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31.14KB ,
资源ID:119422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422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以DOORPpH控制SBR法的脱氮过程.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以DOORPpH控制SBR法的脱氮过程.docx

1、以DOORPpH控制SBR法的脱氮过程以 DO、ORP、pH控制 SBR法的脱氮过程SBR法在处理水质水量变化很大的工业废水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只要改变运行方式就可以实现同时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 但其运行操作复杂则影响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因此,实现 SBR法的自动控制是进一步提高 SBR法运行效率的关键,而传统的时间控制和流量控制很不经济,应用数学模型 (ASM1,2,3) 又因其太过复杂而难于付诸实践。模糊控制可以在模拟人脑思维的基础上, 很好地解决大滞后、非线性生化反应器的实时控制问题, 彭永臻曾对 SBR法去除有机物 13以及生物电极脱氮 4进行了模糊控制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2、在此基础上, 为实现 SBR法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全面模糊控制,对 SBR法降解有机物和在硝化、反硝化过程中 DO、ORP和pH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1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装置如图 1。反应器高为 70 cm,直径为 30 cm,总有效容积为 38 L ,采用鼓风曝气,用转子流量计调节曝气量。反应过程中在线检测 DO、ORP、pH 值,并根据 DO、ORP、pH 的变化在一定的时间内取样。检测分析项目有: CODCr(重铬酸钾法 ) ,MLSS(滤纸重量法 ) ,DO、温度 (YSI MODEL 50B溶解氧测定仪 ) ,ORP(American SensorIncorporatio

3、n 生产的 ORP复合电极 ) ,pH(pHS3C型精密酸度计 ) ,SV%(100 mL量筒 ) ,NO2-NN-(1- 萘基 )- 乙二胺光度法, NO3-N( 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 ) ,NH3-N(纳氏试剂光度法 ) 。试验用水采用啤酒加适量自来水稀释 ( 人工配制 ) ,投加氯化铵 (NH4Cl) 和磷酸二氢钾 (KH2PO4) 作为氮源、磷源,投加碳酸氢钠 (NaHCO3)调整 pH。水温控制在 30左右,恒定曝气量在 0.8 m 3/h 。为了实现生物脱氮, SBR反应器的运行方式为:瞬间进水,曝气( 好氧降解有机物、硝化 ) ,投加碳源搅拌 ( 反硝化 ) ,停止搅拌、短时间曝气

4、吹脱 N2 。试验方案:经过污泥驯化接种和培养,维持 MLSS8 000 mg/L左右,长期维持进水混合液 CODCr在 300330 mg/L 左右,磷足量,投加碳酸氢钠调节 pH在中性偏碱的范围之内;首先维持进水混合液NH3-N在一定的浓度下运行一定的周期数, 此试验共进行了 2 个水平:8085 mg/L,110120 mg/L,考察不同进水混合液氨氮浓度情况下DO、ORP、pH的变化规律;然后模拟实际工程的进水水质冲击的情况,对这两种稳态分别进行了以 4 种不同进水混合液 NH3-N浓度作为初始冲击氨氮浓度,验证硝化、反硝化过程的 DO、ORP、pH的变化规律。2试验结果与分析2.1

5、ORP、DO、pH在一个反应周期中的变化规律2.1.1 ORP、DO的变化规律选择进水混合液氨氮浓度为 110120 mg/L 的典型图见图 2、3。由图 3 可知, DO、ORP曲线的特点及其原因是:在 COD降解过程中, DO出现平台 (0 25 min) ,ORP也出现平台。这是因为在恒定曝气量的条件下, 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不断地氧化降解,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过程的 OUR基本不变,所以 DO出现平台。由 ORP与 DO的关系式(ORP=a+blnO2) 可知:在 DO出现平台的情况下, ORP也会出现平台,但 ORP不只受 DO影响,所以 ORP的平台不如 DO的平台那么明显。当 COD

6、降至难降解部分时 ( 图 2 中的点 A:第 25 min) ,DO突然迅速大幅上升,对应着 ORP也大幅上升 ( 图 3 中的点 A),这是因为 COD降解至难降解部分时, 异养菌无法再大量摄取有机物, 造成供氧大大高于耗氧,所以会出现 DO,ORP都迅速大幅度上升的现象。尔后,自养菌开始进行硝化反应,反应过程中 ORP、DO不断上升直至硝化结束。在硝化反应结束时 ( 图 2 中的点 B:第 150 min) ,DO出现第二次跳跃或者是上升的速率加快 ( 图 3 中的点 B),然后 DO很快接近饱和值,如果继续曝气, DO就在这个高值处维持基本不变。 DO出现第二次跳跃的原因是自养菌降解氨氮

7、的过程已经结束,不再耗氧,而自养菌、异养菌内源呼吸耗氧又远远小于供氧, 所以会出现 DO的第二次跳跃;与之相对应,ORP并没有出现跳跃而是出现平台或者说基本不变化 ( 图3 中的点 B)。在硝化过程中 DO、ORP没有出现平台而是不断徐徐上升的原因则是:硝化细菌进行硝化反应的速率随着氨氮的降解不断减小,所以耗氧速率小于供氧速率, 出现了 DO、ORP都不断上升的现象。ORP在硝化反应的后半程上升得越来越慢以及并未像 DO一样出现第二次跳跃的原因是: DO绝对值较高, DO的微小变化并不会引起 ORP的很大变化,即使 DO出现跃升也并不足以引起 ORP的再次跳跃。硝化反应的不断进行使氨氮不断被氧

8、化, 由 ORP的定义式可知, 还原态物质的不断减少, 相应产生的氧化态物质也不断减少, 这也是引起ORP上升变缓的一个原因。由于硝化反应的进行,产生了大量的亚硝态氮,这对生化反应起到了限制作用, 因此硝化后期的反应速率小于反应初期速率。在反应的最后, DO维持恒定以及 ORP基本不变的原因是由于内源呼吸过程的 OUR基本不变。结束曝气后投加原水,进行搅拌,系统进入反硝化阶段: ORP先是迅速下降,这是由于 DO的迅速耗尽;在反硝化的过程中, ORP不断下降 ( 但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小 ) ,这是因为氧化态的硝态氮被还原成氮气,整个反应器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不断降低; 由于无氧呼吸即反硝化的进行,硝

9、态氮不断减少, 整个反应器中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不如反硝化初期的变化幅度大, 所以 ORP的变化越来越小; 当反硝化结束时( 图 2 中点 C),ORP迅速下降,表现在曲线上为一拐点 ( 图 3 中的点C),这一拐点指示出系统缺氧呼吸过程的结束,分子态氧消失,系统进入厌氧状态,所以 ORP会大幅度下降。ORP在硝化反硝化的全过程都可以给出控制信号,而且在试验中发现 ORP探头反应灵敏稳定。 DO在结束曝气之后就迅速降至零左右,在反硝化过程中无法给出任何过程信息。2.1.2pH 的变化规律pH曲线的特点是在 COD降解过程中不断大幅度上升,这是因为:异养微生物对有机底物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结果都

10、要形成CO2,CO2溶解在水中导致 pH 下降,但是曝气不断地将产生的 CO2吹脱,这就引起了 pH不断地大幅上升;好氧降解废水中的有机酸引起 pH的不断上升。当 COD降解停止时 ( 图 2 中的点 A),pH 曲线出现转折点 ( 图 3 中的点 A),开始不断下降,这是因为硝化反应过程中产生了 H+。pH的下降一直进行至硝化反应的停止或结束 ( 图 2 中的点 B),然后 pH会迅速上升,继而维持不变或在硝化反应结束时就基本维持不变( 图 3 中的点 B)。pH迅速上升的原因是因为碱度含量大于硝化所需,曝气吹脱了 CO2;pH在硝化反应停止时就维持不变, 是因为碱度不足或没有剩余。反硝化过

11、程中, pH先是持续大幅度上升,这是由于反硝化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碱度。 在反硝化结束时 ( 图 2 中的点 C),pH 会突然下降,出现一个转折点 ( 图 3 中的点 C),指示反硝化的结束, pH 下降的原因是:反硝化过程结束后,系统进入厌氧状态,一部分兼性异养菌开始产酸发酵、放磷,所以会出现这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在同时脱氮除磷的 SBR生化反应器中不仅标志着反硝化的结束, 也是厌氧发酵产酸进行磷的释放的标志。2.2ORP、 DO、pH导数图形分析对应图 2、3 给出上述典型过程中 ORP,DO,pH的导数图形 ( 图 4、5、6) 。在图 4 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应着 COD降解的结束以及硝

12、化反应的结束,ORP的突跃点 ( 图 4 中点 A)和平台出现的时间点 ( 图 4 中点B);在反硝化过程中, 反硝化结束的时间可由 ORP导数绝对值的突然增加 ( 图 4 中点 C)来轻松地判断。在图 5 中 COD降解结束,开始硝化对应着的 pH导数由正变负 ( 图 5 中点 A),硝化的结束以及反硝化的结束分别对应着 pH导数由负变正 ( 图 5 中点 B)和由正变负 ( 图 5 中点C)。DO导数图形中对应着 COD降解结束以及硝化反应的结束可见两个明显的突跃点 ( 图 6 中点 A,B)指示这两个反应的结束: DO导数图形中的第三个负值跳跃点是停止曝气、开始搅拌,反应器中 DO浓度迅

13、速减少所致。通过对这三个参数导数的分析,可知由 ORP,DO,pH的特征点可以轻松实现降解有机物硝化反硝化的过程控制。2.3 氨氮冲击浓度的试验结果与分析在氨氮冲击浓度的试验中,维持污泥浓度在 8 000 mg/L ,进水混合液氨氮浓度分别为: 48、80、156、184 mg/L。好氧及缺 / 厌氧段的反应时间是尽量使反应进行完全,为了探求 ORP、DO、pH 的变化规律而没有采用实时控制。试验结果见图 712。试验系统的硝化速率为 0.004 5 0.006 06 mgN/(mgMLSSh) ,有机物降解速率约为 0.09 mgCOD/(mgMLSSh) 。从冲击负荷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14、ORP、DO、pH的规律重现性很好,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给出的各曲线特征点的正确性。从图 710 中 ORP曲线明显可见 ORP在好氧过程中的一个跳跃点( 点 A)和一个平台点 ( 点 B),在缺氧过程中的一个拐点 ( 点 C);DO在好氧过程中的两个突跃点 ( 点 A,B)分别对应着有机物及氨氮降解的终点; pH在好氧过程中有两个转折点 ( 点 A,B)在缺氧过程中有一个转折点 ( 点 C),重现性都不错。由图 710 可知,进水混和液氨氮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对 COD降解的时间影响不多, 而明显的使硝化反应的时间延长或缩短。 由于原水中有机物的量一致, 所以降解 COD的时间都集中在 2025 m

15、in 左右, DO、ORP、pH出现跳跃和转折的时间与COD降解结束的时间十分吻合。 当进水混合液氨氮浓度分别为 48、80、156 mg/L 时,对应着硝化结束的时间分别为 80、120、215 min,ORP、DO、pH的拐点出现时间也相应由 80 min 增至 215 min ,正确地指示了硝化反应的结束,并且硝化进行得完全,氨氮并没有剩余。当进水混合液氨氮浓度为 184 mg/L 时( 图 10) ,DO在第 214 min 出现突跃 ( 点B),ORP出现平台 ( 点 B),pH没有出现上升的转折点,而是基本保持不变 ( 点 B),此时氨氮的降解已经停止,但是有 17 mg/L 的剩

16、余,这是因为碱度不足所致,而且在图 12 中,本方案 NO2-N 的产量与进水混合液氨氮为 156 mg/L 的试验结果相近,这都是硝化没有进行完全所致。进水混合液氨氮浓度分别为 48、80、184 mg/L 时,反硝化所耗费的时间分别为 8、16、20 min,反硝化的速率在 0.021 60.032 3mgN/(mgMLSSh) 之间。进水混合液氨氮为 156 mg/L 时( 图 9) ,反硝化耗用的时间为 55 min,这是因为投加的原水不足,反映在 pH 的曲线上,就是在 pH上升过程出现了上升速率变小的现象,这是由于外碳源用尽后异养菌利用内碳源进行反硝化的速率远小于外碳源的反硝化速率

17、。但是在反硝化结束时, pH曲线都出现了转折点且不断下降,指示了反硝化的结束。值得一提的是,本试验的硝化反应是亚硝酸型硝化,产生的 NO3-N一直维持在 02 mg/L,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在零左右,与 NO2-N的产量相比很小,所以没有给出其降解曲线。亚硝酸型硝化产生的原因与反应过程中的温度一直维持在 30 有一定的关系。3结论通过上述试验初步得到以下结论:DO在 SBR法降解 COD过程中维持恒定或略有降低,当 COD降解至难降解部分时出现迅速大幅上升,而后在硝化过程中不断攀升,在硝化结束时 DO出现第二次跳跃或者是上升的速率加快,直至接近饱和值并维持这一数值基本不变。 在缺 / 厌氧过程中

18、DO迅速降至零左右,无法给出任何过程信息。ORP在 SBR法降解 COD过程中维持恒定或缓慢上升,当 COD降解至难降解部分时迅速大幅上升, 在硝化过程中仍不断上升, 并且上升的速率先快后慢,最后 ORP维持一个恒定值,出现平台,意味着硝化的结束。缺氧开始 ORP不断下降,先快后慢,而后由于反硝化的结束进入厌氧状态, ORP迅速大幅下降,出现拐点,最后 ORP降至一个较低值而基本维持不变。pH在 COD降解过程中不断大幅上升直至 COD不再降解,硝化开始 pH开始下降直至硝化结束,然后 pH会快速上升或基本维持不变,指示硝化反应的结束。在反硝化过程中, pH先是迅速大幅度上升,然后在反硝化结束

19、时, pH曲线会出现转折点, pH开始不断慢慢下降,进入纯厌氧状态而产酸、放磷。 DO、ORP在好氧过程中可以优化调节曝气量,而 pH可以给出体系的碱度条件是否适宜以及 pH 是否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在缺 / 厌氧过程中, pH、ORP的特征点不仅可以给出反硝化过程控制信息还可以作为优选反硝化的碳源以及投量的手段。 因此,必须联合这三者作为控制参数才能做到高效节能, 取得最满意的效果。通过不同进水混合液氨氮的冲击试验验证了 DO、ORP、pH 曲线特征点的正确性, 但是为了实现 SBR法脱氮除磷在线模糊控制, 还需对影响这些特征点出现的条件作进一步验证:不同的水质、碱度、曝气量、污泥浓度、 温度

20、等。只有在各种条件对特征点出现的影响都考虑全面的基础上建立模糊控制规则和进行实时控制, 才是全面的、最优的和合理的。以溶解氧浓度作为 SBR法模糊控制参数模糊控制在水处理领域已得到成功的应用, 尤其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它本身属于复杂的动态工程系统, 无法找到精确的模型来描述,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对出水悬浮物进行预测和控制的动态活性污泥法模糊控制 1 ;在高纯氧活性污泥法中采取模糊控制,既能防止能量浪费, 又能避免 DO不足 2 。对硝酸态氮污染水脱氮处理的新方法生物电极法采用模糊控制, 有利于避免过量地投加有机物, 节省运行费用 3、 4。80 年代以来,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法)用于处

21、理间歇排放的水质水量变化很大的工业废水取得了很大成功并被广泛应用。 SBR法的主要缺点是运行管理复杂, 只有实现 SBR法的自动控制, 才能发挥其优势。传统的控制方法是时间程序控制和流量程序控制,即确定SBR法五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后,实现其计算机控制。而工业废水的排放不仅是变化的或间歇的,而且其有机物浓度也随时间变化很大,往往相差几倍或十几倍。 如果按相同的反应时间控制 SBR的运行,当进水浓度高时出水不达标, 当进水浓度低时曝气时间过长, 浪费能源还易发生污泥膨胀。 为了实现 SBR法更高层次的计算机在线控制, 必须寻找一个参数既能反映进水 COD浓度的变化及反应过程中的降解情况,又能作为计

22、算机控制参数, 这也是深化 SBR自动控制的重要研究课题。溶解氧浓度由于其能够在线检测、响应时间短、精确度高,人们在活性污泥法中围绕溶解氧浓度已做了大量研究, 包括用溶解氧浓度作为 SBR法过程控制和反应时间控制参数 5,在脱氮反应过程中以在线检测的 DO值模糊控制曝气量 6等。但未见到采用 SBR法处理工业废水时以在线检测的 DO值作为模糊控制参数的研究。1试验设备与方法SBR法试验装置如图 1 所示。反应器高 70cm,直径 30cm,总有效容积 38L,采用鼓风曝气,转子流量计调节曝气量。 在反应过程中在线检测 DO值,并根据 DO值的变化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取样测定 COD及混合液污泥浓

23、度( MLSS)等指标。试验用石化废水中含有乙酸、偏苯三酸及苯酐等多种有机化合物,加适量的自来水稀释,使 COD浓度在 4001900mg/L范围内变化。由于原水中氮、磷元素含量极少,本试验按 BOD5NP=10051的比例投加氯化铵( NH4Cl )和磷酸二氢钾( KH2PO4)配制的营养液,并调整 pH值为 66.5 ,水温控制在 20 左右。2试验结果与分析为了实现以 DO作为 SBR法运行过程中曝气量及反应时间的模糊控制参数,必须寻找 DO与有机物降解之间的规律性。因此,本试验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研究 DO浓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2.1 同一进水浓度不同曝气量试验配制原水 COD浓度为 18

24、00mg/L,进水混合后反应初始 COD 浓度为 1600mg/L。反应过程平均 MLSS=2000 mg/L,曝气量分别为0.6m3/h 、1.0m3/h 、1.2m3/h 时试验结果如图 2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反应开始 810min 左右,不同曝气量下 DO值显著不同。曝气量越小,此时的 DO值越低,致使整个反应过程 DO处于较低水平,大大延长了反应时间。随着曝气量的增大,初始 DO值也在增大,带来整个反应过程 DO的提高,缩短了有机物达到难降解程度的时间,即减少了反应时间。但是,过分地增大曝气量,初始DO的过高会造成整个过程 DO处于过高的水平,却不能有效地缩短反应时间,还造成能量

25、的巨大浪费。产生这种现象可以从耗氧速率与DO的相关关系的研究中得到解释, 因为在低 DO浓度下,DO浓度对生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大。 当 DO在 12mg/L 范围内,随着 DO的提高,耗氧速率大幅度提高, 标志着有机物降解速率的加快, 从而缩短反应时间。当 DO超过 2mg/L 后,继续增大 DO值,由于受污泥浓度(MLSS)取进水 COD浓度分别为 400、600、800、 1000、1300、 1600、1900mg/L,每一进水浓度又在不同曝气量下进行试验,比较 DO与有机物降解情况。试验中发现控制反应过程中 DO为 2.0 mg/L 左右时最经济合理,其相应的曝气量为合适的曝气量。 通

26、过试验找出每一进水浓度下合适的曝气量, 并应随着进水 COD浓度的不同, 根据检测的初始 DO(810min 左右)值调节曝气量,使整个反应过程的 DO处于适当的水平,既能保证出水水质,又能节省运行费用。2.2 不同进水浓度相同曝气量试验配制原水 COD浓度分别为 850、1200、1500mg/L,进水混合后 COD浓度分别为 650、980、1300mg/L,反应过程平均 MLSS为2000mg/L,曝气量为 0.6 m 3/h ,试验结果如图 3 所示。从图可以看出,不同的进水 COD浓度,反应 10 min 左右时 DO值有很大差别, COD浓度越高, DO值越低,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

27、在COD浓度为 650mg/L 时,反应 10 min 左右 DO值就升到 4.5 mg/L;而COD浓度为 1300 mg/L 时,反应 10 min 时的 DO值仅为 1.3 mg/L 。因此,在反应开始后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根据检测的 DO值的大小预测出相应的进水 COD浓度。用 SBR法处理石化废水, 以上述试验研究结果为基础, 设定每一周期初始的曝气量均为 0.6m3/h ,在不知进水 COD浓度的情况下,以在线检测反应 10min 左右时 DO值的大小为依据,预测出该进水 COD浓度,再找出在该进水 COD浓度下适宜的曝气量, 将其归纳总结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发现在上述每一试验过程

28、中,当有机物达到难降解程度时, DO都有迅速大幅度升高的现象发生,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升到 56mg/L。根据反应期间 DO的变化,实现对 SBR供气量和反应时间的模糊控制。表 1 进水 COD 浓度和反应时间预测初始 DO值预测进水 COD浓 适宜曝气反应时(mg/L)度量间(mh/L)3(min)(m/h )5.5 54006000.20.39053.706008000.30.41003.7080010000.40.61002.202.20100013000.60.81201.501.50130016000.81.01201.151.151.0 1600 19001.01.21303DO作

29、为模糊控制参数的基本思想SBR法的模糊控制目的有三:一是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二是在保证出水水质前提下尽可能节省运行费用; 三是避免曝气量不足或反应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污泥膨胀。3.1 以初始 DO作为模糊控制参数设定每一周期反应初始的曝气量均为 0.6m3/h ,以在线检测的反应初始阶段( 810 min 左右)的 DO值( DOoff )作为被控制变量,以曝气量( u)为控制变量。在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时,以在线检测的DOoff 与设定的 DO标准浓度( DOs)的偏差 Ei 作为模糊控制器的一个输入变量, 1min 为一个采样周期,一个采样周期后该偏差 Ei 的变化量CEi 作为模糊控制器的另一个输入变量。Ei =DOoff -DOs i=1 ,2,3 (1)CEi=Ei -Ei -1 i=1 ,2,3 (2)式中 i- 第 iEi-1 - 第 i-1 次采样处理水 DOoff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