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几点看法 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几点看法 古路中学. 海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上午好!在这三月的艳阳唤醒万物,赐予大地生机的时节,教育改革的春风早已在神州大地上刮起,沐浴了艳阳的温暖,经历了改革的春风,几多惊喜,几许惶惑。今天,有幸能在这里聆听各位领导指点迷津,以便我们早日拨开迷雾见青天。而我,承蒙厚爱,有机会坐在台上与各位交流,但原我粗制滥造的土砖能引出各位的精玉。今天我计划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几点看法 1.谈谈我对新教材的认识 2.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困惑 3.谈谈我对新教材的运用 4.浅谈一些建议一、 我来谈一谈我对新教材的认识A新教材编写组
2、的四点立意: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2强调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3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观点B与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十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基础,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 我认为与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 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形式多
3、样。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人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在每一章开始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如长城极光行走的大象太阳等,在课文当中更是丰富多彩,有线条图、照片图、卡通图,每一幅图画精美漂亮,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现行教材一般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前有问题,节前带问号,节后设“想想忆忆”,章后有总结“学到了什么”。编排灵活,不似以往那么刻板。同时教材也改变了以往的编排顺序,从学生容易理解的“声现象”开始,最后才是学生难学的“力学”知识,充分体现了编者的人文关
4、怀,同时学习的内容也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现代信息知识。当今世界,是一个科学和人文由分野走向整合的时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恰如人类文化的双翼,科学精神是人类探索自然的条件和动力,人文精神则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人类也正是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指导下,才发展成今天如此发达和完备的社会,在科学教育中突出人文情节已是大势所趋,新教材很好地突出了这一特点,从而实现学生真正的发展。 2、提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从中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领略获取成果的喜悦,还学习以本来面目。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法宝,也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它对培养学生的学
5、习兴趣有着巨大的帮助。新编人教版物理教科书,以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来处理原来教科书中的学生实验部分演示实验和小实验,共安排了三十六个探究活动,其中八年级安排了十八个,九年级安排了十八个,比原教科书的十七个物理实验多了十九个,在数量上增加了112,在数量上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科学探究的课题,通过科学探究,它将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材的编写有这样两个特点: (1)注重对未知事物的探究。为了还原科学探究的本来面貌,教材尽量避免直接给出结论,甚至根本不
6、给出结论。 (2)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套教材从序言“科学之旅”开始就介绍了伽利略时摆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探究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继而设置了几个不完全的探究活动,并以旁批的形式表现探究活动的主要环节。例如,在“有趣的声音”中没有“怎样才能使物体发声”的探究活动,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中设有“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的探究,在“功勋卓著的电与磁”中有让学生自己对 “找出电压、电流、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探究。由此可见,探究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在物理八年级上册书的最后,当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完整地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这时把探究的程序性知识推
7、到前台,然后在三年级中就设有让学生较难一些的力学探究,象后面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就很难了。这时将探究上升到了一个高层次。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学习,同时又照顾到科学知识的连贯性。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致同学们”的引言,介绍“有用的物理学”,到各章中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你知道吗” “学到了什么”和“思考与练习”等内容,教材总是企图更换课堂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在课堂上保持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 教材难度明显降低。新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埋,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例如:讲电压,只要学生知道这个概念名词,不象旧教材用水压来对比讲,并知道是用其他方
8、法让正负电荷分开,正极不断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而新教材只要让学生知道电压这个物理概念名词就行了。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例如:在串联、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没有了,电功的计算也没有要求讲了。 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现行大纲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6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传统的教材考虑到学习热、电等内容时要用到力学的知识,所以必须把运动和力的知识放到最前面。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考虑到这些知识
9、与声、光、电等相比较枯燥,而声、光、电不仅能吸引学生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所以这套书把力学放到了电学的后面。整套书的安排分为“科学之路”“有趣的声音”“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功勋卓著的电与磁”“古老而又现代的力学世界”和“无处不在的能量”七大篇。 7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我国传统教学注重问题的唯一性,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不上课本,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教师不讲,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考试不考。这样久而久之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而实际中的问题往往是开放性的,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所以新教材特别注意了这方面的问题,设置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 8充分体
10、现了STS的思想,将人文精神渗透科学技术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社会相联系的。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该教材特意安排了STS栏目,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基本上就是就“科学”论“课程”,对于科学的意义、技术的运用、和社会的关系很少涉及。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观点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对社会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另外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的问题都是
11、学生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只有广泛地联系这些问题,才能使学生觉得物理是有用的,是活生生的。为此,新教材安排了“STS” “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栏目,这些栏目为“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材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编写了学生感兴趣的、与我们所处时代紧紧相关联的一些科学技术,以及大量科学发展前沿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如:信息技术、机器人、汽车、纳米技术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相贴近,使得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高,从而感到物理知识“对我有用”,提出“我要学习”的要求。我感触这套书不仅单独设置了STS栏目,在书中其他部分也尽力渗透STS的思想和科技人文意识。 9、加强学科联
12、系,打破课程本位主义。 新教材的编排上虽然仍按独立的力、热、声、光、电进行安排,但它淡化了学科概念,突出知识概念的综合性,打破了旧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人与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使物理课程成为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新课程。如有与地理学的交叉、有与生物学的交叉、有与天文学的交叉、也有与人文科学的交叉等,更加关注发展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强调了学科的综合和融合,为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我在教学中的困惑 虽然实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及倡导的课程理念,但教材在实验过程还是让我感到有许多困惑。 1.在每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注重知识体系的完
13、整性,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有的一节课知识内容太多,还重点安排有12个探究实验,这样既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又要让学生熟悉所有内容,所以往往出现时间不够用,有的一节课内容分成两个课时还讲不完。况且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应用内化的过程,如果一节课学生接受的新知识点过多,容易形成难点,增加难度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电和磁”这一章的学习中问题就比较突出。老教材的14节减为7小节。这一章我认为在课时安排上,原教材的“知识内容循序渐进,小节奏快循环,层层递近”的做法仿佛要好些。 2.学生使用的练习册上的有些题不配套。有些题是还没有讲的而又出现了。 3.配套的实验器材不到位。 4.
14、“动手动脑学物理”缺乏操作的可行性: 不排除大部分“动手动脑学物理”的内容是可行的,但是编者似乎是站在城市的角度看问题,对农村社会的实际缺乏了解。如课本中提到的“指针式寒暑表”,“助听器”“家中的乐器”等,农村家庭和农村市场上恐怕都难以见到,我认为这对农村学生是不公平的。 5有些篇幅长短不适合:有的一节内容太长,而有的节次内容又太少,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进度的掌握。如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共占用6个页面,而第五节声的利用只占2个页面,在教学中,教师又如何来把握呢?又如,将旧教材上原来是三节内容的“蒸发”“沸腾”“液化”,在新教材中仅仅占用了一节的篇幅,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时间上、
15、心理上恐怕都难以接受 。 6. 教材上的物理内容涉及到数学运算,与数学运算教学不同步,给学生学习无形中造成了学习障碍; 例如;初二物理的声速路程计算题,学生没有学过路程计算公式,而让学生进行速度方面运算,对教学极度不利,因为物理运算建立在运用公式,理解公式的应用的基础上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而没有公式让学生进行盲目运算,有的同学设速度为,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不良好的示范,使学生把物理与数学混淆不清。在对物理这门课程的认知上会出现偏差。例如:八年级下册P27, 电阻的串并连后的大小,没有指出公式。八年级下册P38,电功的计算也没有指出公式。我在教学时也没有指出,而是在P45讲电功率时是由P
16、=W/t 及 P=UI 可以推导出W=UIt。 7.新教材仅仅为了突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八年级安排了18个探究活动,“探究式”学习或教学是一种方法,应与其他学习或教学方法并存。它也是新课程中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种新理念,这一新理念大家普遍认同很好。但新教材似乎怕老师不能接受,所以在教材中处处设置探究还是探究,似乎学习方式只有探究,导致大家耗时耗力,忙得不亦乐乎。这就不符合新教材本意要让学生学的轻松,反而,使教师教得累,学生虽然体验了过程,但最终问学生学到了什么,都很茫然。在八年级安排了18个探究活动,如此多的探究活动,一是导致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仪器费时费力,如果每节课都要准备充分、进行得顺
17、利,在时间上具有难度;二是根据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占用的课时多了,自然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时间不够用,很难完成一节课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要用好新教材,搞好探究式教学,教师普遍感到课时紧张,为了完成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于是教师实际施教中不得不还是回到教师为主体的使用“新瓶装旧酒”的教学中,使新教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其实我想不就是渗透一个新理念吗?教材编的一些探究素材很好可以编在教师用书上,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建议物理学科教学应适当增加课时。虽然新理念强调重视过程淡化结果,但作为学生用书,一节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靠自己探究得出结论,显然一部分学生可能就得不出正
18、确结论,叫他如此看书学习,他把课本真的当成了“天书”,建议学生用书应充实,有自学的可读性。 8.由于我们教师和学生受到漫长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际目前依然是应试教育考评机制,所以,都是以考试考什么为指挥棒,这样新教材新设置的这些栏目,及实践性课题要么是加重了负担,要么成了虚设。对加重负担是这种现象,因为新课标是粗要求不具体,教材知识面发散很广,所以有的老师怕考了这方面知识,就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出现的什么都讲。当然对虚设我认为是这种现象,因为现在学生考试科目越来越多,所以,学生课后纸笔作业非常繁重,新教材注重联系生活、联系社会,注意了概念和规律的实际应用,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
19、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但这种大的应试教育氛围使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根本无暇顾及身边的物理科学。所以,那些动手实践性活动很少有学生会自觉参与和经历完成,甚至知道无法考试的更不会理睬。尽管新教材渗透的“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只有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的新理念非常好,但这要建立在学生能自主、自觉地学习方式之上,而现实过浓的应试教育及评价制度制约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新教材有很多好的栏目好的设计都成了空中楼阁,脱离了学生学习现状这个基础,给教师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三我谈谈用新教材来教学的几点看法。 有特点的教材为有特色的教学提供了“脚本”
20、,提供了条件,提供了舞台,提供了可能,但它却并不能保证使用新教材的任何教学都有新的特色。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新大纲新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将新教材的特点贯彻落实到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初中物理教学逐步形成与新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新特色。我有以下这样几点看法: (一)教学目标应该突出多层次,多侧面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和指挥捧,它对教学起着导向、调控作用。新大纲和教材突出了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并对各个知识提出了分层次的教学要求。因此,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外,还应该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且应该根据大纲的要求将这些目标分为若干层次,即教学目标
21、应该具有多面性和层次性。我认为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按照下列这样步骤来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1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本节课应该明确哪些知识点,找出能力培养点和情感教育渗透点;例如:讲运动的描述,他的能力培养点为,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情感教育渗透点为,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认真学习大纲中关于各层次的界说,领会它们的含义及各层次之间的区别,然后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各个知识、能力、情感应达到什么层次; 3用科学规范语言,将教学目标表达出来。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a知道牛顿第一定律;b通过牛顿第一定律形成过程的教学,使
22、学生了解推理、概括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概括能力;c通过介绍牛顿生平,培养学生愿意学习他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科学态度。 4.注意各章节的衔接和联系。有许多章节都不是孤立的,有着相互的联系。八年级上册P101在讲电流,强调大量自由电子受到了推动力,出现了定向移动,于是形成电流。在这时教师可以提到“电压”这个概念名词。而在学习八年级下册P4电压时又联系到八年级上册P101 讲的电流的形成,强调大量自由电子受到了推动力,出现了定向移动,于是形成电流。强调“推动力”能使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实践证明,制定出多层次、多侧面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在教学中做到不盲目提高要
23、求,不随意补充教学内容,不平均使用力量,使学生既达到教学要求,又不致于负担过重。(二)教学内容突出实验和知识的应用先对突出实验方面谈一谈:观察、实验既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新教材增大了实验的比重,把实验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使实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努力创造条件做好每个实验外,还特别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实验的多种功能和作用,避免学生在实验中看热闹或只做简单的技能操作等现象。例如,八年级上册图9、7-1实验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通过实验体验科学家探索发现电磁感应现
24、象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持实验,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在实验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实验,去分析,去探索,去体验,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才能发挥此实验的多种功能。另外我谈一谈我在教材中的试验作了部分修改例如:八年级P14 探究 将探究与下面的演示试验相结合,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九年级P90 用课后2题的试验引入正课。八上P62先上(3)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再上(2)生活中的透镜。P76自制温度计可以改为两端可口后效果要好些。 2充分把握观察实验的系统性和衔接性,循序渐进,切实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例如,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通过新教材的第一部分(简单的物理现象这一部分)的几个章节的实验来逐步培养,在以后各部分
25、里继续深入。 3加强课外小实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动手的习惯。例如,学了热现象后,可引导学生进行“纸锅烧水”的小实验,学了“质量和密度”后,可引导学生自制天平、量筒等。 再谈一谈知识的应用: 加强知识实际应用是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基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教材把知识和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到同一高度,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以物理基本概念、规律为核心,使知识和知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一特点,具体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突出知识的应用教学: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即老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理性认识。如
26、八上P47四.讲光的折射时,就可以引入两个试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只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把这个试验让同学们在课前做。(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发现硬币升高了。 2紧密结合物理知识提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去解决。例如:楼道开关的安装,可以节约用电。牲畜的饮水问题,利用(杠杆、浮力)知识来解决,能节约用水。 3把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中重大问题联系起来,如能源危机问题可以和能源教学联系起来,环境保护问题可以和热机的教学联系起来,以增
27、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了解物理学的社会意义。(三)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贯穿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脱离不开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较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新教材的特点应改革教学方法,变过去的注入式教学、题海战术为现在的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有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显然不行了。新教材编者的用心良苦,突出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造意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
28、愉快地自觉学习,教学方法应该体现这个意图;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想一想、做一做扩大教学效果,而不能以偏题怪题让学生钻“牛角尖”;漫画或插图内涵丰富,相关的物理知识、含义尽在其中,切不可走马观花,一晃而过;新教材知识面广,伸缩性大,目的是要面向全体,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中一定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途径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1认真研究新教材中对物理概念的引入方法,对物理规律的探索方法,认真领会新教材是怎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启发式的教学思想。 2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提供动手、动口的机会和时间,形成良好
29、的民主教学气氛。力避“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或“教师问,学生答”的假启发式。 3注重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即注重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观察、实验过程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实验、分析、推理、结论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4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接下来我就“压强概念的引入”谈谈我的设计思路。首先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我用手分别轻轻地和重重地压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形变的程度,然后让每个学生用两只手同时压住一支削尖的铅笔的两端,让学生观察手指的形变程度及自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猜想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有哪些因素。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接下
30、来我是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请学生首先交流设计思路,讲台上放一些器材,然后请一些同学上来做实验,最后讨论得到结论,这样的教学使得大部分同学成了听众和观众,是个旁观者,更谈不上有什么创造性。现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去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我没让同学交流设计思路,目的是为了避免同学们的思路受其他同学的干扰,而是给各组(两人一组)提供了足够的器材,如:透明玻璃杯、海绵、一盒沙子、一根长的钢尺、可乐罐、几块相同规格的砖。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同学举手要求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方法实在太多了,而且每组上来演示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都自
31、觉地利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令我更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同学竟然设计了两个实验推翻了同学们的结论,那两个实验是:把一块砖平放在长钢尺上,然后把钢尺分别横跨在装沙子的盒子上,如图1所示:从实验中发现,压力和受力面积都没变,但(a)图中的钢尺形变程度大;另外一个实验如图2所示:当钢尺如(b)图所示,两端顶住盒子使之成为拱形,此时砖对钢尺的压力不变,但(a)图受力面积大,形变程度反而大。虽然他的结论是由于控制变量不到位造成的,但充分说明了只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同学们一定会创造出奇迹。 (四)教学手段突出利用试验、自制教具和电化教学 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过程所使用的物质手段,即是
32、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媒体、设备等,新教材突出采用了学生熟悉、材料普通、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的实验器材,实验装置也力求简单,直观,同时充分利用插图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还出版了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录像资料等,这给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我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突出利用了以下三点要求: 1充分利用自制教具。即根据新教材的实验多,而旧的实验器材不配套或不够用等特点,充分利用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生活用品和废弃的材料,通过仿、改、创(自制)的简易教具进行教学。仿就是仿照教材上的实验器材自己制作,改就是对旧的实验器材或装置进行改造,创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创造性地设计教具。九年级P43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一个为两个穿溜冰鞋的同学互相推的试验。九年级P60讲摩擦力时用一根钢管或摩托车的减震,一端涂上机油,让一个大力男生和一个小力女生爬河。通过充分利用自制教具弥补了实验器材的不足,为加强实验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即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制作各种各样的幻灯片和录像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