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36.40KB ,
资源ID:119804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804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1、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题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茫的惆怅,失败的痛苦,是 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2)这恶魔似的铁马,那 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浑浊了。(3)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 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A. 寄寓 振聋发聩 融化 B. 寄寓 震耳欲聋 熔化C. 寄予 震耳欲聋 融化 D. 寄予 振聋发聩

2、熔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寄予”指寄托希望,给予同情、关怀等。“寄寓”指寄居他乡或含有某种思想。第一句,“是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和“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两句结构一致,从下文的“给以”可以判断应选“寄予”。“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被震聋了。“振聋发聩”原指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现多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第二句中,修饰的对象是“机器喧嚣声”,这是具体的声音,应选“震耳欲聋”。“融化”指(冰、雪等)变成水,可虚化;“熔化”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第三句中,后面是说

3、“所有思绪”,应使用“融化”。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本题中的“震耳欲聋”和“振聋发聩”就可以从适用对象的角度辨别。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此时的肖邦,不仅眼前浮现出

4、了故乡的景色,而且耳边又回荡起了多半是在这儿第一次听见过的歌。B. 修订后的考纲新增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要求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C. 英国两位俄裔学者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俄罗斯总统公开批评俄罗斯政府没有为年轻学者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D. 中国文化中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不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

5、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践行和培育”语序不当,事理、逻辑顺序颠倒,应先“培育”,然后再“践行”,“践行和培育”应该改为“培育和践行”。C项,“英国两位俄裔学者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中途易辙(偷换主语),应该把“英国两位俄裔学者”放在“在”之后。D项,“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句式杂糅,应该把“同样不可小视”去掉。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6、。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3. 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A.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B.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C. 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D.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

7、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这是考查修辞手法。首联了解修辞的种类,然后把握各种修辞的特点,接着分析例句的修辞,最后分析选项。例句“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使,使,使”,句式一致,语气一致,意思相关,且是三句,这是排比修辞;C项,“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这也是使用排比的修辞。A项,“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远了,远了”,这是反复修辞手法。B项,“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像”是比喻词,“凌霄花”是喻体,这是比喻修辞手法。D项,“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

8、在调戏酒姑娘了”,“冬宵三友”“调戏”,这是使用比拟修辞手法。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 。 。 。 。 。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

9、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这段文字是说故乡与人的关联;第一句中的“它”是指代前面所说的“故乡”,故应排在第一处;第五句中“旅游景区”与第一句中的“旅游”相连,故排在第二处;第三句中的“悲伤”与第五句中的“血、泪、汗水”相连,放在第三处;第二句中的“而”“美”“悲”与第三句紧密相连,排在第四处;第四句中的“这个意义”指的是第六句所说,故放在第六句后面,由此可以选出答案。点睛:对于排序题,答题方法如下:首先要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1.整体把握,了解语段或句子的中心语意,或找中心句(文眼句),或归结各句语意,把握整体主题或主旨。2.将句子按意

10、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然后进行局部调整,最后整体排列,依据语意的连贯性,把握语句的衔接。本题中,根据全段文字整体意思判断,是对比故乡和旅游景点;抓住选项中“它”、“而”、“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 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 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中国的悲”等信息点进行判断。5. 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1)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2)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3)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4)敬请届时光临。A. (1) B. (2) C. (3

11、) D. (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得体的一项”,且题干明确“请柬”。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应把握场合、对象、对象之间的关系。C项,“做出认真的指导”不得体,因为前面说“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这是对对方说的,对受邀请的对象不宜提出这样的要求。A项,是说时间、地点和报告主题,表达正确;B项,是对邀请者的评价,表达准确;D项,“敬请届时光临”,这是邀请对方前来,表达正确。6. 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疑惑)蟹六跪而二螯(脚)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以道为师)B. 意有所极

12、,梦亦同趣(至) 故为之文以志(记)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人) 举酒属客(致意,引申为劝酒)C.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解除束缚)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常常)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柴)D.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水而上)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经)木直中绳(合于)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多)【答案】B.7.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吾尝终日而思矣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徘徊于斗牛之间 游于是乎始D.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

13、要求选出“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意为“地”。B项,第一个“之”,助词,宾语提前标志;第二个“之”,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第一个“于”,介词,意思为“在”;第二个“于”,介词,意为“从”。D项,第一个“焉”,音节衬字,无实义;第二个“焉”,兼词,相当于“于之”。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

14、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士谦传(节选)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岐州刺史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

15、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

16、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事母以孝闻 事:侍奉B. 居丧骨立 骨立:人消瘦到了极点C. 对之危坐 危:高峻D. 赵郡农民德之 德:感恩,感激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因跪而尝之 因坐法华西亭B. 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悠悠乎与浩气俱C.

17、抚其子孙曰 其皆出于此乎D. 何乃为人所疏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0.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2)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3)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11. 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请问李士谦“阴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答案】8. C 9. D 10. (1)曾经(在)士谦的住处集会,丰盛的食物摆满在面前,然而他却先为大家安排(准备)小米。(2)那以后又拿出数千石小米,来借给乡里人,正好碰到年成歉收,借债人没办法偿还,都跑来道歉。(踩点给分:“贷”、“不登”、“无以”、“致谢”各1分,在此

18、基础上,语意不通顺,扣1分。)(3)现在我做的(事情),先生您全部知道,有什么阴德呢!” 11. (1)烧毁契据;(2)乐善好施;(3)居处节俭。【解析】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对之危坐”,“危”如解释为“高峻”与后面的“坐”不合,此处是形容坐的姿势,联系赤壁赋中“正襟危坐”可以知道,“危”应解释为“端正”。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

19、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D项,两个“乃”,都是副词,“却、竟然”。A项,前一个“因”,连词,“于是”;后一个“因”,介词,“由于”。B项,前一个“乎”,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呢、吗”;后一个“乎”,助

20、词,形容词词尾,译为“的”。C项,前一个“其”,代词,“他的、他们的”;后一个“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

21、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两个“乎”和“其”都借助位置来辨析,“容可违乎”,“乎”在疑问句的句末,这是语气词;“悠悠乎”,“乎”放在形容词后面,这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自然不同;“抚其子孙”,“其”在动词后,为代词,“他的”;“其皆出于此乎”,“其”放在句首,表推测语气。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尝”,曾经;“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

22、”都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所”,名词,住所;“而先为设黍”,“为”后面省略代词“之”。第二句中,“粟数千石”,定语后置句,应为“数千石粟”;“贷”,借给;“值”,适逢;“不登”,歉收;“无以”,没有办法来;“致谢”,道歉。第三句中,“所作”,所字结构,所做的事情;“吾子”,你,指代对方;“何阴德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阴德。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问李士谦阴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应先到文中找到“子多阴德”这句话,理解“阴德”的含义,所谓“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这就说明考生应到上文找出李士谦所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23、,“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李士谦烧毁契据、赈济他人,他拒绝别人归还的谷物;他虽然家中有钱,但居处节俭。参考译文: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幼年丧父,以侍奉母亲孝顺出名。有一次母亲呕吐,他怀疑是食物中毒,所以跪在地下尝呕吐物。伯父李任魏朝岐州瑊刺史,深为赞赏李士谦的行为,每每称赞说:“这孩子是我家的颜回啊!”十二岁时,魏朝广平王赞提拔他任开府参军事,后来为母亲守灵,瘦得皮包骨头。因

24、认为幼年丧父,不曾喝酒吃肉,嘴里也不说杀生的话。至于亲戚朋友来聚会,总是安排美酒佳肴,自己则对着它们正襟危坐,一整天也不疲倦。李氏宗族官高人多,每到春社秋社祭祀的时候,一定设宴聚会,极尽欢乐,没有不醉酒喧哗的。曾经在士谦的住处集会,丰盛的食物摆满在面前,然而他却先安排上小米,对各位叔侄兄弟说:“孔子称这种小米是五谷之长,荀卿也说吃东西应先吃谷物,古人所尊崇的,( “容可”,犹岂可;怎能。)哪里可以违背呢?”说得在座的老少都很肃然,再也不敢放纵懒惰,回来后都认为:“看见君子之后,才觉得我们这些人是没有德行的。”李士谦听说后自己谴责自己说:“为什么竟被人疏远,真是笨到这个程度。”家里很有钱,但自己

25、的生活非常节俭,经常赈济、施舍别人,州里有死了人,家里无法安葬的,李士谦总是赶快奔赴那里,按照丧事的需要供给钱财。那以后又拿出数千石小米,借给乡里人,正好碰到年成歉收,借债人没办法偿还,都跑来道歉。李士谦说:“那些是我家多余的谷物,本来就是想救济大家的,哪里是想得到利钱呢?”于是召来全部的借债人,为他们摆酒设宴,面对他们烧掉了借据,说:“债务不存在了,请你们不要老想着还债了。”让他们都回去。第二年庄稼大丰收,借债的人们争着来还士谦的谷物,士谦拒绝收下,一家人的都没有收。有一年发生大饥荒,士谦拿出家里的全部财产,给他们熬粥喝,赖以保全性命存活下来的人数以万计。他收埋死者的尸体,凡是看到的,都给埋

26、掉。到了春天,又拿出粮种,送给贫穷没有种子的人家。赵郡农民感激他的恩德,抚摩着他的子孙说:“这是李参军赐给我们的恩惠啊。”有人对士谦说:“您积了很多阴德。”士谦说:“所谓的阴德是什么呢?就象是耳鸣,只有自己听得见,别人没有知道的。现在我做的,先生您全部知道,有什么阴德呢!”古诗词鉴赏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2)题。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黄庭坚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注:宜州,地处偏僻,于今广西境内,为黄庭坚晚年因文获罪流放之地。(1)上片中

27、哪些意象体现了“愁”情? (2)请简要概括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1)(高远狭窄的)来路,(归去的)鸿雁,(被山阻遏的)云层,(鸣叫的)鸟雀。(2)忧能伤身,劝慰自己不要忧伤;忆往昔诗句消愁,认命坎坷现实;以豁达心态迎接人世风雨。【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上片中哪些意象体现了愁情”,这是针对意象设题。考生应先圈出上片中的景物,然后根据其特点分析与“愁”是否相关。“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上片主要写了“路”“鸿”“云”“子规”,从“一线”“归”“不度”等词语,可以判定所写景物为哀景,借助这些哀景表达了愁情。词人风尘

28、仆仆地长途跋涉,来到这远离京城的异地,他首先回顾的是来时的道路,而这路已为茫茫的烟尘所笼罩,只留下若有若无的一线痕迹,这便把他一刻也不想在此地勾留而急想归去,然而归期亦如归路一样渺茫难寻的复杂情怀尽现无遗。“极目送,归鸿去”,是他思归心情的又一次展露,他举目望见天际的归鸿翩飞北去,他望到它们飞向天边,飞得不见了踪影,还在引颈翘首目送那已经消失了的影子。那是因为鸿雁能归而己不能归,他多么想变成一只鸿雁离开这举目无亲的异乡呵!“第四阳关云不度”,极言此地之荒僻遥远。“阳关”本在陇西,“第四阳关”形容此地比“阳关”还要遥远好多倍,以至天空的行云都不再飞渡,而人还得渡越此关“山胡新啭,子规言语”形容季

29、节的特征,尤其增加乡思的愁怀,山雀的鸣啭与子规的哀啼益发令人增加千种别意,万种愁怀。(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概括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忧能损性休朝暮”,这是一句诉诸理性的语言,词人说忧愁能损伤性情,休要朝朝暮暮为它所困扰纠缠。“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他想起醉中曾经写过的诗句:“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词人愿自己常常处于酣醉状态,这样就可以从忧中解脱,而让满川风月去替他人忧愁。“渡水穿云心已许”是一句认命之词,词人千里迢迢渡水穿云飘泊异地已不止这一次,对于坎坷的命运心中已早该默认了。“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他自知已到暮年时光,

30、那么便让它与自己所在的南浦小轩一同去领受西山来的风雨吧。“同卷西山雨”中的“同”字用得极妙,它把抽象的暮年光景与具象的“小轩南浦”合二为一,便使抽象意念具体化,而且给以豁达的态度迎接人世风雨的深层意识也赋予了形象性的特征。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

31、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要求针对“下片”分析“哪些情感”,给出目标,且提示考生要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的点数。第一句中把握“忧”“休”来分析诗人的自我劝慰;第二句中要抓住“忆”来分析诗人借过去所写诗句来消愁的认命之感;第三句中要抓住“暮年”“同卷”来分析诗人迎接人生风雨的豁达胸襟。名句名篇默写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荀子劝学(节选)(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 (荀子劝学(节选)(3)师者,_。 (韩愈师说)(4)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5)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6)诵明月之诗,_。 (苏轼赤壁赋)(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 (苏轼赤壁赋)(8)寄蜉蝣于天地,_。 (苏轼赤壁赋)(9)书生意气,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0)日暮乡关何处是?_。 (崔颢黄鹤楼)【答案】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而致千里 (3).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5). 舞幽壑之潜蛟 (6). 歌窈窕之章 (7).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8). 渺沧海之一粟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