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99.24KB ,
资源ID:119313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313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残雪小说开题报告定稿.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残雪小说开题报告定稿.docx

1、残雪小说开题报告定稿+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灵魂的炼狱论残雪小说对人的生存本相的探询 学院名称:文法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061学生姓名:+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逐渐被引入中国,在西方兴起的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及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先后被译介绍到中国,中国文坛上掀起一股巨大的浪潮。马原、莫言、残雪、格非、余华等先锋小说家纷纷以前卫的创作姿态,抛弃以往文学的旧模式、旧观念,突破一切传统,对文学的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直面人性的深渊,演绎各种新潮主张与文本实验。先锋小

2、说由于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文学表达方式始终与社会和大众的保持着一定得距离,在继一阵短暂而喧哗的欢呼之后,许多先锋作家先后改变写作策略,先锋小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残雪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化创作的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当今中国文学的版图史上可谓最执着、最有毅力、也是走得最艰难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充满着阴冷、恐怖、怪异的气氛,犹如一个被诅咒的狰狞的人间炼狱,在她那些诡异莫测的文字面前,我们曾经一度失去言语的能力。残雪能坚持走到今天,并呈现出如此活跃的创作力,这在中国的文坛上无疑是种奇迹。面对残雪和她的文学作品,在历经一段诧异的缄默与谨慎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的作品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及对当今文化和人的心灵的冲

3、击。残雪自1985年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污水上的肥皂泡在一家湖南的小杂志新创作发表以来,迄今为止已经二十多年。对于残雪来说,文学是一种即兴写作,是来自作家对内心的情绪的积累,通过残雪文本显现出来的那些无可回避、无章可循、毫无逻辑、丑陋怪异的特征的叙述背后,被唤醒的是人的灵魂深处被压抑的某种潜意识的存在。在残雪笔下,所有的人物和背景都超越了传统世俗意义上的美与丑、善与恶,她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是我们灵魂的或者某个瞬间的侧面。她所追寻的“纯文学”创作、“新实验小说”,一方面表现出一种虚无阴暗的消极指向,另一方面,又传达出一种雄健凛冽的原始生命力,营造了一种致命的模糊的诱惑。正如有评论家所描述的

4、那样“残雪是谜,是一个现代艺术之谜,也是一个关于人的存在和世界本身的哲学之谜”。 作为一个现代派作家,残雪尽可能地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世界,直面人的自身精神,将那个隐秘的本我放在危机四伏的生存困境中,不断地加以拷问,促使其生命力的爆发。残雪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是梦与现实的交融,超越了个体生活的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是人类世界的一种未实现的、可能存在的境遇,残雪以一种特殊的自我反省主动地进入到人的心灵的深层世界并运用一种让笔先行的特殊的写作方式使其再现,描绘了一种“不可能持续而正在继续的东西”,从而照亮人的思想,邀请人们踏上一个新的旅程。在很大程度上,残雪的小说是种发问,研究残雪也就是研究残雪所提出的

5、问题,省视人内部灵魂的风景、对人的存在和欲望进行反省和探寻,这正是研究残雪的魅力所在。残雪在其早期作品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黄泥街等得以发表并引起文学界短暂一时的巨大反响之后,又发表了历程、天堂里的对话、新生活、思想汇报、末世爱情、从未描述过的梦境以及长篇小说五香街(即突围表演)、爱情魔方、最后的情人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近几年来,除了继续撰写小说,坚持不懈的创作之外,还花了大量精力研读西方大师莎士比亚、卡夫卡、但丁、博尔赫斯和中国的鲁迅、余华等人的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评论,并结集出版了灵魂的城堡、解读博尔赫斯、地狱中的独行者等多部评论集。残雪小说发展至今天,不论是其小说的艺术创

6、作形式,还是其作品的风格特征、主题意蕴乃至对传统小说的突破、颠覆上都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色。尽管国内评论界的残雪的评价贬褒不一,残雪的文学作品也并未从“小众文学”发展成“大众文学”,获得更多期待中的肯定和认可,但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创作阵地,以特殊的方式和最纯净语言的勾勒描绘人性中永远无法治愈的神秘的灵魂世界,期待同谋者出现。残雪现今出版作品集近100部,声名遍及海内外,可以说,“残雪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唯一一个几乎无保留的被欧美世界所至诚接受的中国作家”,在国外获得了很大的赞誉。残雪作品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都有被翻译出版。美国的纽约时报、英国时报、日本的朝日新闻及读卖新闻等都

7、有发表文章介绍残雪,并给予很高评价。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关于残雪,一直存在着“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或许是因为残雪的创作理念和她小说中出现的大量的“以丑为美”的景物描写,违背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审美原则,残雪的作品在国内并未出现相应的叫好的局面。面对残雪所创造出的如此怪异陌生的文学作品,评论界曾一度站到沉默责问的立场上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80年代,除了唐俟的一篇批评真的恶声第一次将残雪的小说直接指向对人性复杂性的开发层面与高度上之外,大多数评论者似乎只局限于“懂”与“不懂”、“美”与“不美”、“现代”与“非现代”等表层问题的讨论,评论的范围大多集中在对公牛、苍老的浮云、黄泥街、突围表演等作品的解读

8、和阐释上,缺乏总体性研究和综合性评析。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界对残雪的研究评论相对较为冷静与理性,对残雪研究的也大为阔朗,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正视和研究残雪,出现了一些新的视域和动向。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残雪从小充满叛逆色彩,一直以来,她就以一种一般人不可理解的热情的执着坚持着那种在理性钳制下进入非理性写作的自动写作方式,让笔先行,用她所创造的世界去反那个世俗的世界。“我写的不是外在的东西,都是挖掘潜意识的小说。我的刁、说就是跟别人不同。我写的所有的题材都是灵魂的故事,不是直接写外面的东西,从黄泥街开始”,残雪在面对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的电话采访时如此回答。台湾学者施叔青曾指出:“女作

9、家残雪,作品所呈现的世界更是错乱的、分裂的、对迫害的臆想,那种焦虑、惊恐使人想起挪威画家蒙克的哭泣等作品,同时属于濒临崩溃的心理状态,残雪的小说世界绝不属于正常人的思维和秩序”。这正是残雪小说奇妙而又令人困惑之处。尽管长期以来关于残雪作品的评论和研究一直徘徊在主流文化批评的边缘,但这二十多来来,也取得了一定得成就。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关于残雪的研究述评共达200多篇,几部关于残雪的文学观、访谈录、评论集出版问世,如萧元主编的圣殿的倾圮残雪之谜,残雪著的残雪文学观、为了复仇写小说残雪访谈录,罗璠的残雪与卡夫卡小说比较研究等。此外,在残雪作品被翻译最多的日本也出版了由近藤直子主编的残雪作

10、品评论集。近几年来,关于残雪的研究,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一些较有启发性的观点,对残雪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戴锦华教授在残雪:梦靥萦绕的小屋一文里谈到:“残雪的小说世界似乎在不断提示着某种进入其文字迷宫的路径”,而在这些昭然若揭的路径的背后又似乎是条绝路或者死路,在残雪所描绘的社会地狱景观中“救赎”被明确告知不在与无妄。尽管残雪的作品有“非政治”、“非社会化”的倾向,但不可否认的是,残雪的作品存在着某种“颇为清晰而事实上极难拓清的社会指向”, 对于外部世界而言,残雪小说亦可看成是对“权力与微观政治”的隐喻与暗示。胡辛在我爱她们以另一种方式论女性一书里指出:残雪极像一个野泼的顽童,极其

11、乐于撬开人的心灵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垃圾堆,以此来展现那个“荒诞时代的丑与恶只有猜忌动乱黑暗冷酷和仇恨”的畸形的病态社会,描写那条存在历史长河中的“黄泥街”。但正如戴锦华教授所言“残雪以同时代人罕见的角度与深度在书写政治,不过那并非经典意义上的宏大的社会政治,而是日常生活的微观政治中的权利倾轧”,残雪文本所体现的关于社会政治并非“还原为现实寓言的可能,而是无所不在的微观政治及权力、迫害的多重形态与不断反转”。在残雪看来,作为一个现存社会的女性,在艺术的体验上更有优势,因为她对生命的体现更少受到传统的污染。如果说残雪是一个“女性主义者”,这并非是她有意从女性的观点去描写女性的思想和感情,而是同作为一

12、个女性,她所传达出来的女性对生命的体现与“女权主义”不谋而合。尽管,很多学者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挖掘残雪小说对女性文学发展的意义,关注其笔下怪诞的女性角色和潜在的性别意识,将残雪的作品看作是对传统女性美学的反叛,例如,任一鸣认为残雪的作品存在着一种矫枉过正的偏激感,是对传统女性美学的大胆反叛,残雪“以自身一整套意象、句法、叙事特点,颠覆了既往男性话语中心所指定的女性小说的文体样态”。然而,残雪并非狭义的女权主义,我们很难从狭义的女性抒写的层面上去阐释残雪,残雪的作品不仅触及女性的生存境遇,还以女性的视角对人类存在进行审视, 从潜意识层面挖掘人物的生存本相,是“超越女性”的书写。如荒林认为,残雪作

13、为一个女性作家,与张爱玲们从肉体出发揭示女性生存困境构成另一端风景,“她回到女性被囚禁的灵魂内部发出声音,不是塑造一群世俗生活中的女性形象,而是在无世俗形象的混沌潜意识中,留下女性自传式灵魂探索者的足迹”,残雪的天窗、天堂里的对话等作品传达出人类对“灵魂的孤独无助和渴望打通时空交流对话的形而上思想”。围绕着难于阐释的残雪,越来越多的学者更乐于把残雪小说看作是一个关于“自我”,关于“存在”的寓言,将其作品视为对自我存在意识与生存困境的变形示现。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写道:“残雪的小说是文革后文学创作中非常独特的存在。她用变异的感觉展示了一个荒诞、变形、梦魔般的世界,阴郁、晦涩、恐惧,焦

14、虑、窥探和变态的人物心理及人性丑恶的相互仇视与倾轧,在她的作品中纠缠在一起,不仅写出了人类生存的悲剧,而且写出了人的某种本质性的丑陋特点。”学者冷旭阳认为“残雪小说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和拉美的魔幻主义写作手法”,他用弗洛伊德的“意识流”着重分析了残雪小说苍老的浮云一文所蕴含的巨大的象征和力量,指出“小说中使用了许多梦境来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和被压抑的情感”,“涌动着一股由自由联想和感觉意识形成的潜意识暗流”,指出文本中的人物身上存在着的“变态的人性”和“双重人格”。相类似的,易晓莉在悲剧性存在境遇中的执拗和超越一文里指出残雪通过自己的小说表现了对于人的存在的看法,她的小说主要是揭示人们生存境遇的

15、某种真相以及面对这种真相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残雪小说与余华、鲁迅、艾略特、卡夫卡、博尔赫斯等人的作品进行比较,认为残雪小说体现了现代人精神上的“荒原”,有类似于鲁迅“狂人日记”式的呼喊,是一曲关于人的生存处境的阴郁之歌。如彭文忠在灵魂自啮的内部风景残雪与鲁迅的比较研究一文里指出“残雪以一种鲁迅式的冷眼察探一切生存的美与恶,极力探索灵魂内部的风景,表现出强烈的自审意识。”而罗璠在残雪与卡夫卡小说比较研究一书中则从残雪与卡夫卡小说的叙事之维、寓言美学之维、哲学之维以及性别之维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在此书当中,罗璠指出残雪与卡夫卡小说通过相似的叙述意识表达了对

16、存在的一种可能性的思考和探寻,残雪和卡夫卡都用怪诞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荒诞的梦靥世界,残雪一方面延承了卡夫卡文学在人的自由境遇中呈现出来的恐惧和死亡意识的传统,一方面又创造性地以梦幻形式来编织主题的恐惧意识和死亡意象。综观近几年来文学界对残雪文学的评论和阐释,尽管着手的角度有所差异,阐释的重点不同,但他们都不约而同的看到了残雪小说所展现的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询、对人的存在境遇的梦靥描绘。残雪有意地让自己处于一个“不知道”的状态描绘人面对异化的世界所产生的各种意识,让灵魂开口说话,这是一个不断重复又不断消失的传说,是人性中永远无法治愈的伤痛,由于某种原因,永恒不破的忧郁成为他们共同的特点,然而,她所描

17、绘的这些又是永远坚持不懈的个体,他们在自我这个黑沉沉的王国里不停的起飞,做着原始魔力不断重复而又不断失败的尝试。从残雪的小说里可以看到,她所描绘的是一个关于自我、关于人本身的存在之谜,她以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敏感性描摹自己人性深处的风景,借以打动我们内心最隐秘的情感。残雪的“纯文学”创作,既揭示了人内在的精神领域又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文学理念和创作主张,创造了一种新的写作模式,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一)基本内容:以五香街、末世爱情、爱情魔方、从未描述过的梦境通往心灵之路等作品集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一

18、些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对残雪小说所描绘的世界进行整体性的分析与探讨。文章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引言部分:简述残雪小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小说的主要特点主体部分:对残雪小说所展现的人的生存本相作具体全面的进一步的分析:1、结合下山归途顶层等具体的作品分析残雪小说所表现出来的人的阴郁的生存处境和文本人物内心所产生的孤独恐惧情绪。2、以名人之死、痕、公牛等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人在生存和死亡等注定的结局和过程中所进行的艰难抉择和挣扎,从而揭示出残雪对人的存在的深切同情和关怀。3、以残雪小说中的追求者、海的诱惑、黄泥街等三部作品所体现的人对理想和欲望的追求为主要分析对象,以此来展现人物心灵

19、世界永恒不灭的激情及面对幻想破灭的沮丧感,无力感等。4、重点分析患血吸虫病的小人、两个不明身份的人、一段没有根据的记录等几部作品,从而传达出残雪对人自我本质的关注和追询。5、从顶层、突围表演等几部作品中看人为生存和得到自己权利和意志的实现所做的努力和尝试,从而透视人存在的虚无和荒诞。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概述残雪及其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的独特地位及影响。(二)研究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关于残雪的评论书籍和论文、残雪的文学作品及其本人的一些相关的访谈录、文学观、评论集等,搜寻有用的资料,引用一些相关的西方哲学观点,并结合个人的经验和认识,对残雪小说的主题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三)研

20、究难点由于本人的经验和学识有限加之残雪小说文本的模糊多义、晦涩难懂,在对残雪小说进行阐释和分析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主观性的错误认识和偏差,导致无法正确全面的把握残雪小说的主题意蕴。(四)预期达到的目标:通过对基本文献资料的分析、比较、综合,结合自己的观点,对“残雪小说”进行全方位的阐释与分析,以期达到一个对人的生存境遇的认识及对“自我”内部精神的审视。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1、第一阶段2009年6月7月内容:确定论文题目,收集相应的文献资料,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初稿,上交指导老师。2、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内容:,完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文献综述、论文初稿,并上交指导老师。3

21、、第三阶段20010年1月2010年3月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打印、装订。4、第四阶段2010年5月内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专著:作者书名出版者年份)论文:1、刘卫东:“女性文学”:繁荣背后的危机文学理论与批评 2009年3月第3期(总第137期)。2、李晓峰:言说的自由与艺术自觉当代女性作家文论扫描当代文坛 2005年第1期。3、王雪伟:间离极其艺术效果评残雪的中篇当代文坛 2005年第2期。4、贾蔓:超验世界里的困窘评永远的或历史的残雪当代文坛 2005年第4期。5、阮南燕:先锋之悖论:孤

22、独者的自我毁灭当代文坛 2005年第6期。6、罗帆:个体可能性生存境遇的呈现残雪小说叙事策略的探析中国文学研究 2005年第4期(总第79期)。7、王彬彬:残雪、余华:“真的恶声”?残雪、余华与鲁迅的一种比较当代作家评论 1992年第1期。8、古大勇 袁伟平著:是过时落后的文学吗?论残雪对的偏见及其文学观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8卷第4期。9、王晶:残雪中的意象解读华中科技大学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2卷第3期(总第91期)。10、栗丹:残雪小说梦魇叙事的意味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8月第7卷第4期。11、罗璠:理想母性的缺失与消解残雪与卡夫

23、卡小说性别意识维度的比较分析中国文学研究 2006年第3期。12、姚艳玉:论铁凝与残雪小说的窥视心理描写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1月第25卷第1期。13、近藤直子:陌生的叙述者残雪的叙述法和时空结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11月第44卷第6期。14、刘晓文:“无意识”领域的现代叙述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解读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1期。15、冷旭阳:用弗洛伊德“意识流”透析残雪小说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6、王会彩:黑暗灵魂的舞蹈残雪小说解读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年第6期。17、孙德喜:一个怪诞世界的存在方式

24、论残雪小说的语言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3月第9卷第2期。18、阎真:迷宫里到底有什么残雪后期小说析疑文艺争鸣 2003年第5期。19、李红霞:狼性与神性的对话残雪的文学世界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0、董小玉:审丑的范式:残雪小说解读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1、穆厚琴:残雪:从梦魇世界到灵魂王国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3期。专著:1、张清华主编 :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资料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年4月。2、戴锦华:涉渡之舟:新时期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3、王绯:女

25、性与阅读期待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6月。4、王爱松: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5、温儒敏 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6、柳鸣九主编: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10月。7、张燕瑾 吕薇芬主编:当代文学研究 北京出版社 2001年12月。8、张岚著:本土视域下的百年中国文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8月。9、任一鸣:结构与建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美学衍论 九州出版社 2004年。10、胡辛:我爱她们以另一种方式论女性 21世纪出版社 2005年8月。11、罗璠:残雪与卡

26、夫卡小说比较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6年8月。12、残雪:为了复仇写小说残雪访谈录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3年8月。13、残雪:残雪文学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14、残雪:爱情魔方 民族出版社 2004年2月。15、残雪:从未描述过的梦境 作家出版社 2004年4月。16、残雪:五香街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2年7月。17、残雪:通往心灵之路 民族出版社 2002年2月。18、残雪:黄泥街 民族出版社 2002年2月。19、残雪:末世爱情 文汇出版社 2006年6月。20、残雪:最后的情人 花城出版社 2005年7月。21、残雪:灵魂的城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

27、。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专业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学院意见:刘亮程资料图片 作家刘亮程最新长篇小说凿空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通过张旺财和玉素甫的挖洞事件,以及村庄周围大规模的工业挖掘,展示了一个正在被凿空的村庄。昨天,刘亮程接受了本报专访,他自评凿空是一部关于听觉的小说,是他对半辈子新疆生活的一个小结。“写完这部小说,关于乡村题材的创作将告一段落,我会写一部与西域历史有关的小说。”故事两个挖洞人在地下相见凿空是刘亮程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它讲述新疆南疆一个叫阿不旦的村庄,这个处在西部大开发中心的古老村庄,正发生着一系列看似荒诞又真实无比的事情。从内地逃荒来到阿不旦村的张旺财

28、,像老鼠一样在地底穿凿前进。他挖洞的目的是要将村外的家与村子里的其他人家连接起来。另一个挖洞人叫玉素甫,他挖洞的目的是试图在地里挖出宝贝来。刘亮程称,早些年他的南疆之行中遇到一个挖洞人,这个人不停地在河边挖洞,想在下面挖一个宫殿,把家都搬下去。他的老婆孩子不支持他,但他有恒心,一直挖。“后来我想就挖洞这个事写个东西,想了好多年,一直没有头绪。四年前,我突然想到,如果让两个各怀鬼胎的挖洞人在地下相见,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于是故事就在挖洞过程中徐徐展开。”刘亮程表示,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新疆一些村落挖洞的事实确实存在,“新疆这个地方就是这样,这个地方文化积淀太深厚,只要挖下去,说不定就会挖出一

29、串古代铜钱或什么东西来。所以村里人就有这么一个习惯,挖菜窖也好,挖渠沟也罢,总是想多挖一下。”人物贪婪导致玉素甫悲剧在凿空中,刘亮程塑造了村民张旺财、玉素甫、艾布,村长亚生等人物,这些人物并没有主次之分,刘亮程将他们一字排开,整齐地呈现在读者视野里。刘亮程认为,张旺财挖洞是与生俱来的动物本性使然,“就像我们小时候对挖洞的热衷,对地下生土世界的好奇。人在地下的感觉和在阳光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漆黑一片,因此洞挖得越深越觉得刺激。在这样的诱惑下,他挖呀挖,刚开始挖是兴趣,挖到后来就有目的了,就停不下来了。与张旺财的纯粹不同,玉素甫则充满了野心。他是想通过挖洞挖出金银财宝或文物来致富。村里有人暗暗效仿

30、,谁都隐约知晓了地洞的事情,但谁都不能说。地道已经不是两个人的秘密,而是全村人共同的秘密。”刘亮程表示,这样说起来,他对张旺财这个人还有些欢喜的心情在里面,贪婪最终导致玉素甫挖洞悲剧的发生。主题村庄靠声音自我修复凿空的故事情节看上去非常简单。其实在挖洞的外衣包裹下,刘亮程还试图完整展现一个新疆村庄的真实生活。刘亮程在小说中并没有平铺直叙地讲述挖洞故事,而是通过张旺财的儿子、聋子张金对声音的敏感回忆,构筑起了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村庄世界。张金在阿不旦村出生,长大后去矿区打工震聋了耳朵,医生给张金开的治疗药方是回想以前的声音。因此,刘亮程将凿空定义为一部事关听觉或者声音的小说。“我对声音特别着迷,尤其

31、在新疆这种环境下,地广人稀,村庄相距遥远,人可以清晰地听到远处的声音。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能辨别空气中传来的隐隐约约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感觉非常遥远,远得跟梦一样,但是你能听得非常真切。就是那种辽阔天地间的声音,没有阻碍。声音最大的是驴叫,其次是狗吠鸡鸣,人声倒是比较小。”刘亮程说,在这部小说里,他想营造一个声音的世界,通过声音再现一个乡村的绵长与悠久。“现在你到村庄里面听一下,村里面的声音都是拖拉机、卡车、挖掘机轰鸣的声音。这种声音加入到村庄以后,实际上把村庄的原始声音给粉碎掉了。尤其是现代化大型机械的进入,把村庄从声音世界里粉碎了。村庄也在用它的原始声音在抵抗,但是实在是不堪一击。”不过,刘亮程对此并不悲观:“这些外来声音毕竟短暂,它们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