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559.44KB ,
资源ID:1191326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132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简报上交1.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简报上交1.docx

1、简报上交1卷首寄语 作业选粹 学员动态 编者的话人的生殖 教学设计类淑红 新泰市汶南镇第一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知识: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并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能力: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2.通过观察图片、看视频提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2.增强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的情感。教学重点分析: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生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了解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变化,做好卫生保健;受精和

2、胚胎发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作为个体的人的由来。教学难点分析: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脐带是联系胎儿和胎盘的纽带,脐带和胎盘内毛细血管之间的物质交换对于还没有血液循环知识基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学策略:学生在进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表现为一方面对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秘感,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往往又怀有羞怯的心情。教师应当理解学生这样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本节教学的引入方式,如把人的生殖与学生学习过的被子植物生殖相联系,让学生觉得人的生殖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而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巧妙地打破学生碍于面子不敢大胆学习的心理,这样就能

3、够使学生顺利地进入本节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为它是人体的一部分。在讲解受精过程时利用录像让学生领悟数亿个精子中只有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生命来之不易;胚胎发育过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部分,利用图片和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胚胎关键时期的变化;通过资料分析了解孕妇怀孕时身体的变化及观看分娩的录像,感受母爱的伟大。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图片、录像学生:向父母了解自己出生前母亲十月怀胎时的情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说明5分钟导入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开花结果过程,其实我们人类也需要繁衍后代,这是自然规律,因

4、此希望同学们能抱着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我们的生殖问题。首先我们一起来说说大家的采访结果。也许平时这些问题被认为太敏感而被回避,其实,人的生殖和绿色开花植物的开花结果也有相似之处。我们人也是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会知道人究竟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回家以后也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将来你就知道该如何给你们的孩子讲了。板书:第二节 人的生殖课前准备:完成采访我的由来回答:我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还会有其他一些说法)倾听,解除羞怯心里,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25分钟一、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的生殖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每个人都有生殖系统,但是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

5、样。板书:一、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看图,引导学生依次认识男性生殖系统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指出:膀胱是储存尿液的,不属于生殖系统。提出问题: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是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依次认识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问题: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有可能说子宫是主要结构,教师要纠偏)板书:主要结构:睾丸产生精子卵巢产生卵细胞请学生识别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侧剖面图并填图。(比比看谁填得又快又对)认识了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一定会问:精子和卵细胞是怎么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利用图片讲解精子的形成和精子的特点:播放视频“产生精子和排卵”跟着老师看

6、图、识记结构与功能思考回答: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因为睾丸能产生精子。回答: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是卵巢,因为卵巢产生卵细胞。填图、理解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位置关系。请填好的同学说说自己填的结果。倾听观看视频,增进理解视频:产生精子和排卵10分钟二、生殖的过程1、受精过程在生殖活动中男性的精液中有数亿个精子,究竟哪一个精子会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呢?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与卵细胞相遇并完成受精。板书:睾丸精子形成受精卵卵巢卵细胞播放视频:受精过程讲解: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形成胚泡,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称为

7、着床。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大约280天,在此过程中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逐渐发生、形成。下节课再了解胚胎发育的过程。进入新情境记笔记观看视频,认识受精概念视频:受精过程5分钟练习巩固指导学生做书后练习题做练习,进一步理解生殖系统的功能。第二课时:8分钟复习提问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分别是什么?为什么?2、受精是在哪里完成的?播放视频:受精请学生思考:那么多精子只有一个能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有什么感受?思考回答观看视频、发表感想:在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进入卵细胞,与之形成受精卵,可见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多么不容易!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视频:受精30分钟二、生殖过程2、胚胎发育过程胚泡着床以

8、后开始发育,大家肯定很关心:胎儿什么时候长头发?什么时候开始有心跳?等等。播放视频:胎儿发育利用图片进一步了解胚胎发育的主要过程胎儿长大后就要从母亲的子宫分娩出来 。播放视频:分娩分娩是痛苦的,疼痛指数排名第二,仅次于大面积烧伤。常说“儿的生日娘的苦日”,我们要大声的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板书: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具体见板书设计)提出新问题: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是怎样进行物质交换的呢?引导学生读图:子宫内的胎儿、脐带和胎盘。播放视频:胎盘脐带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经脐带和胎盘有母体排出体外。可见母亲在胎儿生长发育期间负担是很重的。指导学生阅读练习

9、题新问题引起新兴趣观看视频,了解胎儿发育不同时期的变化。观看视频,理解母亲分娩时的痛苦,感受母爱。完成笔记思考回答了解胎儿和母体之间的联系是胎盘和脐带观看视频:了解胎盘和脐带的功能了解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视频:胎儿发育视频:分娩视频:胎盘脐带4分钟三、试管婴儿介绍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及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状况了解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3分钟课堂小结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第二节 人的生殖一、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主要结构: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二、生殖发育过程 课后反思:进行生殖过程的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提前准备一些有关人

10、的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录像资料、计算机教学课件以便开展教学。在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时,教师最好让每个学生自主地阅读和分析。一般地说,男生和女生大都更加愿意了解对方的情况。在观看插图和模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观察结构时要逐一明确各个结构的名称和主要功能,并联想一下这些结构在自己身体上的位置等等。观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填写男女生殖系统的侧剖面图,还可以完成练习的第2题。教师在掌握学生观察与思考活动的情况后,可以通过师生间适当的交流,使学生加深对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 生殖的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是学生想了解的,干巴巴的讲解是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的,使用录像是很好的教学方法。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

11、造有机物的教学设计任其全 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一、设计思路本课是以光合作用条件和产物的验证实验为核心的。让学生照猫画虎完成实验操作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但难于满足学生对实验细节的理解需求,更会造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脱节。本设计采取逆推式探究教学法,以问题推动课堂,以对实验操作的思路和原理的理解,引导和带动学生思维的逐步深化,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较严谨的实验设计思路。当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思路明晰,理解深刻时,结果的分析、结论的产生就水到渠成了。本设计的亮点是:1思维创新:改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设计,采取逆向推理的思维从假设的结果出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个探究目标。假设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小学的

12、知识已让学生偏向此假设)淀粉遇碘会变蓝直接将碘液滴到绿叶上行不行?不行怎么办?去叶绿素如何去叶绿素?通过这样一连串设问引导学生完成和理解实验过程的设计:摘取叶片酒精隔水加热脱色清水冲洗滴碘漂洗观察。这种教学摆脱了生硬的传教,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2过程创新:本节课合理安排时间,将对实验细节的问题探究过程、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过程等环节有机地揉合起来。本实验中耗时最多的一段过程是用酒精煮叶片脱色,约需5-8分钟,这段时间如果只是等待是一种浪费。为此,在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的基础上,我在此等待过程中加入了结果预测环节,并要求学生说出预测的理由,激发学

13、生的热情,加深对探究结果的期待。3取材创新:由于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材料天竺葵并不容易取得。此外,由于天竺葵叶片较厚,用酒精隔水加热进行脱色时,时间短则脱色效果不明显,加热时间过长则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改用叶片较薄的酢酱草,脱色时间短,效果明显,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障。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的内容。光合作用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难点,原理复杂,分析性强,在教材编排及知识结构中对后一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有着重要的知识铺垫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验证;教学难点是: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及结果的分析

14、。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浓厚,对光合作用已有初步认识, “淀粉遇碘变蓝”、“对照实验”等知识前期也打下了基础。他们普遍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活跃且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对事物的理性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不强,而且本课所涉及的一些化学知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仍有较大难度。3、教学条件分析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专门的实验室、配套的实验仪器一应俱全。实验材料选用易取材、脱色快的酢浆草。教师在课前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暗处理和光处理。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对照实验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尝试通过实验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培养观察分

15、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严谨的精神。四、教学策略和手段引入部分:借助音乐和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情景中,激发兴趣。实验设计与操作部分:应用问题探究教学策略,采用逆推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设计实验,理解实验原理与过程细节。通过演示录像,创设问题情境。实验分析总结部分:采用期望与事实相对比的策略,让学生完成“结果预测及分析表”,使学生在预期与实际的对比中反思、质疑,有利于实验的理性提升。五、教学过程:1.教学步骤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2.情景激趣观看一组图片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阳光对绿色植物、对自然界的作用,请你来说说关于这方面的认识?观察

16、思考。回答已掌握的相关信息。创设情景,激起学习愿望。3.实验目的剖析从实验主题“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来考虑,你可以提出哪些探究性问题。展示实验目的,提出本实验中需探究的两个问题:条件与产物学生提出问题:如光合作用是在绿叶中进行的吗?绿叶必须要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吗?绿叶在光下制造成的有机物是什么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引出实验目的。4.解读操作原理展示研究目的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请思考:如何检验淀粉?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用碘液的操作录像:录像中这位同学的实验为什么没看出明显的颜色反应?操作中我们需注意些什么?为什么直接加热太危险啦?该如何科学安全地操作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17、:有同学认为,完成了刚才的操作,即绿叶去除叶绿素后,滴碘液就可以检验出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否为淀粉了。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研究目的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进行探究,请分小组设计方案(提示:在这一研究目的中,变量是“光”。)我发现同学们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展示A、B、C方案)从对照实验的变量单一性来考虑,哪一种方案设计更严谨?思考:现在可以将C实验材料放在阳光下照射,让它制造有机物了吗?教师提示:想一想,这样的叶片中有没有可能储存有以前所制造的有机物,如果有,那叶片的遮光、见光部分都有有机物存在,对实验现象有干扰。那该怎样消除这些干扰呢?综合以上

18、我们的分析研究,要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需要涉及到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请你将正确顺序排出来。(展示步骤)学生回答:用碘液学生观看视频。小组交流并回答:叶子的颜色干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我们需要先用酒精去除叶片的叶绿素,为加快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还会对其进行加热处理酒精易燃,需要隔水加热。归纳整理出“摘取叶片酒精隔水加热脱色清水冲洗滴碘漂洗观察”这一系列操作。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引导:不对,因为这些操作还不能证明这些有机物是在光下制造的还是在黑暗下制造的。因此我们还需要以光为变量来设计探究实验。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小组交流方案:常出现的方案会有A:一株遮光植物与一株不遮光植物叶片的

19、对照;B:同一株植物一片遮光叶片与一片不遮光叶片的对照;C:同一株植物同一片叶片的遮光部分与不遮光的对照学生分析并回答:C方案更严谨,因为在该对照实验中,除了光这个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有可能存在的变量最少。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让遮光时间足够长或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小组讨论整理实验流程。根据实验目的,反推实验操作原理。整理和归纳5.实践操作并进行结果预测分析请你按照我们一同设计的实验流程完成实验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暗处理、遮光处理、摘取叶片老师课前已作处理,学生从去叶片夹开始)在实验结果出来前,请各小组先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完成预测

20、分析表。(老师听取小组的预测,指导修正,表扬鼓励!)请你完成后面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与前面的预测进行对照分析。(指导学生分析结果)学生实践操作:取叶片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等待脱色。小组讨论,填写结果预测及分析表,并相互交流。学生操作:清水冲洗滴碘漂洗观察,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小组讨论,与老师交流解决疑问。结果预测,唤起求知欲。6.总结拓展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验证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光,产物淀粉。可以得出了什么结论?关于这个实验,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自己回答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思考: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为什么必须要有光?提示:光是一种能量,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等知识基础)小结:

21、光合作用的概念学生归纳结论:1、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2、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产生疑问:光合作用能产生其它有机物吗?没有叶子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思考并回答:光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没有了光能就没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结合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方学辉 新泰市天宝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绿色植物的蒸腾现象。能说出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学会制作徒手切片的方法,并观察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验证气孔的分布情况,不同植物分布情况不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3.

2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为绿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物科学素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重点难点1.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及叶片的结构、气孔的开闭和分布;2.难点叶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气孔开闭的原理。教学准备校园景物调查表;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教学设计引言 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 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生长期中总吸水量204228 g100%作为组成成分的水1872 g0.29%维持生理过程的水25

23、0 g0.12%?2010 g98.96%展示以上资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自己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水呢?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水是从哪儿散失的?等等。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的。第一部分:探究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结合教材48页和49页内容完成)教材内容分析:1、提出问题: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有关系么?2、作出假设:叶片面积越大,植物散失水分越多。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实验步骤5、得出结论:叶片面积越大,植物散失水分越多。6、表达交流:为什么要对三个枝条做不同

24、处理?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下面: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1)实验假设:.(2)实验器材:枝条(同种植物)、透明塑料袋、锥形瓶、剪刀、清水等。(3)实验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4)实验结果预测:。(5)实验结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学生讨论:(1)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3)第一步:将枝条甲全部去叶,枝条乙全部保留叶第二步:将甲、乙两枝分别插入盛有等量水的两个锥形瓶中并将瓶口密封,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住并扎紧在甲、乙两枝条上。第三步:把甲、乙两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4)乙的塑料袋内壁水珠多,水位下降明显且瓶中液

25、面比甲低。甲的塑料袋内水珠少,水位下降不明显。结合教材总结出:蒸腾作用(1)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根部导管茎叶导管茎叶的叶肉细胞气孔大气(2)部位: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3)影响因素:光照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较强的光照提高了空气的温度和叶片的温度,使叶内水分汽化过程加速,蒸腾作用加强;湿度:较大的湿度使水分汽化速度减慢,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流动状态:在一定范围内,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第二部分:探究叶片的基本结构 首先,组织同学分组合作,根据课本P49的方法步骤,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片

26、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先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装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同时对比课本图2.1-10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然后,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发言,讲述本组实验情况:徒手切片是否成功?自己是怎样做的?制作切片时应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对其他同学的做法有何意见?都看到了叶片的哪些结构?对于发言的同学及时地给与提示、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通过表达和交流,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最终,大家共同总结出叶片的基本结构。 现在我们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那么水分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构中跑掉的呢?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27、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的兴趣。第三部分:探究“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第一步:分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井讨论: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哪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气泡是从气孔中冒出的,因此气泡的位置就是叶片上气孔的位置,而且大多数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的气孔数目一般多于上表皮。 气孔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呢?我们应该选择菠菜叶片的上表皮还是下表皮来观察气孔呢?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进入第二步实验。 第二步:组织学生

28、分组制作菠菜叶下表皮的临时装片,对照课本图3-24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对比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认识气孔的结构,观察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的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充分发挥想像,发现、提出疑问:“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大家讨论、推理解决问题,得出以下结论: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来调节的,而且与细胞内水分的多少有关。当保卫细胞含水多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含水较少时气孔闭合。 紧接着学生又会由此提出疑问:“为什么保卫细胞的形状的变化与水分的多少有关?会不会是保卫细胞的结构有些特殊的地方?”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物像非常清晰,保卫细胞靠近气孔腔一侧的细胞壁厚,相对的另一侧细胞壁薄,于是学生自己得出了答案“保卫细胞与其他细胞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