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7.16KB ,
资源ID:119324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324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茶树的起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茶树的起源.docx

1、茶树的起源茶树的起源: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 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 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一)起源及原产地

2、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历史学家无从考证的问题,最后由植物学家解决了。他们按植物分 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 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 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 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

3、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 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 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 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主要论据,简单地讲,有三个方面: 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来看 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

4、四川一带。已发现的 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 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 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2.从地质变迁来看 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 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种内变异,发展 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

5、叶种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 物种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3.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 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我国西 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茶树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瑞典科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在 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就将茶树的最初学名定命为Thea sinensis.L,后又订为Came

6、llia sinensis L.,sinensis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目前,大量栽培应用的茶树的种名一般称为Camellia sinensis,也有人称为Thea sinensis,还有的称Camellia theifera,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澍根据国际命名和茶树特性研究,确定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迄今未

7、再更改。茶树是一种常绿木本植物,乔木型茶树高可达1530 米,基部干围达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干年之久。目前,人们通常见到的是栽培茶树,为了多产芽叶和方便采收,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树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枝向扩展,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之间。茶树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茶树起源问题虽然较难考证,但历史上的一些痕迹和史料却为茶树起源提供了不少佐证,使人们能从多方面去了解和探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取得了科学的结论和论证。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

8、称之为荼草或 选,东汉的桐君录(撰人不详)中谓之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唐陆 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 蔎,四曰茗,五曰荈。总之,在陆羽撰写茶经中,对茶的提法不下10余种,其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荼。由于茶事的发展,指茶的荼字使用越来越多,生有了区别的必要,于是从一字多义的茶字中,衍生出茶字。陆羽在写茶经(公元758年左右)时,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从此,在古今茶学书中,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在中国茶学史上,一般认为在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茶写成荼,读作tu。据查,荼字最早见之于诗经,在诗邶风谷风中记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豳风七月中记

9、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但对诗经中的荼,有人认为指的是茶,也有人认为指的是苦菜,至今看法不一,难以统一。开始以荼字明确表示有茶字意义的,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约公元前2世纪秦汉间成书),其中记有:槚,苦荼。东晋郭璞在尔雅注中认为这指的就是常见的普通茶树,它树小如栀子。冬生(意为常绿)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来者为荼,晚取者为茗。而将荼字改写成茶字的,按南宋魏了翁在邛州先茶记所述,乃是受了唐代陆羽茶经和卢仝茶歌的影响所致。明代杨慎的丹铅杂录和清代顾炎武的唐韵正也持相同看法。但实际上更早,陆羽茶经提出:茶字,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注中指出: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

10、当作搽,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明确表示,茶字出自唐玄宗(公元712755年)撰的开元文字音义。不过,从今人看来,一个新文字刚出现之际,免不了有一个新老交替使用的时期。有鉴于此,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后认为,茶字的形、音、义的确立,应在中唐以后。他在唐韵正中写道:愚游泰山岱岳,观览后碑题名,见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刻荼药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刻荼宴字,皆作荼其时字体尚未变。至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柳公权书玄秘塔碑钻大中九年(公元855年)裴休书圭峰禅师碑茶毗字,仅减此一划,则此字变于中唐以下也。而陆羽在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著茶经时,在流传着茶的众多称呼的情况下,统一改写成

11、茶字,这不能不说是陆羽的一个重大贡献。从此,茶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一直沿用至今。当然,这只是说,从先秦开始到唐代以前,茶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尚未定型而已,其实,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茶字字形。在有关汉代官私印章的分韵著录汉印分韵合编中,有荼字七钮,字形如下:其中,最后两个荼字的字形显然已向荼字形演变了。从读音来看,也有将荼字读成与茶字音相近似的。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荼陵侯刘沂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十三个属县之一,称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陵的荼,颜师古注为: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所以,在邛州先茶记中说颜师古的注是:虽已传人茶音,而未敢辄易字文。也有人认为将荼改成茶字,并读成现在

12、的茶音,始于南朝梁代(公元502557年)以后(见清顾炎武求古录)。但从古代和现代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大都认为中唐以前表示茶的是荼字,虽然,在那时已在个别场合,或见有茶字的字形,或读有茶字的字音,但作为一个完整的茶字,字形、字音和字义三者同时被确定下来,乃是中唐以后的事。通过茶字的演变与确立,它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字的形、音、义,最早是由中国确立的,至今已成了世界各国人民对茶的称谓,只是按各国语种对茶的音译而已.这表明:茶出自中国,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在唐代陆羽撰写茶经之前,中国的古代史料中,早已有关于茶事的记载了。例如,在茶史研究上,每每要提到上古时代的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通七

13、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尝百草是我国流传很广、影响很深的一个古代传说,这在史记三皇本纪、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书中均有记载。那么,神农是什么时代,何等样人呢?据庄子盗跖篇和白虎通义称:神农时代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类已进入新石器的全盛时期,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已渐趋发达,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时代。神农则是这一时期先民的集中代表。神农尝百草,日通七十二毒,虽是传说,但如果说它总结了原始社会人们长期生活斗争的经验,而把功劳集中于神化了的神农,也是无可非议的。至于原始社会以茶解毒,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而且即使以今人的眼光看来,也有一定的科学根据。若按此推论: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

14、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迄今当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不过,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公元前200年左右秦汉年间的字书尔雅,称茶为槚;汉代司马相如的凡将篇,称茶为荈诧,将茶列为二十种药物之一,是我国历史上把茶作为药物的最早文字记载。东汉杨雄的方言谈及蜀西南产茶,称茶为蔎。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其中多处谈到茶事。其中,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谈到: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于,故吴楚及巴皆曰子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这一史料把我国茶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推前到春秋战国以前的周武王时期。其实,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

15、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又隔了很久很久以后,才逐渐见诸于文字记载。中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导致了各地区的先民对茶的认识和对茶称呼的不一致性,上文中提及的唐代以前茶的各种异名,就是佐证。所以,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了,但茶的起源肯定还要早得多。茶起源于何时?按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可以追根溯源,先找到茶树的亲缘。据研究,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的早期;双手叶植物的繁盛时期,都是在中生代的中期;而山茶科植物化石的出现,又是在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地层中;在山茶科里

16、,山茶属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群,它发生在中生代的末期至新生代的早期;而茶树在山茶届中又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所以,据植物学家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历史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野生大茶树遍及南方诸省,特别是四川、云南、贵州,多有发现。据陈兴琰报导,1961年在海拔1500米的云南省勐海县巴达的大黑山密林中,发现一株树高3212米(前几年,树的上部已被大风吹倒,现高147米),胸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估计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周围都是参天古木。据虞富莲报导,在海拔2190米的云南省澜沧县怕令黑山原始森林中,也有一株树高216米,树干胸围19米的野生大茶树。在勐海县南糯

17、山还有一株大茶树,树高 5 5米,树冠 109 98米,胸围14米,据当地哈尼族史传记,此茶树种植已历 55代,达 800年之久。这些古老的大茶树是当今存世的活文物。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不仅能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且已经明确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但对这个问题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土(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后,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开始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从此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国外学

18、者中有代表性的论点,主要是:(1)多数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在中国。1935年,印度茶业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科学调查团,对印度沙地耶发现的野生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植物学家瓦里茨(Wallich)博士和格里费(Griffich)博士都断定,勃鲁士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传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变种,至于茶树的某些差异,那是野生已久的缘故。1892年美国学者瓦尔茨(JMWalsh)的茶的历史及其秘诀、威尔逊(AWilson)的中国西南部游记;1893年苏联学者勃列雪尼德(EBrelschncder)的植物科学入法国学者金奈尔(DGenine)的植物自然分类,1960年苏联学者KM杰姆哈捷的论野生茶树的

19、进化因素入以及近年来日本学者志村桥、桥本实等的有关研究报告中,都认为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日本的志村桥和桥本实,他们结合多年茶树育种研究工作,通过对茶树细胞染色体的比较,指出中国种茶树和印度种茶树染色体数目都是相同的,即2n30,表明在细胞遗传学上两者并无差异。桥本实还进一步对茶树外部形态作了分析和比较。为此,他对中国东南部台湾、海南到泰国、缅甸和印度阿萨姆茶树的形态作了分析比较;1980年后,又三次到中国的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等产茶省(区)作调查研究,发现印度那卡型茶和野生于台湾山岳地带的中国台湾茶,以及缅甸的掸部种茶,形态上全部相似,并不存在区别中国种茶树与印度种茶树

20、的界限。所以,最后结论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四川一带。(2)部分学者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印度。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英军少校勃鲁土,他继1824年声称发现印度野生茶树后,1838年又印发了一本小册子,列举他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多处,其中沙地耶发现的一株野生茶树高达43英尺,胸围3英尺。为此,勃鲁士断定,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树。 1877年英人贝尔登(SBaidond)步勃鲁士后尘,在他写的阿萨姆之茶叶中提出茶树原产于印度持上述观点的还有英国学者勒莱克(JHBlake,1903)、勃朗(EABlown,1912)、易培逊(A Ibbetson)、林德莱(Lindley)和

21、日本的加藤繁等。他们的论据是:只有印度有野生茶树,而没有人提出中国有野生茶树;印度阿萨姆种茶树长得野,树高叶大,而中国种茶树材矮叶小。其结论是:印度种是茶树原种,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他们不知道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他们亦不知中国不但有众多的大叶茶,而且还有茶树王。(3)少数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在无名高地。主张这种观点的有两个代表人物:一是茶叶全书的作者、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WHUkers),他主张凡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生长的地区都是原产地的多源论说,认为茶树原产地应包括缅甸东部、泰国北部、越南、中国云南和印度阿萨姆的森林中。因为这个地区的生态条件极适宜于茶树生长繁殖,

22、所以这个地区的野生茶树也比较多。二是英国学者文登(T Eden), 1958年在他所著的茶中写道:茶树原产依洛瓦底江发源处的某个中心地带,或者更在这个中心地带以北的无名高地。前者指的是缅甸的江心坡,后者指的是中国的云南和西藏境内,即把依洛瓦底江发源处的缅甸江心坡和中国云南、西藏等地区说成是无名高地。(4)个别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有两处持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爪哇茶叶试验场的植物学家科恩斯徒(CStuart)博士。1918年,当他考察中国边境发现有野生茶树后,认为在中国东部和东南部无大叶种茶树的记载。据此,他认为,茶树因形态不同,可分为两大原产地:一为大叶种茶树,原产于中国西藏高原的东南部一带,包

23、括中国的四川、云南,以及缅甸、越南、泰国和印度阿萨姆等地;二为小叶种茶树,原产于中国的东部和东南部,这就是二源论说。以上四种观点,除主张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外,其他三种都是从1824年勃鲁 士在印度发现野生大茶树后才开始的,形成这些观点的唯一依据,就是中国有没有野生大茶树。中国是世界茶树的祖国,可以从中国古今很多地方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得到进一步证明。在中国丰富多采的茶树品种资源库中,有一类非人工栽培也很少采制茶叶的大茶树,俗称野生大茶树。它通常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一个类群,不同于早先人工栽培后丢荒的野茶。当然,这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人类懂得栽培利用之前,茶树都是野生

24、的。即使现今,也还有半野生的茶树,如居住在云南省楚雄、南华等哀牢山上的彝族同胞都有去林中挖掘野茶苗栽种的习惯。如今广为栽培的景谷大白茶、勐库大叶茶、凌云白毛茶、乐昌白毛茶、海南大叶茶、崇庆批把茶、桐梓大茶树等早年均是野生茶树。可见,在野生茶和栽培茶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野生茶的含义应该是野生型茶树。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早在三国(公元220280年)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后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称:建茶皆乔木,宋子安(11301200年)记东溪茶树中说:柑叶茶树高

25、丈余,径七八寸。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又据(广西通志)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可见,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就发现野生大茶树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省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就有十多株。思茅地区镇源县九甲区和平乡千家寨发现野生茶树群落数千亩,其中龙潭大茶树高185米,树幅164米,最低分枝100米,基部干径1435厘米,景东县石门大茶树高250米,基部干径834厘米。这些野生大茶树可谓是当今世界茶树之最了。我国野生大茶树有名个集中分

26、布区,一是滇南、滇西南,二是滇、桂、黔毗邻区,三是滇、川、黔毗邻区,四是粤、赣、湘毗邻区,少数散见于福建、台湾和海南省。主要集结在30N线以南,其中尤以25N线附近居多,并沿着北回归线向两侧扩散,这与山茶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它对研究山茶属的演变途径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上述4个分布区中的野生大茶树,以云南省的南部和西南部为最多;其次是四川省的南部和贵州省,这些地区的茶树多属高大乔木树型,具有较典型的原始形态特征,且常见与山茶科植物如大头茶(Polyspora atillaris(Roxb)Sweet)、木荷(Schima wallichii choisy)、拎木(Eurya acumin

27、atissima Merr)、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Wight et Arn.) Sprague)、石笔木(Tutcheria spectabilis Dunn)以及山茶属植物瘤叶短蕊茶(Cmuricatala Chang, spnov)白毛红山茶(Calbovillosa Hu, sp. nov)、油茶(C.olifera Abel)、山茶(CJapounica Linn.)、厚短蕊茶(Cpachyandra Hu)等混生,形成山茶科植物的分布区系。此外,在粤、湘、赣毗邻区是苦茶最集中的地区,其中尤以南岭山豚两侧最多,如江华苦茶、蓝山苦茶、安远苦茶、丰州苦

28、茶、横坑苦茶、思顺苦茶、酃县苦茶、贺县苦茶等。苦茶由于含有较多的酚酸物质,如黄酮类和花青素,再加构成茶叶苦涩味的重要成分如表一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一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含量较高,使茶汤具有很浓的苦味,如乳源苦茶一杯中放叶数片,便苦似黄连,难以入口。苦茶的生理机制虽需深入研究,但其有着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如可筛选出适制优质红茶品种,还可研制药用茶等。总之,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有无野生大茶树,固然是确定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发现有野生茶树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和印度同是

29、世界两个文明古国,目前两国都有野生大茶树生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当印度人还不知种茶和饮茶,更不知道印度有茶树的时候,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却已有数千年历史了。只是到了1780年,英国人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有的学者说印度是茶树原产地,乃是1824年英国军人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以后的事。自那以后,许多植物学研究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茶学工作者又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结合茶树的自然分布与演化,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深入地分析与论证,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看,我国西南地

30、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前面已经提及,茶树所属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它们分布在劳亚古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位于劳亚古大陆的南缘,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发生前,这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当时热带植物区系的大温床。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关征镒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一书中指出:我国的云南西北部、东南部、金沙江河谷、川东、鄂西和南岭山地,不仅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也是这些区系成分在古代分化发展的关键地区这一地区是它们的发源地。截止目前为止,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计380余种,而在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并还在不断

31、发现之中。已发现的山茶后约有100多种,在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参见胡先骕植物分类学简编)。苏联学者乌鲁夫在历史植物地理学中指出: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的集中,指出了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由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表明我国的西南地区就是山茶科植物,也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用茶的发源地。印度原包括在冈底古大陆之内,它是与劳亚古大陆并不相连接的另一个大陆,当然也谈不上是高等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了。(2)从地质变迁看,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自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后,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形成了川滇河谷和云贵高原,特别是近100万年以来,由于河谷的不断下切,高原的不断上升,使绝对高差达 50006500米,从而使西南地区既有起伏的群山,又有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使平面与垂直气候分布差异很大,以致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地分量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之中。位于热带高温、多雨、炎热地带的,逐渐形成了温润、强日照的性状;位于温带气候中的,逐渐形成了耐寒、耐旱、耐荫的性状;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亚热带地区的,养成了喜温、喜湿的性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