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展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超越西方,给予东方人可以超越西方的魄力和信心。日本民族这种学习西方又不照搬西方,学习西方又超越西方的精神,是日本迅速富强的精神动力。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

5、、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国弱时,默默拿来了西方哪些先进的才智加以消化?(3分)(2)日本出其不意地创造了什么神话?(3分)(3)“日本明治维新给予东方人可以超越西方的魄力和信心”在中国表现为什么事件?(1分)(4)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不得摘抄原文)(3分)(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你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对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认识。(2分)24、参考:(1)才智:殖产兴业(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经济);1分(经济)文明开

6、化(提倡资本主义社会文明);1分(文化)制定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1分(政治)(2)神话:摆脱西方列强的奴役,赢得民族国家的独立;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4分)(3)事件:戊戌变法。(1分)(4)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5)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地继承发扬自身传统优秀文化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可以促进本民族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反之,则不利于本民族的社会进步和发展,甚至会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造成伤害。(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淮安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调查测试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7、改革意味着打破束缚社会发展的陈规旧习。解放思想则是改革的动力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回答:(1)商鞅“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24(1)政治:奖励军功;明法令;行县制。(3分)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2分)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孔子改制考“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康有为的认识是对“所谓别黑白定一尊之

8、观念全然解放”。 回答:(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2分)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思想解放方面还开展了哪些活动?(2分)(2)原因:康有为树立孔子改革形象,否定了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依据。(2分) 活动:创办报馆、学会、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展开论战,驳斥封建顽固势力的主张。(2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摘自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 回答:(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什么?(1分)这场讨论在当

9、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2分) (3)实质: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解放思想。(1分) 重要性: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20072008学年度盐城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24(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图一 北魏服饰变化 图二 北魏孝文帝出行图材料二 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洲 日本早期火车站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两幅图片表明鲜卑族的服饰和礼仪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北方 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3分) (2)材料二中,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渊的背景是什么?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 何内在联

10、系?(3分)(3)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6分) 24(1)变化:鲜卑族颖问服带头大哥逐渐汉化。(1分) 意义: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 (2)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2分) 内在联系:图二是图一的产物。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因而日本出现了早期的火车站。(或答日本早期火车站的出现是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产物)(1分) (3)同:都学习先进文化;都促进社会锚度的变革。(2分) 异:前者是学习国内先进文化,后者是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前者促进了北魏封建化进程,后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4分)2008

11、届通州市历史高考第四次调研测试卷24(11分)转折点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代名词。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被称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2)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3)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请在下表中有关空白处填空。改革人物改革任务历史地位证据理由亚历山大二世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明治天皇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光绪帝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改革人物改革任务历史地位证据理由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度,改变落后现状(2分)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分)明治天皇摆

12、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2分)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改革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分)光绪帝摆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2分)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推动了思想解放,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思想观念等(2分)2008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 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魏书成淹传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

13、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材料四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 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5分)(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

14、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7分)24(1)赞成派:材料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2分)。举措:颁行均田制、班禄制、革除旧俗等(3分,若答相应的具体内容亦可)。 (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2分)。评价:(以下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观点一:该观点正确(1分)。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4分)。 观点二:该观点

15、错误(1分)。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措施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等(4分)。(若能够将以上两种观点折中回答亦可。)AA江苏省赣榆县2008年期末调研试卷24、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 (1)、 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怎样的看法?(2分)(2)、你是否赞成张之洞的观点?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16、。(7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判历史现象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3分)24.(1)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国家发展强大。(2分)商鞅变法:有一定的道理;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措施:实行新制(均田制和租调制)、整顿吏制,革除旧俗(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等)。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和民族大融合。因此张之洞的看法符合事实,较为客观公正。 (3)、标准:是否促进人类文明演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发展;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

17、。(3)2008年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24(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据材料

18、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2分)(2)依据材料二,“五条誓文”给日本的政治近代化提出了什么方向?(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天皇政府在政治上是如何革新的?(2分)(3)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结合改革者在改革前和实施当中的措施,谈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6分)24(1)目的:维护皇权(1分)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1分)(2)设立议会,实行民主。(2分)“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3)日本:改革前,通过“武装倒幕

19、”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1分)改革过程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2分)俄国:改革前,沙皇借用舆论的力量化解贵族地主的阻力;(1分)改革中,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旧势力的不满情绪。(2分)南京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及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受田

20、后不准迁徒。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 (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沙皇颁布的“二一九法令”材料四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2分)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2分) (3)材料三、四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的认识

21、。(2分)24答案要点:(1)改革: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2分)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2分) (2)内容:按一定(人口)标准,将国冢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或年老或身故,露田须归还)。(2分)意义: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或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或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 (3)都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 (4)土地问题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政治的稳定;事关社会的进步等。(任两点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南通市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

22、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自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依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材料四 下图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时的措施请回答: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孝文帝提出迁都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

23、)。3分)你认为孝文帝迁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三、四分别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2分)指出这一措施在政治、思 想上所起的作用。(2分)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推进改革举措方面给后人哪些共同的启示?(3分)24理由:民族之间差异很大,且民风强悍,难以文治;柔然经常南下进犯;洛阳经济文化发达,迁都洛阳有利于政治统治。(3分,每点1分)目的:学习先进文化,接受中原文明;更好地推进改革,维护统治(2分)“燔诗书而明法令”,(或毁灭儒家书籍)(1分)加强思想统一;(1分)“移风易俗”(或穿汉服,行汉礼等),(1分)加快封建化进程(或促进民族大融合)。(1分)

24、 以推进土地制度(或生产资料)改革为重点;难点是与旧势力的斗争;采取多种方式,推进改革。(3分,每点1分)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堵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

25、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请回答: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2分)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3分),其真实意图是什么?(1分)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24第一种看法:不真实;这是作者美化统治者,因为改革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3分。如答出具体内容也给分。) 第二种看法:真实。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认为是沙皇赐予的,感激统治者;与此同时农民还可以赎买份地。(3分。如答出具体内容也给分。)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

26、明。(1分。如答倡导“文明开化”也给分)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 (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主张:变法是人们的共识;变法遇到一定的阻力;主张向学习西方。(3分)意图:通过变法实现自强,巩固封建统治。(1分)依靠原有的统治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3分)江苏省南通通州市2008届高三第六次统一测试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 “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材料三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

27、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请回答:(1)请你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2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2分)(2)如果材料二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2分)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分)24(1)反映了19世纪中叶农奴的悲惨生活和俄国工业发展的落后;(2分)落后的农奴制的阻碍。(2分)(2)原因:废除农奴制后,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获得了一块份地。(2分)(3)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2分)原因:农

28、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沙皇政府制定了一些促进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沙皇政府还进一步加紧对外侵略活动,为工业资产阶级抢占市场,掠夺原料。(3分)2008年苏、锡、常、镇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24(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F列材料,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申,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

29、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簪孳甫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 他(梭仑)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令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凌斗之问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辩鳜;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獬I粤鬻够0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膨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1)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了如指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2分)(2)结合材料

30、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4分)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2分)24(1)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2分)(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分)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商业。(2分)不同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3)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2分)江苏省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l9世纪中期,正当亚洲各国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候,日本通过维新改革保持了民族独立,并迅速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而中国进行的戊戌变法却没有能够改变中国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原因有哪些?(3分) (2)上述两个事件有何内在联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2分) (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或变法)的态度。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