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8 ,大小:65.99KB ,
资源ID:119020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020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幼儿心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幼儿心理学.docx

1、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大纲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现象与心理(一)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又称为心理活动,或称心理。对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是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三部分。(二)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脑科学证明,心理活动产生于大脑,没有大脑就没有心理,大脑出现故障心理就不正常。幼儿正处在大脑的发育阶段。要保护幼儿的大脑,为大脑提供充足的营养。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客观现实:指我们心理以外的一切,包括自然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中,人类的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起决定作用。幼

2、儿园的活动天地越广阔,接触的事物越多,幼儿的心理活动就越丰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3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 心理的反映是主动的:人的心理活动有目的性。人根据目的去主动选择反映对象,因此,在同样的环境中,不同的人心理选择的反映对象不完全相同2) 心理的反映是带有主观性:人的经验、个性、兴趣、爱好等都会影响到心理的反映,因此,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反映不完全相同3) 人的心理不但能反映外部世界,还能反映自身,能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既然幼儿的心理活动有主观能动性,就不能指望幼儿一字不差地反映老师所说的话,一点不走样地按老师所教的去做。幼儿

3、心理的能动性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创造条件促进幼儿心理的能动性的发展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二、幼儿心理的研究对象。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第二节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和心理成熟(一)遗传1.遗传素质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是幼儿心理正常活动和发展的基础。2.遗传素质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遗传素质的不同是造成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这种不同的遗传特性是儿童心理发展与活动的个别差异的基础,也是因材施教的心理

4、学依据。(二)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儿童的生理成熟是有一定顺序的,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二、环境和教育因素(一)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遗传素质仅仅是物质前提。没有环境的影响,心理的发展不会由可能性变为现实。要形成一 种心理特征还必须有环境的作用。环境是使儿童所具有的遗传素质成为一种真实能力的条件。(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方向或水平的重要因素1.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水平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2.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对儿童的心理形成和

5、发展重要影响。3.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有:家庭幼儿园和托幼机构电视等各种媒体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儿童的活动(一)幼儿自身的影响幼儿心理的发展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幼儿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他自身的心理发展。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全部的心理活动,具体有:幼儿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及行为习惯、自我意识等。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儿童观,尊重儿童,理解和认识儿童的兴趣、爱好,鼓励儿童的积极探索和主动活动。(二)幼儿的活动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

6、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重视幼儿的活动尤其是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一、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二、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第四节 幼师生怎样学习幼儿心理学 一、抓住学科特点,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观察、实验与理论学结合起来4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幼儿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年龄不同,心理活动的水平也不相同。这表明,幼儿心理的

7、发展显示出阶段性特征。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一)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幼儿认识事物,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接触,他们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周围世界,不能离开实物来理解事物。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因此,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二)表象活跃表象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象。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各种具体形象,由眼前的具体形象联想到头脑中的表象,并依靠表象进行各种活动。(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虽然整个幼儿期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但56岁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56岁幼儿抽象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他们能根

8、据概念对失望进行分类,分析问题时不单从事物的表面出发,而能从较抽象的方面来推断事物的因果关系。三、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无意性:指其心理活动和行为无目的性。常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支配。(一)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认识过程中的无意性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特别突出地表现在幼儿的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中。(二)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支配,以及活动时随心所欲,自我控制能力差。(三)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有意性:指其心理活动和行为有目的性,有意志努力。从幼儿中期开始,幼儿已能

9、初步按照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幼儿晚期,幼儿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的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四、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一)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方向发展(二)由情感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五、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表现出初步稳定的个性倾向性。(一)出现了初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兴趣爱好(二)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气质特点(三)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第二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3岁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婴儿期(01岁)(二)幼儿前期(13岁)二、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34岁幼儿心

10、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生活范围扩大(由家庭走向幼儿园)幼儿具备了扩大生活范围的条件(身体结实、精力充沛、动作自如、具备语言能力)。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幼儿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使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2认识依靠行动34岁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其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其整个心理活动和行动和动作联系在一起。3情绪作用大情绪作用大,行为往往受情绪的影响,易冲动,在34岁幼儿的身上表现尤为突出。4.爱模仿34岁幼儿的模仿性很强(举例说明),所以在这个年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重要,它们常常是在幼儿的模仿下形成和固定下来的。所以要谨慎对待幼儿

11、的模仿,其意义非常重大。(二)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这一特点在幼儿中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能动、能说、能跑,动作灵活,思维活跃,活动积极性极高,时刻处于活动状态。2.思维具体形象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这在幼儿中期表现最典型。这时期的幼儿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其思维是很形象、很具体的。3.开始遵守规则 45岁幼儿已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和生活规则,包括生活常规、集体活动规则、游戏规则等。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45岁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更会玩了。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的幼儿不但爱

12、玩而且会玩。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自己分工,自己安排角色。(三)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1好学好问幼儿的好奇心都很强,但5岁后幼儿的好奇心和以前明显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要知道“为什么”。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事物的兴趣。突出的表现是爱问各种问题,而且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56岁幼儿的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非常喜欢智力活动。总之,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好问好学是这个时期幼儿非常明显的特点。2.抽象能力开始发展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幼儿已经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

13、能对事物的关系作出判断,能够初步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能够初步理解一些数概念等。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56岁的幼儿已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或是思维、想象,都有了一定的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56岁的幼儿已对事物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看问题也开始有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56岁的幼儿的个性已经开始形成,这对幼儿日后个性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幼儿的个性仍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其可塑性相当大。第三章 幼儿注意的发展第一节 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什么是注意:(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形象地说,注意的

14、指向和集中就象黑暗中的探照灯,它指向、集中于哪个事物,哪个事物就变得清晰、鲜明,容易被觉察;而落在它之外的事物,则变得模糊、暗淡,不易被发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各种心理过程的开端都表现为注意,一旦离开了注意,心理过程也就不存在了。(三)注意对幼儿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1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2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二、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一)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也叫做不随意注意。它既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大类: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端的事物易引起无意注意。2.幼

15、儿本身的状态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的事物易引起无意注意。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其无意注意已经成熟。凡是鲜明、生动、直观、形象、活动、多变的事物以及与他们的经验有关、符合他们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的发展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它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并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幼儿期,儿童的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幼儿的有意注意需要成人的引导。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2幼儿对活动目的和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3幼儿

16、对活动的间接兴趣和良好的活动方式4教师的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5幼儿的性格和意志特点 第二节、幼儿的注意与幼儿的活动一、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一)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选择性:指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幼儿注意的选择性手以下因素的影响:1.幼儿的兴趣与情绪2.幼儿的理解水平与经验3.教师强化方式的影响教师在引导幼儿选择活动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二)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稳定性是幼儿游戏、学习等活动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一般而言,小班儿童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35分钟,中班幼儿在正确的教育

17、下,能保持10分钟,大班能保持20分钟左右。可见其发展水平大大低于无意注意。1 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 注意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的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2) 活动的游戏化3) 注意与幼儿的操作活动相结合如果只是让幼儿坐着用眼看,用耳听,时间稍长,幼儿的注意就不容易集中。如果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操作,直接接触实物,把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会大大提高其注意的稳定性。4)幼儿的身体状况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三)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活动上。幼儿注意的分配比较困难,常常顾此失彼。如,跳

18、舞时,注意动作,就忘了表情;做操,注意了动作,就无法保持队形的整齐等。注意的分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第一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不熟练的,其余必须非常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第二使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在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四)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觉察和把握对象的数量。“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都是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有一定的生理制约性,在1/20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注意到46个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黑点,而幼儿只能看到24个。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广度还比较小。所以不能要求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到较多

19、的事物。注意广度随着幼儿的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 注意对象的特点: 2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二、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一)幼儿注意的分散与防止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一般来说,幼儿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倘若再加上教育上的疏忽失当,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分散即分心现象。为了防止幼儿注意分散,应该了解引起分心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1 连续进行单调的活动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便会引起疲劳,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使注意涣散。2 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有些家长不重视幼儿的作息制度,晚上不督

20、促孩子早睡,甚至让他们长时间看电视、玩耍,造成睡眠不足,致使第二天无精打采,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3 无关刺激的干扰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例如,活动室的布置过于花哨,更换的次数过于频繁,教学辅助材料过于有趣、繁多,教师的衣着打扮过于新奇,都可能分散幼儿的注意。4 注意转移的能力差注意的转移是指自觉地调动注意,使之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对象上。注意的转移与分心不同。转移是主动的,是主体根据任务需要,自觉地将注意指向新的对象或新的活动;分心是被动的,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使注意离开活动任务。幼儿注意的转移还不是很灵活,往往不能根据活动的任务

21、及时将注意集中在应该注意的事物和活动上。5 不能很好地进行注意的转换有意注意是完成任何有目的的活动所必须的。但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消耗的神经能量较多,容易引起疲劳。幼儿由于生理特点,更难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引起它,而且无意注意不需意志努力,耗能较少,因而保持的时间可以比较长。但只靠无意注意是不能完成任何有目的的活动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注意的两种形式。任何一种活动都需要两种注意的交替才能进行。幼儿因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易出现注意分散。(二)幼儿的“多动”现象与注意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的主要特征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

22、的作用(一)感知觉概念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2感知觉与认识活动感知觉是低级的认识过程,但却是认识的开端,为高级的认识过程提供了必需的感性材料。是人认识客观现实的第一步。(二)感知觉与幼儿心理的发展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一)视觉1、视力: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幼儿的视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辨色能力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幼儿期,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区别颜色细微差别能

23、力的继续发展。与此同时,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名称相结合起来。 3岁儿童能认清基本颜色,但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如蓝和天蓝,红和粉红等。4岁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和色。幼儿辨别颜色能力的发展,主要在掌握颜色的名称,如果掌握了颜色的名称,如“淡棕色”、“橘黄色”等,即使是混和色,幼儿同样可以掌握。幼儿期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生活经验和教育。(二)听觉1听力:在68岁间几乎提高一倍。在12岁前一直在增长。2言语听觉:重听现象指听力上有缺陷,但是能够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或根据眼前的情景,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因而听力问题往往被忽略。

24、可以通过听力检查,了解儿童听力的状况。对于听力较差的孩子,除了增加训练外,应创造条件加以保护。例如,让他坐在离老师较近的地方,对他讲话声音放大些,说得清楚些,防止他听觉过分疲劳。(三)触觉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四)空间知觉1方位知觉发展顺序是:上下前后以自身为中心分辨左右以其它事物为中心分辨左右措施:镜面教学2距离知觉3形状知觉(五)时间知觉时间本身没有直观形象,人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器,所以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时间,而只能通过一些中介。成人与儿童借助的中介是不同的,成人用表、日历,而儿童掌握这些工具则要经历一段时间。婴儿最早的时间知觉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

25、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出现的时间知觉。例如,婴儿到了吃奶的时候,会自己醒来或哭喊,这就是婴儿对吃奶时间的条件反射。以后逐渐学习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事件等)和环境信息(自然界的变化等,如幼儿知道“天快黑了,就是傍晚”,“太阳升起来就是早晨”等)反映时间。学前晚期,在教育影响下,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借助于计时工具或其他反映时间流程的媒介认识时间。但由于时间的抽象性特点,幼儿知觉时间比较困难。第三节 感知特性于幼儿活动一、感受性变化与幼儿活动(一)适应人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而降低、消失或提高,这种现象叫做适应。例如,在嗅觉方面,古人有句话说,“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26、;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嗅觉刺激,人对周围环境中气味的感受性逐渐减低了。在寒冷的冬季,我们进入幼儿园活动室,有时会闻到一股空气污浊的气味,而在活动室内工作的老师和幼儿毫不察觉,外来人在室内过了一段时间,也不觉的了,这就是嗅觉的适应现象。因此,在幼儿园中各班活动室都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二)对比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现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分为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先后对比是同一分析器所产生的前一感觉和后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吃过甜食后再吃苹果,会感到苹果发酸。为幼儿准备膳食要考虑味觉的对比现象

27、。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敏感化指可通过训练提高幼儿的感受性。二、知觉特性与幼儿活动(一)知觉的选择性与幼儿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器官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同样清楚地感知所接触的事物,有些刺激物会被清晰地感知,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另一些刺激物,人们对它们的知觉较为模糊,好像是衬托在知觉对象的后面似的,成为知觉的背景。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图给幼儿看,作为知觉对象的是老师画的图,而其他如黑板等,就成为知觉的背景。但在幼儿知觉过程中,有时并不是像教师所设想的,可能把对象和背景颠倒过来。因此,教师要掌握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规律。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

28、来,受到以下几种条件影响: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反之,对象则容易消失在背景之中。例如,绿树中找红花容易,而在绿草中找青蛙就很困难。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适当运用对象与背景关系的规律。例如,为了让幼儿观察红花,就以绿树为背景,而为了提高儿童的观察力水平,就让幼儿从绿草中寻找青蛙。根据这个规律,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教材的重点部分,应使用粗线条、粗体字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容易被幼儿知觉到。教学指示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2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婴幼儿爱看

29、活动的东西,与此规律有关。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相邻性原则)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的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 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分,周围最好不好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的色彩。凡是说明事物变化与发展的挂图,更应注意每一个演进图的距离,不要将它们混淆在一起。教师讲课的声调应有抑扬顿挫。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

30、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有些直观材料,光让幼儿自己观察还不一定看得清楚,如果加上教师的讲解,幼儿就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言语讲解正确结合起来。通过讲解,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调动其学习兴趣,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二)知觉的整体性与幼儿活动知觉对象由许多不同特征的部分构成,人不会把它看成孤立的部分,而总是看成统一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与幼儿活动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助于理解

31、当前知觉的对象。(四)知觉的恒常性与幼儿活动当知觉到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视知觉的恒常包括大小、形状、亮度、颜色恒常性等。三、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的发展在3岁后比较明显,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任务越具体,幼儿观察的目的就越明确,观察的效果就越好。比如,让幼儿找出两幅图画的不同之处,如果明确告诉他们有几处不同,观察的效果就会显著提高。2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引导幼儿概括观察3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