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50.62KB ,
资源ID:118963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963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七节典型火灾的扑救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七节典型火灾的扑救方法.docx

1、第七节 典型火灾的扑救方法几种典型火灾的扑救方法一、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高层民用建筑,是指十层和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或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高层。高层工业建筑:是指二层及二层以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厂房或库房。 (一)特点1、基本特点。 (1)建筑高大:用途广泛。高层建筑主体建筑高、层数多,多数在主体建筑底层建有裙房(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的l/4且不少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高层建筑多数用于住宅、办公、商贸、宾馆及综合使用等。此外,在建筑内用电设备多,可燃物质集中,火灾荷载密度大。(2)内部竖向管井种类多。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

2、各种楼梯通道等。此外,设有共享空间的高层建筑,使楼层间互相连通。(3)消防设施完善。高层建筑设有防火分隔、安全疏散及避难、防排烟等消防设施:同时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自动水喷淋、事故监控和广播等系统等。2、火灾特点(1)蔓延途径多,易形成立体火灾。竖向管井与通道、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易产生“烟囱”效应,烟火流动速度快;外部风力作用会加剧火势蔓延:高强度热辐射会引起临近建筑物燃烧。(2)人员疏散困难,灭火救援难度大。火灾中,浓烟、毒气及其他燃烧产物易造成人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中毒死亡;内部温度高、烟气浓、能见度低,灭火救援人员难以深入内部,实施有效的人员救助及灭火战斗行动;楼层高,消防移

3、动作战装备器材难以发挥作用;被困人员易惊慌失措,可供疏散逃生的通道少,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3)玻璃幕墙破碎,极易造成地面人员伤亡却破坏地面消防车辆及供水器材,影响灭火进程。(二)灭火措施和行动要求 按照“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战术要求,积极疏散救助遇险人员,运用“上堵下防、内攻近战、内外结合、逐层消灭”的战术措施,迅速消灭火灾。具体要求:1火情侦察 (1)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了解起火楼层内被困人员情况:有无易燃、易爆及贵重物品;起火单位人员扑救初期火灾情况。(2)利用消防控制室了解:受理火警、发出火灾信号和安全疏散指令情况;自动灭火、防排烟、通风空调系统工作运行情况;消防电梯运行及燃气管

4、道阀门是否关闭情况;对各类消防设施联动控制情况等。通过监控设备进一步查明起火部位、燃烧范围、火势发展趋势、人员受火势威胁程度等情况,并根据救人与灭火需要,指导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发出有关指令。 (3)深入内部侦察。查明与核实被困人员数量、所在位置、起火地点、燃烧范围、火势蔓延方向及消防给水系统运行等情况;确定人员疏散和救助路线及方式、灭火作战进攻路线、灭火阵地应设置的具体位置。2疏散和救助遇险人员(1)通过消防控制室,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组织引导被困人员有秩序地疏散,防止惊慌、拥挤和跳楼现象的发生。(2)疏散和救助人员的基本顺序:着火层一着火层的上层一着火层的下层。在到场力量充足的

5、情况下应同时进行。(3)疏散和救助人员途径:从楼层疏散通道、出口,经消防电梯、防烟封闭楼梯或室外疏散楼梯,进入避难层(间)或起火楼层的下层,条件允许可直接下到地面到建筑物外的安全地带。同时,也可利用举高消防车、缓降器及其他救生器材(网、袋、绳索等)疏散救助遇险人员。3利用各种通道、设施和装备登高进攻(1)内部进攻。利用防烟封闭式步行楼梯及消防电梯,进入灭火和堵截阵地实施战术进攻。进攻起点层一般选择在着火层下一层或下二层;进攻起点层既是进攻的起点,又是前沿指挥所,还是人员、器材集结处。力量部署的顺序是:着火层一着火层上层一着火层下层。力量部署数量应是着火层大于着火层上层,着火上层大于着火层下层。

6、水枪阵地要依托防火、防烟分区设置,且靠近火点或各种竖向管井开口部位。(2)外部进攻。在着火层的上层实施有效防御的基础上,利用室外楼梯、建筑物平台、举高消防车、直升机以及大楼装有的塔吊、升降机、擦窗机等登高装备,从外部建立进攻通道,依托承重结构设置阵地由外向内射水控制外蹿火势;进而攻入内部展开灭火救人行动。(3)充分运用内部消防设施和外部进攻装备器材,创造一切条件,科学实施内外结合的灭火战法,消灭火灾。4、固定给水系统的使用(1)启动固定消防水泵供水。主要是满足消防员利用室内消火栓出抢灭火的需要。固定式消防水泵既可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运,也可在室内消火栓处由人工远距离启动。(2)利用水泵接合器向

7、室内管网补充供水。当固定式供水系统不能满足前方灭火用水需要时,要迅速利用消防车由水泵接合器向内部管网供水。一辆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时,供水高度可达5080m。使用时应注意水泵接合器使用范围标志。5、移动供水装备的使用当室内固定消防设施推动作用时,要迅速通过消防车或移动式消防水泵直接向火场供水。供水方式主要有:由外部或楼梯间垂直铺设水带供水,但是,一定考虑消防车最大供水高度及水带耐压性有和连接强度。6火场排烟主要是利用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塔、排烟竖井、排烟窗等排烟设施排烟,也可以利用喷雾水流、移动排烟设备和破拆建筑结构等方法进行排烟。实施排烟时要选准排烟路径,以方便人员疏散和灭火进攻

8、,避免造成新的燃烧,此外,严禁破拆玻璃幕墙排烟,防止因外部风力加大、内部火势蔓延强度。(三)注意事项1、参战人员均应按各自分工和任务,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携带好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战斗。2进入消防控制室了解火情时,应由值班或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情况,并由他们操作设备按照消防指挥人员的指令处置火情。3登高实施疏散、救助人员时,应首先使用消防电梯和消防楼梯。组织疏散和抢救人员时应注意选好疏散通道和出口,搞好人员分流。4开通广播系统时,先通知着火楼层和受烟、火威胁的上层人员,以免使整个大楼内人员惊慌,造成拥挤,影疏散行动。5、使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时,一定要查清水泵接合器的供给范围,并要求使消防车

9、水泵出口压力与固定消防泵出口压力基本匹配。在水泵接合器发生故障时,可用底层室内消火栓向管网供水。6、在进行排烟前,要前闭通风、空调系统;在烟雾流经部位和出口,要相应地布置水枪设防,对密闭房间进行排烟时,应逐渐开启排烟口,并用喷雾或开花水枪掩护,防止发生轰燃。7、防止玻璃幕墙在火焰、高温作用和水流冲击下爆裂,溅落伤人。8、及时关闭动作的水喷淋楼层配水管阀门,同时,将地面水引进入卫生间或楼梯间,防止流入电梯井。二、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方法(一)地下建筑的基本类型及构筑形式地下建筑用途广泛,构筑形式多种多样。为了顺利扑救地下建筑火灾,必须掌握地下建筑的基本类型及其规律。1、地下建筑的基本类型关于地下建筑

10、的基本类型,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法。通常是按其使用功能,建筑方式、埋没深度及部队习惯方式进行分类的。2、地下建筑的平面布置地下建筑主要由出入口、通道和洞室兰部分组成,它们和灭火都有密切关系。(1)出入口 出入口是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后,地下人员撤离疏散、消防人员深入地下救人灭火的隘口,其位置、构筑形式及数量,直接关系到地下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消防人员的灭火行动。出入口的种类A、主要出入口 指人员和车辆经常出入的洞B、安全出入口 在主要出入口遭到堵塞或破坏后,供内部人员安全疏散或少量人员进出联系的洞口。C、连通口 指单项工程通往其他工程或通道的出入口。当该工程的防护等级低于相连部分的等级时,则其连通口可以

11、兼作安全出入口。D、特殊用途出入口 包括大型设备出入或吊装口、通风口、管线出入口等。E、临时出入口 指暂时使用后即封闭的出入口。如施工导洞口、出渣口等。出入口的数量出入口的数量,一般根据地下建筑的性质。防火等级,内部人员密度及使用要求设置。A、一般单项的地下建筑或防护单元,出入口不少于两个,即一个主要出入口和一个安全出入口。B、大型的或内部人数较多的地下建筑,应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出入口。但是,我国现有的一些地下建筑,特别是平时改作民用的某些人防工程其出入口数量都低于上述要求。有的虽有23个出入口,但却在靠近出入口的巷道中堆放物品,导致出入口堵塞,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出入口被封死,这给火灾情况下消防

12、人员深入内部救人灭火,增加了困难。出入口的形式A、水平式 洞口与地表道路在同标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B、倾斜式 在平地以下或山势不高的地下建筑内,为了增大自然防护层厚度,常构成倾斜式洞口。这种形式的洞口,人员进出和排水都比较困难。C、垂直式 为缩短通道长度,对深埋的地下建筑常采用垂直式出入口。这种出入口对人员疏散、灭火人员进出和排水造成更大的难度。(2)通道A、主干道 贯通整个地下建筑的主要通道,是发生火灾时,灭火进攻、疏散人员的干线。B、连接通道 连接地下建筑内各个单元或洞室的通道。C、迂回通道 地下建筑内重要单元或渝室之间增设的迂回连接通道,当主干道和连接通道局部培塞时,可利用此通道。通

13、道是地面人员进入地下洞室的必经之路。在火灾情况下,消防人员总是先通过主干道,再经连接或迂回通道到达洞室进行救人灭火的。但由于地下通道迂回交错,在浓烟充斥的情况下,人员进入通道后往往难以辨认方向。因此,通道越长,平面布置越复杂,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灭火行动就越艰难。(3)洞室贯通式 把洞室与通道布置在同一跨同,形成了贯通洞室。这种布置的优点是平面和空间形式都比较简单,交叉口少,断面也统一,侦察灭火比较方便。梯式 洞室与通道分开布置,用独立的通道将洞室联系起来,一般常形成两条长通道将一系列平行布置的洞室串联在一起的梯式平面。环式 平战两用的汽车库常采用环式布置,便于汽车进出,一旦发生火灾,有利于疏散

14、。棋盘式 一系列横向平行布置的洞室或通道,与多条纵向布置的洞室或通道交叉设置,形成棋盘一样的平面形式。地下工业建筑多采用这种布置形式:这种布置形式比较复杂,入内侦察灭火,难度较大。厅式 以大型主体渝室为中心,其他辅助洞室都围绕主体洞室布置,通道则由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布置。目前,地下电站多采用这种形式。3、地下建筑的构筑形式地下建筑因地质条件,使用目的和施工技术水平等不同,而有不同的构筑形式。(1)拱形结构(1)锚喷结构 地下岩石的坚硬系数fk8,稳定性好,而且又是干燥的地方,一般多采用锚喷结构。(2)半衬砌 地下岩石的坚硬系数fk8,侧壁无坍塌危险,由于顶部岩石可能会有局部脱落,因此只需在顶部

15、衬砌,这种构筑形式称之为半衬砌结构。(3)厚拱薄墙 顶拱的拱脚较厚,边墙较薄,它能将顶拱所受的力通过拱脚大部分传给岩石,充分利用岩石的强度以减少边墙的受力,相应地可以减少边墙。 (4)直墙拱 顶拱与边墙浇筑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当岩石的坚硬系数fk37时,一般采用这种结构。(5)曲墙拱 当岩石的坚硬系数fk2,松散破碎易于坍塌,则采用曲墙拱。(6)落地拱 落地拱多用于大跨度的仓库,如飞机库等。它在岩石或软土中均可使用。 (2)圆管结构软土中的地下铁道或穿越江河底部的交通隧道,通常采用圆管结构。这种结构大多做成装配式,也叫管片结构。(3)框架结构软土中明挖施工的地下铁道大都采用箱形结构。由于

16、这种结构常采用框架的计算理论来进行计算,因此叫它框架结构。(4)薄壳结构岩石中地下油库或油罐室的顶盖多采用穹顶。软土中地下厂房有采用圆形沉井结构的,其顶盖也采用穹顶。这类建筑结构属于薄亮结构。(二)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地下建筑由于空间小,通风条件差,通道狭窄弯曲,发譬火灾后,烟雾很快充斥空间并难以消散;因此,地下建筑火灾与地上建筑火灾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1、浓烟积聚(1)烟雾久聚不敢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后,烟雾久聚不散,影响灭火战斗行动,延迟火灾扑救及清理现场的时间。造成烟雾久聚不散的原因是:地下供氧不足,可燃物起火后往往处于不完全燃烧状态,烟雾浓,发烟量大。地下建筑出入口少,大量烟雾只能从一个

17、洞口向外涌出,与地面空气对流速度缓慢。起火后地下电源被切断,通风,空调系统失效,失去了通风排烟作用。地下洞口有“吸风”效应,向外洞口扩散的烟雾,部分又从洞口被卷吸进去,当地下火势不甚猛烈时,这种现象更为显著。(2)地下烟气流动地下建筑的烟气流动,有不同于地面建筑火灾情况下的烟气流动规律。了解地下建筑的烟气流动特性和速度,能帮助消防人员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较好的选择救人灭火的进攻路线。地下烟气流动的特性A、火灾初起时,烟气从起火点向上升腾,到达顶部后转向四周呈水平方向扩散;上部烟层逐渐变浓增厚,向出入口涌出。B、只有单一出入口的地下建筑,烟气从唯一出入口排放,形成上部排烟,下部进气的中性带;随着

18、烟雾流量的增大,中性带降低,空气进入减少,洞室内燃烧速度开始缓慢。C、具有两个以上出入口的地下建筑,离火源近的出入口烟雾浓,中性带很低;离火源远的出入口烟雾淡,中性带稍高。D、水平方向的地铁,烟气受方向或通道抽拔力的影响,往往有一处出入口成为主要排烟口。地下烟气流动的速度烟气温度与烟气流动速度成正比。即烟气温度越高,烟气流动速度越快;反之,烟气温度越低,则烟气流动速度越慢。烟气流速还与环境温度,构筑间隔阻碍、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气流干扰等因素有关。A、水平方向流动速度 阴燃阶段烟气自然扩散速度约为0.1米秒I起火阶段烟气对流扩散速度约为0.5米秒l火势发展阶段烟气对流扩散速度为0.50.8米,秒I

19、通风良好的洞室,则烟气对流速度可达1米秒。B、垂直方向流动速度 火势初起阶段烟气对流扩散速度约为1米秒;火势发展阶段烟气沿楼梯倾斜、垂直部分扩散,其流动速度可达34米秒(3)烟气危害影响能见度 因烟雾扩散积聚,使地下能见度降低,甚至小于危险视距。内部人员难以疏散脱险;消防人员佩戴氧(空)气呼吸器进入地下能见度更低,行动十分不便。严重缺氧 正常情况下,空气含氧量为21。可燃物燃烧时要消耗大量的氧;而地下通风不良,缺少新鲜空气补充,浓烟充斥,更会使空间内的含氧量显著下降,人员在缺氧情况下极易窒息。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除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外,地下建筑内的装饰物,家具、塑料制品等

20、高分子材料燃烧时也会产生剧毒气体,严重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 2、高温增压当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在封闭空间内散热困难,温度迅速增高,火源附近温度往往超过1000C。由于空气膨胀,因而导致室内压力增大,加剧火势蔓延,影响火灾扑救。(1)再生火源 高温烟气流经途中,加热可燃物,使其达到着火点,形成再生火源。温度高达500C以上的烟气中台有一定量的可燃物分解产物,在流经途中遇到新鲜空气,易发生自燃或“轰燃”,出现第二火场。(2)形成火风压地下空间压力随升温而增大,当火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一种附加的自然热风压,即“火风压”。火风压的出现,会使地下建筑原有的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使地下原有风流反向逆流,加剧

21、火势蔓延,使那些原来属于安全的区域突然出现烟气,远离火源的人们也遭受到火灾的危害;使灌入地下灭火的高倍泡沫无法向巷道内流淌,影响高倍泡沫远距离窒息灭火的效果。3、火势的发展蔓延(1)火势的发展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发生火灾,因通风不良,燃烧比较缓慢,火灾发生后不久,燃烧就逐渐趋向于阴燃状态。具有两个以上出入口的中小型地下建筑,火灾在初起阶段发展较快;进入发展阶段后,随着燃烧产物的增多及内部空气含氧量的减少,燃烧强度下降,火势衰减;此时如遇有新鲜空气流入,又会呈现猛烈燃烧状态,使火势陡然变得复杂起来。大型地下建筑,如商场、工厂、仓库,地铁等,因通风条件好,风流畅通,火灾的发展与地面建筑

22、火灾相类似,火势很容易发展到猛烈阶段(2)火势的蔓延 中小型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在风流速度不大时;火势迎着风流蔓延,蔓延方向与风流方向相反。大型地下建筑发生火灾,空气具有相当大的流动速度,火势一般随风流方向蔓延,或同时向通道两端出入口蔓延。附建式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如控制不及时,火势能沿出入口向地面建筑蔓延。4、扑救艰难(1)行动不便 浓烟翻滚,毒气弥漫,进攻人员视线、体力、呼吸受到限制,在没有可靠安全措施的前提下,难以深入地下内攻。(在浓烟充斥的地下建筑内,当视距小于3米时,即使是熟悉道路的人也很难脱险,因此国际上推荐的危险视距为3米)。安全出入口少,人员、物资疏散不便。内部通道曲折狭窄,通道内

23、往往还堆有物资等障碍物,影响通行;在洞内铺设水带,调运器材难度大,充水后水带很难拖移,水枪射流往往受角度影响不能直接打击火源。 (2)组织灭火难度大受环境场地影响,即使到场消防力量较多,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能派遣小分队深入地下行动。如火源离洞口远,消防器材及灭火剂的作用便会受到限制。无线电波受地下建筑屏障影响,火场通信联络得不到保障,指挥人员不能及时掌握地下情况。(3)灭火准备时间长消防人员深入地下建筑救人或灭火,均需佩戴氧(空)气呼吸器,携带照明工具,使用安全绳等,相对来说比地面灭火所需的准备时间要长。(三)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战略与战术1、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组织指挥原则(1)依据地下火灾特

24、殊性部署灭火战斗扑救地下建筑火灾,任务艰巨复杂,指挥员必须充分认识地下建筑火灾的特殊性,才能保证做到果断决策,有的放矢,临阵不乱,措施得当。地下建筑火灾的特殊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火灾扑救的紧迫性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有限空间内烟雾逐渐加浓,温度逐渐升高;消防人员赶到火场后,要抓住“还能深入地下”的有利战机,尽力查明基本火情,组织救人和部署灭火。战斗行动的危险性地下建筑火灾中出现的高温,浓烟、毒气、拱顶塌陷,以及通道狭窄、黑暗难以寻路等都给灭火人员带来极大的危险。指挥员部署战斗要稳中求快,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展开战立。心理状态的异常性地下建筑火灾的险恶环境,使深入地下灭火的消防人员容易产生心理上

25、的封闭感、压抑感和恐惧感。指挥员要以高度的指挥艺术和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组织灭火战斗,消除灭火人员异常的心理状态灭火时间的持久性扑救地下火灾,从灭火、消除烟雾到检查火场,需要较长的时间。指挥员在整体部署上,包括力量调用、后勤保障方面,都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2)实施统一指挥成立火场指挥部由公安消防队火场指挥员,建筑使用单位负责人,供电、救护、治安及到场的党政军负责人组成火场指挥部,形成决策中心,统一部署灭火。适时调集灭火力量按照灭火作战计划,调足第一出动灭火力量。根据计算,小型地下建筑火灾第一出动力量不得少于5辆消防车;中型地下建筑火灾,除考虑增加消防力量外,还要及时调集运输、卫生、公安、

26、人防专业队、防化部队等特勤力量。加强火场通信联络成立通信小组,组成地上、地下联络网。A、地上以无线电台组网B、在地下无线电设备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采用灯光,音响等信号与渝口联系,或施放安全绳保持联系。(3)坚持“先控制,后消灭”的灭火战术 控制通风 地下建筑火灾中,高温烟气与风流混合流动,风也就是烟气流,而烟则能引起新火源。先控制住通风,就为控制火势蔓延,消灭火灾创造了先决条件。阻止蔓延 利用防火墙,防火门等设备,造成必要的防火分隔,把火势尽量控制在地下建筑的局部范围内,以阻止火势蔓延。(4)充分做好灭火前的准备成立灭火小分队进攻之前,挑选身体素质好、技术熟练、有一定实战经验的指战员,组成精

27、于的突击小分队,担任前沿阵地的灭火任务。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按照火场需要,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包括防护器材、照明工具、通信设备、灭火器材,灭火剂。排烟车、火源探测器及封墙窒息所需的草包沙袋等。搞好个人防护 A、进入地下的消防人员战斗服装要整齐。有条件的应穿防火隔热服,佩戴氧(空)气呼吸器,最好在脖颈上加一条湿毛巾备用。B、按规定进行氧(空)气呼吸器使用前的检查,若呼吸器内的氧(空)气量不足100升时,不能进入地下使用。C、氧(空)气呼吸器在使用中不要随意触摸其气瓶开关,应注意观察气瓶储量或掌握进入地下的时间,留有足够的气量保证返回地面途中使用。D、适当调运氧(空)气呼吸器保证火场使用,必要时应指

28、定专人在火场组织氧(空)气呼吸器的充气换药。E、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氧(空)气呼吸器最大需要量,可按下式计算: S=式中:S二氧(空)气呼吸器最大需要量(具数); X深入地下的灭火人员数; t预计扑救时间; f一每具氧(空)气呼吸器的工作时间; 1.1备用系数。例如:预计扑救时间为3小时,每具氧(空)气呼吸器使用时间为1小时,深入地下的灭火人员为两个班16人,则最大的需要量 s=163/11.1=53具F、没有可靠的防毒措施,任何人不得进入地下,火灾时地下空同一氧化碳浓度高,空气极其稀薄,禁止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进入地下。(5)积极抢救人命地下铁道和地下商场、旅社、剧场、游艺官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

29、灾,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后的首要任务便是积极抢救人命。引导疏散A、当消防人员在火灾初起,地下人员纷纷外撒时赶到火场,应迅速组织力量进入洞室引导人员疏散:要携带照明工具作为引导标志;在关键部位,消防队员可脱下氧(空)气呼吸器面罩,大声呼喊召集群众,然后迅速戴上呼吸器面罩,有条件的可带些湿毛巾,供烟气侵袭难以自恃的群众使用。B、对惊慌失措,迷失方向的人员,应派人护送到地面。C、遇有神志不清、中毒昏迷的人员,要及时组织救护。D、群众撤离后,消防人员要仔细检查洞室通道,以防止有人遗漏。 侦察中救人当火场仍有少量人员受烟气围困,且所在位置不清时,应挑选有实战经验的指战员组成小分队,深入地下,在侦察中救人。强

30、攻救人当有较多群众被烟火封堵在洞室,处境相当危险时,应组织若干战斗小组,强行攻入地下抢救人命。强攻时应组织一、二支水枪射水,以降温控火,开辟通道。2、地下建筑火情的侦察与判断(1)地下建筑火情的侦察重点是在平时掌握情况和作战计划提示的基础上,抓好向知情者了解和深入地下侦察这两项工作。询同知情者要找刚从地下撤出地面或确实了解洞室情况的人员询问火情。尽量查明:A、有无人员受烟气围困,被困人员数量及其所处的位置和可供抢救的途径。B、起火建筑的使用性质及建筑结构情况;如平面布局和洞室、通道、出入口,通风口的大小及数量等。C、有无固定排烟设备,完善程度如何,有无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D、起火部

31、位,燃烧物质及其特性,起火点周围可燃物的储放情况。E、电气设备、机械通风、空调系统,地铁的三轨是否已切断电源。F、地下建筑的消防设施及排水管道情况,出入口附近地面的水源情况。G、附建式地下建筑火势有无向地上建筑物蔓延的途径。深入地下侦察 组织侦察小组深入地下建筑反复侦察,特别是在询问后得到的情况含糊不清时,更要深入地下查明:A、地下是否有人 注意搜索通往出入口的主要巷道、洞室、厕所,洗脸同等场所。B、火源的确切部位 注意发现较为隐蔽的火源,查清火源到出入口的大致距离,灭火进攻的路线情况。C、火势的发展变化情况 认真查看火源附近的结构及可燃物存放情况。侦察与决策火场指挥员要亲自听取侦察情况汇报,必要时要亲自深入地下察看,掌握确切的火情。不能根据“可能”、“也许”等情况汇报作出不切实际的灭火决策。A、只有确切掌握火源部位及其发展趋势,才能部署相应的灭火方案。B、只有确切知道洞室内不再有人时,才能决定采用封闭式(高倍泡沫喷灌、封闭洞口等)扑救措施。C、只有确切查明火势发展阶段(初起、发展、猛烈、下降、熄灭等),才能确定采用何种排烟手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