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0KB ,
资源ID:1191564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156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家师之友系列讲座之六.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家师之友系列讲座之六.docx

1、家师之友系列讲座之六家师之友系列讲座第六讲 爱的教育主讲人:何宗海爱是人类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付出的情感。通常多见于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爱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特征。爱的情感虽属于人天性的本能,但也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形成一种固定的倾向性习惯或观念。爱既是一种情感,在一些时候、一些场合和一定的条件下,也表现为一种欲望,具有喜欢、仰慕和求得的意思表达。爱根据人不同的意愿或需求,可有多种定义,狭义的爱特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广义的爱指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喜欢、敬仰等情感。宗教上的爱,具有含蓄的意味,在善和善意的引领下,被解释为尊重与顺从,其核心是信徒对信仰应

2、有的虔诚。第六讲讲得是爱的教育。我们要重点掌握的,有这样八个要点:一是爱是一种责任;二是热爱生命;三是热爱亲人;四是热爱他人;五是热爱集体;六是热爱祖国;七是热爱大自然;八是追求美好的生活。一、爱是一种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应做的事情。人活着要承担相应的任务,完成相应的使命,做好相应的工作。责任有个人的责任和集体的责任。个人的责任指一个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成年人)所必需去履行的职责。集体的责任指一个集体必须去承担的一种职责。责任的追究一般以法律有明文规定的为准。父母的责任,是身处社会的每个已婚的成年男女,在自己的孩子未成年时,必须遵守的抚养教育义务。这属于一种法律责任,带有强制性。责任心是指个人

3、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保障。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责任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态度,是一种发愤图强的干劲,是一种永远坚持的精神。人活着首先应对自己负责。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懂得尊重自己的感情,尊重自己的理想,珍惜自己的宝贵年华和生命的活力。如果一个人做什么都没有责任心,做成做坏无所谓,对自己的行为无约束,不自律,对孩子的生活及前途不顾及,不做长远打算,这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其次是对社会负责。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现实社

4、会,说小了,是家庭、家族或自己及家庭的亲戚邻里,说大了是单位、社会或是整个国家。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社会定位,有自己的社会职业和社会圈子。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决定着他事业的成败。有了责任心,才会认真地思考,勤奋地工作;才会主动做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才会做到主动承担而不推卸。父母之爱,其核心是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这既是一种爱的意愿表达,是人先天的情感,又是一种社会生活法则,是后天的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不仅体现为抚养,在孩子从未成年走向成年的一定年龄阶段,更体现为教育,实施教育和保证受教育,是由国家法律赋予的,比如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龄期。在这个期限内,逃避或放弃自己所要履行的法定责任

5、和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父母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具有科学的内涵和许多成功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孩子树立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从生活习惯的养成开始,使孩子不要过多地依赖父母,凡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的事情,如穿衣、吃饭、洗脸、洗内衣袜子等,都应适时地辅导鼓励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对自己负责的良好习惯,逐渐地形成一种责任意识。这种意识就会伴随他走过一生。二是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孩子学习之余,帮助他们准备些所所喜欢的劳动工具,比如小巧的扫帚、铲子、水壶、抹布等,教孩子学习扫地、擦桌椅门窗、浇花等。三是培养孩子信守诺言习惯。培养孩子养成遇事不要轻易表态,

6、既然表态了,说话就要算数的习惯;作出许诺,要尽可能地兑现。父母如果对孩子承诺了什么,也要争取兑现,如不能兑现,要向孩子说明原因。四是提醒孩子承担责任的意识。孩子最初学习做事,由于陌生,显得笨手笨脚,常常会出错,这是正常的。端水把水洒了,洗碗把碗打了,父母不要因此而制止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由于自己的过失而造成的后果,擦干净洒在桌子或地板上的水,收拾掉打碎了碗。孩子会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觉地反思过错,再干的时候就自然会注意了。而不要因为过错训斥孩子,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不要让孩子感到这事我不能做或这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中会逐渐明白,在任何时候,他们都必须对自己做过的事承担责任。

7、五是提升孩子成功的自信心。孩子初学做事时,由于对所做事情的成败心里没底,会显示出犹豫,不自信,会观望父母的脸色,这时,父母最好的表情是不动声色,让孩子继续做下去,除非做下去要危及孩子的安全,就不要轻易地制止。或许孩子有时会不知所措,求援,无奈,或是发脾气,也不要去管他。让孩子在犹豫中学会判断,学会果断,再做时,他就会有自己的主张。自信心对于孩子的成功非常重要。六是让孩子明确自己与社会的联系。给孩子的责任心一个价值定位。让孩子明白,我所做的一切,是不是父母希望我做的?是不是社会需要我做的?我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谁而做?做了有什么后果?我要对这种后果负什么责任?等等。随着孩子一天天长的,他的责任

8、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就会逐渐地在心中定格。二、热爱生命生物学上的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的半开放物质系统。作为个体的生命,通常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的过程。生命的哲学定义是: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意识,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生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生命在本质上属于条件的产物,从出生到成长、衰老、死亡,整个过程的完成都伴随着各种条件,有些条件具备延续

9、或有益于生命则为福,有些条件具备结束生命或损害生命则为祸。 人的生命既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它的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让人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苏联著名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借着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口说了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教育感动了整个人类半个多世纪、

10、几代人的经典名著,是一部非常值得孩子们阅读的好书。保尔所面临的一切都是作者个人的亲身经历。他失去了初恋,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在为生存而挣扎和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他因疾病而瘫痪在床,眼睛看不见了。他受尽了苦难,却依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我们时常会探讨、会感慨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会探讨、会感慨健康对于一个人的真实含义。我有一位朋友,她是一位高位截瘫的女作家,生活在大西北。在那里,是人们熟悉的“张海迪式的女作家”。上帝在给了她重重磨难的同时,也给了她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对健康的儿女,他们一家和我们一家在过去一段时间曾经是邻居,常在一起活动交流。有一次,她给我讲述了自己对生

11、死的感受:她年近五十岁,心脏不时有异常的情况,几次因病躺在医院里,被医院报了病危。她感觉自己就要死了,默默地流着眼泪。她说她不是怕死,而是不想这么早就死去。在生命的临界线上,她死过许多次了,可是她依然不想死,还想快乐地活着,要去写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家庭、对孩子、对丈夫的热爱。她写下了大约600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十多部个人著作,有的作品被拍成了影视剧。她受尽了痛苦的煎熬,受尽了命运的折磨,可是她依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她想活着,只有活着才能实现她人生的价值;只有活着,她才能写出对生活的感受。她说,只有躺在了手术台上,跟死神对话的那一刻,人才能深刻地领悟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12、!当她手术成功,再次坐着由她憨厚质朴的丈夫30多年如一日,一步一步伴她走过来的轮椅,欣赏着城市和乡村的花草树木,享受着明媚阳光的时候,她感觉真是幸福极了。当又一次走进夏季的城区,看着那红的花,绿的树,白的云,轻轻的风吹拂着脸庞的时候,她感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她告诉我,平日里,人们其实很少对生命的本意进行思考,甚至是稀里糊涂地活着,直到苦难来临了,才想到抗争,才感到弥足珍贵。人的生命,是人类一代代生生不息、血脉传承的结果。父母应当教孩子明白这样几个基本的道理:应当明白,父母的生命是祖辈热爱生命的遗产;应当明白,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热爱生命的结晶;还应当明白,珍惜生命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三、热爱亲人

13、亲情有时候很无奈,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父母也无法选择他们要生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所生的这个人将来会做什么,要做什么,他们唯一的选择是永远爱自己的儿女。法律意义上的亲人概念,是指直系亲属和配偶。直系亲属是和自己有直接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比如父母、夫妻、子女等。亲人之间的感情称之为亲情。亲情的特点,一方面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的,母爱是亲情,爱母也是亲情;另方面是综合的,不是专指母女情,也不是专指父子情,如父子(父女)情,母子(母女)情,手足情(兄弟姐妹),祖孙情(祖辈与孙辈),甚至朋友之情,都是一种亲情。亲情重在“情”字。不是亲人也可以有亲情;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首先是热爱父母

14、。父爱指父亲的天性中对孩子的爱。父爱是严肃、刚强的、博大精深的。父亲从男性的角度,给予孩子坚强,自立,自强,自信,宽容,使孩子能感觉到与母爱不同的爱。有人这样说,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撑;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有人这样说,父爱是理性的,沉默的;是智慧的,无形的;是冷峻的,无语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有人这样称赞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温暖如娇阳;,宽广如江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是一篇歌颂父爱的传世之作。我们从上中学时就为作品所反映出的父

15、子真情所感动。其中有一段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作者最后写道:“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

16、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母爱是母亲天性中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母爱是无私、伟大的。母爱温柔、热情、慈善。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说明了母爱的永恒。歌颂母爱,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常见题材。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男性,在他们成功之后,曾用最美的语言歌颂母爱。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曾说过:“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他八十高龄、功成名就时,回山东老家去为他四十多岁时就去世的母亲扫墓,在墓地长跪不起,老泪纵横,他说了这样

17、一段话:“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指高粱饼子)”。季先生的这段话,更说明了他对母爱的珍惜。美国著名盲人歌手史蒂维旺德成功后的感慨是:“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被人称作奇迹创造者的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近代史上名噪一时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兰西共和国的创始人。他出生在科西嘉岛上,他的祖辈本是意大利贵族世家,后来科西嘉岛被卖给了法国,他便成了法国人。在他11岁的时候,母亲就把他送到离家遥远的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

18、锻炼他的自立能力,终于成就了一番伟大事业。孝心对待父母,真心对待兄弟姐妹,诚心对待亲朋好友。这既是父母对待亲人的态度,也应该成为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四、热爱他人爱并不意味着是一种“获取”,而相反,它意味着“给予”;不意味着得到,而意味着付出。爱别人并不只是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涌现,而更为重要的是给予、为之服务。人的天性希望你去爱别人,希望你通过为别人服务来爱别人,这样做,你就会得到自己心灵的愉悦,实现自身的价值,得到别人对你的尊敬。教育孩子从小懂得去为他人做事,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孩子会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就会为孩子将来的成功铺设一条广阔的通道。我们不妨教孩子做一个这

19、样的练习,并且养成习惯:我们忙碌了一天,在将要休息的时候,给自己留出几分钟时间,边洗漱边仔琢磨一下,在这一天中,有哪些人有意无意地为自己提供过帮助,这些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和亲朋好友,也包括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经常做这种练习,孩子就会习惯于面对现实生活,会让自己的行为举止更加谦逊,就会尝试去为他人做些什么。热爱他人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我们做父母的,不管过去受过什么样的教育,有过怎样的生活经历,都应首先让自己学会热爱他人,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去热爱他人。热爱他人既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涵养,也会由此增强自己在社会上与他人相处共事的能力。1、乐于助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

20、得到别人的帮助。在自我意识日渐强化的今天,强调乐于助人更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已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流传了近半个世纪,教育鞭策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我们这里要讲的是一位在香港长大的新时代的雷锋阿福。2010年4月14日清晨,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自发赶赴灾区抗震救灾。在志愿者队伍中,有一名来自香港的名叫黄福荣的志愿者,人们亲切称他为阿福,多年来,阿福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地震时,他正在玉树县一家孤儿院做义工。震灾造成孤儿院的楼房倒塌,三个孩子和三个老师被埋。大家协力救出了三个孩子和一个老师,正在救援另外两个老师时,余震袭来,阿福不幸遇难,献出了他年仅46岁的宝贵

21、生命。阿福每年都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投身慈善活动,先后历时8个多月徒步从香港行走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汶川和玉树地震后,他毅然去灾区投入到抗震救灾中。 2、乐于受助。接受别人的帮助,要学会感激。感激别人的恩惠也是种美德。我们的社会道德环境习惯于要求人们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并认为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对于“接受帮助的人们是怎样的心理状态”这类问题考虑的却很少,媒体也很少关注这类事件。有一位经常接受别人帮助的教师说出了他多年的感受。他说:我的大半生都是伴随着贫困走过来的。当年我考上师范学校时,要办粮食手续得去粮管所交几十公斤干包谷。想不到的是,村里的一位长辈,把他家刚刚卖猪给国家而换来的一张转粮

22、单,无偿地给了一筹莫展差不多要哭的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读大学时,我师范时的五六位同学,从他们本来就不多的工资中挤出一点来,长期给我不定期地寄钱,让我能心情舒畅地完成学业。我结婚很晚,但工作后就一直有人给我找对象。单位的一位同事就先后给我介绍过7个女孩。虽然我无缘与这些女孩牵手,但我感激这些介绍人。假如没有他们的关心、关注、关爱和关照,我不是生活在这种热情和温暖之中,我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过那几年。我接受过许多人的帮助,尽管我无以回报,但我时时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这颗感恩的心激励我更加倍地努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3、与人为善。与人为善的故事,最早出自孟子这本书:“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

23、大乎与人为善。”孟子给他的学生上课时,经常拿孔子的学生子路的例子来教育他们:“子路十分虚心听取别人指出他的毛病与不足,然后加以改正。从历史上看,凡是君子都是吸取别人的优点、长处,自己来实行善事。如舜、禹等都是如此。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与人为善。”教育孩子心怀善意与人和睦相处,对将来无论是走上社会还是组合自己的家庭,会给孩子在自己的事业与生活中有很多的快乐和很大的益处。与人为善,和睦相处,会改变孩子的性格,增进孩子为人处世的能力,丰富孩子的兴趣,使孩子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有孤独的感觉。五、热爱集体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

24、人自由”。人们也许会觉得“热爱集体”是个离我们的时代越来越久远的非常陈旧的话题。它在上个世纪5、60年代,曾经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时髦过曾经是一代人的时尚生活和精神向往。热爱集体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在人的一生一世中,集体是一个永恒的存在,是人赖以生存的驿站,是人生事业起航的港湾,每个人都离不开集体。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他赖以生存的最早的、最小的集体。这个集体一般至少有三个成员,有些三代人、四代人共同居住的,成员就会更多些。孩子离开家庭走上社会,所谓的社会,就是一个个的集体。从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生,上中学,再到上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再到参加工作,孩子所融入的,其实就是一个个的集体。人的一

25、生,可以说,一刻也离不开集体。集体既是人们生存的地方,更是人们创造生命价值的地方。热爱集体,就是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我们唱了几十年,其中有一句“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唱的就是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热爱集体的。集体主义的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科学含义在于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利益。一切行动和言论以集体为重个人为轻。雷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自古以来,在部队曾世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说的是

26、集体的永久和个人的短暂。几年前,我曾应我中学时代的母校校长的邀请,回母校去,给正在上高中的校友们讲过一次课。离开母校30年了,在时代的变迁中,尽管母校的容颜发生着与时俱进的改变,但这个哺育过我的集体,她依旧保持着以往的那种纯朴和执着,在传承中迎来送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投入她的怀抱,在她的哺育下走上社会,走向未来。30年一晃过去了,站在校门口,有多少物是人非的感慨啊!感慨人生中要经历多少个集体生活。在每个集体中,你是一个匆匆而去的过客,但你却不是一个旁观者,因为那个集体中有你的姓名,有你的脚印,有你留给过去的年轻的容颜和你心目中的一张张熟悉的笑脸,那老师,那同学,那严厉的校长,那敲钟的大爷还有

27、我的农村,还有我的部队,我的机关那些一群又一群的给我知识,给我营养,伴我成长的人们。至今,在我的内心深处,深深地铭记着他们,深深地爱着他们,由衷地感谢他们!热爱集体是与人共处的前提和基础。学会共处是指互不熟悉的人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相互依存。是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的特殊技能,它要求人们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并在这些特殊活动中寻求新的理念,转换旧的思维定式。学会共处,要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异同,了解个体间的共同性、差异性和依赖性,做到懂得自己,尊重他人,提高自立能力;学会共处,要有与人合作的精神。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今天,体现出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要使人与人之间互通、互敬、互爱、互助,要树立对他人和社

28、会的责任感;学会共处,要提倡平等协商、友好共处。平等协商是相互尊重的体现,友好共处是避免冲突,共同发展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际间、家庭间、民族间、国际间的长久共存和互利;学会共处,不仅是单一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还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六、热爱祖国祖国是我们世代生存的国度。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萧伯纳语)。爱国是一国公民的天性,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教育来确立。周总理过去曾说过:“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

29、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邓小平先生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生前曾深情地对全世界说:“作为一国的公民,无论他怀有怎样的情感,对于祖国的情感是一致的。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是的,他为了自己祖国的命运,少小离家,漂泊四海;他为了自己的祖国统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他为了自己祖国的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不要问你的祖国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祖国做什么”。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

30、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凯洛夫)。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有一句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爱国是一种大爱。所谓大爱,也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博爱,是对祖国、对民族、对文化、对历史和对未来的忠贞不渝的爱。教育引导孩子孩子爱国,会使整个家庭的道德情操趋于高尚。七、热爱大自然广义的自然界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和变化着。人的意识也是以自然方式发生的对物质世界反应。自然界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它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狭义的自然界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

31、。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本身赖以生存、生长和繁衍的基础。中国人自古就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这一思想概念最早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走出家门,我们就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走进了太阳的怀抱。在大自然和太阳的怀抱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幸福的。大自然是创造我们生命的摇篮。走进大自然,走进都市,走进原野,走进森林,我们会因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异样的心旷神怡的感觉。我们每一个人,本身就是大自然

32、的产物。千万年来,大自然以其博大的无私奉献的胸怀,向我们人类奉献了安逸幸福祥和的社会环境和无穷无尽的财富。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景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国风光;从“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的田园景色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陲风情。大自然给了我们人类太多太多的无私奉献。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回报大自然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恩人的呢?近100多年来,人类过度的废水排放,江河湖海爆发大规模蓝藻;过度的废气排放,导致冰川融化,酸雨频发;乱砍滥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长江变成了第二条黄河;过度的开垦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尘暴肆虐;滥捕滥杀,珍奇动物濒临绝境。讲段故事:在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牧场,黄昏的时候,老猎人旺姆走出帐篷,突然发现帐篷不远处伫立着一只体态肥大笨重的藏羚羊。老猎人本能地迅速端起猎枪,瞄中了这只送上门来的猎物。就在他正要扣动扳机的时刻,这只藏羚羊“扑通”跪在他面前,老猎人没多想,“啪啪”数声枪响,藏羚羊应声倒地。第二条早晨,老猎人打开藏羚羊的腹腔,他惊呆了,藏羚羊的腹腔内有一只待产的小羊,他想起了昨晚藏羚羊下跪的一幕,那是一个母亲在哀求他救救自己的孩子!老猎人埋葬了这对母子,陪同下葬的,还有他珍爱的猎枪,并为此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