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17.70KB ,
资源ID:11901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901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数学名师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数学名师教案.docx

1、小学数学名师教案小学数学名师教案小学数学名师教案【篇一:全国知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全国知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2008-12-02 14:36:21) 标签: 分类: 娟为师道 小学数学 特级教师 教育 吴正宪 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

2、教学艺术研讨会。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 烈 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市讲学。98 年被命名为“宝山区首批小学名师”,出版有潘小明论文教案选。曹培英 男,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师,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多年

3、来,单独编著或参加编写的已出版的数学教学专著、教材、辅导书有计算教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教师之友.数学卷等15种,先后在多家教育报刊上发表数学教学研究文章38篇,累计逾百万字。参与研究的教改课题曾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并有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黄爱华 男,1966年生,江苏金湖人,广东省特级教师、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深圳市福田区教研室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1985年从教,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应邀在全国23个省、市、自

4、治区的近百场学术研讨会上上观摩课、示范课并做专题讲座。曾三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参与编写少儿读物计15册约100多万字,编写教学论著和教学参考用书120多万字。策划小学数学专业网站华博士小学数学热线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钱金铎 男,41岁,特级教师,浙江省舟山市小学数学教研员。从教20多年,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舟山市“十佳新人”等荣誉称号。多年来,钱金铎老师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八十年代他就注意到学生课业负担偏重,思维机械,能力不强,因此他开始了“愉快活动操作,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力”的教改实验。6年的汗水换来丰硕成

5、果。毕业成绩人均96.4分,优秀率100%。在辅导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也取得明显成果。近年业,他20多次去省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和示范课,听课教师达几万人次,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篇二: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 一、尊重 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教学 讲台上放着三个透明杯子,里面分别放了10克、20克和50克的水。老师用汤勺向三个杯子里加糖,糖的数量依次为2克、3克和5克。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更甜些呢? (生说。) 其中有一个学生:让我上来喝喝就知道了。 教师a:你就知道喝。老师是让你用数学的方法去判断。哪位同学来说? 教师b:很好!这种方法最简单

6、易行了。除了用口尝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哪个杯子里的水更甜些呢? 案例2找规律教学 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 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生说) 其中有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教师a:(没理睬这位学生)哪位同学再来说? 教师b: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都清楚了吗?!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我们也能看出来吗? 两个案例都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但是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a教师与b教师对生活经验的认识还是有差距的。a教师注重的还是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而忽视了学生的

7、情感状态以及经验状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牢牢记住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一句话吧:“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自己的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性。” 案例3除法的初步认识 a教学: 师:把6个桃子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该怎样分呢? 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你能用小棒代替桃子,也试着这样分分吗? (生用小棒分) 师:同学们看,把6个桃子平均放到三个盘子里,要一个一个地分。先拿3个桃子分别放到3个盘子里,然后再拿三个桃子 b教学: 师:这有6个桃子,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你会放吗? 用小棒代替桃子,试试看! (生用小棒放) 师:谁

8、来说说,你是怎样放的? 生1:我是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再拿2个放在第二个盘子里 生2:我是拿起6个小棒,然后一个一个地放到盘子里去 生3 师:放的方法,我们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结果都应是怎样的呢? 从生活经验出发,指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而非教师的生活经验,更不是教师的“教学经验”。要尊重学生的经验,让他们尽可能地把经验充分地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开始教师就规定好了“前进的路线”,让学生的经验与学习相隔离。 二、激活 案例4比例尺的教学 a教学: 师:同学们,什么是比例尺呢?请看这幅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有500千米,而图上的距离却只有2厘米。 b教学: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咱

9、们的课桌面是个什么样的形状。你能把它画在纸上而不走样吗?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画得又快又好,愿意吗? 生:愿意。 师:什么才叫不走样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不走样呢? 知识是有一个体系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不一定要那么严肃和充满逻辑。尽可能地对教材进行一些加工处理,让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开始,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亲切些,更加具有挑战性些。 案例5圆的认识教学 a教学: 师:请同学们拿出桌子上的圆形纸片,把它对折,再对折,再连续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你发现了什么了吗? 生:发现了很多折痕。 生:这些折痕都经过一个点。 师:用笔把这些折痕描出来。量量看,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吗? 生量后,回答:都相等。

10、 师:这些线段,我们称它为直径。直径有哪些特征呢? b教学: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圆。那你们能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吗? 生画。有的用硬币、墨水瓶、钢笔套等作为工具画。也有的用圆规作工具画。 师:好!一会儿工夫,大家就画出了一个个漂亮的圆形图案。你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愿意交流一下吗? 生交流。 师:真不错。老师这里有这样两条线,用它也能画圆吗? (学生建议。) 师:好!我就来试试看。(用一条皮筋线系上粉笔,在黑板上画圆,有意让皮筋一会儿长一会儿短) 师:同学们,不行啊!这画出来的是圆吗? (生建议。长度要固定) 师:那老师换一根线。这次再试试看。 (有意拉拉,长度不变。再画,故意移动定点) 师:同学们

11、,还是不行啊! (生建议。) 师:老师明白了,画一个圆时,至少要注意两点 在此基础上,总结画圆的要领,并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案例6分与合 a教学: 师:小朋友,7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生:7可以分为2和5; 生:7可以分为3和4; 师:很好!跟老师读,7可以分为2和5 b教学: 师:小朋友,帮老师思考一个问题。地上放着两只盘子,里面放了些米。现在有7只小鸡去吃米,想象一下,小鸡吃米可能会有哪些种情况呢? 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生画。 师:咱们交流一下。 生1:一边4只,一边3只; 生2:一边6只,一边1只; 生3:一边7只,一边0只;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这7只小鸡吃饱了肚子,要坐到这桌

12、子边休息了(出现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你们猜猜,它们坐的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 数字是抽象的,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它就会变得活泼可爱起来了。给数字赋予生活的意义(最好是“拟人化”的),让孩子对数学的理解多一些形象上的依托,也许我们的数学会容易和有趣得多。 三、提升 案例7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黑板上; 生:钟面上; 生:还有墙角、桌角。 a教师:那是角吗?请你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搞清楚后,再回答。 b教师:你看这位小朋友可真会联想。讲到角,就想到了我们的墙角和桌角。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语啊! 让我们来观察比较一下,这里的角和我们今天学

13、习的角,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生观察并说。 师:是啊!它们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我们看,从一个墙角上,可以看出几个和我们书上画的一样的角呢? 生:三个。 师:从一个桌角上看呢?生:也是三个。 学生头脑中已经有着许多和“学校数学”内涵不同但名称相同的概念,有着很多被称为“日常数学”或“民俗数学”的知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就必须要研究这些知识,了解孩子们已有的实际认知结构,并努力地促进二者的相融,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案例8加和减的教学 师:13-9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算算看。 生算。 师: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生1:我一个一个地去减,最后剩下4个; 生2:我先从10个里面

14、减去9个, 生3:我先减去3个 生4:因为9+4=13,所以 a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好,就按照你们喜欢的方法,再计算下面的题目:15-9 17-9 b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算起来更简单些呢?谁来说说。 生说。 师:小朋友们都发表了各自不同的意见。这样吧,老师有个建议,下面这道题(15-9),你们试着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去算,然后再看看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好吗? 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给每个孩子以更大的空间,将自己的算法个性化地表达出来。这种个性化的算法,与孩子的经验是紧密相联的。但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

15、。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不去思考、比较和体验其他同学的算法,而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最初经验之上,他的思维能得到发展、能力能得到提高吗? 从经验出发的同时,还需思考怎样让经验得到提升,这是数学的本质所在。 1、5的认识片段: 师: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好的,不错,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师:我伸3个手指,你再伸几个组成4? 生:伸1个。 师:我拍1下手,你再拍几下组成3? 生:拍2下。 师:我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2个手指,你想到了什么吗? 生:1和2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 师:不错,真棒。我伸出4个手指,你伸几个比4小?生:3个、2个、1个。师:哎,怎么伸的不一样? 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个,也可以伸2个、1个。 师:请你伸出左手的4个手指,再伸出1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