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6.93KB ,
资源ID:119370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370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docx

1、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肝虚则恐,实则怒。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

2、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小泻肝汤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枳实(熬)芍药生姜(各三两)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枳实(熬)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枳实芍药生姜切各三两 甘草炙黄芩大黄各一两 甲辰本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小补肝汤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大枣

3、(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大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大补肝汤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桂心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当从)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甲辰

4、本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是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陶云:心德在耎(耎(ruan,软)意为祛弱)。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小泻心汤(第一方)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反笃者方:龙胆草栀子(打,各三两)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上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少顷,得吐瘥。大泻心汤

5、(第一方)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憹,胁背胸支满,腹中迫急不可奈者方:龙胆草栀子(捣,各三两)苦参升麻(各二两)豉(半升)戎盐(如杏子大三枚)上六味,以酢六升,先煮上五味,得三升许,去滓。内戎盐,稍煮待消已,取二升,服一升。当大吐,吐已必自泻下,即瘥(一方无苦参,有通草二两)小补心汤(第一方)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方:栝蒌(一枚,捣)薤白(八两)半夏(半升,洗去滑)右三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再服(一方有杏仁,无半夏,熬)小补心汤第一方即金匮要略之桥蒌薤白半夏汤,主证及药味皆符,惟金匮要略用“白酒一斗”,本书用“白酨浆一斗”,据外台秘要载此方

6、,白酒即白酨浆,千金要方作白酨浆,实为一物,古又称“酢”,即今之黄酒。(敦煌中医药精萃发微:第8页:白酨浆中的酨字读再,外台秘要释为酢浆,也就是米醋。)大补心汤(第一方)治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方:栝蒌(一枚,捣)薤白(八两)半夏(半升,洗去滑)枳实(熬,二两)厚朴(炙,二两)桂枝(一两)上六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每服二升,日再。(一方有杏仁半升,熬,无半夏)辨心包络病证文并方(第二方)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善笑不休;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小泻心汤(第二方)治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者方:治胸胁支满心中跳动不安

7、吐血衄血者方: 甲辰本黄连黄芩大黄(各三两)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顿服。大泻心汤(第二方)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黄连黄芩芍药(各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大黄(各一两)黄连黄芩大黄各三两干姜(炮)甘草(炙)芍药各一两 甲辰本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小补心汤(第二方)治血气虚少,心中动悸,时悲泣,烦躁,汗出,气噫,脉时结者方:代赭石(烧赤,以酢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旋覆花竹叶(各二两)豉(一两,一方作山萸肉)上方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怔惊不安者,加代赭石,为四两半;烦热汗出者

8、,去豉,加竹叶至四两半,身热还用豉;心中窒痛者,加豉至四两半;气苦少者,加甘草三两;心下痞满者,去豉,加人参一两半;胸中冷而多唾者,加干姜一两半;咽中介介塞者,加旋覆花至四两半。大补心汤(第二方)治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者方:代赭石(烧赤,入酢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旋覆花竹叶(各三两)豉(一方作山萸肉)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一两)上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邪在脾,则

9、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小泻脾汤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附子(一枚,炮)干姜甘草(炙,各三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大泻脾汤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方:附子(一枚,炮)干姜(三两)黄芩大黄芍药枳实甘草(炙,各一两)附子一枚炮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大黄芍药各一两 甲辰本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大泻脾汤之六味药,甲本为“附子、干姜、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先抄“甘草”,又涂改为“芍药”)”,乙本为“附子、干姜、黄

10、芩、大黄、枳实、甘草”。按本方通例,凡五脏泻汤大方,皆由六味药组成,其中,有五味药诸方皆同,即姜、芍药、大黄、黄芩、甘草,只有一味药诸方各异,此一味药出自该脏泻汤小方,据此,大泻脾汤应由前列五味药加附子组成,方中不应有“枳实”,枳实是大小泻肝汤的代表药物。小补脾汤治饮食不化消,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三两)白术(一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若脐上筑动者,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仍用术;心中悸者加茯苓一分两;渴欲饮者,加术至四两半;腹中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腹中痛者,加

11、人参一分两;寒者,加干姜一分两。甲本、乙本皆作“一分”,按本草经集注“四分成一两”,据本书通例,用量不当如此之少,疑“分”当为“两”字之误,今改。大补脾汤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人参甘草(炙,各三两)干姜(三两)莪术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一方作牡丹皮,各一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

12、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小泻肺汤治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方:葶苈子(熬黑,捣如泥)大黄芍药(各三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喘定止后服。大泻肺汤治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欲得气利者方:葶苈子(熬)大黄芍药(各三两)甘草(炙)黄芩干姜(各一两)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小补肺汤治汗出口渴,少气不足以息,胸中痛,脉虚者方: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细辛(一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热者,去细辛,加

13、海蛤一分两;若闷痛者,加细辛一分两;咳痰不出利,脉结者,倍旋覆花为二六两;若眩冒者,去细辛,加泽泻一分两;咳而吐有血者,倍麦门冬为二六两;若烦渴者,去细辛,加粳米半升;涎多者,仍用细辛,加半夏半升,洗。因“六”字与“二”字草书形近,致甲本、乙本皆讹作“二两”,即云加倍,当以“六两”为正。大补肺汤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以息,口苦干,耳聋,脉虚而快者方: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细辛(一两)地黄竹叶甘草(各一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五 辨肾脏病证文并方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

14、股膝挛,髀胻足皆痛。邪在肾,是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涌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小泻肾汤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方:茯苓甘草黄芩(各三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大泻肾汤治小便赤少,是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者方:茯苓甘草大黄黄芩(各三两)芍药干姜(各一两)茯苓甘草黄芩各三两 大黄芍药干姜各一两 甲辰本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温服。小补肾汤治虚劳失精,腰痛,骨蒸羸瘦,脉快者方:治虚劳失精腰痛骨蒸羸瘦小便不利脉快者方: 甲辰本地黄竹叶

15、甘草(各三两)泽泻(一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若小便血者,去泽泻,加地榆一两分;若大便见血者,去泽泻,加伏龙肝如鸡子大;若苦遗精者,易生地黄为熟地黄;若小便冷,茎中痛,倍泽泻为二两;少腹苦迫急者,去泽泻,加牡丹皮一两分;小便不利者,仍用泽泻;心烦者,加竹叶;腹中热者,加栀子十四枚,打。大补肾汤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方: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泽泻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一两)上七味,以长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服夜一服。六 五脏泻方陶曰:又有泻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也泻肝汤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发动呕吐不止

16、,惊烦不宁方:枳实(熬)芍药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旋覆花竹叶(各三两,一方有生姜)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泻心汤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黄连黄芩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三两,一方有大枣)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泻脾汤救误用冷寒,其人阴气素实,卫气不通,致腹中滞胀,反寒不已方:附子(炮)干姜麦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两,一方有细辛三两)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泻肺汤救误用火法,其人血素燥,致令神识迷妄如痴,吐血、衄血、胸中烦满,气结方:葶苈子(熬黑,捣如泥)大黄生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上方五味,

17、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泻肾汤救误用汗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心中悸动不安,冒,汗出不止方:茯苓甘草桂枝生姜五味子(各三两)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七 救五脏诸劳损病方陶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

18、也。养生补肝汤治肝虚,筋极,腹中坚澼,大便閟塞方:蜀椒(汗,一升)桂心(三两)韭叶(切,一把)芍药(三两)芒硝(半斤)胡麻油(一升)上六味,以水五升,先煮椒、桂、韭叶、芍药,取得三升,去滓。纳芒硝于内,待消已,即停火。将麻油倾入,乘热,急以桑枝三枚,各长尺许,不住手搅,令与药和合为度,共得三升,温分三服,一日尽之。调中补心汤治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慌惚方:旋覆花(一升,一方作牡丹皮四两)栗子(打去壳,十二枚)葱叶(十四茎)豉(半斤,一方作山萸肉)栀子(十四枚,打)人参(三两,切)上方六味,以清酒四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日三。建中补脾汤治脾虚,肉极,羸瘦如柴,腹中拘急,四肢无力方:

19、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去核掰)生姜(三两,切)黄饴(一升)桂枝(二两)芍药(六两)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火,令消已,温服一升,日尽之。宁气补肺汤治肺虚,气极,烦热,汗出,口舌渴燥方:麦门冬(二升)五味子(一升)白酨浆(五升)芥子(半升)旋覆花(一两)竹叶(三把)上六味,但以白酨浆共煮,取得三升,温分三服,日尽之。白酨浆:“酨”,又称为“酢”,即“醋”,是汉代以前的名称。周礼天官酒正“浆”字下汉郑玄注:“今之酨浆也。”唐贾公彦疏:“汉时名为酨浆”。南北朗时已通名为醋。白酨浆即白醋。固元补肾汤治肾虚,精极,遗精,失溺,气乏无力,不可动转,唾血、咯血方:地黄(切)王瓜根

20、(切,各三两)苦酒(一升)甘草(炙)薤白(四两)干姜(二两,切)上方六味,以苦酒合井泉水五升煮之,取得三升,每服一升,一日尽之。苦酒:醋的古俗称。陶云:经云:毒药攻邪,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五畜为益,尔乃大汤之设。今所录者,皆小汤耳。若欲作大汤者,补肝汤内加羊肝,补心加鸡心,补脾加牛肉,补肺加犬肺,补肾加猪肾,各一具,即成也。陶隐居云: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

21、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默契经方之旨焉。陶隐居云: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默契经方之旨焉 甲辰本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

22、左: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为水。 甲辰本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今将金石药三十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列左味辛皆属木琅玕桂枝主龙肝椒为火黄土干姜为土砒石细辛为金阳起石附子为水味咸皆属火磁石旋覆花为主凝水石大黄为

23、木禹粮泽泻为土芒硝厚朴为金硝石葶苈为水味甘皆属土赤石脂人参为主云母甘草为木石英大枣为火石膏麦冬为金乳石茯苓为水味酸皆属金白矾五味为主石绿枳实为木石胆豉为火硫磺芍药为土皂矾薯蓣为水味苦皆属水滑石地黄主代赭石黄芩为木丹砂黄连为火雄黄术为土垩土竹叶为金硇砂桂心为木矾石栝蒌为火姜石薤白为土曾青山萸肉为金卤碱龙胆为水诸小泻散汤法 肝 硫磺 白矾 雄黄各三两 心 丹砂 代赭石 禹粮石各三两 脾 阳起石 雄黄 石膏各三两 肺 芒硝 禹粮石 白矾各三两 肾 乳石 石膏 代赭石各三两 诸大泻散汤法 肝 硫磺 白矾 凝水石各三两 硝石 垩土各一两 心 丹砂 代赭石 赤石脂各三两 石膏 雄黄各一两 脾 阳起石 黄土

24、 石绿各三两 胆矾 硝石各一两 肺 芒硝 禹粮石 滑石各三两 垩土 石膏各一两 肾 乳石 石膏 琅玕各三两 伏龙肝 胆矾各一两 此篇所列大泻散汤法上三味是本君臣下二味是其所生之补方此所谓邪实则正虚之义泻实则补之也。 诸小补散汤法 肝 琅玕 雄黄 石胆各三两 石英一两 心 凝水石 硝石 垩土各三两 皂矾一两 脾 云母 石英 雄黄各三两 黄土一两 肺 石绿 胆矾 硝石各三两 砒石一两 肾 滑石 白垩土 石英各三两 磁石一两 诸大补散汤法 肝 琅玕 雄黄 石胆各三两 石英 芒硝 滑石 凝水石 硝石各二两 心 凝水石 硝石 垩土各三两 皂矾 石脂 云母 石英各二两 脾 云母 石英 雄黄各三两 黄土 雄

25、黄 凝水石 石绿 胆矾各二两 肺 石绿 胆矾 硝石各三两 砒石 丹砂 云母 滑石 垩土各二两 肾 滑石 垩土 石英各三两 磁石 阳起石 石绿 琅玕 龙胆各二两 此篇所列大补散汤法即小补散汤法加益其所生制其所克助以母气者 有大泻诸散汤法悉是加下方臣使者如难经之义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肝 硫磺 白矾 雄黄各三两 石膏一两 代赭石一两 禹粮石各一两 心 丹砂 代赭石 禹粮石各三两 白矾 雄黄 石膏各一两 脾 阳起石 雄黄 石膏各三两 代赭石 禹粮石 白矾各一两 肺 芒硝 禹粮石 白矾各三两 雄黄 石膏 代赭石各一两 肾 乳石 石膏 代赭石各三两 禹粮石 白矾 雄黄各一两 有治五劳五方 肝劳 雄黄 白矾

26、 丹砂各三两 羊肉六两 心劳 禹粮石 滑石 石英各三两 鸡肉六两 脾劳 石膏 琅玕 硫磺各三两 牛肉六两 肺劳 硫磺 垩土 代赭石各三两 狗肉六两 肾劳 阳起石 雄黄 石膏各三两 猪肉六两五劳诸方皆虚中夹实所谓正虚则生邪实也。 甲辰本金石草木药五味五行互含文第一 味辛皆属木 桂枝 琅玕为之主。椒 一本作生姜 当从 又本为厚朴 伏龙肝 又本为磠砂 为火 姜 一本作干姜 当从 又本为附子 黄土 又本为阳起石 为土 细辛 砒石为金 又本为姜 阳起石 又本为黄土 为水。 味咸皆属火 旋覆花 磁石 又本为硝石 为之主。大黄 又本为牡丹皮 凝水石为木 泽泻 又本为大黄 禹粮石为土 厚朴 又本为葶苈子 芒硝

27、为金 葶苈子 又本为泽泻 硝石 又本为磁石 为水。 味甘皆属土 人参 赤石脂为之主。甘草 又本为薯蓣 云母为木 大枣 又本为葛根 石英为火 麦门冬 又本为甘草 石膏为金 茯苓 乳石为水。 味酸皆属金 五味子 又本为枳实 白矾为之主。枳实 又本为麦门冬 石绿为木 豉 又本为五味子 石胆为火 芍药 硫磺为土 薯蓣 又本为萸肉 皂矾为水。 味苦皆属水 地黄 滑石为之主。黄芩 代赭石为木 黄连 丹砂为火 术 雄黄为土 苦竹叶 白垩土为金。 桂心 又本为橘皮 磠砂 又本为伏龙肝 为木 栝楼 矾石为火 薤白 姜石为土 山萸肉 又本为豉 曾青为金 龙胆草 卤碱为水。 诸小泻汤散法第二 肝 硫磺三两 白矾三两

28、 雄黄三两 心 丹砂三两 代赭石三两 禹粮石三两 脾 阳起石三两 雄黄三两 石膏三两 肺 芒硝三两 禹粮石三两 白矾三两 肾 乳石三两 石膏三两 代赭石三两 诸大泻汤散法第三 肝 硫磺三两 白矾三两 凝水石三两 硝石一两 白垩土一两 心 丹砂三两 代赭石三两 赤石脂三两 石膏一两 雄黄一两 脾 阳起石三两 黄土三两 石绿三两 胆矾一两 硝石一两 肺 芒硝三两 禹粮石三两 滑石三两 白垩土一两 石膏一两 肾 乳石三两 石膏三两 琅玕三两伏龙肝一两 胆矾一两 此篇所列大泻汤散法 右三味 又本为右二味 是本君臣 左二味 又本为左三味 是其所生之补方。此所谓邪实则正虚之义 泻实则补之也。 诸小补汤散法

29、第四 肝 琅玕三两 雄黄三两 石胆三两 石英一两 心 凝水石三两 硝石三两 白垩土三两 皂矾一两 脾 云母三两 石英三两 雄黄三两 黄土一两 肺 石绿三两 胆矾三两 硝石三两 砒石各一两 肾 滑石三两 白垩土三两 石英三两 磁石一两 诸大补汤散法第五 肝 琅玕三两 雄黄三两 石胆三两 石英二两 芒硝二两 滑石二两 凝水石二两 硝石二两 心 凝水石三两 硝石三两 白垩土三两 皂矾二两 赤石脂二两 滑石二两 云母二两 石英二两 脾 云母三两 石英三两 雄黄三两 石绿三两 黄土二两 硫磺二两 凝水石二两 石绿二两 胆矾二两 肺 石绿三两 胆矾三两 硝石三两 三两 砒石二两 丹砂二两 云母二两 滑石二

30、两 白垩土二两 肾 滑石三两 白垩土三两 石英三两 磁石二两 阳起石二两 石绿二两 琅玕二两伏龙肝二两 此篇所列大补散汤法 即小补散汤法加益其所生。制其所克 助以母气者。 大泻诸散汤第六 论一首 方五首 有 又本为又 大泻诸散汤法 悉是加左方臣使者 如难经之义 母能令子虚 子能令母实。肝 硫磺三两 白矾三两 雄黄三两 石膏一两 代赭石一两 禹粮石一两 心 丹砂三两 代赭石三两 禹粮石三两 白矾一两 雄黄一两 石膏一两 脾 阳起石三两 雄黄三两 石膏三两 代赭石一两 禹粮石一两 白矾一两 肺 芒硝三两 禹粮石三两 白矾三两 雄黄一两 石膏一两 代赭石一两 肾 乳石三两 石膏三两 代赭石三两 禹粮石一两 白矾一两 雄黄一两 有 又本为又 治五劳方第七 肝劳 雄黄三两 白矾三两 丹砂三两 羊肉六两 心劳 禹粮石三两 滑石三两 石英三两 鸡肉 又本为马肉 六两 脾劳 石膏三两 琅玕三两 硫磺三两 牛肉六两 肺劳 硫磺三两 白垩土三两 代赭石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