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数字地名北京“数字地名”一步就有一个故事地名讲述千年情印象中,国外的城市街区道路,多用数字命名。实际上,老北京的地名,里面包含的数字也不少。所不同的是,外国街道数字,都是简单机械的排列,而北京的“数字地名”,往往有着历史内涵,每个数字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北京建城,自周武王灭商,封黄帝后人于蓟城算起,已有3050年历史。北京建都,自金代皇帝完颜亮建立金中都算起,也已有852年历史。在这漫长的期间,北京曾产生、变更、消亡和传承了无数个地名。老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在这里,我们选取部分冠有“一”至“十”,以及“百、千、万”这样的“数字地名”,说说它们的来历和趣事一字篇一尺等
2、于二十米头条曾是招商区火烧旺铺因祸得福?一尺大街:实际有二十多米长在前门外大栅栏地区,有一条与琉璃厂东街相连的杨梅竹斜街,此街西段,旧称一尺大街。清末进士陈宗蕃1931年所著燕都丛考中写道:“自杨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厂。”可见一尺大街至少已有70余年的历史。一尺大街上原有6座店铺,路北3家都是刻字店,路南3家是酒馆、铁匠铺和理发店。一尺大街虽名为“大街”,实际仍是胡同,它虽是北京最短的胡同,却也并非真的只有一尺长,而是长20余米。如今一尺大街名称已经撤销,被并入了杨梅竹斜街。在杨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胡同北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之间的那段路,就是旧时的一尺大街。廊房头条:火烧旺铺由此而来在
3、北京,将同一条街上并列相邻的胡同按顺序命名为“某条”的做法,至少在明代即已出现。明代嘉靖年间张爵著于1560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咸宜坊一条胡同、二条胡同、三条胡同”的记载,其位置相当于今西城区辟才胡同北侧。不过“一条”往往被称为“头条”,就是“头一条胡同”的意思。金庸先生的家族前辈查慎行著于清代的人海记提到,明代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之初,曾在城门口和钟鼓楼等处建造店铺房屋,招商经营,统称为“廊房”。当时按地段不同分别制定了税收等级,指定廊房中有能力的经营户充当“廊头”,负责收敛税款,送交皇家天财库(在西什库),供皇帝宴会和赏赐开销。如今前门外的廊房头条等胡同名称就是那时的遗留,堪称是北京
4、最早的招商区。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在大栅栏街(原名廊房四条)放火焚烧卖洋药的老德记药房,不料火势蔓延至廊房头条,将这一带繁华密集的商业区尽行烧毁,受损商铺达上千家,连京城金融界柱石“四大恒”也因灾停业。但因廊房头条一带是老北京内外城接合处,附近的前门两侧又有京汉、京奉两大铁路火车站,火灾后不久商业区重建,生意更加火爆,所以那时的商界流行“火烧旺地”这句话,意为旺地越烧越红火。南礼士路头条:把北京变成上海南礼士路旧称“驴市口”,是解放初期建成的新街区。当时这里全是红砖砌筑的外观相仿的苏联式楼房。在南礼士路头条东口,有两座“曲尺状”的楼房把着街口,在当时是颇为气派的建筑,其南侧楼房现为解放
5、军二炮医院门诊部,其北侧楼房现为中核宾馆。1959年,一个星期日的上午,南礼士路头条东口那两座楼房之间,人头攒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原来,那是在拍摄电影战上海中解放军入城时,上海市民夹道欢迎的镜头。“一”字地名链接一尺胡同:燕都丛考载,1931年时,在天坛北边的苏家坡胡同西边,有个一尺胡同。此胡同名称今已不存。一条二龙路诉皇家恩怨两条三里河讲北京水源二字篇二龙路:金水河留下大水坑二龙路旧称“二龙坑”,因靠近元代郭守敬开掘的引水工程金水河,曾有积水形成的两个大水坑而得名。民国时期将大坑填平,改称二龙路。二龙路西街及东邻的大木仓胡同,在清代都是郑亲王府的地盘。郑亲王名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及清
6、太宗皇太极是堂兄弟。1643年皇太极在沈阳死去,多尔衮为了执掌实权,想立皇太极6岁的幼子福临为帝,遂联合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但后来多尔衮为了大权独揽,却处处打击排挤济尔哈朗。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王爷们纷纷在京城建立王府。清史有段记载,说1647年济尔哈朗因王府殿基过于高大超越了等级,并擅自使用铜狮铜鹤等陈设,被罚银二千两。这件事即发生在郑亲王府。郑亲王府的西边,现在的二龙路中学所在地,原是王府花园,称为“惠园”,当年是京城最有名的私家花园。再往西边的二龙路西街,旧名王爷佛堂,是郑亲王府的家庙。王爷佛堂旧址现为二龙路27号院,是西城区政府所在地,院内尚遗存一株名贵的楸树,足有5层楼高。每
7、逢初夏,这株古楸就开满淡紫色的喇叭状小花,气势十分华贵。“二”字地名链接二里沟:在三里河路北段西苑饭店一带。三字篇西城三里河:不成功的引水渠西城区的三里河,在玉渊潭公园以东。这里所说的“三里”,是指由此处距金中都北城墙三里而言。1153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将国都由上京会宁府(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迁至今北京地区,命名为“中都大兴府”。如今北京市的大兴县,就是由金朝的大兴府传承而来的。金中都的皇宫在今广安门桥至白纸坊桥一带。金中都的北城墙,在今军事博物馆南面羊坊店地区的会城门路一线。会城门,就是当年金中都北城墙4座城门中的1座。金中都所需粮食物资要经运河从南方运至通州,但由通州转运至金中都的水路却不
8、通畅。为了补充水源,1171年在西山开凿金口,引卢沟河(清朝康熙时改称永定河)水注入金中都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欲使之流往通州。三里河就是当时引水河道中的一段。不料西山金口至金中都落差过大,水势过猛,且泥沙过多,易导致水灾,只好又将金口堵塞。那时留下的三里河这个地名,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附近的风景区钓鱼台和玉渊潭,也都是金朝遗留的古迹。崇文三里河:北京城的泄洪渠崇文区的三里河,在珠市口东大街,这里原来有条河,因距正阳门三里而得名。1436年,明朝正统皇帝下令完善北京城池,除将九门城楼和四角角楼修建齐全外,还将护城河加深,两岸砌筑砖石护坡。为了施工方便,需筑坝将护城河截断,但又担心雨季会积水成
9、灾,因此在正阳门外东南侧的低洼地带开挖了一条减水河,以利泄水。那时北京南城尚未修建,正阳门外就是郊区。这条减水河向南再向东,一直流往通州。明末古籍帝京景物略记述,明代后期,三里河已经干涸为陆地,但低洼处仍有积水。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武清侯李伟,将积水引入附近的私家花园,建成了以水景著称的名园,园中可以泛舟。正因为崇文区的三里河是古河道,所以附近有不少与河流相关的地名保留至今,如龙须沟、南桥湾、薛家湾、水道子、河泊厂等。如今的三里河路段已成为两广路宽阔街道中的一段,只有沿用了500余年的古老地名,仍提示着这里原来有一条河流。三眼井胡同:毛泽东挤“集体宿舍”三眼井胡同在景山东街东北侧,因早年胡同中的一
10、口井上盖着的石板,开有三个井眼而得名。1918年9月19日,毛泽东首次来到北京,就住在三眼井胡同61号院。斯诺所著西行漫记记述了毛泽东对首次北京之行的回忆:“我陪同一些湖南学生去北京。虽然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指赴法国勤工俭学),而且新民学会也支持这个运动,但是我并不想去欧洲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学教员杨昌济,这时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我请他帮助我找工作,他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他就是李大钊李大钊给了我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当时的北大图书馆设在沙滩北大红楼,从三眼井胡同出发,只需向南穿行松公府夹道(今沙滩北街)即可到达。毛泽东回忆说:“我住在一个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
11、里。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但是,在公园里(当是中央公园,即今中山公园。那时北京只有这一个公园),在故宫的庭院里,我看到了北方的早春。”“三”字地名链接三义里:在广安门外马连道路东侧。三井胡同:在廊房头条西北边,也有一口开有三个井眼的水井,此井至今尚在。三里屯:在东直门外,因距东直门三里而得名。三塔寺:在车公庄大街。三座桥胡同:在什刹海西岸。三不老胡同:在德胜门内大街,因明代太监“三保老爹”郑和居住而得名。四川营胡同:没有袁崇焕皇帝依靠秦良玉四川营胡同在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北侧,因明末四川女将秦良玉奉命率军进京勤王时曾驻扎此处而得名。秦良
12、玉,四川忠县人,嫁给四川石柱(今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土司马千乘为妻。马千乘死后,秦良玉继任土司。明史秦良玉列传说她智勇双全,善于骑射,又知书能文,她带兵军纪严明,威信颇高。1620年,后金努尔哈赤在辽东攻城略地,军情紧急,秦良玉奉命率军增援山海关,因战功受封二品诰命。1629年,后金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误中反间计将袁崇焕逮捕下狱,京城危在旦夕。秦良玉再次奉命进京勤王,于1630年到达北京,驻扎在现在的四川营胡同。崇祯皇帝对秦良玉的忠诚和勇猛十分欣赏,他在皇宫的建极殿平台召见秦良玉时,做了四首诗赞扬她的功绩。其中一首诗写道:“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13、”后来四川人在四川营胡同建立了四川会馆,民国时期,会馆大门还挂着匾,上写“蜀女界伟人秦良玉屯兵遗址”。在四川营胡同的西侧还有棉花头条至棉花九条,相传也是因秦良玉驻军时,军中女兵们在那里纺棉花而得名。老北京有个说法,说棉花头条1号是凶宅,对住户不利,因为秦良玉驻军时,曾在此院处死过违反军纪的士兵。燕都丛考的作者陈宗蕃先生写道:说是凶宅我不信,但我的好友林白水办社会日报得罪了军阀而被杀时,确是住在这里。西四块玉胡同:造天坛的余料成中山公园牌楼西四块玉胡同在天坛东门外体育馆路南侧,相传因明初建造天坛时遗留有四块巨大的汉白玉石料而得名。1421年,明朝永乐皇帝将国都由南京迁到北京。在此之前,他不仅在城
14、里建造了皇宫,也依传统在南郊营建了祭天的天坛。西四块玉胡同,和相邻的东四块玉北街、南街,在清末编纂的京师坊巷志稿中统称为“四块玉”。相传,这里遗留有永乐时期建造天坛剩余的四块巨大的汉白玉石料。还有一种说法,是说现在中山公园南门内题有“保卫和平”的大牌坊,就是用这四块石料打造的。1900年6月20日,加入了义和团的清军神机营队长恩海,在东单北大街西总布胡同口巡逻时击毙了开枪挑衅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之后,德军要求清政府在克林德被击毙处建造纪念碑,并在上边题刻光绪皇帝的道歉诏书。纪念碑于1901年6月25日开工,于1903年1月8日完工,其样式虽然建成中国传统的牌坊,但名称却叫“克林德
15、碑”。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而告结束,北洋政府于1918年11月13日拆毁了建在东单北大街上的克林德碑,又于1919年将其在中央公园(1928年改称中山公园)重新组装,铲除了上边的道歉诏书,由当时的国务总理钱能训题写了“公理战胜”。现在这座牌坊上的“保卫和平”,是1952年为纪念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由郭沫若题写的。北京建筑所用汉白玉,历来由房山大石窝开采。当年克林德牌坊从开工到完工只用了一年半,由“四块玉”就地取材的说法似乎是可以成立的。而相传“四块玉”所在的地方,也确实距天坛很近。“四”字地名链接四根柏胡同:在赵登禹路宝产胡同内。四环胡同:在德胜门内大街西侧,以胡同呈“
16、口”字形而得名。四道口路:在西直门桥西北方。四平园胡同:在陶然亭公园北侧。五塔寺村:什么叫“急时抱佛脚”五塔寺村,在动物园后身的长河北岸,其村口就在紫竹院公园门前的中关村南大街桥东侧。因建在这里的明代真觉寺中有五座塔而得名。五塔寺在明代属于西直门外香山乡辖区。明初永乐皇帝于1421年迁都北京之后,有一位尼泊尔高僧班迪达来到北京,向皇帝贡献了一组金质的五方佛像和一张古印度“菩提伽耶大塔”的图样。永乐皇帝在香山乡建造了真觉寺,供班迪达传教和居住,并决定按照班迪达带来的图样建造一座大塔,以为朝廷祈福。由于大塔规模庞大、样式繁复,迟至1473年才由永乐皇帝的曾孙成化皇帝完全建成,其特点是在内藏有石室和
17、阶梯的大型塔座上,建有一大四小五座宝塔,这种样式称为“金刚宝座塔”,在北京地区是建成最早的。清代建造的碧云寺塔和西黄寺塔,也属此种样式。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通体几乎不留一处空白,遍身雕满了佛像、经文、菩提树,还有五方佛的五种坐骑:狮、象、马、孔雀和大鹏,当年整座宝塔都是涂成彩色的。最为奇特的是在中间那座宝塔的基座上,还雕有一双赤裸的大脚。原来,这座金刚宝座塔是按照古印度早期佛塔的样式建造的。在佛教早期,不建寺院,只建佛塔;不雕佛像,只雕佛脚。拜佛脚,就等同于拜佛。有句老话说“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就是这样得来的。真觉寺因院中的金刚宝座塔上有五座宝塔而被称为“五塔寺”,现在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
18、馆所在地,馆内立满了从北京各地收集的石碑、石像,矗立在庭院中心的金刚宝座塔,也成了博物馆内最大的藏品。五棵松:五棵松死于修地铁五棵松立交桥在复兴路与西四环路交叉处,因路口西边北侧原有五棵古松而得名。有学者考证,那五棵古松,本是清代官员邵英墓地上的遗存。解放初期,五棵松旁边就是农田。在地里,可以拾到农民挖剩下的白薯,在天上,时常飞过在西郊机场起落的飞机。1966年建造一线地铁时,实行“大开膛”式的明沟作业,五棵古松被铲除,但五棵松作为地名一直流传至今。附近的公交站、地铁站、立交桥,都以五棵松命名。“五”字地名链接五里店:因在卢沟桥东边五里而得名。五道营胡同:在安定门立交桥东南角,由明代军营“武德
19、卫营”音转而来。五路通街:在德胜门外大街路东,相传因5条胡同相通而得名。五四大街:在景山东边,因纪念“五四运动”而得名。六里桥:南下中原第一桥由广安门至卢沟桥,自古是从北京南下中原的交通要道,位于广安门外6里处的六里桥,是这条要道上的必经之处。广安门,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初名为“广宁门”,清代道光皇帝为避讳自己的名字“旻宁”,才改称“广安门”。雍正年间,皇帝下令重修广宁门外的大道,从广宁门经六里桥至小井村1500丈的大道,都用巨大的石板铺砌。1731年道路完工后,雍正皇帝题写了御制广宁门新修石道碑文作为纪念。文中说,广宁门外的大道是进出北京的必由之路,但年深日久,被车碾马踏,坑洼不平,遇雨即成
20、泥潭。因此他命令皇家内务府的奉宸苑用了8万两银子将大道修好。这块纪念碑雕刻得高大精美,当年立在大道上的小井村,现在保存在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时隔多年,这条大道依然是由北京南下的重要道路,但石板古道已成为更加便捷的“京石高速公路”,六里桥也变成了现代化的立交桥。如今,六里桥附近还遗存有2株古槐,标志着昔日六里古桥的位置。六铺炕:原来有个野茶馆六铺炕,在德胜门外安德路北侧,其名称来由有两个说法。一是民国时期号称“北京通”的民俗学者金受申先生所说,老年间这里都是菜园子,在田园风光之间,开有一家野茶馆,吸引着城里人前来喝茶,玩牌,蹓鸟。由于在德胜门内和安定门内是旗人聚居区,所以前来光顾的多是旗人
21、。当时野茶馆在露天砌有6座土炕,供客人们坐着喝茶,因此这家没有字号的茶馆被称为六铺炕,日久演变为地名。六郎庄:在颐和园东门外,是有着600年历史的古地名。七个小院如同“克隆”七井胡同只有一井七字篇七井胡同:老宅院只有一口井七井胡同,在南横西街路北,胡同内有几家相当气派的老宅院。询问这里的住户,都说此胡同以前可能有七口井,所以叫七井胡同。可是查阅清代光绪年间编纂的京师坊巷志稿,分明记着“七井胡同,井一”。此胡同不长,光绪年间只有一口井,此后也不大可能增加至七口井。七贤巷:贤人居所原是出租房七贤巷在鲁迅博物馆后身的宫门口五条胡同内,不足百米长的巷子内只有1号至7号七个小院,而且每个小院的大小与格局
22、均相同,甚是奇特。询问此巷住户,均说以前此巷住着七位教书先生,被称为七贤人,因此叫七贤巷。还说此巷两侧原有两条南北向的小胡同,称为东轿杆胡同和西轿杆胡同,两根轿杆抬着轿子,七贤巷的贤人住在其间,就像是坐在轿子上。向北京胡同专家王彬先生请教,得知一条胡同内有几个格局相同的小院,在北京还有数例,多建于民国初年。那时,一些有点积蓄、但又失去经常性收入的人,建了这种小院,目的是为了出租,以使积蓄实现保值和盈利。这种人被称为“吃瓦片儿的”。“七”字地名链接七圣路:在北三环路太阳宫桥南侧,因旧有七圣庙而得名。八里桥:三万清军魂断战场八里桥,原名永通桥,是始建于1446年的明代三孔石拱桥,横跨在通惠河上,是
23、通州至北京大道上的必经之处,因距通州八里而得名在清代,北京所需粮食经大运河运至通州,再转运至北京。转运有两条路,或经通惠河用船运至东便门大通桥码头,或经通州至北京的大道用车运至朝阳门。1729年,雍正皇帝下令重修了这条重要的运粮大道。他在工程完成后题写的纪念碑文中说,朝阳门至通州的大道长40里,因为是土路,每逢雨季或是积雪初融之时,泥泞难行,有时一辆车陷住,要几十个人才能推出。雍正皇帝下令在40里大道上铺设了二丈宽的石板路面,并在两侧各建一条一丈五尺宽的土道。此项工程用了343484两白银,历时9个月,堪称是第一条具有主路、辅路和上、下行分驶的“京通快速公路”。这块纪念碑现在八里桥东面。186
24、0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在攻占了天津大沽口后,一路深入至通州张家湾,正是沿着京通大道向北京进攻。9月21日,英法联军向驻守在八里桥的三万清军开战。虽然清军官兵前仆后继,打死联军一千余人,但终于敌不过洋人的洋枪洋炮。法国军人回忆说,在大炮轰击下,八里桥的石栏被炸得粉碎,许多石狮子被炸毁,桥面上堆满了清军的尸体。八里桥是京城最后一道屏障,八里桥大战的第二天,9月22日,住在圆明园的咸丰皇帝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0月18日,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后焚毁。八王坟:八王爷糊涂建议屠城八王坟,在东四环路四惠桥西南侧的通惠河北岸,因曾有清朝号称“八王”的英亲王阿济格墓地而得名。阿济格,是清太祖
25、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他与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四任太妃阿巴亥所生的同母兄弟。阿济格骁勇善战,在清军入关前,参与过宁远之战、锦州之战,围攻明朝北京的广渠门大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受封为武英郡王。1644年,摄政王兼大将军多尔衮带领阿济格和多铎,率清军主力夺取了北京城,阿济格晋升为英亲王,又奉命追击李自成。但阿济格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正当多尔衮计划由沈阳迁都北京之时,阿济格竟建议,应该将北京的财富抢光,居民杀光,然后得胜还朝,但遭到多尔衮的驳斥。1651年,39岁的多尔衮死去,遭到顺治皇帝的清算报复,40岁的阿济格也遭关押,被迫自尽。阿济格的八王坟原本规模宏大,但民国期间他的后人将地面建筑
26、拆卖,墓穴多次被盗。见过八王坟地宫的人回忆说,地宫大门后面有两道弯槽,内有两个石球。大门关闭时,石球顺着弯槽滚至门后,大门就无法推开了。现在的八王坟地区早已不再是荒郊野外,八王坟旧址也已被酿酒总厂的楼房覆盖,“八王坟”一词仅仅是存在于公交站牌上的一个站名了。“八”字地名链接东八里庄:在东四环路四惠桥北侧,因在朝阳门外八里而得名。西八里庄:在阜石路八里庄桥北侧,因在阜成门外八里而得名。八步口胡同:在鼓楼西大街。八宝坑胡同:在东四北大街东侧。八面槽:王府井大街中段。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王府井大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因此得名“
27、王府井大街”。八面槽有全素斋等北京老字号。八道湾:在西直门内,鲁迅曾住过八道湾11号,现在是一个大杂院。八角:石景山五环以外。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又称“八大埠”,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街以西。所谓的八大胡同就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就是现在的大力胡同和小力胡同)。两个九道湾:弯弯绕绕真不少九道湾,在东四北大街北段路东,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条巷子,总共有20多个拐弯,是北京城最为曲折的胡同。珠市口西南侧的九湾胡同,原来也叫九道湾,1965年整顿地名时,为避免重名,改称九湾胡同,也有十几个拐弯。东四九条:贪官多次逃脱
28、死罪在讲述和珅故事的电视剧里,有一个与和珅勾结、狼狈为奸的大贪官李侍尧,这个李侍尧就住在东四九条。东四头条至十四条,依次排列在东四北大街东侧。早在明代1560年编写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出现过“思城坊、四牌楼东、头条胡同、二条胡同、三条胡同、四条胡同”的记载。在清代乾隆年间编写的宸垣识略中,这些胡同名称已增至十条,并有“二等昭信伯第在东四牌楼北九条胡同”的记载。这个“二等昭信伯”就是李侍尧。清史稿李侍尧传说,李侍尧祖上是汉人,被编入清朝汉军镶黄旗,他的曾祖父因功受封二等昭信伯,他承袭了伯爵。李侍尧身材矮小,但精明过人,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历任过总督、尚书、大学士等高官。李侍尧多次因贪污被判
29、处死刑,都被乾隆皇帝赦免,继续做着大官。因年代久远,李侍尧在东四九条府第的确切位置已无法知悉了。“九”字地名链接九龙山:在东三环路双井桥一带。十字篇什(十)刹海:名字是本糊涂账什刹海又称十刹海,是京城著名的风景区,但其名称含义迄今没有定论。什刹海共有三片水域,银锭桥以东为前海,银锭桥以西为后海,德胜桥以西为西海。什刹海水域在金代曾称“白莲潭”,在元代曾称“积水潭”,另有个蒙古语名字叫“海子”,自明代渐称为“十刹海”或“什刹海”。在后海西北岸边的糖房大院胡同27号,有一座明代古庙“十刹海寺”的旧址,有人说,“什刹海”之名,即得自于这座“十刹海寺”。紀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提到,1796年冬,他任
30、兵部尚书时,到德胜门外大教场检阅军人射箭,在十刹海寺东廊室内住过一夜。那一夜,室内冷如冰窑,点了几个火炉都不暧,连灯火都是绿色的。纪晓岚认为这间屋子里“有鬼”。还有人说,什刹海之名称源自沿岸有10座寺庙,甚至还列举出10个庙名。其实,自明至清,什刹海周边何止有10座寺庙。清代著名的洋务运动推行者张之洞,自1907年从湖广总督任上奉调进京当了军机大臣,至1909年去世期间,在前海东岸的白米斜街居住了两年多。他在诗集中称什刹海为“石闸海”。什刹海向东流经万宁桥下,那里确有一座元代建成的石砌水闸,称为澄清闸。张之洞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在封建时代,北京城里没有公园。风景名胜,或在皇家御苑,或在私家园林。
31、南城的陶然亭和北城的什刹海便成了居民游憩的好地方,也是文人雅士们赏景赋诗的佳处。清代高珩有一首咏什刹海的诗:“酒家亭畔唤渔船,万顷玻璃万顷天。便欲过溪东渡去,笙歌直到鼓楼前。”说尽了什刹海无限旖旎的风光。西什(十)库:魏忠贤曾在这里看库房西什库大街,在西安门大街路北,因曾有10座皇家仓库而得名。明代的皇城,遍布着为皇家服务的内府机构,建有许多皇家仓库。在皇城西北角,曾有10座大型仓库,因此地名称为西什库。明史职官志介绍过这些仓库的名称和职掌:甲字库掌贮银硃、黄丹等物;乙字库掌贮奏本纸张;丙字库掌贮丝棉布匹;丁字库掌贮生漆桐油;戊字库掌贮弓箭盔甲臭名昭著的权奸魏忠贤发迹掌权之前,就曾是甲字库的一名看库太监。1886年,慈禧太后为扩建西苑,将中南海西北墙外的天主教堂迁往西什库旧址重建,并付出了35万两白银的补偿费。有资料记载说,重建教堂时,在西什库旧址挖出了大批漆蜡等物,使洋人发了大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