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8.95KB ,
资源ID:119029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029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界地理杨青山版期末复习2.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界地理杨青山版期末复习2.docx

1、世界地理杨青山版期末复习2第六章 亚洲第一节 亚洲地理概述 面积与陆地轮廓1、面积:4400万km2,世界最大洲,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9.4%, 非洲次之(一)北亚大区:由于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北亚大区又进一步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区、中西伯利亚高原区和俄罗斯远东山地区等3个亚区。(二)中亚大区:中亚大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多为山脉环绕的高原、盆地与低地,因此受海洋影响较小,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和内陆流域及温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景观。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雪线以上的高山地带具有高山气候和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观。在中亚内部,由于地形类型不同和受其影响而导致降

2、水量分布不均。根据自然景观的内部差异,具体可分为5个亚区。(三)东亚大区:东亚大区位于亚洲大陆中低纬度的大陆东缘,东濒太平洋,西接亚欧大陆,典型的季风型气候。根据陆地轮廓、地表形态以及纬度的差异,东亚大区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区。(四)东南亚大区:东南亚大区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是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过渡地带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地带。根据内部的区域差异,东南亚大区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区。(五)南亚大区:南亚大区于亚洲的南部,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强烈的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依其内部区域差异,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区。(六)西南亚大区也称西亚

3、大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基本上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为强烈的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多内陆河流和内陆湖泊,植被以荒漠和半荒漠为主。根据地形与气候的差异,西南亚大区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区。二、亚洲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地势与地形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中高周低,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亚洲气候的突出特征:(1)强烈的大陆性。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多数地区大陆度均在50%以上。(2)典型的季风性。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3)类型的复杂性。除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4)各气候要素变化的极端性。这既是气候大陆性

4、的一个反映,也是其气候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如亚洲具有世界上少见的冷、热、湿和干燥的极端地区。水资源(三)生物多样性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第二节 亚洲的工业化与代表性工业化国家(一)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进口替代工业化:用国产化工业品替代进口品,是为减少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从发达国家的竞争攻势中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建立本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而采取的“内向型”工业化战略。 出口导向型工业化: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把所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向国外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即为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在亚洲,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NIEs在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国家和中国自80年代以来依次采取了这

5、一战略。新一轮混合型战略:在不同产业领域和同一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互为转移的,既为“混合型”战略。 二、亚洲唯一的发达工业化国家日本(一)自然条件概述气候地域分异 自然灾害频繁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经济发展轨迹明治维新与近代化 对外扩张与工业化 二战后经济恢复与高速增长的原因(三)经济发展的因素 国内 国际(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五)产业区位与国土结构的变化:日本的工业地带和工业地域(六)现代国土结构的特征国土结构呈现如下特征:(1)三大城市圈与地方圈的差距很大。(2)中间地带的存在及经济实力向第一国土轴高度倾斜。(3)在三大城市圈中向首都圈的集中尤为显著。东京为

6、顶点的城市体系 中枢管理职能是城市的高级职能,是决定现代大城市的吸引力、成长力的最主要的职能。中枢管理职能可分为行政的(政治)、经济的、文化-社会等三种类型。分别由政府机构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各种机构、民间企业的总部和分部职能以及大学、媒体承担。日本的国土结构指标三大城市圈、 中间地带与地方圈 三、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一)韩国的工业化过程汉江奇迹1.一贫如洗的经济基础 2. 政府主导下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3.重化学工业化:从进口替代到出口 4.稳定增长结构的确立(二)经济特征与经济危机1.投入拉动下的经济增长2.政府主导、财阀唱主角的经济结构4、辅助产业的对外依赖 (三)主要竞争优势产业的发展与分

7、布1. 钢铁2. 造船3. 汽车4. 电子电气(四)首都圈极化的国土构造 1. 高密度的城市国家2.首都圈一极集中3.工业地域结构第三节 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 (一)发展中的大国文明古国 印度河流域文化政治、军事和科技大国。印度大学毕业生和熟练劳动力的数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三位;科技人员数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与中国大体相当;出版的技术著作数量占世界第八位;其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电子技术均居世界前列,比尔盖茨认为,21世纪印度将成为软件超级大国。从经济方面看,印度在近代沦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独立以后,印度选择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 (二)

8、经济发展条件自然条件:(1)地形。低缓平坦,平原和低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3%,山地只占25%,其余为海拔不足1 000 m的高原和丘陵。(2)土壤。以冲积土和热带黑土为主。此外,印度还有红壤、森林土、荒漠土等土壤分布。(3)气候。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十分充足,降水充沛,季节分配不均,易发生洪涝、干旱灾害。(4)水文。河流水量丰富,但流量的季节变化大。(5)矿产资源。最重要的有煤、铁、锰、云母、铝土、铀、钍和稀土矿,其中云母储量居世界首位,其他几种也居世界前列,除自给外有的还可大量出口。依赖进口的矿产品有锡、锑、镍、钼、钴、钒、铂等,大部分依赖进口的有石油、铜、铅、锌、钨、石棉和

9、磷灰岩等人口劳动力条件: 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属成年型,政治经济条件: 科技条件:社会文化条件: (三)工农业发展及其问题发展模式 三大革命“绿色革命”、“白色革命”、“蓝色革命”。 重要手段农业合作社。包括农业信用、销售、耕种、牛奶、渔业、农产品加工、消费以及住宅合作社等 。部门结构: 印度农业以种植业占绝对优势,在种植业中又以粮食作物为主。稻谷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小麦为印度另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0%,在世界上亦居第二位。在畜牧业中,养牛业最为重要,印度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 3. 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能源

10、短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资金和技术对国外的依赖性较强 (四)信息技术(IT产业)的发展及分布原因 政府的大力扶持:建立了一系列利于IT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建10个科学园。 国际市场的推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对软件工程师、电气工程技术和各种软件的需求急剧增长,为印度IT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也为印度的科技人才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质优价廉的专业人才:印度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够操英语的科技人才库,而且素质高、成本低。印度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和编程人员的工资仅分别相当于美、英等国的1/6和1/8。 IT企业的优质管理:重视质量控制标准,培养自主开发能力。二、东南亚(一)自然环境

11、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联系两大洲的“桥梁”和连接两大洋的纽带, 地形多山,平原很少 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锡、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最为重要。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道,(二)人口 增长最为迅速 分布十分不平衡。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尤其是少数大城市畸形膨胀。大量外来移民的迁入。是自然增长率持续偏高。东盟三、中亚(一)自然环境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为主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东部帕米尔高原区地势高峻,以高山气候为主西部土兰平原区和哈萨克丘陵区地势平坦,极端干燥性、强烈大陆性和显著地带性是其气候的主要

12、特征。(三)灌溉农业(四)采矿业和制造业四、西亚指东起阿富汗西迄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的亚洲广大西部地区,共有20个国家,“五海三洲”之地地形以高原为主 气候以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地表径流十分稀少,景观以热带和亚热带荒漠、半荒漠为主。(二)石油经济的特点生产的高度集中性是西亚石油经济的显著特征。主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加工能力较弱,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三)阿拉伯世界包括2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以操阿拉伯语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为主,因此被泛称为“阿拉伯世界”。 (四)水资源与地缘关系中东共包括17个国家,即除阿富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之外的其他16个西亚国家和与之毗邻的非洲国家埃及。

13、中东位处于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地带,南、西、北三面分别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故常称之为“三洲五海之地”。第七章 欧 洲第一节 欧洲自然地理概论一、欧洲自然地理环境一)地理位置 大部分属于北温带 亚欧大陆的西部,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同亚洲分界,(二)大陆轮廓及地形特征 轮廓特征: 水平轮廓破碎、大陆东宽西窄、多半岛、岛屿和内海、边缘海。地形特征: 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突出,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大致可以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西岸的连线为界将地形分为东西两部分: (1)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较为单一。 (2)西部山地平原交错,地形比较复杂。(三)气候特征

14、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显著。成因:(1)地带性特征比较突出,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特征决定的。 (2)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区的分布, 主要是受到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洋流、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四)河流与湖泊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通航条件好,通航里程长,多国际性大河。两大流域主要为雨水补给、雪水补给和冰川补给三种类型。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伯朝拉河、莱茵河、北德维纳河、易北河、卢瓦尔河、维斯瓦河等,其中,经济意义最大的是莱茵河、多瑙河和伏尔加河。2湖泊 (1) 分 布 湖泊广布,以北欧和阿尔卑斯地区分布比较集中。冰川湖,还有构造湖、喀斯特漏斗湖、泻湖、火

15、口湖、牛轭湖以及综合成因湖泊等。 二、区域性人地关系基本问题一)自然资源评价1土地资源2矿产资源3生物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4淡水资源(二)欧洲的资源环境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较丰富,自然环境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三、欧洲自然地理分区(一)北欧区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和冰岛,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紧靠大西洋和北冰洋,冰川地貌。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的海洋性特征突出。以针叶林为主要植被类型,南部地区为针阔叶混交林,在北部边缘和山区的主要为苔原。主要自然资源是森林、水力、铁矿、铜矿和磷灰石。(二)西欧区 包括不列颠群岛、法兰西和荷比低地三部分。位于欧洲中纬度地带的西部,紧靠大西洋和北海,面

16、迎温湿的西风环流。 地形上山地与平原交互更替,气候以冬温夏凉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植被类型以中生、湿生植物为主。(三)中欧区中欧西起莱茵河和埃姆斯河、东到布格河与普鲁特河,北起北海与波罗的海,南到阿尔卑斯山与多瑙河,位于欧洲大陆中部。棕壤和落叶阔叶林为代表的土壤植被类型,带有明显过渡性特征的温和大陆性气候。1中欧平原 2中欧块状山地 3喀尔巴阡山和多瑙河中下游平原 4阿尔卑斯山地四)南欧区伊比利亚、亚平宁、巴尔干三大半岛及其附近岛屿。该区主要属于新生代的褶皱山地和隆起的高原,地表海拔较高,起伏较大;冬雨夏干的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耐旱常绿植被等都构成了南欧区的共同特征。(五)东欧区东欧平原、乌拉

17、尔山区和克里木半岛三个亚区,是欧洲五大地理区中最大的一个。第二节 欧洲人文地理概论一、欧洲的人口、民族与文化 (一)欧洲人口地理特征 1人种构成以白种人为主,人口增长缓慢 2人口密度较大,且分布不均匀3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二)欧洲的民族与民族问题 (三)欧洲文化地理特征1欧洲的语言及其分布2欧洲的科技3欧洲的宗教及其分布基督教 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和印度教4欧洲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欧洲的一些民族语言成为世界性语言,像英语和西班牙语。 欧洲近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生产管理技术逐渐扩散到全球,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使人类进入了近现代社会。 欧洲不仅产生了资产阶级,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

18、并且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扩散到全世界。 欧洲的生活方式、宗教、音乐、美术和竞技体育的许多项目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采用。近代以来欧洲文明的扩散,导致了世界时代的跃迁。欧洲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至今依然重要。二、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 三、欧洲近现代经济的形成与扩散 四、欧洲现代经济地域格局 欧洲共同体北欧 西欧中 南 东(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第一,以欧洲共同体为基础,在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进一步向“欧洲联盟”进军,因此,欧共体-欧盟成为整合欧洲经济的有效平台。第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从世界超级大国衰退为欧洲一般经济大国。五、欧洲

19、经济一体化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欧洲联盟第三节 欧洲主要国家英 国 (一)岛国地理环境特征 世界著名岛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岛国。其中大不列颠岛是欧洲第一大岛,该岛又由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三部分组成。 多低山、丘陵。大不列颠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温带海洋性气候。河网稠密,河流短小。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且分布集中。(二)能源资源优势 煤炭资源 总储量大,可采储量高。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北海油田地质条件较好,钻井成功率高,油气井均可自喷,并且油质好,含蜡少,含硫低,可炼高级成品油。 核电能源发展较快(三)三大产业兴衰演化1. 第一产业 英国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

20、主,其次为种植业及园艺业。2. 第二产业 仍然是世界工业大国,其工业可分为传统部门、新兴部门和高科技部门三大类。3.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英国经济中最大部门。 英国历来重视交通运输业:(四)伦敦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伦敦是英国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它的金融业高度发达,是世界上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原因6法 国(一)自然条件的优、劣势分析1.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优势 2.多样的气候 3.完整的水系 4.能源资源贫乏(二)农业在欧洲突出的地位法国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 (1)劳动生产率高 (2)农业结构合理 (3)专业化水平高(三)完整的工业体系 旧工业部门 一直是法国的优势部门

21、,很传统,历史悠久,包括纺织、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消费性的轻工业。 新工业部门 二战后,机械、汽车、飞机、造船、电子、钢铁、炼铝、炼油、石油化工、人造纤维、塑料、核能、宇航等新兴的工业部门发展迅速,许多工业产品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四)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资源丰富 法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如云的游客,成就了世界上最发达的旅游业。 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措施 在主要客源市场大力开展促销活动。 重视开发国内旅游市场。德 国 (一)欧洲的“火车头” 位于欧洲大陆中部,处于西欧通往东欧,北欧抵达南欧的陆路交通十字路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陆上德国与9个国家接壤,是欧洲除俄罗斯之外拥有

22、邻国最多的国家。其陆上交通和海上交通均十分便利。(二)政治地图的演变(三)德意志民族及其均匀分布的聚落体系 德国特大城市仍然很少。原因如下: (1)德国的自然条件较为均一,普遍地适宜人类的生产活动。 (2)德国历史上众多的诸侯国都拥有自己的经济文化中心。 (3)自古以来,德国就是欧洲东西、南北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和商业较发达,全国河网众多,水、陆四通八达,内河航运为城镇的形成和壮大提供了条件。 (4)德国注意控制城市规模,控制大城市,努力发展中小城市,分散城市职能。(四)强大的制造业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工业大国,其生产部门齐全,体系完整,技术水平先进,制造业十分强大。(五)鲁尔区

23、的“产业周期”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工业区之一。主体部分位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以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区内城市密集,特别是南部地区各市区之间没有明显的间断,工厂、住宅与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鲁尔区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 鲁尔区成为德国重要工业区是同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 (1)煤炭资源丰富。 (2)便利的水陆运输和充足的水源。俄罗斯 (一)地理环境及自然资源欧亚大陆的北部,领土包括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陆地同14个

24、国家接壤。 幅员辽阔,地形多样。以叶尼塞河为界,以西多平原,以东多高原和山地(二)世界大国的形成与实力变化(三)经济制度转型与经济发展所谓休克疗法就是在肯于承担巨大的暂时经济衰退的风险条件下,对已有的经济体制实行全面的和迅速的改革,力求在短时间里度过阵痛,实现彻底的体制转轨。具体的做法包括:放弃国家对市场价格的控制,放弃政府对工业企业和农场的所有权,放开资金、土地、资源、人才等要素市场,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四)经济地域体系分析西部经济地带主要包括中央区和乌拉尔区。东部地带是指俄罗斯亚洲地区,第八章 非 洲第一节 非洲地理概论 一、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 亚欧大陆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25、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以红海和苏伊土运河与亚洲分界。 二、自然地理环境结构 (一)古老的高原大陆 (二)干燥的热带大陆(三)气候和地形影响下的河网分布 (四)对称分布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界 (五)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非洲历史发展和政治地图的演变 四、非洲居民 一)人口增长快,低龄化现象突出,地理分布极不平衡(二)复杂的种族构成 五、贫困的大洲及其形成原因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2.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 3.生产力布局不平衡 洲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各国内部生产力分布不平衡。原因 1. 殖民主义掠夺是造成非洲国家贫困的最重要的历史因素。 2. 生产资料占有和收

26、入分配的不合理是形成贫困的结构性因素。 3. 政治和社会的不安定是造成非洲贫困的又一大因素。4. 非洲的人口增长过快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压力。 5. 现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加剧了非洲的贫困。 6. 艾滋病病毒的肆虐使非洲大陆愈加贫困。 六、产业发展与布局 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生产方式的传统桎梏以及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等的制约,非洲形成了以农、矿初级产品生产和输出为主的畸形产业结构。 七、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 非洲的交通运输业具有典型的殖民性和落后性,迄今仍未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网络。 (一)铁路和公路运输 (二)海运业和管道运输 (三)外贸 第二节 地理分区 一、北部非洲 撒哈拉沙漠北侧,濒临

27、地中海。经济文化特征 北部非洲的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深受亚欧影响,通常把本区同西亚合称为西亚和北非,也有“广义中东”之称。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是本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特色。地域经济特点 北部非洲面积、人口,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均遥居非洲之首,人均占有量高于全洲平均数的一半。西部非洲南起几内亚湾沿岸,向北深入撒哈拉大沙漠,从西到东,由大西 洋岛屿开始,一直延伸到乍得盆地的中心部分,包括17个国家和地区。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较为有利,平均垦殖指数显著超过非洲其他各区。中部非洲地形多样,起伏较大。赤道中贯,自然带向南北两侧有规律的变化,经济在非洲属中等水平。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采矿业次之,制造业非常薄

28、弱。东部非洲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的广大地区经济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农业比重大,区内各国一般均为农业国,农业人口比重居世界的前列。多种农产品在世界或非洲占有重要地位。南部非洲以高原为主。区内气候类型较复杂。人口和农业生产本区布局受东湿西干的气候特点影响很大经济发展水平略低于北部非洲,有非洲规模最大的采矿加工工业第九章 美 洲第一节 美洲自然地理概论一.地形系统一)山地 (二)高原系统 (三) 平原 二、地表水河流 美洲河流分属四大流域系统北美洲湖泊众多,且以淡水湖为主,淡水湖面积居各洲之首。三、地域分异的基本特征(一)纬向地带性(二)非纬向地带性四、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及产业布局的影

29、响高大山地偏居太平洋一侧的地形结构使其经济活动长期指向大西洋区域。 拉丁美洲的矿物资源对其经济成长的方式、水平,聚落与交通运输网的形成等有着明显的作用,对世界经济的进步也有重大影响。 如果说金属矿物资源是拉丁美洲对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的话,那么石油资源则是影响其自身经济成长的重要因素。第二节 美 国一、人文地理特征(一)历史、民族与文化美国开疆拓土(二)人口流动与城市化(三)美国经济的基本特征1、 以知识为基础2、 以信息为主导3、 以全球市场为导向4、 以网络为载体二、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占据地缘政治、经济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特殊的历史发展条件特殊的历雄厚的经济性资源高等教育与

30、人才资源优势雄厚的政府财政能力庞大的金融产业科技信息遥遥领先三、主要产业及其分布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产业进一步“软化”产业信息化表现在三方面(二)主要产业及其地域分布高技术产业 航天航空 电子生物环保 汽车 钢铁农 业对外贸易四、城市经济地域系统20世纪中叶东北部和中西部城市经济的“鼎盛期”(二)二战以来“阳光带”城市异军突起五、美国知识经济基本特征 重要作用 举措第三节 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一、墨西哥资源环境评价走进北美经济圈的墨西哥经济主要产业及其分布二、中美地峡(一)北美大陆的热带“盲肠”(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出口(三)具有特色经济的三国(三)具有特色经济的三国特殊的地缘关系政治文化的多元性(三)经济的开放性与多样性第四节 南美洲地区总论地区总论(一)20世纪南美各国的经济改革1. 外资政策的调整及存在的问题扩大外资的投资领域。简化外资审批手续。向外资提供优惠政策。放宽对外资利润汇出的限制。2.金融改革及存在的问题(1)取消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