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师说1.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62.10KB ,
资源ID:119812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812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师说1.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师说1.docx

1、师说1师说教学设计10春汉语言本科学员 汤春安师说教学设计10春汉语言本科学员 汤春安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观点。(3) 指导学生掌握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4)掌握 师、传、从等文言实词和 之、其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本文的思想观点。(2)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背诵全文。3、情感目标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二重点难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2、本文的思想观点。3、正反对比的论证。三

2、 教学设想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三维目标。 2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1)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2)

3、“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言要新颖。 (3)“韩潮苏海”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 (二)关干古文运动及本文写作背景介绍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 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 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掘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

4、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三)整体感知1、本文标题师说是说说老师的意思吗? 提示:说是一种议论文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 “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的意思应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提示: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提出教师的职责范

5、围、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学习的原则。第二段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第三段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第四段说明写本文的缘由,仍紧扣中心论点赞扬李蹈 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精神。(四)知识要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1、归纳整理文言知识(1)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之学者必有师;小学而大遗 ;吾从而师之 ;师不必贤于弟子 。(2)一词多义。例:师这个词在文中出现26次,请对它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作专门技艺人讲。作动词,有三种情况:作学习、效法讲,作从师讲,作以为师讲。讨论:1.之字在文中出现25次,对它的用法归纳整理。2.“其”字在文中出

6、现17次,请归纳整理其意义和用法。3.本文中,还有几个词也是一词多义的,请找出并解释。惑,道,无等字. (3)特殊句式,请找出下面这些文言特殊句式的例句并翻译,判断何被动词宾语前置句介词后置句省略句2、背诵课文。(1)背诵线索提示。(2)学生练习(五)小结 本文是篇千古佳作。其思想内涵在当时是很深刻的,有些观点就是在今天看来也很有现实意义。本文文言知识丰富、典型。所以,学习本文一定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流利地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在上节课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请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第l段,正面阐述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标准。本段分为三个层次。第2段,运用对比的方法,批判 士人

7、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本段分为四个层次。第3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第2段和第3段,分别从反面和正面阐明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中心论点。第4段,说明作 师说的原因。继第3段引古之圣人孔子从师的范例之后,后生晚辈从师求学的范例,对李蟠是勉励,对当时求学的人是号召。(一)研读课文研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人为什么要从师?(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3、研读第二自然段。本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请具体分析,填写下表。分论点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论据

8、(三组对比)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作者的议论与总论点关系 提示:在本段里,作者运用三个事实,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这三个对比,前两个同第一段从师学习的必要性的论点紧密联系,第三个则同从师学习的原则的论述.明确分论点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论据(三组对比)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作者的议论, 从批判反面现象中进一步阐明总论点4、研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上面第一、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要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第三段又是从什么角度来进一步阐述要从师学习的道理的呢?。5、研读第四自然段。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提示: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 不从师的有力

9、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6、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学习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要点关于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把教师的职责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迸步,并意味着不仅 童子要从师学习,所有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都要从师学习。关于从师学习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否定生而知之,明确 学而后知。严正批驳了上层士大夫之族宣扬的血统论和经验论,具有积极意义。关于择师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10、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择师观念。7、谈谈本文的语言特色。()排比对偶句,这种句式的连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2)连珠句,连珠,又称顶针、蝉联,即用上一句的结尾字,作下一句的开头,首尾相联,历历如贯珠,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3)丰富的语气表达,丰富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这种错综变化的语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二)小结 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明确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

11、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 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一、教学设计 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两个课时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考虑到本文需要背诵,而高一学生课程较多,又面临历史、地理、计算机的

12、会考,课外几乎腾不出时间来背诵。所以,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决定多加一课时,把背诵的任务揉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外不再留任何作业。为此,我对师说的教学过程作了这样的设计。第一课时1.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序”“辞”“赋”“疏”“传”等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2.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3.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阅读注释(1),了解作家生平,要求将重点信息记熟。4.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老师打出关于作者韩愈的幻灯片,指名让平时语文学习最吃力的同学进行信息复位。用以当堂记住作家知识。5.教师范读课文。6.让学生回

13、顾开头留下的悬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7.提问:整体感知之后,大家发现本文哪一段与解说“师”的道理关系不大?引出第四段。8.提问:第四段起什么作用?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四段。9.提问:作者的写作目的何在?10.在回答过程中讲清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11.通过“不拘于时”简述写作背景,破解解题时留下的悬念。12.理清该段思路,背诵全段。13.过渡到第一段,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一段,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利用幻灯片检查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14.让学生理清第一段的写作思路。15.教师根据论点教师的职责(正面)教师的重要性(反面)择师的

14、态度择师的标准这一思路指导背诵。16.连贯背诵全段。第二课时1.齐读第二自然段。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3.教师利用幻灯片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的掌握情况。4.完成海淀版练习册104页的第八题,全面了解本段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并体味这种思路和方法的好处。5.借助此表指导背诵。6.连贯背诵全段。7.默写全段。第三课时1.齐读第三自然段。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3.教师利用幻灯片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4.让学生归纳总结论证方

15、法并体味这种方法的好处。5.指导背诵。6.理全文思路,背诵全文。7.处理课后习题和海淀版练习册。二、教学效果当初设计的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原文中摘取背景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揣摩文章主旨的目的基本达到。同时也顺利实现了在课上完成背诵、处理完作业的预想。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在各个活动过程中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有不同的收获,解决了“优生吃不饱,潜能生消化不了”的问题。从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学生对文言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比较好。第二天提问的结果也表明,同学们都掌握了本文的文学

16、常识。课程结束以后,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能够背诵全文并默写。说明大家对本文的逻辑思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另外,教学处在第一课时结束以后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对本课内容感兴趣并有较大收获。三、教学反思面对师说这样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老课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较传统,没有深入开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同时,由于过分强调背诵的当堂落实,把对课文严密结构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密度降低。即便有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的讲述,也仅仅是为背诵服务,并没有提到文学欣赏的高度,在提升学生的品位方面有欠缺。而且,讲课时过分依赖事先的设计和讲究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没有安排学

17、生进行课堂讨论,使他们没有机会对课文内容和观点质疑求异,后来有位同学在写师说读后感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小学而大遗”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小孩让他学习,大人反倒不学习”。如果我当时提供给他一个机会,相信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探索氛围的创设乃至对求索精神的弘扬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2一、文本简析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的第四篇文章,属自读课文。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古代议论性散文,包括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和 师说 ,在读懂文章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要求 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师说文字浅

18、易,除几个人名外,没有生僻艰涩字词,文意也较少理解障碍,适合学生自读;而其整散结合的句式使文章有很好的节奏,适合朗读;其严谨的思维和论证能给学生很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和议论文写作方法示范。二、目标定位1、把握文章的语气和节奏,积累语感。2、学习论证方法,梳理论证思路,提高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感受大家情怀,提升人文精神。三、读写句读,自主探究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应该特别注意基础的训练和夯实,能顺畅地朗读和正确地书写,对于学生准确理解意思、积累文言知识都有直接的帮助。而自主给文言文添加标点,对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更是有着重要意义 在正常状态下,学生所见到的文言文基本上是已经添加了完整标点符号

19、的材料,“原始”状态的“天书”几乎不可能与学生谋面;一些资料或考试中的断句题往往也只限于简短的几个句子,一般没有整篇文章的断句。师说属于自读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和逻辑思辨却是值得细细体味的。教师有必要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抓手 ,使他们寻找到思维的突破口,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终能在讨论和交流中理清思维的脉络,训练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教学流程(一)自主阅读1、具体操作。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朗读或默读的形式通读课文,结合注释以及课后练习 资料等,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握课文内容。时间约为五分钟。2、设计意图。在不提前预习,也无相关背景介绍的情况下,学生通过 第一印象 感知文本

20、,能更真实地显现自身在文言文学习方面的实际能力。大量信息在短时间内集中冲击学生大脑,能有效地激发其活跃度,增加其敏感度,使信息的接受和掌握达到最大化。教师最好不提前告诉学生要听写,以免学生死记硬背而忽略对意思的理解。(二)朗读听写1、具体操作。教师按照一定的语速逐句朗读课文,尽量保持匀速,一句只朗读一遍。学生逐句听写,不写标点,也不留空格;可以隔行书写,留出空白以备修改2、设计意图。逐句听写既是对学生自主阅读效果的检查,也能训练学生听和写的能力。听写的既是完整的句子,也是完整的文章,所以,根据上下文听清楚字音,准确书写字形,并且不添字漏字,这更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验。每个句子只念一遍,学生在高

21、度紧张的状态中,耳、脑、手等各器官高度配合,会有高强度的学习状态和高效率的学习效果。不写标点 不留空格是为了接下来断句环节的需要时间约为十二分钟。(三)断句标点1、具体操作。学生给自己听写的师说先用斜线断句,再根据意思添加标点;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直接添加标点 在断句和添加标点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上下文意同时检查和修改听写中出错的文字,包括错别字、添字、漏字等。2、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既可以训练学生语感和节奏感,也能增强其阅读理解能力 斜线断句和添加标点是不同层次的理解要求;如果学生凭记忆能根据老师朗读的节奏断句,至少也能训练机械记忆能力。时间约为五分钟。(四)检查提问1、具体操作。学生对照原文,

22、逐句、逐字核对自己听写的文字和添加的标点,有错误则逐一修改;同时,思考错误的产生原因 如果因此发现有文意理解困难之处,则及时提出,由老师组织讨论解决。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增加同桌相互检查的步骤,以更准确、更彻底地纠正错误和理解意思。时间约为六分钟。设计意图 逐句 逐字检查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意识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要特别提醒不能求快而应求准,核对的过程更应成为理解的过程,思考出错原因更是提高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五)分析探究1、具体操作。(1)引导学生阅读注释中对韩愈的介绍,关注“古文运动”、“ 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等关键词。根据学情,可以由学生或老师补充介绍相关常识 议

23、论文的阅读比其他文学作品更需要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才有可能真正深入到文字深处和作者内心。(2)再由“注释中的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引出对作者行文思路的解读 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第四段“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提醒学生区分表面目的和真正原因,从而抓住“不拘于时”中的“时”,懂得“文章合为时而著”,为现实服务才是文章的真实写作目的。“不拘于时”的直接表现就是“学于余”,所以,“拘于时”的表现就该是“不学”,这就涉及了师说的核心:对是否应该“从师而学”的思考和缺乏“从师而学”社会风气的批判。(3)社会现实的相关内容出现在第二段,由此可以引出对第二段的理解 第

24、二段明显地使用到对比论证的方法,共有三组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与”于其身,则耻师”和”巫医乐师百工”与”士大夫之族”对比中批判了当时社会现状:”耻学于师”。这里需点明作者论证的角度是反面论证。在这部分的分析中,要重点阐明学校教育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与韩愈主张的”传其道解其惑“的区别,前者重在具体知识的传授,后者重在解人生之惑和传儒学之道。(1)由第二段的反面论证,顺势引出第三段的正面论证 通过孔子的例子,讲解事例论据选择的典型性,以及事例论据与道理论据的结合。(2)由第二、三段的正反结合论证,引出对论点的把握,从而进入第一段内容的分析,重点是论点的确定和论点提出的

25、方法,以及第一段的行文思路。(3)最后,总结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归纳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模式时间约为十二分钟。2、设计意图。此环节重点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迅速抓住文章主线的能力,同时学习简单有效的论证方法 这部分看似环节较多,似乎很复杂,其实这些内容步步相连 环环相扣,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具体分析基本可以由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完成;要注意避免教师放手太少,讲得太多。本来清楚明了的问题往往因为过细 过滥的分析而变得繁琐、模糊。五、教学反思第一次尝试采用听写的方式接触、理解课文,原因已在前文分析到。从具体操作效果来看,“自主阅读”、“朗读听写”、“断句标点”和“检查提问”四个环节进行

26、都比较顺利,学生在高强度训练环境下,身体和精神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氛围中,能够较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整个课堂节奏较好。而“分析探究”环节的效果好坏与教师个人的课堂驾驭能力强弱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说,教师引导学生沿着主线保持逻辑思维的顺畅连贯而不“旁逸斜出”是成功的关键。努力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简洁明了、不贪多求全地处理文章是能否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另一个关键。师说教学设计平凉二中 宋敏3教学设想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显易懂,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不要纠缠于语句翻译,而应将重点放在文章内涵的理解之上。文章条理清晰,运用多种典型的论证方法,可借此让学生梳理思路,学习论述方法的使

27、用。当然,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其他知识点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完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教学重点1.学习第二段,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2.准确把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3.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

28、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激疑、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然后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如对文章思路的梳理,及“师”“道”问题的理解)3.探究阅读法(如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录音机和课文朗诵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出示投影: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索引,

29、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节选自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学生看过投影后,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二、解题1.文体简介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说明中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师说。2.韩

30、愈及古文运动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现在广东潮州)刺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

31、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三、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四、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纠正字词的错误读音出示投影: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正确的项答案:C五、指定四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一段),注意读准停顿如: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从而师之点拨:停顿是指人们在说话或朗读时,常常在句子前后或中间所作的或长或短的间歇。停顿往往与句子结构一致(一般应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稍作停顿);与词语结构一致;与表意的需要一致。六、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词句1.出示投影: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B. C.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