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9 ,大小:40.64KB ,
资源ID:119674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674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参编新大纲大学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参编新大纲大学语文.docx

1、参编新大纲大学语文先秦诸子语录孔子 孟子考核目标、认识儒家把个人的进学求知、修身养性视为经国治世的基础和前提。2、明白孔子的不为富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思想3、了解孟子的为民父母、推善及人、与民同乐、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贵君轻等思想。4、背诵名句。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

2、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儒家“四书”。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有“亚圣”之称。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提出“民贵君轻”说,宣扬性善论,重视后天教化。他的散文,长于辩论,善于比喻,气势充沛,说服力强。著有孟子七篇。二、文体知识文章从论语、孟子中节选而来,均为语录。三、语言知识1、重点词句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蒙蔽,欺骗;殆:危险。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不一定实指三人,可指多人;焉:兼词,在其中。3)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舍:停止。4)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处:接受。5)

3、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去:摈弃,摆脱;恶乎:怎么可能。6) 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逃跑。7)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前一“非”是动词,责怪;后一“非”是形容词,不对。8) 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9)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表现;喻:理解,了解。10) 入则无法家拂士。法家拂士:执法官员和辅弼的贤士。2、通假字1)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2) 亲戚畔之。畔:通“叛”。3) 安居而天下熄。熄:同“息”,安宁。4)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5)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3、词类活用1) 老吾老,幼吾幼,。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奉养;幼: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育。2)

4、 乐民之乐者,忧民之忧者,。乐、忧: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乐,以为忧。3)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4)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巩固。4、特殊句式1)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主谓倒装句,即“其为民父母恶在”。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为“未有之也”。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主题思想论语八则语录侧重谈增进学业和修养人格两个方面。学习方法上要思考与学习相结合,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看重道德修养的以身作则力量,要经受住艰苦严峻的考验,不为富违仁

5、,并强调为了仁义勇于自我牺牲。不管是知识学习还是人格的培育,都要珍惜时间,“不舍昼夜”。孟子七则语录主要反映了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统治者只有以民为本,实施仁政,才能做到推善及人,与民同乐,得道多助,真正做好“为民父母”。大丈夫不是通过武力,而是通过个人的品格树立威名。国家要经常居安思危,才能发奋图强,有所作为。2写作特点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口语化的语言凝练简括,浅近易懂,但又警策诫人,用意深远。孟子长于论辩,篇幅较长,充分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逻辑严密,说理生动,层层深入,富有气势。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二、填空题1.三、字词解释1.四、阅读理解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考核目标

6、、关于战国策的基本知识。2、这篇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点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战国策属国别体杂史,作者大都为战国中晚期各国史官,经西汉刘向整理后,分十二国策,共三十三篇。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三、语言知识1.重点词句1) 左右以君贱之也。以:因为。2) 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揭:举;过:拜访;3) 为之驾:给他配车。4) 居有顷:过了不久。5) 吾负之。负:辜负,对不起。6) 请而见之,谢曰。谢:道歉。7) 愦于忧。愦:心思烦乱。8) 约车治装:准备车马,整理行

7、装。9) 以何市而反。市:动词,买。10) 驱而之薛。之:动词,到,去。11) 后期年。期年:一周年。12) 孟尝君就国于薛。就:靠近,到。13) 孟尝君顾谓冯谖曰。顾:回头看。14) 遣太傅赍黄金千斤。赍:拿东西送人。15) 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被:遭受;祟:灾祸;沉:深深地迷惑。2.通假字1) 使人属孟尝君。属:通“嘱”,嘱托。2)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责:通“债”。3) 以何市而反。梁使三反。姑反国统万人乎。反:通“返”。4) 孟尝君不说,曰:。说,通“悦”。3.词类活用1)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贱: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食(s),名词用作动词,给吃的。2) 孟尝君客我。客

8、: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客人。3) 孟尝君怪之。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4) 衣冠而见之。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衣服,戴帽子。5) 不附爱子其民。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6) 未得高枕而卧也。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7) 于是梁王虚上位。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出来。4.特殊句式1) 客何好:疑问代词“何”是“好”的前置宾语。2) 食以草具:倒装,以草具食(之)。3) 左右以告:省略句,即“以(之)告(之)”。4) 诸民当偿者。诸侯先迎之者:两个都是“者”字短语作前一名词的后置定语。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叙述冯谖到孟尝君门下做门客的

9、经历,写其“无好、无能”却非常自信甚至贪得无厌,欲扬先抑;第二部分(38自然段)叙述冯谖为孟尝君凿“三窟”的过程,这“三窟”分别是“焚券市义、游说于梁、薛地建庙”,既突出其深谋远虑的政治才能,又体现其知恩图报的品格;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用一个判断句总结冯谖对孟尝君的贡献。2中心思想本文展现了冯谖不甘屈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和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3写作特点(1)作者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用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生动有趣,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2)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孟尝君和其左右对冯谖的要求不同态度的对比,表现孟尝君善于养士而左右势利无知的

10、特点。孟尝君的短视和冯谖的远见的对比,突出冯谖的才能。孟尝君对待冯谖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反映了孟尝君对冯谖的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同步训练离骚(节选)屈原考核目标、屈原其人与离骚的艺术特色。2、文章中对比描写的作用。3、深刻认识屈原的人生态度及其现实意义。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 屈原(约前340约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开创了楚辞文学体式,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其作品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它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本文节选自该诗的第一部分。二、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楚辞。三、语言知识1.重点词句1) 朕皇考

11、曰伯庸。考:亡父。2) 日月忽其不淹兮。淹:停留。3) 昔三后之纯粹兮。纯粹:品德醇正。4) 彼尧舜之耿介兮。耿介:光明正大。5) 夫唯捷径以窘步。捷径:斜出的小路;窘步:寸步难行。6)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党人:结党营私的官僚。7) 伤灵修之数化。数化:多次变化。8)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滋:栽培。9) 愿竢时乎吾将刈。刈:收割。10) 凭不厌乎求索。厌:满足。11) 恐修名之不立。修名:美好的名声。12)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信:确实;姱:美好。13)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周:适合,相容。14)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替:废除;以:因为;申之:加上。15)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放肆纵

12、恣。16) 偭规矩而改错。偭:违背。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不得志。17) 宁溘死以流亡兮。溘:忽然。18) 忍尤而攘诟。尤:过错;攘:取;诟:屈辱。19)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直:为正义而死。20) 悔相道之不察兮。相:看。2.通假字1)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2)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发誓。3) 愿竢时乎吾将刈。竢:通“俟”,等待。4)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5) 延佇乎吾将反。反:通“返”。6)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遇。7)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3.词类活用1)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名、字: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和字。2) 又树蕙之百亩。树

13、:名词用作动词,种植。3)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名词用作动词,慢行。4)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长。4.特殊句式1) 恐年岁之不吾与。“不吾与”是“不与吾”的倒装。2) 不吾知其亦已兮。“不吾知”是“不知吾”的倒装。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结构分析全文可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追溯自己姓名的由来,表达自己培养品德、积极用世的人生观;第二部分(3自然段)承接上文,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以及事君不合的经过;第三部分(46自然段)叙述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客观遭遇,并分析其原因(一是自己培养的人才变质,二是党人排除异己而自己坚持理想,三是怀王昏庸糊涂

14、,听信谗言),表达了自己不妥协并准备牺牲的决心;第四部分(7自然段)承接上文,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彷徨、苦闷和追求。2主题思想本文作者执意改革但不为君王所信任,追求、坚持高尚的道德而遭到“党人”的诬陷诽谤,眷恋祖国但一再受到排斥和打击。作者通过自述经历,展示了作者献身祖国的满腔热忱,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正直高洁、处污泥而不染的伟大人格。3写作特点(1)浪漫主义要素:强烈的主观感情,大量采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以香草美人作比兴象征。(2)结构和语言上:长短不拘,韵散相间,“兮”字口语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性和音乐美。(3)象征手法的运用:各种香草象征品德和人格的高尚;采摘和佩带香草比喻自己修身养性

15、;美人象征理想中的君王等。(4)对比手法的运用:前代明君与前代昏君、前代明君与当时昏王的对比,自己坚持理想和怀王“中道而改路”的对比,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同步训练秋水(节选)庄 子考核目标、庄子与庄子。2、秋水蕴涵的哲理思想。3、理解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是老子之后道家主要代表,世称“老庄”。庄子在哲学上主张“无为”,在政治上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黑暗现实。庄子是道家经典,收文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为门人及后学所撰。庄子想象丰富,多采用寓言形式,善作连类比喻

16、,富有浪漫色彩。秋水以开头的两个字作为篇名,原文由七部分组成,全部是寓言故事,本文是第一部分。二、文体知识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三、语言知识1重点词句1) 百川灌河。河:黄河。2) 两涘渚崖之间。涘:河岸;渚:水中的小岛。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认为。4) 不见水端。端:边,尽头。5)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变。6) 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仰视的样子。7)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穷尽。8)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9) 笃于时也。笃:拘限。10)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曲士:见识浅陋的人。11) 乃知尔丑。丑:浅陋。12) 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已:停

17、止。13) 此其过江河之流。过:超过。14)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自多:自我夸耀;比:并列。15)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方:正;奚以:凭什么。16) 人卒九州。卒:尽。17)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向:刚才。2.通假字1) 不辩牛马。辩:通“辨”。2) 拘于虚也。虚:通“墟”,狭小的居处。3.词类活用1) 秋水时至。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2) 东面而视。东:名词作状语,向东。3)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少、轻。4.特殊句式1)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莫己若”和“我之谓”都是宾语前置,即“莫若己”和“谓我也”。

18、2)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笑:被动句,即被嘲笑。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自然段)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具体景物表现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有两层,第一层从开头到“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河伯的自满。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到段尾,写河伯到海边后认识到自己的浅陋;第二部分(2自然段)写北海若的谈话,阐述天下万物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有限的,人不可自满的道理。有四层,第一层从开头到“尔将可语与大理矣”,阐述人们的见识受到各种限制。第二层从“天下之水”到“又奚以自多”,阐述海若不能自多的原因。第三层从“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也”到“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阐述人在世界中非常渺小的道理。第四层

19、从“五帝之所连”到最后,批评孔子伯夷以个人的见识和言行自多的错误。2中心论点本文通过寓言形式揭示了一个道理: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文章旨意虽有消极的无所作为之嫌,但能启迪人们不可囿于个人有限的见识自满自足。3写作特点(1)文章善于化抽象为具体:整体构思上虚构了一个寓言故事;以具体景物比喻和衬托河神和海神不同的认识境界;援譬设喻手法的运用,比喻连类而及。(2)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由小到大(由河伯到北海,表现海若的大)、再由大到小(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等,表现前者相对后者的微小)逐层推进。(3)修辞特色:排比句和反诘句配合运用,使气势磅薄,说理有力。

20、(4)对比手法:河伯与海若对比。同步训练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考核目标、陶渊明与田园诗。2、理解这首诗“质而实腴、淡而有味”的风格特点。3、掌握诗中对比和比喻手法的运用。4、背诵。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浔阳人,是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其诗质朴自然,冲和平淡。有陶渊明集。归园田居共有五首,在诗人的笔下,田园风光秀美而自然,徜徉其间的诗人淡泊宁静,志趣高洁,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二、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三、语言知识1.重点词句1) 一去三十年。去:离开。2) 少无适俗韵。适:投合;韵:性情。3)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际:间;

21、拙:愚直。4) 方宅十余亩。方宅:屋宅及四周。5)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荫:遮蔽;罗:排列。6)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隐约可辨的样子;依依:轻柔而随风摇摆的样子。2.通假字鸡鸣桑树颠。颠:通“巅”,顶部。3.特殊句式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状语后置,即“狗(于)深巷中吠,鸡(于)桑树颠鸣”。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结构分析全诗可分为三层。前八句写诗人从出仕到归隐的经过,表达他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本性;中十句描述庭院和农村的自然景色,体现他适意田园、清静安宁的心境;最后两句显示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2主题思想诗作抒写了诗人崇尚自然的心态,表达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从侧面反映了官

22、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3写作特点(1)质而实腴、淡而有味:本诗语言质朴,几近口语,平易自然,形容词较少,无雕琢痕迹;诗中描写的景色也是农村常见景物,体现出清新淡远的审美情趣,其中包含的人生道理却耐人寻味。(2)对比手法:诗中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鸟笼与树木、小池与深渊、樊笼与自然等一系列对比,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3)比喻手法:“尘网”、“樊笼”喻仕途的束缚和险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有多重喻意:“羁鸟”、“池鱼”比喻官场的狭隘、禁锢,“旧林”、“故渊”比喻田园的广阔、自由,这两句诗的总体喻意是诗人对解脱困扰、重返自然的追求和向往。同步训练饮酒(其五)陶渊明

23、考核目标1、理解诗中所体现的诗人“忘世”、“忘我”、“忘言”的三层心态。2、背诵。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 饮酒诗作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作,本篇为第五首。二、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三、语言知识重点词句1) 结庐在人境。结庐:建造住宅。2) 问君何能尔。尔:这样。3) 悠然见南山。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山中景象;日夕:傍晚;相与还:结伴而归。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结构分析本诗共分三层。第一层(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心态;第二层(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最后两句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

24、生命真谛。2主题思想此诗主要写诗人弃官归隐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摒弃世俗功名、洁身自好、陶醉自然韵致、乃至步入得“真意”而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3写作特点(1)语言质朴,富有理趣:全诗以“心远”为纲,叙述从“忘世”到“忘我”再到“忘言”三层心态的变化,层层推进。(2)景、情、理融合:本文融抒情、议论、写景为一体,前四句说理,中四句写景抒情,后两句再说理。同步训练行路难(其一)李白考核目标1、李白其人。2、了解诗人的思想矛盾和写作线索。3、了解本诗的层次及划分依据。4、掌握本诗象征、用典的抒情方法。5、背诵。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25、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称为“诗仙”。他的诗歌(尤其是乐府歌行)感情奔放豪迈,想象奇特丰富,词采瑰伟绚丽,风格飘逸自然。有李太白集。行路难共三首,属乐府旧题,本诗是第一首,作于李白供翰林但被人排挤,被迫离开长安之时。二、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乐府旧题。三、语言知识通假字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菜肴;直:通“值”,价值。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结构分析本诗共分五层,分层依据是诗人的情感起伏变化。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心中的抑郁和悲愤;五六两句为第二层,以象征手法写人生路途的艰难险阻;七八两句为第三层,借吕尚、伊尹的典故表示对前途的希望;九至十二句为第四层,从理想回到现实,反复感叹世路艰难

26、;最后两句为第五层,借宗悫之语形容自己志向的远大,并再次重申对前途的信心。2主题思想此诗反映了李白当时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他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3写作特点(1)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抒写情怀:用“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行为举止抒写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用“冰塞川”“雪满山”的自然景象象征仕途艰难;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乘风破浪”三则典故表明自己对前途依然充满希望和信念。(2)全诗以作者的情感起伏为线索:由悲愤到理想的自信,再到现实的艰难,最后重申对前途的信心,反

27、映了作者当时的心理矛盾,同时使诗作开合跌宕。同步训练登金陵凤凰台李白考核目标1、了解诗中的象征手法。2、背诵。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 本诗作于诗人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漫游各地,天宝六年(747年)到达金陵,登上凤凰台之时。二、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三、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结构分析诗作开头两句借凤凰台的传说抒情,以“凤去台空”突出一个“变”字。三四句借历史事件抒情,进一步说明人世沧桑,物是人非,帝王得意一时,但终究是历史的过客。五六句借景抒情,感叹自然景色的亘古长存,与三四句形成对比。最后两句回归作者的生存现实,借象征手法抒情,表现作者的忧国伤时。“浮去蔽日”象征皇帝被奸邪包围,贤者

28、报国无门,“不见长安”象征远离京城,不得进见。2主题思想本诗感叹大自然的永恒存在,感叹社会人事的迅速变迁,并由这一历史兴衰之感,引出对浮云蔽日、国事日非的忧虑。3写作特点(1)象征及其它多种抒情方法的运用(具体参见结构分析)。(2)对比手法:诗中充满自然与人事、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同步训练春望杜甫考核目标1、杜甫其人2、掌握此诗的写作线索。3、掌握诗中情景交融的特点。4、背诵。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人称作“诗圣”,其诗作有“诗史”之称,如“三吏”、“三别”都是对战乱中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各体皆长,五古、七律成就尤高,风格为沉郁顿挫,常常

29、“语不惊人死不休”,有杜少陵集。春望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忧伤地徘徊于曲江一带,感时念乱,睹物神伤,吟成此作。二、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三、语言知识重点词句1) 城春草木深。深:茂密。2) 家书抵万金。抵:值,相当。3) 浑欲不胜簪。浑:简直;胜:承受得住。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1结构分析本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首联总写望中所见,含有山河依旧、世事全非的感慨,写了城池残破、人烟稀少的荒芜景象。颔联高度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忧国与思家两股感情的回荡与交织,“感时”承上“国破”,“恨别”启下“家书”。第二部分为后四句,写春望之情,表现为遭乱思家和因伤时而焦急难

30、耐。颈联既写“烽火”之国忧,又写“家书”之家愁。尾联通过白发而短的诗人外在形象,表现其内心浓重的忧患意识。2主题思想本诗通过眺望沦陷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3写作特点(1)“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诗作从所望之景开始,以望者的情态结束。(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过大自然的和谐与诗人内心的不和谐之间的矛盾,使忧思更突出,从而增强艺术效果。同步训练登高杜甫考核目标1、理解诗中借景抒情、以景寄情的特点。2、掌握诗中“悲秋”的承上启下作用。3、背诵。考核内容提示一、作家作品知识 此诗作于767年作者病卧夔州之时,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明代胡应麟也高度评价“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登高指重阳节的登高习俗。二、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三、语言知识1.重点词句1)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落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2) 艰难苦恨繁霜鬓。繁:增加。2.通假字潦倒新亭浊酒杯。亭:通“停”。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