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文两篇教案短文两篇(教案)学习目标: 1、说出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3|、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评价设计: 1、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完成目标1。 2、通过背诵、讨论、分析、交流完成目标2。 3、通过激发兴趣完成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
2、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名人论读书:来源:ZXXK 1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3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 到、眼到、口到。 4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6不好的书也像不
3、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英】菲尔丁 7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德|】马克思 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莹、孙康映雪、匡衡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苏舜钦以|书下酒、毛泽东与书同床共枕、闻一多醉书忘婚等。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 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4、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读一读,记一记 : 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睾肾 阐证 吹毛求疵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 语言十 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3、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
5、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运用的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
6、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 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
7、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品味文章语言 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并背给大家听。 六、延伸迁移 对作者的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七、评价样题: 1、把谈读书|中的有关“读书”方面名言警句摘抄下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2、默写词
8、语 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睾肾 阐证 吹毛求疵 3、培根: 国 家、 家。 板书设计: 目的 怡情、傅彩、长才 谈读书 方法 选读、浏览、精读、 作用 塑造性格 弥补精神缺陷 学教反思: 第二课时 (二)不求甚解 学习目标: 1、简介作者。 2、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 3、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 2、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归纳知识性杂文的特点 评价设计: 1、 通过查资料完成目标1。 2、 通过朗读分析交流完成目标2。 3、 通过讨论交流完成目标3。 教学过程: 一
9、、导入新课。 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 二、: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 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幼年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曾经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958年秋,调任北京市委书记,主编理论刊物前线。60年代|初以“马南村”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
10、名的是燕|山夜话和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在“文|革”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所谓“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邓拓首当其冲,被诬为“三家村主将”而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 月18日含冤去世。 邓拓是一位|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至为关切的作家。本篇谈论的是学习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以及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但角度与众不同,教育性极强,对于今天有志于为祖国富强|而学习读书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无疑是极好的治学修养的教|科书。 三、预习检测。 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对什么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对这个问题是什么态度? 四、研讨课文,思考讨论:
11、1、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本文的论证方式是什|么?第四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2、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3、举有关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5、|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不求甚解一文批驳了 的错误观点,全面阐释了“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 六、辩一辩,析一析,谈一谈。 1、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见风使舵”新解 “班门弄斧”辩 “滥竿
12、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 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2、本文两
13、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 明确: (1)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分随意的特点。 (|2)不求甚解语言平 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3、谈谈自己在学习两篇短文前后的不同感受。 七、评价样题。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
14、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 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 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
15、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 | 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
16、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4.文章第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段列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 5.简要分析第 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6.文章第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7.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文以外) 八、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