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175.08KB ,
资源ID:118999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999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1、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步步高】(浙江专用)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阶段一 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纲考情专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备考指导必考加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c1.已考角度(1)(201610月新高考T1)郡县制、分封制(2)(20164月新高考T1)鲁国位置(3)(201510月新高考T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4)(201510月新高考T26)分封制下历史典故的真伪分辨(5)(20164月新高考T3)秦“五尺道”的位置(6)(

2、201510月新高考T31(1)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7)(201510月新高考T33(2)对科举制的认识加试2.预测角度(1)宗法制、分封制的概念、特点及影响(2)秦汉政治制度创新的表现及前后继承(3)唐、宋、元、明、清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影响,汉至明清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4)古代监察与选官制度的概念、选官标准的变化及产生的影响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b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2)唐朝三省六部制(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4)元朝行省制度(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6)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7)

3、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bbbbdcd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2)清朝军机处(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清朝的边疆政策bccc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1.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扩大疆域,稳定统治秩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权利),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义务)。(3)分封对象:王族(姬姓贵族,是分封的主体)、功臣、先代贵族。(4)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巩固了周王朝的统

4、治,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扩大统治区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影响:西周后期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2.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2)特点(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原则)。大宗与小宗形成相对关系。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影响(对当时)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维持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以后)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尊祖敬宗、宗庙祠堂、族谱)。二、中国早期政治制

5、度的特点(c)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史实:祭祀活动和占卜制)。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多角度认识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封地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居富庶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利与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的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三大视角审视宗法制的社会价值(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

6、结。(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1.(20164月浙江选考)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A. B. C. D.答案B解析此题要求在地图上确定西周时期鲁国的位置。山东又称“齐鲁之邦”,故鲁国在山东。齐国居山东东部,鲁国以曲阜为都城,位于鲁中地区。审题时注意图例与序号位置。的位置是齐国,的位置是鲁国。故B项正确。答题感悟要注意加强对历史“时空意识”的养成。此被列为

7、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2.(201510月浙江选考)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可知,周王和诸侯之间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这是分封制的特点。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故A项符合题意。答题感悟分封制形成中央与地方相对松散的隶属关系,宗法制则理顺统治集团内部的等级秩序。两者都注重血缘关系,相辅相成,共同构筑我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关于宗法制概念的理解及对后世的影响

8、往往成为考试命题的方向。3.(2015浙江学考)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A.分封制 B.行省制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A解析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区划,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管理体制,察举制是汉代的官员选拔制度。题干中的地图反映了西周时期分封诸侯国的情形,故选A项。4.(2016台州学考交流)下图是西周重要封国位置图,从中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西周分封示意图A.西周的统治覆盖长江流域B.西周封国主要是同姓封国C.西周政治文化具有稳定性D.西周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封国的地理位置可知,其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故A项错误;根据图中同姓封国和异姓封

9、国的数量可以看出,西周的封国主要是同姓封国,故B项正确;图片不能直接反映西周政治文化具有稳定性,故C项错误;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故D项错误。答题感悟分封制对后世的地方行政管理、行政区划都有深远的影响。掌握分封制的影响需要从具体时代和历史角度进行思考,既要看到对西周王朝的影响,也要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分析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5.(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和国人都被集体安葬于公共墓地。按礼,除了凶死者外,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这种族墓制度源于()A.分封制 B.礼乐制C.宗法制 D.世袭制答案C解析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虽然本题中出现了“按礼,除了凶死者外,

10、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但礼乐制度并非本题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体现了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故C项正确;世袭制与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的统一(b)1.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2.拓展疆域3.统一的影响(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1.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官僚政治)(1)建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采纳李斯建

11、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2)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兼管公文传递的“亭”。(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地方官员分工明确。(4)影响: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并为后世历代所沿用。2.关于郡县制的三种认识误区(1)郡与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秦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2)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和发展。(3)秦亡是因

12、为秦朝的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3.皇帝制度的建立(1)建立: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2)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实质是君主专制)。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中央官制的最大特点是以皇权为核心,专制独裁,行政运行中,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部分官职专为皇家设置,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2)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百官由皇帝任免,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影响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

13、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2)消极影响: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短命而亡。3.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进行划分继任制度诸侯爵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于中央

14、1.(201610月浙江选考)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世官制答案C解析“秦汉制度”是本题的题眼所在,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均为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与封国同时并存于汉代,故选C。2.(20164月浙江选考)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道”位于今天的()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B.闽南、两广一带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D.宁夏、陕西一带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秦朝的“五尺道”位置,主要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审题

15、的关键在于对“西南夷”的理解。“西南夷”指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指云、贵、川一带,故A项为正确选项。答题感悟要加强对历史空间概念的掌握。3.(2016宁波学考交流)某学者认为:“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暂,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 B.宗法制C.郡国并行制 D.察举制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暂,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说明秦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历代所沿用,影响深远,A项符合题意。答题感悟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

16、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关于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及影响是考试考查的方向之一。4.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答案C解析王国的自主权是在西汉初年就取得的,“推恩令”本身并没有直接扩大王国的自主权,故A项错误;“推恩令”的实质就是分封制,故B项错误;通过“推恩令”这一做法,中央政府不断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正确;“推恩令”是在

17、和平的方式下逐渐地削弱王国,而不是直接“解除”王国的物质基础,故D项错误。5.(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联)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图一图二A.分封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C.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得以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两图时间界定为西周与秦朝,图一中诸侯国林立,体现了分封制,而图二体现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故A项错误;从图中不能看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过程漫长,故B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C项错误。只有D项正确。考点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8、一、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1.设置:汉武帝时期,全国被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高官和诸侯王。其职责是监察地方政治。2.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演变:东汉后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二、唐朝三省六部制(b)1.机构与职能:唐代中央设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和尚书省(执行),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3.影响: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的完善,为后世所沿用。微点拨隋唐时

19、期确立的三省体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得以加强,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三、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1.行政权:设中书门下(政事堂)掌管,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2.军事权: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3.财政权:设三司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四、元朝的行省制度(b)1.设置(1)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2)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宣政院是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军民政教

20、事务的中央官署)。2.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五、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d)史实特点趋势(1)秦朝:三公九卿制(2)唐朝:三省六部制(3)宋朝:二府三司制(4)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5)清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相权逐渐被分散削弱(2)皇权逐渐增强(3)分权制约是主要形式(4)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皇权的随意性(5)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始终专制皇权日益强化,相权日益被分散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六、中国古代

21、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史实特点趋势(1)秦朝:郡县制(2)汉朝:郡国并行制设刺史(3)唐朝:道、州、县(4)宋朝:路、州、县(5)元朝:行省制(1)地方行政体制日益完善(2)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严密(3)地方监察体系日益完备(4)地方权力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七、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加试(c)1.演变朝代机构或官员职能秦朝中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地方:郡监御史掌管监察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其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地方: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政治唐朝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北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元朝御史台人命重案送御史台,御史可以纠举官吏2.评

22、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法,防止贪污腐败。(2)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其实际效能有限;监察官员是皇帝的耳目,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八、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加试(d)1.世官制:先秦时期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制度。2.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并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1)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高官向中央举荐有德行和才能的人(贤良)做官。(2)魏晋南北朝时期,察举制发展为九品中正制。“中正”(推荐者)依据德才(实际是门第)对当地人物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3)特

23、点:从考选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程序都体现出封闭性;形式上以官取士,百姓不得参与,无法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流动。3.科举制:考试选官的制度(1)背景:门阀士族衰弱;庶族地主崛起。(2)发展历程:隋朝创立,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3)评价:(科举制是读书、考试、选官三位一体)积极性:突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中央掌握了选官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性: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儒家经典,压抑了知识分子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科举制实际上是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统治者控制的制度。微点拨图表记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条件与特

24、点(1)条件经济因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政治因素: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客观因素:抵御游牧民族的南下、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等,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把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理论基础:法家思想。(2)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2.历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特点与影响(1)演变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如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立通判监督知州等。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监察制度,如汉朝设刺史,北宋设通判。中央直接掌控地方的部分权力,如北宋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实行一些特殊

25、的管理制度,如汉武帝的“推恩令”。(2)特点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3)影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1.(2016浙江高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

26、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答案B解析东周时期,诸侯国实力增强,在地方上有很大的权力,不听从周天子的指挥,而元代行省隶属于中央,是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故A项错误;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另设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化为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凌驾于三省之上,宋代在三省之外,另设“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负责处理政务,二者的地位和职权相当,故B项正确;西

27、汉的刺史是中央派出的监察地方的官员,级别不高,而明代的监察御史监察百官,巡视州县,故C项错误;宋代的提点刑狱司负责地方的司法审判事务,明通政司负责传递公文,故D项错误。答题感悟熟知教材基础知识,把握主干知识演变脉络,仍是备考不可忽视的环节。2.(加试题)(2016浙江嘉兴联考)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这说明察举制()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B.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D.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答案D解析材料中体现出察举制的积极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被九品

28、中正制取代的信息,故B项错误;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是科举制的特点,故C项错误;“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说明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故D项正确。3.(20157月浙江学考)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A.三省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可以判断该制度是三省制,故A项正确;科举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故C项错误;内阁是明朝在中央设置

29、的机构,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4.(2016温州市普通高中选考模拟考试)史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这一现象发生于()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宋朝的二府。5.(2015浙江文综)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答案D解析汉代行政区划是郡县两级;唐、宋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两级制;元代行政区划以行省路府或州县四级区划系统为主。由此判断元代顺宁府行政级别最低,故选D。考点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明朝内阁制的确立(b)1.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2.目的: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3.职权(特点):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微点拨秦朝设丞相,汉朝布衣相,隋唐三丞相,宋朝限丞相,元朝为独相,明朝废丞相。秦朝设立的丞相一直是法定的中央官职,而明代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机关,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二、清朝军机处(c)1.设立的原因: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军事机密的泄露。2.职能演变: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其实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