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82.59KB ,
资源ID:119037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037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课外拓展.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课外拓展.docx

1、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课外拓展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课外拓展训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一)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

2、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

3、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

4、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词中对于眉

5、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B. 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C. 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D. 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B. 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

6、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C.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用金箔或彩纸装饰物“花子”。D. “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

7、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人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关系颠倒。“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错,原文第二段是“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8、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或然变必然,原文第四段为“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曲解原意,“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错,前一句对应的原文为第一段“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

9、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其中的“眉黛”是用来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第二段原文为“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这一句中的“眉黛”是用来写愁绪,体现女子的惆怅心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

10、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11、。”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改)【注】雒阳:洛阳。 郦食其:人名。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

12、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B.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太宗。C.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

13、“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D. 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 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C. 张良足智多谋。败蛲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 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

14、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答案】4. B 5. A 6. B 7. (1)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解析】试题分析:4.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 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通过“下邳”“留”“陛下”这些标志可以判断。原文标点: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

15、,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

16、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

17、:),“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5.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A项中 “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表述错误,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周代诸侯的五等爵,载在先秦两汉文献中,是灼然无疑的。但是,由于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学术界发现在地下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诸侯的五等爵名并无定称。针对地下材料与传世文献的矛盾现象,国学大师王国维率先撰古诸侯称王说一文,旨在强调“古

18、者天泽之分未严。诸侯在其国内自有称王之俗” ,但并未否定周代诸侯的五等爵问题。其后,傅斯年、郭沫若、杨树达等一批学界名宿,依据金文中诸侯爵名无定称的现象,遽然否定了周代诸侯的五等爵制。他们的论断也就成为在史学界占支配地位的说法。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 项中“没费一兵一卒”错,原文第二节“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可以判断出。【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

19、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7.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 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愿”、“留壁”、“具”、“益”、“绝”、“还”、“固”等实词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考点定位】翻

20、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

21、。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

22、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

23、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

24、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骆谷晚望韩 琮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注】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要道,是一处军事要隘。韩琮于唐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后为人所逐。此诗是其失位还乡之作。8. 以下是对本诗的分析鉴赏,选出不正确的两项( )( )A.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这类诗大多以景起兴

25、,以情结景,往往借助眼前实景,抒发心中幽情。B. 首句“如画”“如丝”两个比喻,将大景与远景交错,使山光与水色竞美,描绘出秦川渭水一派锦山绣水的美丽图景。C. 首句的美景都是诗人站在骆谷“一望”中摄取的,又是在辞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见到的。D. 韩琮借用“公子王孙”来指代宦游人,实即自指,表达了自己乐而忘返,辜负了家乡的韶华美景的心情。E. 本诗运用对比、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起句写美景,景美得惹人眼馋;收句写愁肠,肠愁得寸寸欲断。9. “莫来好”与“断肠枝”是什么关系?试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案】8. AD 9. “莫来好”与“断肠枝”是因果关系。本来“岭花”并无所谓“断肠枝”,

26、但对于遭逐沦落“去国还家”的诗人来说,“如画如丝”的秦川渭水,只因诗人这个断肠人而令其更加肚肠断绝,“岭花”才幻成了“断肠枝”断肠人对断肠枝,自然不如莫来好了【解析】8.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以下是对本诗的分析鉴赏,选出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

27、项,“托物言志”错,从诗歌标题来看,“骆谷晚望”,应为“缘景抒情诗”。D项,“表达了自己乐而忘返,辜负了家乡的韶华美景的心情”错,这是原典本意,韩琮反用“公子王孙”的典故,说自己这次“去国还乡”还不如“莫来好”,抒发了忧愁的情绪。(四)名句默写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2)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3)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

28、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_,_,_,_。(4)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三类人的句子是:_,_,_。(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6)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7)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

29、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8)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为了突出鹏鸟的形象,将夸张用到了极致:“_,_;_,_。”(9)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一文中借用的齐谐对鹏鸟的描述:“_,_,_,_.”(10)逍遥游一文,善用对比手法,充满思辨精神。比如同样一杯水,小草与杯子置于其上结果截然不同:“_,_。_,_。”(11)逍遥游一文,虽然想象奇特,笔法夸张,但逻辑推理十分严密。比如出行远近与聚粮多少的例子:“_,_;_,_,_,_,_。”【答案】 (1). 朝菌不知晦朔 (2). 蟪蛄不知春秋 (3). 野马也 (4). 尘埃也 (5).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

30、故夫知效一官 (7). 行比一乡 (8). 德合一君 (9). 而征一国者 (10). 至人无己 (11). 神人无功 (12). 圣人无名 (13). 其正色邪 (14).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5).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6).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7). 我决起而飞 (18). 抢榆枋而止 (19). 鹏之背 (20). 不知其几千里也 (21). 怒而飞 (22). 其翼若垂天之云 (23). 鹏之徙于南冥也 (24). 水击三千里 (25).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6). 去以六月息者也 (27).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8). 则芥为之舟 (29). 置杯焉则胶 (30). 水浅而舟大也 (31). 适莽苍者 (32). 三餐而反 (33). 腹犹果然 (34). 适百里者 (35). 宿舂粮 (36). 适千里者 (37). 三月聚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