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445.28KB ,
资源ID:119528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528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论文.docx

1、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论文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徐杰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092班 学号:200910311069 )摘要:低炭经济被誉为第四次“低炭革命”,发展低炭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之路,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随着低碳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发展低碳经济这一话题在此火热起来。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经阶段,与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国际经济竞争力密切相关,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中国需要及早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由于为了的国际竞争很可能是低碳领域

2、的竞争,只有提早规划才有可能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关键词:低碳经济;气候;能源安全;国际经济竞争力;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Chinas low carbon economic pathXU Jieming(1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computer092,200910311069; )Abstract:Low carbon economy reputed as the fourth low carbon revoluti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3、 Chinese economy healthy road, is China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arantee. Development low-carbon economy is climate warming effective way, with low carbon Copenhagen climate conference convened,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this topic in this hot rise. Development is

4、 a low-carbon economy involving production mode, life style and concept of value,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he destiny of mankind global revolution, and the global economy from high to low carbon energy carbon energy of a inevitable stage, and climate change, energy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5、 competitiveness is closely related, the face of exterior pressure and internal demand, China is insufficient to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way, due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likely to be low carbon sector competition, only early planning will likely be preempted future economic comman

6、ding heights.Key words:Low carbon economy; Climate; Energy securit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引 言近两年来,关于低碳,气候变化的话题已经妇孺皆知,尤其在去年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低碳已然是全球最大的共同话题。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系统变革,也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力源泉。何为低碳经济,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有别于

7、过去高消耗,高增长,追求规模的GDP 中心论。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去年9 月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中提出了我国政府降低碳排放总量,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1 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决定到2020 年我国单位GDP 的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关于低碳的普世意义,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媒体已经给提供了足够多的分析,本文无意继续重复,堆砌太多意义不大的信息。我更想从更深入的角度,来解析中国国情下的低碳经济的背景、现状、发展状况、模式、瓶颈与解决方案。1 全球背景上低碳经济的发展动向和趋势1.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正逐步由科学共识走向全球行动,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证据

8、表明,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自1970 年以来,每10 年全球气温上升约0.15 C历史上17 个最炎热的年份都出现在最近的20 年中图 1-1 工业革命后的全球气温变化Fig.1-1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fter the global temperature changes自1900 年以来,全球气温已经累计上升了0.7 C,见图1-1。大部分科学家认为是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自前工业革命(约为1750 年)以来,二氧化碳的浓度由280PPM 增加到了现在的380PPM。如果将其他温室气体全部计算在内的

9、话,当前的水平大约是430PPM 二氧化碳当量,而且还在以每年约2.3PPM 的速度增加。另外一个科学共识是应将气温上升的幅度控制在高于前工业时代2-3o C 之内。因为如果升温幅度超过上述界限,有害影响的幅度和频率就会迅速增加,特别是超过一些潜在的“临界点”,后,就会造成失控性的、并且很可能是不可逆的变化。3 要实现上述目标,温室气体浓度应控制在 450PPM-550PPM 之内。与之对应, CO2 排放量到2050 年应在2000 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削减30%-85%,并且CO2 排放的峰值应出现在2020 年以前,详见表1-1。表1-1 IPCC 关于不同情景下的CO2 浓度、温度和减排水

10、平的分析Table 1-1 the IPCC on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CO2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and emission level of analysis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共识正在转变为全球行动。在2008 年的G8 峰会上,八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到2050 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这就意味着发达国家的排放幅度将不得不减少75%至95%,基本上接近零排放的社会。德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 2020 年实现在1990 年的基础上减排40%,是目前欧盟目标的2 倍。英国在2008 年10 月公布新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在本世纪中

11、期把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削减80%,而2006 年公布的削减目标是60%。法国提出如果其他国家一致行动,法国到2050 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75%-80%。日本也提出建设低碳社会的构想,并设定了2030 年单位GDP 能耗下降30%的目标。挪威更是提出了到2030 年实现碳平衡的目标,即碳排放和碳吸收相等,净排放为零。1.2 部分发达国家进行了实质性的经济社会政策调整,开始转向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实施碳排放交易,发现碳排放价格。通过总量限制和交易(Cap and Trade)的方法,碳排放交易既可以降低排放成本,又可以发现碳排放价格,引导能效提高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前欧盟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碳排

12、放贸易,在第二阶段中的排放贸易中(2008-2012)将实施更为严格的总量限制。2007 年欧盟的排放交易额为500 亿美元,CO2 的交易量达到了200 万吨,预计欧盟的排放贸易在第二阶段将有更快的增长,到2013 年欧盟的排放贸易将扩展至所有欧盟成员国。美国除了开展自愿性的排放交易外,强制性的排放交易也在倡议之中。奥巴马称将拍卖全部的排放许可,为可再生能源、能效和清洁汽车融资150 亿美元。New Carbon Finance 估计到2020 年美国碳交易市场将达到万亿美元的量级,是欧盟排放贸易量的2 倍。新西兰的排放贸易系统将在2008-2013 年引入,交通行业将在2009 年进入排放

13、贸易系统,并实现到2040 年将交通行业人均排放量削减40%的目标。韩国在2008 年已经发布了强制性排放贸易的法律框架。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国正在研究和制定强制性碳排放贸易政策。征收碳税,构建绿色财税体系。目前挪威、瑞典、荷兰、丹麦、德国和英国等欧盟国家征收碳税,挪威从1991 年开始对超过60%的碳排放征收了50 美元/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碳税。不仅如此,部分欧盟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还征收环境税,对于环境相关的资源开采、运输、转化、利用和排放所有环节进行征税(碳税只是环境税的一部分),同时,对整个税收结构进行了调整,降低收入相关的税收。上述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不仅促进能效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14、减少排放,而且还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征税相比,征收能源环境税并进行税收结构调整对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正贡献,对英国的影响是中性的。4 欧盟、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南非也在讨论研究相关税收。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1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1978 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GDP)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到2007 年人均GDP 达到2460 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然而,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种种能

15、源和环境问题正在中国集中显现。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出现了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趋势。一直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资源浪费与枯竭、环境破坏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刚性约束。一是保障能源安全问题,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其对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1990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9.9 亿吨标煤,到2007 年达到26.5 亿吨标煤。从1992 年起,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了生产总量。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能源安全(持续稳定供应)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尤其是石油的可获得性。从1993 年起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1996 年成为

16、原油进口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2007 年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达到46.6%。2003 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的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到2008 年6 月一度达到每桶147 美元。虽然中国非常注重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但国内替代选择方式有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难以改变。考虑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石油进口的过度敏感,以及中国从西方国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期获得的经验,中国必须重视能源供给安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中国能源安全目标的实现。二是克服资源短缺问题。步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需求压力增大,粗放型

17、经济快速增长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进一步紧张,如石油供应、水资源短缺问题,电力紧张问题。从统计数据来看,2006年,我国GDP 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为5.5,但能源消耗、钢材和水泥消耗却分别占世界的15、30和54。据预测,到2020 年,在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45种矿产资源中,可以保证的有24 种,基本保证的2 种,短缺的10 种,严重短缺的9 种7。到2020 年中国的石油、铁、锰、铜、铅和锌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为58%、52%、38%、82%、52%和69%。8 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生产规模,依赖国际市场购入大量资源来支持粗放型增长也是不实际的。中国利用国际市场不是无限度的

18、,这就要求在加强对国内资源开发和国外资源利用的同时,更要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降低资源消耗。三是环境保护问题。在资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出的同时,环境生态的压力更为严重,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均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经济运行成本和社会成本进一步扩大。有关研究表明,2003 年中国环境负担占GDP 的比例大约为2.68%5.78%;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 年环境污染损失占同期GDP 的3.05%10。中国的煤炭储量占全世界的13%,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只占全世界的1%,国内能源需求的70%需要由煤炭来满足。中国大量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如CO2、SO2、NOx

19、 等都是燃煤引起的,其中最严重的污染物是SO2,2005 年,SO2 排放造成大约600 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全世界20 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6 个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中国30%的地区受到严重的酸雨影响。2004 年只有31%的中国城市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标准。2.2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前所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大气温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已成为科学共识。在政治层面,主要发达国家已承诺到2050 年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0%,要实现上述目标,中国的作用极为关键。从1990 年至2003 年的13 年间,中国

20、的能源消费增长占世界的25%,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占世界的34%(见表2-1)。12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分析,如果不采取任何新的政策措施,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继续增长。在这一情景下,到2030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0 年增长69%。其中最快的增长来自于非OECD 国家,排放量将增长2 倍以上。OECD 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的份额将从2000 年的54%降到2030 年的42%,而非OECD 国家所占的份额将从2000 年的46%增长到58%,其中中国所占的份额将从13%增长到17%。13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必须通过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

21、结构,合理化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从根本上摒弃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模式,走上低碳的发展道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过快增长,积极地参与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行动中来,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作出贡献。这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态度和决心,有助于中国形象改善和国际地位提升。表2-1 1990-2030 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趋势Table 2-1 1990-2030 part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rend另外,从国际上看,除了发达国家通过设定国家目标进行强制减排外,最近越来越多地呼声要求寻求全球碳定价。

22、除了在发达国家内部征收碳税外,还要将碳定价与国际贸易体系联系起来,对进出口产品所内含碳排放征收边境调节税(border adjust tax)。通过国际贸易和调剂税的征收将碳价格渗透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形成统一的全球碳价格,以此来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中国经济目前已深度溶入全球世界经济之中,2006 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达到了70%。如果上述呼吁演变成实际行动,将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冲击,发展低碳经济则可以减缓和适应上述冲击。2.3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如前所述,温室气体减排一方面增加了成本,但同时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尤其是刺激了节能减排相

23、关产业的发展。尽管中国目前尚未掌握一些关键的节能、新能源技术、减排技术,如先进核技术、碳封存技术等,但这一新的变化可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理由有三:一是有利于取得技术突破,形成技术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新的能源技术上差距要小于传统能源技术领域和其他传统技术领域。在一些重要的新能源领域、如太阳能、风能的商业化应用方面上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电动车的研究开发还独具特色,并形成欧美日相互竞逐的格局。中国有可能在上述领域形成突破,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二是有利于培养出独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市场规模极大且快速增长,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成本优势巨大,尤其是在加工制造安装领域。比如

24、在IGCC 的单位装机的投资上,中国的造价明显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见图2-1。目前,中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领域已开始大规模向欧美出口。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能生产高效的能源设备。通过上述领域的发展,中国极有可能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成本优势、与发展国家相比具有技术优势的独特竞争力,并且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还为这一独特的竞争力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从而改变目前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低端制造领域残酷竞争,又难以进入高附加值产业和环节的竞争格局,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图2-1 中国单位发电装机投资对比Figu

25、re 2-1 Chinese units installed power-generating investment contrast三是可以通过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机制获取资金和技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利用联合国气候变化合作框架下的CDM 机制,发展低碳产业可以获取国际上资金和技术,这是发展其他产业所不具备的外部条件,有利于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国家竞争优势。2004 年中国政府首次批准了4 个项目的CDM 申请。截至2008年8 月1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CDM 项目共有1444 个。据CDM 执行理事会(EB)网站统计数据,由截至2008 年9 月2 日的数据,中国已经注册的项目为2

26、63 个,占所有注册项目的22.75(图2-2)。预计未来中国每年将获得113,470,635 吨碳排放权签发量,占东道国CDM 项目年签发总量(221,996,290吨)的51.90%(图2-3)。图2-2 中国注册CDM 项目占总注册项目比重Figure 2-2 Chinese registered CDM project total registered project proportion图2-3 预期每年由注册项目获得的CERs 在各国的分布Figure 2-3 expected annually by the registered program by the distributi

27、on of C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要将上述机遇转化为实际的国家竞争力,必须以国内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为基础。因为从国内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如果国内没有强大的需求,如果无论如何强调自主创新,很多新的科学技术难以产业化,更难有国际竞争力。国内很多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往往一开始技术落后或者基本上是空白,通过引进技术,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由于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这些产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快实现了规模经济,形成了规模优势,在掌握技术以后,开始大规模的出口,形成国际竞争力。超临界发电机组从引进到出口就是很好的例子,2000 年国内首次引进600MW 超临界锅炉,由于近年来我国煤

28、炭价格上涨很快,各发电公司之间竞争也比较激烈,对高效的发电技术需求很大,加上每年将近1 亿千瓦的新增装机,国内的制造能力很快就上来,到2007 年中国东方锅炉厂已开始向土耳其出口超临界锅炉。同样的故事曾在上世纪70 年代日本上演,70 年代日本由于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环境污染的影响,大力提高能效和污染治理。尽管投入很大,单脱硫治理投资高峰时就占到日本GDP 的1.4%,但日本的节能环保产业能力发展了起来,一直到现在日本制造业节能环保性能都是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国内外的例子都说明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和障碍3.1中国处于快

29、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大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化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材料和能源,人均能源消费量都会持续增长,如美国在18701973 年,日本在19501973 年。只有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人均能源消费才能保持稳定,见表3-1。人均碳排放也呈现大体类此的趋势,在人均收入1 万美元之前(根据相关研究,人均收入超过1 万美元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才大体完成),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随着收入的增长快速增加,只有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人均排放增速放缓,最后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见图3-1。表 3-1 人均初级能源消

30、费量(1820-2005)(油当量:吨)Table 3-1 per capita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18.2-2005) (oil: tons)图 3-1 人均碳排放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Figure 3-1 per capita emissions and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3.2中国在国际国际贸易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大量的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随出口产品间接出口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并且中国经济高度依赖于国际贸易。2005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

31、为14 万亿(占中国GDP 的77)。中国正成为世界主要的制造业基地。由于中国处于国际劳动分工的较低端,大部分的进口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而出口主要是能源密集的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同样地,进口品内含能源的强度通常低于出口品,这导致了国际贸易相关的能源需求不对称。在这种进出口结构下,随着大量“中国制造”产品走向世界,满足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中国也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仅以出口偏多的电解铝为例,生产1 吨电解铝需消耗电1.5 万千瓦时,2003 年中国电解铝出口104万吨,2004 年为141 万吨,2005 年虽有所下降,仍达到114 万吨,相当于分别向世界出口电量156 亿、212 亿和17

32、1 亿千瓦时。根据2007 世界能源展望:洞察中国和印度统计,2004 年中国能源再出口数量为400Mtoe(百万吨油当量),约占当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5%;而中国进口商品所包含的能源数量为171 Mtoe,相当于中国当年能源需求的10%。中国出口商品包含的能源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2001 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能源再出口比例分别为6%、7%和10%)。能源再出口比例较高也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升高。2004 年中国能源再出口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为430Mt(百万吨),是2001 年各部门碳浓度的26%。英国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研究(Wang and Watson,2007)也表明,2004 年,大约1.11Gt 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中国的净出口导致的,占中国当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3%(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4.73Gt),即中国净出口的碳排放将近当年总排放的四分之一。这个数字相当于同年日本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是德国、澳大利亚的排放总量之和,是英国全国排放量的两倍多。3.3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中短期难以改变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