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6.10KB ,
资源ID:120148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0148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三轮复习历史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三轮复习历史提纲.docx

1、高考三轮复习历史提纲2013年高考历史提纲第一部分 横向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先秦时期1、政治制度:宗法制 分封制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经济发展: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生产技术的进步 商业的发展3、思想文化:文字的起源 文学艺术的发展 思想争鸣 科学技术4、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主要表现:政治上,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新兴地主阶级掀起变法运动,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渐确立;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科技成就突出。二、中国古代秦汉1、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选官制度 法律制度。汉朝:郡国并行

2、 平定地方叛乱 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2、文化:秦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汉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 科技成就突出(地动仪、九章算术、造纸术)艺术成就(汉隶与秦汉印章)3、阶段特征: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政治制度发展,实行刺史制度、察举制、郡县制和封国制。(2)经济上: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度量衡、货币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贸易频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3)文化上: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文学、艺术成就突出。三、中国古代唐宋元时期1、政治文明:中央集权的逐步加

3、强 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经济文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与城市 货币的发展(出现银行雏形、纸币)3、文化发展:儒学的发展 科技思想与实践 文学艺术(市民文学、唐诗宋词)4、阶段特征:(1)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上,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开创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经济上,农业、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旺,封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文化上,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五彩缤纷,全面辉煌的文化成就,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政治上:

4、宋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 由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过前代。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民族交往增多,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科技文化上:科学技术高度繁荣,领先继续世界;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形式出现。四、中国古代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农耕经济的发展:农业 手工业 商业与城市 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文化:思想批判 艺术成就 文学成就4、阶段特征:明清时期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突出表现在: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君主专制已到穷途末路;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5、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等新的经济因素;对外关系上,虽进行了一系列反侵略斗争,但中外差距拉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失去了对外交往的主动权,也说明中国开始落伍于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了文艺繁盛、科技停滞的双重时代特征。五、古代世界希腊罗马1、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3、阶段特征: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和西方文化的源头。政治上,古代民主制度不断创新发展,法律制度完善;文化上,以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人文精神兴起。 六、近代中国晚清时期1、列强侵华:发动多次战争 攫取特权2、中

6、国的抗争与探索: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3、思想变革:新思潮 洋务思潮 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想 新文化运动4、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运动 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5、阶段特征:(1)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要史实有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思想领域的变化等重大事件。基本特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全方位剧变,由此引起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应。 政治上:列强为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中

7、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性质和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时代特征。 经济上:自然经济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一步解体,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除传统的经济以外,还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民族工业。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领域:民族危机使先进的中国人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洪仁玕提出富国强兵、振兴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2)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涉及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维

8、新思想和义和团运动等重大事件。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既有沉沦,也有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关系和思想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动。基本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政治上:清政府对外不断妥协,最终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央政府完全半殖民地化;民族资产阶级不断进行抗争和探索,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上:洋务企业出现,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渐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的近代化起步;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思想上: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再到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中国思想不断深入。(3)第三阶段:包括20世纪最初二十年的

9、历史,发展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革命的主流,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基本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阶段。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改良运动的失败、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推动了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坚持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并最终获胜,但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上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经济上,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以及“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驱使,中国民族工业出短暂的春天,为中国革

10、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不断传播和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社会生活观念发展重大变化。 七、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反抗外来侵略2、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民主革命纲领3、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4、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5、近代生活的变迁:社会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媒介的发展6、阶段特征:(1)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新的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促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后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近代中国革命阵线出现新的组合。以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起点,国

11、民革命运动逐步兴起。基本特征: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政治上: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和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其突出的特点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大革命的进行。列强侵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操纵军阀混战,干涉中国革命,继续侵略中国。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将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阶段,给中国革命带来希望的曙光。(2)第二

12、阶段: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主要包括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长征、日本侵华等内容。基本特征:大革命失败后,出现了国共对峙局面。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红色政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中国由国内战争转向民族解放战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第三阶段:19371945年抗日战争。基本特征:政治上,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4)第四阶段: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内容是解放战争。基本特征:解放

13、战争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八、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19491978年)1、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政权建设 制度建设 法制化建设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业化的起步与发展 三大改造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过程3、对外关系的发展:外交政策 50年代的外交成就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4、科学文化成就:科技进步 “双百方针” 教育发展5、阶段特征: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1952年,采取措施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9531956年,三大改

14、造完成,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中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其中,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错误发展到顶峰。基本特征:(1)第一阶段: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政治:进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斗争,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了三大改造,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大,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经济:通过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施一五年计划,经济建设成就巨大;进行三大改造,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建立

15、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外交: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拓外交新局面。中国得到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承认和支持,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和封锁新中国;抗美援朝;参加亚非会和日内瓦等国际会议,发挥积极作用。 (2)第二阶段: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开展了整风运动,确定政治生活主题,但随后出现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9年又开展“反右倾”斗争;“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经济:“八大”确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和主要任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三年经济

16、困难;提出经济建设调整的“八字”方针,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经过整顿,取得了一定成就。 外交:中国借鉴苏联经济进行建设,中苏关系破裂;70年代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九、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民主法制建设:平反冤假错案 政治体制改革 法制建设 基层民主选举2、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香港、澳门回归 对台政策3、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政策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对外关系新发展:5、思想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进程

17、加快 信息技术发展7、阶段特征: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基本特征:从1976年至今,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政治: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2)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又进行了对外开放,工业、农业等各

18、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 (3)外交:中国进行对外开放,同外国平等往来。又通过“一国两制”同英国、葡萄牙解决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周边关系改善。十、近代前夜的世界1、新航路开辟:整体世界开始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殖民扩张:开拓了世界市场。3、思想解放: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4、阶段特征:15、16世纪的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封建社会解体,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基本特征:政治领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阶段;世界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东西方世界差距开始拉大。经济领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殖民扩张扩大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人类从此由隔绝逐步走向联合。思

19、想领域: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并迅速扩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发生剧变;反对教会专制主义的斗争此起彼伏。十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西方世界(1640年20世纪初)1、政治革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制、法国的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2、经济革命: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3、科学革命:经典力学 进化论 蒸气机的发明与电气技术4、思想革命:启蒙运动5、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列宁主义诞生6、阶段特征:(1)第一阶段:包括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近代化向更深广的方向发展的时期。基本特征:是早期资

20、产阶级革命时期, 中心内容是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文明冲击了世界。政治上,英、法、美以暴力方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封建统治在世界范围内仍占统治地位;亚洲各国社会衰败,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思想上,倡导自由、民主、平等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革命提供理论武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一套政治构想。国际关系上,西欧资产阶级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殖民扩张与殖民争霸及其由此引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国际关系主流。(2)第二阶段: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基本特征: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

21、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经济上,电气时代到来,垄断经济模式形成,“大企业”时代到来,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基本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出现两种类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发展。国际关系上,列强争霸日趋激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外扩张倾向加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出现一些局部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十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方世界1、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4、阶段特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二战前的历史。(1)第一阶段:从1917年至1929

22、年的经济危机前的世界。基本特征:(1)政治: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类社会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世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经济:苏联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在战后逐步恢复,出现了短暂的稳定和繁荣,美国取代英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德、日本迅速崛起。(2)第二阶段:从1929年经济危机至二战前的世界。基本特征:经济领域: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资本主义各国由稳定繁荣转入大萧条。美国和英法等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起来;德、日等国经济破坏严重。苏联3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政治领域:经济危机导致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以不同方式进行调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等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出现了美英法等国的民主政治与法西斯独裁并存的局面。(3)国际格局: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由法西斯国家的局部侵略战争发展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十三、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1、经济格局的变化: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国

24、家的改革2、政治格局的变化:两级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两级格局的瓦解3、阶段特征:(1)第一阶段:20世纪后半期的基本特征是两极格局的对立。 政治: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并开始分化。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资本主义阵营,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西欧、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两大阵营趋向瓦解。 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资本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情况下进入了高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美国为资本主义

25、世界的头号强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制度。日本、联邦德国发展迅速,日本一跃而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联邦德国也成为西欧最大的经济强国。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虽然有所恢复和发展,但各国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大。 国际关系格局: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体系格局不复存在,形成了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新格局。美国在战后确立了世界政治经济霸权地位。美苏争霸开始,美苏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2)第二阶段:两极格局解体以来的历史变化。基本特征:新旧格局交替,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

26、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政治: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受到重大挫折。 经济:世界经济出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特点;知识经济在兴起;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促进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大问题。 世界格局: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目前主要是“一超多强”的局面,由于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但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十四、近代以来的科技思想文化1、科学技术的发展2、文学艺术的成就第二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必修 政治文明历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内容与作用宗

27、法制的内容与作用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重要内容、历史影响)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平定叛乱、设中朝和刺史、实行推恩令) 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威胁集权)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割相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元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三省、设中书省)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丞相,设内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影响:基本特点: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因此沿革清晰;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人治高于法治;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统治网

28、络严密周全;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影响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的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主要内容 历史影响2、罗马法:主要内容 历史作用 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的内容与作用 责任内阁的形成与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的特点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的异同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与影响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的政

29、体特点与发展演变四、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1840年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人民反抗斗争:(1)侵华: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2)反抗: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2、辛亥革命:革命的过程 历史意义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过程、特点、五四精神 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诞生标志 意义2、巴黎公社的出现及经验教训3、十月革命:革命的基本过程 历史意义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工人运动 国民革命 武装割据 合作抗日解放战争六、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30、与祖国统一1、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政权建设 法制建设(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2、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标志、主要成就、意义)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理论的提出与内涵 香港、澳门回归 台湾问题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1、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政策及其内容 格局的形成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 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的解体与影响、多种政治力量的成长)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新

31、时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必修 经济成长历程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建设、男耕女织的模式、农书) 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生产组织形式看,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从土地制度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基本的土地制度;从农业生产结构看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看 ,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主要成就(金属冶炼、防治、制瓷) 发展特征:手工业发展与农业紧密结合,并且受到农业的制约;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官营手工业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统治者在政策上的一贯影响,导致手工业发展具有落后性,规模有限。 3、农耕时代的商业:商业发展概貌(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表现、城市的繁荣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起源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