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134.90KB ,
资源ID:119264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264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1含点拔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1含点拔解析.docx

1、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1含点拔解析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9小题)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治国方略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的的解释应该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

2、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本题的解题材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德礼为政教之本”, 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2(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

3、舒【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3(2010高考广东文综15题)“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C【点拨】题眼:“万化根源总在心。”考点: “心学” 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4(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

4、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答案】B【点拨】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所以批判宋明理学,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所以B符合题意。选B。5(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

5、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点拨】本题以“虎溪三笑”这一典故作为命题的角度切入,通过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三教合一”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材料、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属于容易题。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对应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符合题意;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是无法体现,只是说明说明“三教合一”趋势。故选A项。6(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儒家思想经过不断

6、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选取了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作为选项,知识点较多。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为政以德。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

7、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D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要为万民服务.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7(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5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

8、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考查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答案】D【点拨】首先注意回忆这四种学说的主张,从 “明心见性”和“空言”等词汇中可得出顾炎武抨击是宋明理学。8(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2题)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考查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答案】A【点拨】道家主张“无为”“,虚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

9、的重视“法”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人对于道德的传承,强调的是治民以德,这符合儒家的思想。9(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5题)“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答案】A【点拨】“举而上之,富而贵之”,是推选他并重用他,使他变得富贵。可以看出是“选贤能,尚贤”的思想,这主要体现了墨家思想。10(2008年上海高考B11题)“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10、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答案】D【点拨】材料中的话大体意思是“孩子同父亲一同外出,要让父亲走到前面,孩子在后边跟着。路上遇见长辈,要懂礼数。”反映了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象孝道,尊敬长辈等。答案D项。1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3题)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

11、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12(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0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C【点拨】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例如,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更直截了

12、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从而为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3(2008年海南高考2题)“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答案】D【点拨】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14(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题)“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的阅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繁为攻伐”“实天下之巨害”主张“非攻”为墨家学说,因此选C。15(2010年

13、上海高考历史4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B【点拨】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5课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故选B。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大变革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分析:“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对照一下选项,不难做出判断。16(2009年海南高考3题)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14、(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答案】A【点拨】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17(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2题)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答案】C【点拨】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言仁义”,即主张仁义,是儒家学派。题目的着眼点是题干中的材料提到的韩非批评的“言仁义者盈廷”,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C

15、。18(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B【点拨】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

16、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19(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A B C D【答案】B【点拨】迎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占地3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人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 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

17、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20(2009年上海高考3题)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于是积极组织灭火。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B C D【答案】D【点拨】题干中是事件的经过,是对事件的认识、结论,因此属于历史评价的是。21(2008年上海高考A2题)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18、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答案】D【点拨】从材料中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思是教学的内容是法律,有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体现法家思想。选D项。22(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4题)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7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A B C D【答案】D【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历史技能/运用有关时间的术语(如古代、现代、世纪、年号、纪年等)。考试

19、内容:春秋战国、隋唐、清末民初三个时代的时代特征。分析:将三个时间转化为春秋战国时期;隋唐前期;辛亥革命,答案自然一目了然。中国史内容的考察,20世纪初期主要指新文化运动,属于第一种,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可以指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7世纪初期中国处于唐朝刚刚统一,没有变革和动荡。23(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7题)“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答案】D【点拨】考查阅读理解材料,题目材料为顾炎武文章“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意思是大丈夫之所

20、以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明白事理,为了济世救民。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游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所以选D。24(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43题)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答案】D【点拨】A项是墨家。B项是儒家。C项是法家。 D项是道家老子的话。25(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

21、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古代政治与思想的关系和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从材料中分析,文庙从唐代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国各地,很明显是统治者利用孔子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项说法错误,汉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项从材料中难以得出。D项文庙的修建与城市经济发展无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儒学独尊以后,孔子逐渐成为儒学的象征。唐代以来在各地修建文庙,实

22、际是宣扬儒家伦理道德,维护专制统治。符合此意的为A项,B、C、D项都不符合史实。26(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5题)“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 B李贽C陆九渊 D黄宗羲【答案】B【点拨】“人人皆可以为圣”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了挑战。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末清初民主思想潮流的理解。根据 题干提供的信息主张反对儒学,批判圣人之道,主张思想自由的思想家应该是李贽,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7(2008年上海高考B6题)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答案】A【点拨】“礼”,我们常指

23、周朝的“礼”,是周朝为了体现贵贱尊卑制定的制度。选A项。28(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9题)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分析:“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知道程朱理学的这一核心主张,此题应该不难选择。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从哲学本体论高度来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使得这一时期儒家义理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严密的系统性。 此题考察第7分册第2课宋明理学的知识。课文

24、如下描述: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29(2011年海南高考6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答案】B【点拨】对于朱元璋来说,他认为元朝破坏了汉族的礼仪文化,即“圣道”,所以建国之初要恢复儒家文化,因此,朱

25、元璋所说的“先王”不是建立元朝的蒙古人,而应该是与他一样的汉族皇帝,是在明之前的汉族政权,因此,选项A可以排除;题干表明在明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令郡县皆立学”,因此选项D的周朝典制也可排除;题干要求选从实质上来理解,C项是具体朝代制度,排除C,华夏传统指汉族的农耕文明、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所以实质是继承华夏传统,故本题选B。30(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26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

26、民贵君轻【答案】C【点拨】解析1: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解析2:选C。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解答本题时应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景理解分析材料大意,其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鲜明民主启蒙色彩。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从材料中

27、“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故选C项。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对黄宗羲的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天子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天子认为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纵然天子也不能把自己的是非作为判断标准,而应当在学校公议事情的是非。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孙中山继承了其本质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意中华先贤关于 “天下为公”的思想。国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因孙中山的推崇而非常熟悉。31(2008年广东高考3题)某思想家说

28、:“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答案】C【点拨】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并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从自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故选C符合题意。32(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答案】A【点拨】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

29、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33(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3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

30、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答案】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朝理学家王守仁提出的“致良知”强调的是内心的自省,即心学,A正确。34(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2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思想观点主张,借此反映历史学科热点-三农问题,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偏上。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译文为“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意思上看,显然孟子认为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到“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主张,故排除A、B 、D三项,故选C项。35(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