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57.61KB ,
资源ID:119772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772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docx

1、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顾泠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D作者简介:顾泠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特级教师,教授,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2003年被评为九位上海市教育功臣之一。*这是作者为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一书中译本写的序言,该书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新千年的开头,我应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和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邀请,于2001年2月9日至3月2日赴香港访问。在此期间,我结识了时任香港大学课程学系主任和讲座教授的本书作者徐碧美(Amy B.M Tsui)女士。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夹着个公文包,急匆匆地穿梭于

2、各种会议或学术场合,惯常用特有的学者风度去处理繁忙的行政事务。她很忙,我们的交流只能安排在十分有限的时空内进行。令我惊讶的是,她作为大学语言教育和语言学的专家,却对当地的课堂教学与教师工作具有异乎寻常的兴趣,经常到中小学校去做研究。于是乎,我们有了许多共同语言,我建议她有机会到内地学校看看。那年5月中旬,徐女士随团来上海访问,抽空我陪她参观了宋庆龄幼儿园和一师附小,她对内地教师的敬业、乐业和教学研究的精神赞叹不已。到了年底,我再次应香港教育署的邀请赴港做更为深入的考察访问,那是11月22日开始的整整一个月。这使我有机会对香港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有了较多的了解。12月中旬的一个傍

3、晚,徐女士刚开完特区的一个会议,亲自驾车把我与我的同事王洁博士接至跑马场边的一间会所,三个人一边吃饭一边畅谈。她很直率,谈了对香港课程改革的不同见解,不赞成“只要过程,不重结果”“只要一般能力,不重知识”等做法,并认为不能盲目学西方,捡了他们过时的东西,却丢掉了自己的优势。她说她现在最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很想与内地合作做研究。前段时间,她在香港一所学校跟踪四位教师,经过一年多的课堂录像、访谈研究,用英文写了一本书,叫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明年将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徐女士有意将此书翻译成中文在内地发行。嗣后,这件事得到剑桥大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同意,吕达副总编给予了鼎力支

4、持;我推荐李忠如博士及其夫人陈静承担翻译工作,以此作为香港与内地学者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一次亲密合作吧。二徐女士关于追求卓越的研究,始于教学领域中对专家特征的文献检视。由于专家教师比之于一般教师具有格外出色的表现,因此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大多数研究者根据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对专家教师与教学新手进行差别比较,从而得出专家教师大脑思维特征与一般教师的种种不同。但也有研究者,通过教师工作、生活的人种学案例研究,指出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与他们工作及个人经历的具体环境紧密相关,这些知识和技能除了具备大脑思维的个体性特征之外,还具备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性和情境性的特征。本书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点,

5、进而认为,专家型教师回应工作环境的方式应该是卓越的另一重要特征,而这一关键特征却并未受到多数研究者的关注。找准了这个切入点,作者明确地指出以往研究的两个主要缺失:1.未能揭示新手教师成长为有经验教师、有经验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的原因和方式;2.未能揭示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在把握学科知识及其拓展方式上的差异。“专家新手”比较研究描绘的是静态差别,展示了专家的独特行为景象,但却没有揭示专家怎样成长并保持其“卓越”的过程。为了揭开这个谜团,徐女士首先追寻前人的足迹,她从目前教学“卓越”研究中被频繁引用的三个理论的考察入手。1.德莱弗斯(Dreyfus,1986)等人研究了飞行员、司机、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

6、技能习得过程,提出了“新手高级学徒合格者熟练者专家”的五阶段模式。到了专家这一阶段是以直觉指引下的轻松自如的流畅行为为标志;专家所具有的知识大多是缄默(不能解释)的,而且嵌入于行动之中(直觉知识和默会知识)。对专家行为的这一种理解似乎比基于信息加工模式的理解更具说服力。2.格拉塞和齐(Glaser & Chi,1988)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对下棋、计算、司法审判、医疗诊断等专业技能进行分析,同样得出了经验在“卓越”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专家行动快速且有自动化的特征。但是,格拉塞和齐则把“卓越”理解为由于专家具有复杂而组织结构良好的知识基础;专家不仅依靠直觉,还需要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有意识的思考和

7、反思是“卓越”的核心。这种观点与德莱弗斯明显不同。3.伯雷特和斯卡达玛丽亚(Bereiter & Scardamalia,l993)通过研究写作和解决问题的讨论,认为“卓越”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专家选择以成长机会“最大化”的方式处理任务,在“能力极限边缘工作”;专家不断把看似常规的行为“问题化”,凭着大脑资源再投入用以解决拓展性的新问题。这些观点为我们理解“卓越”提供了新的视野。值得赞赏的是,徐女士对三个理论的阐述并未局限于介绍性的“陈列”,对于不同的理论观点不取简单折中的“捏合”,而是用事实批判的睿智去审视别人的成果,并对其中提示的新视野作顺藤摸瓜的深度研究。她回归自己的主题,在回顾专家教

8、师与新手教师特征研究的时候,区分教师在“行动前”(包括长期备课和短期备课,书面教案和大脑教案)、“行动中”(包括理解和关注课堂事件,即兴表演的技能,问题表征和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看到了以往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而且指出,尽管教学“卓越”与其他行业“卓越”的特点有类似的地方,但教师知识存储和发展的方式还有待更准确的把握(这些研究存在着对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学科知识关注不够的缺陷),在这里默会知识论、人种志的考查、教师知识组成的分析(学科专业知识及其与教学质量、课程决策的关系)是有别于信息加工模式的重要研究观点。三认识的发展常常依赖于研究观点与方法的更新。徐女士在本书中运用

9、案例研究的方法,按照拉夫(Lave,1988)所称的“全人行动,人境互动”作为分析单元,强调教师的工作环境与教师对工作环境的回应方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她在香港选取了圣彼得中学的四位第二语言(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2002年10月中旬,徐女士来上海洽谈本书翻译工作期间,曾专程到青浦区教育学院为我们作了她的研究方法的报告,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的研究人员。她说,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无经验到走向“卓越”,什么因素使然?因素十分复杂,严格的实验方法,在此无济于事,因此一定要另辟蹊径,例如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而不是严格对照。案例方法的关键是数据资料的搜集,可通过教学观察、访谈、检视和分析课程教学材料等主要方

10、式进行。她在香港所做的这项工作历时一年半。例如访谈,她采用伍兹(Woods,1985)的较长的半结构形式,定期间隔进行,大约一周一次,持续45分钟到1.5小时。此外,在平时由于香港教师的工作节奏很紧,她总是抓住课前、课后的间隙,有时甚至利用开车载老师回家、共进午餐等聊聊天,回家后回忆谈话内容并记录下来,也有录音对话。访谈采取逐步聚焦的方式,先是家庭生活概况,包括教学实践介绍,尔后聚焦到对话和课堂观察(包括课堂录像)中凸显的主题。资料的分析与资料的收集同步。在分析基础上识别每个案例的关键特征和主题,最后进行跨案例分析。她取用的是一种所谓“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或者说是一种质的研究的风格。这样的工

11、作是艰苦的,唯其如此,才在“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因为真知灼见往往来源于实践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女士主要借鉴了惠泊曼(Huberman,1993)对160个瑞士教师专业成长生活阶段的研究成果,即“生存和探索阶段稳定阶段试验和多样化阶段(新生、再评价)平静从容阶段保守阶段不投入阶段”的理论,对自己所取得的丰富资料保持一种灵活、开放的态度,从而摆脱一般化,发现了与本研究关联更紧密、认识更具体精致的专业成长阶段的多个变式。作者在本书中作了如下的生动素描。1.教学新手珍妮。教学第一年:首次面对“真正”教学的压力对教师形象和课堂的认识突破困境第二年:使教学更有趣 教学第三年:让学生参与面对一个困难的

12、班级。2.较有经验的教师艾娃。职初阶段:分裂、混乱、痛苦获得主人翁责任感和尝试新事物探索教学寻找挑战和提出问题:“我将试验,否则,我知道得太少了”努力胜任低年级教学。3.较有经验的教师婧。教学初期:情感的滑板之旅(常常怀疑自己作教师的能力与适应性)获得信心和改进教学面对新的挑战:多方努力寻求平衡(教高年级不知从何处着手,平衡家庭和工作时间,寻找专业输入,与高年级学生的关系:一个持续的问题)。4.专家型教师玛丽娜。学习教学自我怀疑和重新评价理解和掌握教学承担新的角色(教研组长)反思的机会资源再投入迎接挑战:使用过程写作方法。这里罗列的所有传记式的故事,都为讨论她们之间的差异、研究对“卓越”发展的

13、关键作用提供了实证的材料。四徐女士以第二语言(英语)学科为教学实践的载体,对几位教师的案例分析,还填补了不同阶段教师知识发展研究的若干空缺。舒尔曼(Shulman,1986)等指出,教师怎样理解学科知识对教学十分重要,可是这一问题却被以往的研究者忽视了,对教师知识的任何描述都应包括某一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个方面,舒尔曼把各种教学研究范式中忽视学科问题的研究称为“缺失范式”。徐女士根据舒尔曼对教师知识的分类重新表征了第二语言教师的知识结构,即:1.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和话语在内的语言系统知识; 2.包括听说读写技能的教学知识、语言学习策略和语言教学策略知识、学习管理与学习资源管理在内

14、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源于这样的认识,徐女士对四位教师课堂实践的考察更深一层,分学习管理和课程实施两大领域进行。在学习管理领域,作者详细叙述每位教师新学期开始上的两节课,环绕“行动中”的学习管理,着重在课堂纪律管理、组织学习的方式、第二语言学习资源的利用、师生关系和课堂文化以及有关学习管理知识的发展等方面讨论其显现的特点,包括蕴含于其中的教与学的理念,还有教师回应具体工作环境的方式。在课程实施领域,作者重点关注语法教学领域,并就其课程设计、备课过程和备课思想、课堂实施进行检视,从中讨论她们的知识是怎样经过时间形成的。讨论表明,在知识发展上作为专家型教师的玛丽娜和其他三位教师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玛丽

15、娜的第二语言教学知识更丰富、更连贯和更为综合,她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关于课程决策的原理和标准,并且所做的课程判断常常是有意识的决策。四位教师的教学经历不同,各自处于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她们都面对着挑战,但挑战的内容却各不相同,新手教师面对的挑战常常是维持纪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基本环节,而专家型教师则不同,他常常要自找“最不满意的领域”试验新的教学变革,这是更大的挑战追求。徐女士关于玛丽娜改革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描绘是极好的佐证:香港大多数学校,包括圣彼得中学的教师长期以来在写作教学中一直使用结果取向的方法,作文被视为最终成果,教师统一指出共同的错误,学生据此改正,玛丽娜深感这种方法使教师成了“校

16、对”,效果不佳,这是困扰她好多年的问题。后来通过进修课程中接收到的理论“输入”,大胆试验了过程写作的教学计划,实现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通过精心编制的“写作流程”,让学生成为多次修改的写稿人,不断获得“重新表达”的成就感。玛丽娜坚持在“能力边缘工作”,不仅改变了课堂的环境,而且自己在专业成长上迈进了一大步。五本书作者通过对四位第二语言教师进行的案例研究,看到了教学新手和专家型教师之间在行为方式和拥有知识方面的诸多不同。这四位教师的工作环境大体相似,因为她们是在同一所学校教同一门学科,然而,她们对环境的回应却是不同的。专家型教师善于在行动中获得知识,基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形成一种实践知识;专家型教

17、师常把自己的角色理解为一个“引领变革”的人;专家型教师又能不断反思自己的经历并对自己教与学的理念提出质疑。有鉴于此,徐女士明确提出,专家教师和非专家教师的关键差异在于他们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专家教师回应外部因素的方式改变了工作环境、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徐女士的研究激情饱满兼及潜入思想,因此她在本书中的文字有了更多的深究与批判的空间。她发现德莱弗斯等人提出的有关“卓越”的理论,尽管把握了专家教师的一些重要特征,但它并未把握专家教师和非专家教师的关键差异。我们不妨把德莱弗斯等提出的“卓越”的特征和徐女士的研究发现作如下的列表比照:时下关于教师成长的研究与日俱增,当然挤干水分能沉积下来的东西委实

18、太少。本书作者的研究,虽则样本极小(仅四名教师),但由其深入与深刻的品格,在教学领域专家特征研究的文献宝库中,做出了富有价值的补充。对于内地来说,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正逐步聚焦于教学工作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关注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徐女士的研究,对大批职初和有经验教师思考教学工作并提高其专业水平可作颇有指导作用的参照;对发掘众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宝藏,把他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逐步清晰化提供了必要的启悟;对唤醒教师追求“卓越”的自觉,培育学校的教研文化更具深刻的借鉴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例如怎样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文献理论与案例分析怎样构成

19、水乳交融的逻辑关系,案例研究中怎样做到一丝不苟的严谨实作和高超的理论疏理,还有怎样针对问题得出研究结论,均与内地的研究姿态不尽相同,因此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另一种境界的研究范例。(责任编辑:苏丹兰)2005-02-03人教网下载: 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努力培养科研型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案例分析教师专业化是新世纪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做一名合格校长的基本职责。邱敏是我校的数学教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经过六年的专业化发展训练,已经由一名刚出校门的青年教师成为市级骨干教师,国家“十一五”科研规划重

20、点课题实验教师,2009年担任我校数学教研组组长。一、教育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坚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突出强调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责任感。没有责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尊重和关心每一名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在实际教学中把握住师生交流的必要性及师生交流的主动权100%掌握在教师的手中。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是爱他的学习成绩,也不是他家的财富,而是他这个人本身。二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教师要对每一项工作都精心,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细。让教师用精心的态

21、度,通过精细的过程,产生精品的教育成果。三是发展的意识。教育的前瞻性要求教师有发展的意识,提倡教育教学中少教一些一时有用的东西,多教一些一生有用的东西,注重习惯的养成和方法的传授。有“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了祖国的末来而教育”的意识。我校通过“党员群众结对子”、“新老教师一帮一”“青年教师思想论坛”等活动,积极鼓励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努力争当教改排头兵。 邱敏老师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二、优秀教研组合的影响和培养是青年教师成才的摇篮数学教师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促进自已专业化发展,就离不开一个优秀数学教研组的影响和培养。

22、首先,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自已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少不了数学教研优秀文化对自已的指导和影响。如,同组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等对自已的指导和影响,以及优秀教师的敬业精神对自已的影响等。其次,经过自已踏实的工作,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得到学校和教研组的肯定,就有机会成骨干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有效促进自已的专业发展。新时期数学教师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应努力加入一个学校数学研究组织,积极地开展数学科研,提高自已的业务素质,这对把握自已专业发展方向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数学研究组织的大部分成员都是优秀的数学教师、业务骨干,是数学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领头羊”,他们的教育思想

23、,教育理念,科研方法,敬业精神值得青年教师去学习和借鉴。早在1991年,我校就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实施的“JIP”教学改革试验,先后获得“JIP教改实验全国先进单位”、 “山西省教育科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示范学校”、“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涌现出30余名省级优秀试验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传统,2005年,我校又参加了“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畅通的科研渠道和试验阵地。邱敏老师积极参加了课题研究活动,完成试验报告多篇,成为我校教改试验的骨干力量,并多次获“教改能手”等称号。三、积极的教学反思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渠道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

24、的成长=经验+反思。课堂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应当从教学中学教学。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包括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优异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力、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以及良好的性格。这都要在课堂上反复实践中磨练出来。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在课堂上有成功,有失败.对于自已的教学活动,要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已的教学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其专业发展和

25、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也就是一个新手型教师走向胜任型教师,再从胜任型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学行为的深刻反思。教学反思可解释为教学回顾与思考,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环节,教学经验的积累主要在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在数学教学反思过程中,不仅要反思有关知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更要反思一开始是怎么引入的,走过哪些弯路,产生哪此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弯路和错误等。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都是今后教学的行动指南。我校长期坚持“一课一反思”,把教学反思作为教学科研的基本方式,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持续提高

26、。邱敏老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教案写两遍:上课前写一遍,叫备课;下课后写一遍,叫反思。得益于长期的反思,邱敏老师教学能力快速提高,教学科研如鱼得水,迅速成长起来。四、认真对待公开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有力支点与日常教学相比,公开课不真实、有时还不太符合教学实际,但依然频繁地组织,也依然有许多教师来观摩,为什么?公开课之所以需要,归根结底,是它与日常教学有天然联系及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日常课有提升作用。对教学来说,公开课是打破日常课教学习惯做法的一个契机。公开课把教师从日常教学的习惯情境中拉到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情境,在这种情境中由于授课教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是,他不得不从日常教学的框架中

27、走出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时教师与自己所要进行的教学拉开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公开课的经验多少会常常到其日常教学中,如果说日常教学是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主要活动,那么,公开课是教师自觉进行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会给教师带来自我生命活力的体验和专业满足感,进而增强对教师专更为内在和执着的热爱之情,并进一步推动自觉的专业发展。”我校积极组织“高级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试验教师观摩课”等公开课活动,旨在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课”,从严从难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邱敏老师每年都参加20节以上的公开课活动,促进了他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我校青年教师学习的典范。邱敏老师的成长经历,是我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广大青年教师和邱敏一样,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邱敏只是他们当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个代表。我坚信,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的教师队伍会更优秀,我们的教学模式会更先进,王庄矿中学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更加巨大的进步!2010年11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