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87KB ,
资源ID:119363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363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浮士德》的艺术特征.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浮士德》的艺术特征.docx

1、浮士德的艺术特征目 录摘 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ks 1一、从自身出发观照浮士德 2二、在故事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 3(一)第一次打赌 3(二)第二次打赌 3三、辩证法塑造浮士德与靡非斯特 4(一)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 4(二)靡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 5四、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浮士德与靡非斯特 5(一)浮士德的性格充满着内在矛盾 5(二)浮士德与靡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 6(三)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人的对比 7五、结语: 7参考文献: 7致 谢 8浮士德的艺术特征 以人物刻画为例 摘 要:浮士德蕴涵了歌德一生的探索和思考,也涂抹着西方资产阶级在发展进程

2、中的某些本质特征。本文主要针对浮士德中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进行一个阐述。分别从歌德自身出发、故事情节、辩证法角度塑造、矛盾对比的手法四个方面来对剧中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靡非斯特。关键词:浮士德;歌德;靡非斯特;人物形象Faust artistic featuresFor patients with characterJin Yue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rade 2007 Instructor: Chen YuqingAbstract:Contains the research and thinking in Goethes life

3、and paint some essential features about western bourgeois development. This essay is take explain with characters art mold in Faust. It has 4 parts to explain the main roles (Faust and Mephostophilis), such as Goethe, story, dialectics angle shape, and contrast contradiction.Key works:Faust;Johann W

4、olfgang von Goethe;Mephostophilis;Character歌德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想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而历时60年创作历程的浮士德就是在歌德这种经历下创作出来的。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中世纪的一位学者,他为追求新的生活和事业,与魔鬼靡非斯特定下赌约。在靡非斯特的帮助下,浮士德经历了一番对人生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探索过程,最终认识到生命的根本意义和最高目的。一、从自身出发观照浮士德歌德将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本人的生活体验融入对浮士德的刻画中(这句放入文中)。在歌

5、德的自述中有过一句话“永远努力地,内向和外向的,不断活动着的诗性修养与冲动形成他生存的中心和基础。”活到83岁的歌德,写浮士德却一直写到82岁,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永远努力着的,不断思索的,不断改进的,不断出成果的人。“歌德本人的宗教观和科学态度也有助于说明他为什么没有安排浮士德去追求科学知识。”歌德信上帝,虽然为了表现浮士德的中世纪背景,歌德使用了基督教神话,“但并无深刻信念”,在剧中,歌德没有抨击教会,也不相信人的堕落,然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走向正确的道路,不需要救世主来拯救。歌德是德国狂飙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这在浮士德的第一部分中有所体现:浮士德被魔鬼靡非斯特引诱

6、,以出卖灵魂为条件,使他的人生重新开始,并且展开了他生命的体验之旅。第二部分则注入了中年和晚年歌德的体会:他在魏玛宫廷服务,有利意大利,研究古典艺术和自然科学,注意威尼斯和荷兰镇海的努力及美国开凿运河的计划等。浮士德的人物形象刻画,表现了人类失去传统的依傍,需要重新努力,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新的人生意义与价值。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

7、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歌德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的同时也高于生活,浮士德就是歌德一生生活体验的巨著。在浮士德中,歌德描述了浮士德一生发展的过程,他摆脱中古时期的蒙昧状况,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探索新生活。浮士德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的探索,充满了积极向上、鼓舞人热爱生活的蓬勃朝气,其一生与歌德自己的一生一样不断探索着。歌德的一生致力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地参加政治活动,并且喜欢自然界,既注重精神方面的思索,又注重外界的实践活动,在现实实践中去验证其精神实践的思索。“歌德与其替身浮

8、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之道,所以人们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歌德认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有任何意愿是完美无缺不具有任何伤害性的。但他相信上帝的怜悯与爱,悔罪与一生奋斗的过程,上帝会纪念,并接纳入永恒、给人恩宠。由此,在浮士德死后,出现了天使与魔鬼相争他的灵魂,最终,浮士德被引入了天堂。二、在故事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全剧以两次玩笑般的打赌为主线,引出主人翁浮士德,并以此刻画其探索的历程。“他的探索之旅一直有魔鬼靡非斯特伴随左右,形象化地说明了浮士德对真理的追求过程一直与官能欲望机密相连。”(一)第一次打赌浮士德的开头天堂序

9、曲中由魔鬼靡非斯特提出人性弱点,并且他相信他能把人类引上魔鬼的道路,之后天帝则认为人类虽然有诸多的缺点,如:贪图安逸、精神与行动容易松弛等,但是只要是一个有追求的好人,那么久能觉悟出正确的道路。由此,为了证明两个人的观点谁对谁错,天帝把浮士德交给了靡非斯特。这一次打赌,引出了浮士德这个人,并且赌约中对人类精神力量的争论正是浮士德一生经历的验证。(二)第二次打赌浮士德与魔鬼靡非斯特之间进行的,其条件是魔鬼今生侍奉浮士德,并为浮士德的追求提供帮助,而浮士德死后的灵魂归其所有。浮士德一生有五大追求:追求知识,他满腹经纶,却于事无补;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政治追求,为封建王朝服务,却

10、因爱上海伦而葬送自己的前程;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社会理想追求,围海造地,建造人间乐园,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浮士德的第一个追求是对知识的追求,他的心中一直存在两个灵魂的冲突,“但他的倾向是向上,向上的灵魂在寻求与神性的合一。”“几十年的孜孜不息的学者生活,最后所得到的是僵死的知识,生活充满忧虑,内心是执著尘世和向上两个灵魂在冲突,同时,又感到外边的自然与人生好像在向他呼唤,独自坐在牢狱般的书斋里,求死未果,求生不能”。对此,浮士德翻开了巫术,向地灵求救,魔鬼靡非斯特乘虚而入,引诱了他,这样,他以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为筹码与靡非斯特订约。第二阶段,是浮士德对爱情的追求。纯洁的少女玛加蕾

11、特与浮士德的结局最终是个悲剧,少女遭到了毁灭,但是浮士德在犯罪后却没有罪恶,也没有忏悔,依然继续他的追求。在浮士德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之间的冲突。在爱的追求以后,则是浮士德的政治追求,这是他追求的一个过渡阶段。靡非斯特用魔术为腐败的宫廷服务,美女海伦的出现使浮士德放弃为宫廷服务,转而追求美。这是浮士德从小世界到大世界,从唯肉到唯灵的过度。歌德把政治追求作为知识、爱与美三个追求的过度和陪衬来写。美的追求则是浮士德继政治追求失败后,对希腊古典美的化身海伦的追求。在剧中,由靡非斯特召唤出的希腊神话中的天下第一美女海伦,浮士德与其结婚,并生出欧福良,而接下

12、来,欧福良的夭折,海伦的消失,只留下衣裳和面纱。这些都表明了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的失败与幻灭,突出了浮士德不断追求,不断失败,却永不放弃的信念。在经历美的追求失败后,浮士德又开始了他对事业的追求,走向了社会实践之路。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以上的五大追求,充分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的精神。最后,天使与魔鬼靡非斯陀争夺浮士德的灵魂,再此印证了第一个赌约。由此可以看出,浮士德从渴望高管厚禄、甜蜜的爱情、高尚的艺术,到最终追求现实

13、生活的转变,在作品中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并且全剧在刻画人物时始终是围绕着这两个赌约进行的。三、辩证法塑造浮士德与靡非斯特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靡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也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一)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为了人生的真义,为了体察那短暂的、至善至美的一瞬,他不怕以鲜血和灵魂做低押;他在探求人生意义、探索理想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生无所息、坚韧顽强、非凡毅力和品格。他经受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

14、使他逃离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无论是在人间或在天上,没一样可满足他的心肠”,始终向上向善。这些便构成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这正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些渴望摆脱蒙昧、获取真知而勇往直前的知识分子的写照。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求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的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他一方面想节欲精进,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着缠绵悱恻的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清醒的、理想社会的追求这,

15、一方面又是盲目的、腐朽王权的支持者。通过浮士德,歌德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灵”与“肉”。浮士德在灵与肉中困惑着,又由于灵与肉的相互作用而得到救赎。可以说,灵与肉在浮士德的身上达到了辩证统一。 (二)靡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靡非斯特首先与天帝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作为至善的对立面,他与天帝一起,将浮士德作为赌赛的对象,在肯定与否定、至善与至恶的矛盾运动中,推动着浮士德一生不断前进。其次,浮士德执著地追求人生的真理,肯定实践的意义;而靡非斯特则嘲笑一切,否定人生的价值。他同浮士德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解释了恶的力量在人类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中的作用。魔鬼两次

16、打赌为的是证明人类必然堕落,可正是因为他的这个“恶”的刺激,才把浮士德推出了书斋。每当浮士德沉溺于尘世时,是靡非斯特的“恶”使他奋进。所以,浮士德的追求如果没有靡非斯特的帮助是无法实现的。再次,他的恶并不等于“坏”,他本身对社会丑恶现象一针见血的讽刺和揭露,也起到了让浮士德明是非、近真理的作用。这样,歌德笔下的靡非斯特正如黑格尔哲学观念中的“恶”一样,是历史发展的运动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浮士德身上的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斗争,体现了歌德身上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四、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

17、浮士德与靡非斯特浮士德自身性格的矛盾对比;浮士德与靡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人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一)浮士德的性格充满着内在矛盾浮士德的性格充满着内在矛盾,即“浮士德难题”: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和创造事业,另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另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以及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但是,这

18、些矛盾中的主导方面是所谓的“浮士德精神”,即勇于实践、不断追求,永不满足的积极进取精神,它既代表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精神,也是人类肯定与善的精神的体现。浮士德的探索又是以悲剧而告终的。因为终极的善是难以穷尽的,而人的追求能力则是有限的。浮士德虽然厌恶那些已有生活,不断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但最终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因此,浮士德的悲剧,说到底是一个追求者的有限能力与终极善之不可穷尽性之间的矛盾的悲剧。同时,它也表明此时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历史局限性,因为当时歌德还不能对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得出科学的结论。(二)浮士德与靡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靡非斯特,一善一恶,一正一反,相克相生,

19、相反相成,构成辨证的统一体。首先,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的性格是对立的。浮士德精神是进取、追求、探索、创造的大肯定精神,肯定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是人性善的化身;靡非斯特则是虚无、怠惰、怀疑、破坏的大否定精神,否认人的追求和努力,嘲笑人的理想和作为,是人性恶的代表。二者在本质上水火不容,不可调和。 其次,浮士德与靡非斯特又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统一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靡非斯特的“作恶”在客观上有“造善”的功能,他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的“恶动力”。另一方面,浮士德的“内宇宙”也是一个善恶统一体,他贪恋美色,沉湎于物质、感官享受,爱慕权势和虚荣,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这些内在的恶劣品质,与外在的靡非斯特遥

20、相呼应,才使得靡非斯特一次次得逞。即在浮士德的深层性格中,就潜伏着一个靡非斯特。第三,浮士德的善与靡非斯特的恶,共同构成了完整人性的两面(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即天使的一面和魔鬼的一面,从现象上看是两个,从本质上讲是一体。我们每个人身上,浮士德精神与靡非斯特性格同时并存。歌德就十分赞赏法国评论家安培尔对浮士德的评价:“主角浮士德的阴郁的、无厌的企图,就连那恶魔的鄙夷的态度和辛辣的讽刺,都代表着我自己性格的组成部分。” 浮士德与靡非斯特这一对矛盾统一体,是歌德运用辩证法的杰作。集中了歌德的辩证思想,把世界看成一个永远运动、变化和内在联系的过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这是歌德哲学思想的精华。(

21、三)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人的对比玛加蕾特这个天真的少女纵情不羁,为情郎不惜付出一切。为了和浮士德幽会甚至给母亲下了安眠魔药。她把这份感情视同珍宝,而这珍宝只不过是魔鬼从别人的宝库里偷来的礼物。浮士德饮用了女巫的青春剂后邂逅了玛加蕾特,他的爱冲突在罪恶的原欲和理智的爱欲之间。少女成了浮士德和魔鬼斗争的牺牲品,在理智和欲望的磨盘中间,挣扎着纯净的玻璃心。她死后,浮士德受到良心的谴责,悔恨交加痛不欲生。浮士德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有着自己的追求,即使在经历感情的伤痛过后,仍然能在生机勃勃的自然和春日中,又获得新生。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浮士德指使人理性的所在,而少女玛加蕾特则是完全表现出一个自然

22、的清楚少女,能为爱情而不顾一切的自然人特质。五、结语:浮士德是一部关于梦想者的诗剧故事。歌德历时60余年完成的心血之作。在这部诗剧之中,作家倾尽一生心力塑造了一个不甘心活着仅仅只为活 着的理想主义者浮士德。在浮士德身上,歌德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借魔鬼梅费斯特之力赋予浮士德超越凡人的魔术,使他能去追求心中想要的生活。并在浮士德一生的探索历程中,试图发现这个困扰了他一生的终极答案。 浮士德中不乏对爱情、人性、人生的深入描写,但是都是融入在人物刻画中慢慢展现,就像一幅幅叙事的画卷,一点一点在人们眼前展开。这大概也是浮士德能长久存在的艺术魅力之所在。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

23、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揉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参考文献:1冯至.冯至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7.2邓亚雄.两个浮士德的比较研究N.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5).3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董新祥.浮士德形象与现代人的精神困惑J.探索与争鸣理论月刊,2008(9).5姜铮.接近歌德的天才思索N.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5).6冯至.论歌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7歌德.陈晨译.浮士德M.

24、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8鲍维娜.作恶造善之力于一体从原型理论看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魔鬼形象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3).9卢卡契.浮士德研究A.卢卡契文学论文选(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0潘知常. 生命美学论稿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11王秉习.浮士德的艺术内蕴探析J.12林杰.歌德传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13郭沫若.“浮士德”简论A.郭译浮士德第一部C.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致 谢本毕业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陈玉清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学术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陈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正是由于她的指导,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陈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