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35.96KB ,
资源ID:119064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064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安监总煤调135号资料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安监总煤调135号资料要点.docx

1、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安监总煤调135号资料要点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资料要点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四条 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 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

2、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四,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1 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第六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第七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

3、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第九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条 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2 型划分。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

4、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种类型,表2-1,。 表2-1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 类 型 划分依据 简单 中等 复杂 极复杂 地质构造复简单 中等 复杂 极复杂 杂程度 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的稳定和较稳定煤不稳定和极不稳资源/储量占全矿井稳定和较稳定煤层层的资源/储量占定煤层的资源/储煤层稳定 资源/储量的80%及以的资源/储量占全全矿井资源/储量量占全矿井资源/程度 上其中稳定煤层资矿井资源/储量的 的60%,80%,含储量的60%及以源/储量所占比例不40%,60%,含40%, 60%, 上 小于40% 煤层瓦斯含量大煤与瓦斯突出矿煤层瓦斯含量小于煤层瓦斯含量大于3瓦斯类型 /t于或等于4m井或按

5、照煤与瓦334m/t /t 或等于8 m3且小于8 m/t 斯突出矿井管理 水文地质 简单 中等 复杂 极复杂 类型 顶底板较平整局顶底板凹凸不平顶底板凹凸不平顶底顶底板平整顶板完部凹凸不平顶板顶板裂隙比较发顶板岩性松软、破板 整性好裂隙不发育 较完整、裂隙不很育岩性比较松软碎裂隙发育 其他 发育 破碎 开采 8?,25? 25?,45? 倾角 8?以下 45?及以上 地质 ,含8?, ,含25?, 条件 其他煤层大面积遭受一般不出现陷落柱、偶有陷落柱、冲击常有较多陷落柱、特殊陷落柱、冲击地冲击地压、地热和天地压、地热和天窗冲击地压、地热和地质压、地热和天窗等窗等地质危害 等地质危害 天窗等地

6、质危害 因素 地质危害 注:1.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按本规定第十一条执行。 2.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按本规定第十二条执行。 3.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按煤矿防治水规定执行。 4. 按划分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井工煤矿地质类型。 露天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露天煤矿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3种类型,表2-2,。 3 表2-2 露天煤矿地质类型 类 型 划分依据 简单 中等 复杂 地质构造复杂简单 中等 复杂、极复杂 程度 煤层稳定程度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极不稳定 坚硬岩与软岩互层软以坚硬岩层为主软坚硬岩与软岩互层软弱弱结构层(面)极

7、发育弱结构层(面)不发结构层(面)发育软弱结软弱结构层(面)很多工程 育有很少的软弱结构层(面)多或层间距为或层间距小于15m含地质条件 构层(面)或层间距15,30m含水性中等水性强或有井工煤矿大于30m含水性差对边坡稳定有一定影响 开采破坏边坡现象等不影响边坡稳定 严重影响边坡稳定 地形有利于地表水的自然排泄露天煤地形不利于地表水的自地形不利于地表水的矿附近无地表水体然排泄露天煤矿附近有自然排泄露天煤矿附或距地表水体很远地表水体但距地表水体近有地表水体地表水地表水与地下水无较远地表水与地下水联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水力联系,地质构造系不密切含水层补给条地质构造复杂或煤层水文 简单构造断裂对露

8、件较差,地质构造中等上部被较厚的松散含地质条件 天煤矿的充水作用煤层上部无松散含水层水层覆盖,含水层发甚微,含水层不发或松散含水层厚度不大, 育不易疏干,边坡岩育不需要疏干,边含水层虽较发育但易于层软弱夹层发育地表坡岩层岩性坚硬软疏干,边坡岩层软弱夹层水、地下水对露天开采弱夹层不发育地表较发育地表水、地下水和边坡稳定有很大影水、地下水对边坡稳对边坡稳定有一定影响 响 定基本无影响 注:1.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按本规定第十一条执行。 2.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按本规定第十二条执行。 3. 按划分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露天煤矿地质类型。 第十一条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依据以断层、褶皱、岩浆岩等影响

9、采区合理划分因素为主。 ,一,简单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岩的影响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主要包括: 1.产状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伏, 2.缓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 3.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 ,二,中等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局部受岩浆岩的影响对采区的合理划4 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有一定影响。主要包括: 1.产状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2.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及倒转。 ,三,复杂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

10、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只能划分出部分正规采区。主要包括: 1.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 2.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 3.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四,极复杂构造。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很难划分出正规采区。主要包括: 1.紧密褶皱、断层密集, 2.形态复杂的褶皱断层发育, 3.断层发育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 第十二条 煤层稳定性以煤层变化规律和可采性划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确定。 ,一,煤层稳定性定性评定。 1.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类单一。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11、2.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5 结构简单至复杂,有2个煤类。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及煤质变化不大。 3.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3个或3个以上煤类。主要包括: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合煤层。 4.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零星分布,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的复合煤层。 ,二,煤层稳定性定量评定。 薄煤层以煤层可采性指数为主煤厚变异系数为Km辅,中

12、厚及厚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参照指标见表2-3。 表2-3 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 稳定煤层 较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煤层 主要指标 辅助指标 主要指标 辅助指标 主要指标 辅助指标 主要指标 辅助指标 薄 0.95,K?25%,?35%,?mK?0.95 ?25% 0.8,K?0.6 K,0.6 ,55% mmm煤层 0.8 35% 55% 中厚?40%,?0.8,K?25%,?0.95,Kmm?25% K?0.95 ,65% K,0.65 mm煤层 40% 0.8 65% 0.65 厚 30%,?0.95,K?50%,?0.85,K?mm?30% K?0.

13、95 ,75% K,0.70 mm煤层 50% 0.85 75% 0.7 K煤层可采性指数计算方法: mn,K (2-1) mnK式中:煤层可采性指数, m6 n参与煤层厚度评价的见煤点总数, 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 n煤厚变异系数计算方法: S (2-2) ,,100%Mn2()MM,1, (2-3) 1iS,n,1式中:煤厚变异系数, ,每个见煤点的实测煤层厚度m, M1煤矿,或分区,的平均煤层厚度m, Mn参与评价的见煤点数, S均方差值m。 第十三条 基建煤矿移交生产后应在1年内进行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编写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A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

14、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第十四条 一个煤矿原则上只评定划分一种地质类型但在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工程地质条件等有明显分区规律时可分区、分煤层划分地质类型。 第十五条 煤矿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第二节 煤矿地质基础资料 7 第十六条 煤矿必须备齐下列区域地质资料和图件: ,一,矿区内的各类地质报告, ,二,矿区构造纲要图, ,三,矿区地形地质图, ,四,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五,矿区主要地质剖面图。 第十七条 煤矿必须备齐下列地质资料及图件: ,一,地质勘

15、探报告、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建矿地质报告和生产地质报告等, ,二,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三,煤矿地形地质图或基岩地质图, ,四,煤矿煤岩层对比图, ,五,煤矿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和立面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 ,六,煤矿地质剖面图, ,七,煤矿水平地质切面图,煤层倾角大于25?的多煤层煤矿, ,八,勘探钻孔柱状图, ,九,矿井瓦斯地质图, ,十,井上下对照图, ,十一,采掘,剥,工程平面图,急倾斜煤层要绘采掘工程立面图, ,十二,井巷、石门地质编录, ,十三,工程地质相关图件。 8 第十八条 煤矿必须备齐下列地质资料台账: ,一,钻孔成果台账, ,二

16、,地质构造台账, ,三,矿井瓦斯资料台账, ,四,煤质资料台账, ,五,井筒、石门见煤点台账, ,六,工程地质资料台账, ,七,资源/储量台账, ,八,井田及周边采空区、老窑地质资料台账, ,九,井下火区地质资料台账, ,十,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第十九条 煤矿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第二十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建立地质资料档案室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资料要齐全、完整分类妥善保存便于利用。 第三章 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 第二十一条 当煤矿地质资料不能满足建

17、设和生产需要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调查与勘探收集相关地质资料重点调查煤矿内或周边煤矿开采情况并将老窑、采空区标绘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井上下对照图等相关图9 件上。 第二十二条 煤矿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 ,一,原勘探程度不足或遗留有瓦斯地质、水文地质或重大工程地质等问题, ,二,在建矿和生产过程中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三,煤矿内老窑或周边相邻煤矿采空区未查清, ,四,资源整合、水平延深或煤矿范围扩大时原地质勘探报告不能满足煤矿建设和安全生产要求, ,五,提高资源/储量级别或新增资源/储量, ,六,其他专项安全工程要求。 第二十

18、三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应以查明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及结构、瓦斯赋存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等为主要任务满足工程设计和安全采掘,剥,要求。 第二十四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程应遵循物探、钻探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一孔多用”钻孔应兼顾构造、瓦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多项任务。 第二十五条 井工煤矿补充勘探工程布臵应坚持井上下结合且与井巷设计工程结合。勘探线原则上应垂直于煤层走向布设。 沿走向推进的露天煤矿应平行于煤层走向布设勘探线之间应尽量保持平行等距并和地质剖面线一致。 10 补充勘探钻孔应穿过最下部可采煤层底板至少30米。 第二十六条 勘探工程原则上应布臵在已有的勘探线上。井工煤矿加密勘探

19、线应尽量与石门、采区上,下,山等主要井巷工程的方向一致。为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和井巷设计需要等勘探工程可按实际需要合理布臵。 第二十七条 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有益矿产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采样化验圈定符合工业品位和可采厚度要求的范围编写相关报告。 第二十八条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应由煤矿企业组织实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现场工程结束后6个月内提交补充地质勘探报告。补充地质勘探设计和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设计和报告编写提纲参考附录D、E,。 第四章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第二十九条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

20、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每个煤矿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提出普查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小煤矿集中的矿区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区域性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定防范事故的措施。 第三十条 采空区普查应采用调查访问、物探、化探11 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应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第三十一条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应收集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

21、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第三十二条 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应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构造纲要图。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 第三十三条 陷落柱普查应查明矿井内直径大于30米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 第三十四条 瓦斯富集区普查应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编制瓦斯

22、地质图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工作。 第三十五条 导水裂缝带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矿井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如果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其导水裂缝带波12 及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体,的在掘进、回采前应当对含水层,体,进行疏干。 第三十六条 地下含水体普查应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排水建议。 第三十七条 井下火区普查应查明火区范围、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提出防灭火措施建议。 第三十八条 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查明井田

23、内岩浆岩侵入体分布范围、古河床冲刷带、古隆起、天窗等将查出的不良地质体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第五章 煤矿地质观测与综合分析 第一节 地质观测 第三十九条 煤矿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统一。 ,一,观测、描述、记录应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记录簿上记录簿统一编号妥善保存, ,二,观测与描述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表达确切、重点突出、图文结合、字迹清晰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三,观测与描述应记录时间、地点、位臵和观测、记录者姓名, 13 ,四,观测与描述应做到现场与室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五,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转绘在素描卡片、成果台账及相关图件上由观测人员进行校对

24、。 第四十条 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揭露岩层的特征、厚度及产状等煤层、顶底板及标志层应重点观测同时对井巷施工中的巷道变形、冒顶、片帮、底鼓和出水点等情况进行观测。 露天煤矿采煤工作面观测间隔根据工作面推进速度和煤层稳定性来决定,煤层测绘点间距应以能连出圆滑的分界线为准,煤层顶底板,包括夹矸,测绘点间距不应大于20米特殊情况应加密。 第四十一条 沉积岩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碎屑岩类,砾岩、砂岩,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碎屑成分、大小、形态、磨圆度岩石分选性结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 ,二,黏土岩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及页理特征固结程度滑腻感断口形状可塑性吸水软化或膨胀特点黏结性所含化石及其保存完整程度结

25、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 ,三,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主要成分及杂质成分硬度所含化石、结核或包裹体大小、形态、分布情况裂隙发育特征、方向性和充填物与稀盐酸的反应状况等, 14 ,四,沉积岩层还应描述层理类型和特征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等。对于煤层对比困难的煤矿应系统收集沉积相、沉积旋回等资料。 第四十二条 煤层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井筒、石门和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应进行观测,顺煤层巷道的观测点间距按表5-1执行遇地质构造时应适当加密。 表5-1 煤层观测点间距 煤层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极不稳定 观测点间距l/m 50,l?100 25,l?50 10,l?25 l?

26、10 ,二,观测煤层厚度、煤分层厚度、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夹矸,层,厚度、岩性和坚硬程度煤体结构及其空间展布裂隙发育特征。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按表5-1规定的间距探测煤层全厚。 ,三,层位难以判断、煤层对比困难时还应观测煤的光泽、颜色、断口、软硬程度、脆韧性、结构构造和内生裂隙的发育情况煤层中结核与包裹体的成分、形状、大小、坚硬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等。 ,四,煤层含水性、产状要素。 ,五,煤层顶底板特征其中包括:伪顶、直接顶、伪底和直接底的岩层名称、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必要时测试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六,煤层变薄、分岔、合并时应观测煤层结构、煤厚、煤质、煤层的接

27、触关系、围岩岩性等。 ,七,煤层尖灭时应对尖灭层位进行全面观测分析15 尖灭原因。 ,八,在煤层被冲刷区域应观测冲刷带岩性、冲刷标志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等基础资料。 ,九,煤层风氧化带等其他需要观测的内容。 第四十三条 断层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 ,二,断层带中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情况及充水性等, ,三,断层两盘煤、岩层的层位、岩性、产状、错位和牵引特征、伴生和派生小构造、断层类型, ,四,断层的切割关系断层、褶皱的组合特征, ,五,断层附近煤层厚度、煤体结构、围岩破碎程度、

28、出水和瓦斯涌出情况等。 第四十四条 褶皱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褶皱形态、两翼产状, ,二,褶皱位臵、轴面、走向、倾伏向和倾伏角, ,三,褶皱与煤层厚度变化、煤体结构变化、顶底板破碎等关系。 第四十五条 岩浆岩体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结晶与自形程度、分布排列特征, ,二,岩体产状、形态、厚度、侵入层位对煤层厚度16 和煤质的影响。 第四十六条 陷落柱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形状、大小和陷落角, ,二,柱面形态, ,三,充填物的岩性、层位、密实程度和含水性, ,四,陷落柱附近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等, ,五,陷落柱的伴生构造。 第四十七条 露天煤矿边

29、坡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边坡岩层,岩体,的岩石特征软弱结构层,面,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接触关系、接触面的特征及产状等, ,二,与边坡稳定有关的各类地质构造包括断层、褶曲和裂隙等的性质、产状、发育方向及程度、裂隙带宽度、充填物等, ,三,松散及风化岩石的岩性、次生矿物、岩石破碎程度、与坚硬岩石的接触关系及接触面特征等, ,四,滑坡体,包括排土场,位臵、范围及滑落时间、滑动方向、滑落面产状及渗水情况等。 第二节 资料编录 第四十八条 井下,现场,观测、记录、描述的地质现象必须于升井后2天内整理完毕并反映在相关图件或台账、素描等地质文档中。对采掘,剥,工程布臵有影响或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地质信

30、息应及时报告矿井总工程师。 第四十九条 立井素描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立井应17 编录2个互成直角的井筒素描剖面其中主素描剖面应与矿井地质剖面的方向相一致。必要时需加绘井筒水平地质断面图。 第五十条 石门和斜井素描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或中等时可编录一帮,或顶、底,素描图,构造复杂程度为复杂或极复杂时应绘制素描展开图。 第五十一条 岩巷素描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中等或岩巷沿同一层位掘进时每隔20,50米编录一个迎头断面遇地质构造时加密,构造复杂程度为复杂、极复杂或岩巷穿层掘进时应编录一帮素描图或素描展开图。 第五十二条 煤巷素描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巷道能够揭露全厚的近水平、缓倾斜煤层稳定或较稳定时应实测煤层小柱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时应编录一帮素描图。巷道不能揭露全厚的近水平、缓倾斜煤层时第一分层巷道应做一帮素描图。 ,二,巷道能够揭露全厚的倾斜、急倾斜煤层稳定或较稳定时应编绘实测煤层小柱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时应编录迎头断面并编绘巷顶,或底,水平切面图。巷道不能揭露全厚的倾斜、急倾斜厚煤层时应编录煤门一帮素描图和必要的迎头断面并编绘巷顶水平切面图。 第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