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147.69KB ,
资源ID:118936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936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宏观经济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宏观经济学.docx

1、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导 论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学的发展 (1)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的问世为开端 “看不见的手” :实质:利益激励;经济人特性;自主、分散决策;完备的产权制度 原理: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她)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而去实现公众的最佳利益。(2)古典经济学时代:以19世纪的萨伊、穆勒为代表萨伊在1803年出版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萨伊定律:即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的定律。认为物品的生产同时也提供了物品的购买手段,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

2、危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当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时,市场机制可以自动恢复到均衡,供给问题解决了,包括需求问题在内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都能够自动地得到解决。(3)新古典经济时代: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歇尔为代表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 供求力量决定价格的主观价值论。认为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决定于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市场上的理性行为是,作为需求的消费者在寻求效用的最大满足,作为供给的生产者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价格的变动则能使供求量调整到双方相等时的均衡状态,市场则因此能够得以出清,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安排。 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以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3、论(通论)为标志凯恩斯革命: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 有效需求: “看得见的手”: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 凯恩斯时代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新古典综合时代 ) :萨缪尔森、R、哈德、A汉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罗宾逊夫人、希克斯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 萨缪尔森1948年出版经济学,将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结合起来: 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 (5)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非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形成和发展时期货币主义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为代表供给学派:以蒙代尔为代表(6)分化时代:蔓丘、罗

4、默等 宏观微观合流现代主流经济学和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融合 二、宏观经济学的四次重大变革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1、宏观经济学的四次重大变革(1)凯恩斯革命 放弃了传统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改从总量和宏观的视角研究经济,承认市场经济中存在失业,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是失业的原因,认为市场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只能是用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代替古典经济学的放任经济政策,从而形成了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调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完成了对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革命。 (2)货币主义革命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主要概念:货币数量论;自然失业率;持久收入假说基本政策主张:强调货币政策的

5、重要作用,反对用扩大财政政策支出为主的财政金融政策来缓和失业。并主张自由汇率或浮动汇率制。 (3)供给学派 代表人物:蒙代尔 基本政策主张:反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主张由供给来调节需求,降低税率刺激供给,以刺激供给;放松政府的干预和限制,加强市场调节作用。(4)理性预期学派 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主要概念:两个基本假定;自然率基本政策主张:反对政府干预,坚信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发挥预期在模型中的作用,加强理性预期,以此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 。 2、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A、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 凯恩斯认为,总供给函数取决于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价格,短期内不会变化。因此,增加就业量的唯一

6、途径是提高总需求函数的位置。也就是说,当有非自愿失业时,应增加总需求,使有效需求提高,从而使就业量增加,达到充分就业的目的。B、有效需求的决定因素 总需求完全取决于对消费品的需求和对投资的需求。 消费品的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 。 对投资的需求,由市场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来决定。 人类心理的三大基本法则: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基本内容:(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国民收入的决定 消费、储蓄、投资(产品平衡) 货币、信用、银行、金融(货币平衡) 财政收入、政府支出(财政平衡) 就业、工资、物价(劳动平衡)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7、外汇平衡)(3)国民收入的变动: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2、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经济模型方法四、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下进行;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社会再生产理论向宏观经济学的范式转换;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学研究涉及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个方面。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收入循环与宏观经济运行 1、两部门(家庭和企业)的循环收入、支出、储蓄、投资C=Y=

8、C C+S=Y=C+I 或:S=I2、三部门(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循环税收、政府支出C+S+T=C+I+G 或:S+T=I+G3、四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循环进口、出口C+S+T+M=C+I+G+X 或:S+T+M=I+G+X 4、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S+T+M=C+I+G+X 2、三大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或货币市场);要素市场3、四个部门:企业;家庭;政府;国外部门4、五大平衡 要素市场的劳动均衡 产品市场的产品均衡 资本市场的货币均衡 政府收支的财政均衡 国际市场的外汇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被看作是对

9、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培育 1952年到1984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1985年到1992年。同时采用MPS和SNA。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2)实施 1993年至今。取消MPS,采用SNA基本核算框架、核算原则和方法 三、核算GDP的基本方法1、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平衡原则:强调国民经济运行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意味着同一国民经济整体在从不同环节计算国民经济活动时,其宏观总量应该相等,即保持平衡的原则。 生产总量=分配总量=使用总量(三方等价的原则 ) 国民生产=国民

10、收入=国民支出 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 :生产性;社会性2、核算原则 国土原则 :以本国领土作为其计算范围,以此计算的总产值一般称为国内总产值。(GDP) 国民原则 :以国民为主体计算产值,以此计算的总产值一般称为国民总产值。(GNP)我国目前普遍采用按国土原则计算产值。3、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DP)(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仅计算新的国内产品 GDP仅计算最终产品(2)计算方法 A、支出法:就是通过对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售价)的核算,来得到相应的GDP。

11、该方法从产品形态考察不同需求部门对GDP的贡献。 公式:GDP=C+I+G+(X-M) 消费(C):是家庭户的支出.A.耐用消费品;B.非耐用消费品;C.服务三部分. 投资(I):A.固定投资支出-指用于购买新生产的资本品的支出,如商业或者居住住宅;B.商品存货的变化-指用于尚未售出的最终产品和原材料的支出变化。 政府支出(G):包括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不包括转移支付. 净出口(X-M):是外国人的净支出。 GDP与DNP的关系式: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外国来自本国的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B、收入法: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

12、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由于所有企业的增加值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所有企业的要素收入总和也就应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该方法从收入形态考察不同生产要素对GDP的贡献。 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资本折旧+ 独资者收入和公司利润+净国外要素收入 C、 增值法(生产法):从最终产品的价值形成角度,根据产品生产过程各个阶段上产品和服务的增值计算GDP。该方法从价值形态衡量不同行业对GDP的贡献。四、GDP与经济福利1、GDP的缺陷与绿色GDP的核算(1)GDP的缺陷 无法反映社会福利和闲暇 无法反映地下经济活动 遗漏非市场活动 无法体现环境质量的变化 无法体现产品和劳务的质量

13、改进(2)绿色GDP 指在名义GDP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本消耗之后,经过环境和资源损耗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 2、国民收入中的恒等式:投资=储蓄两部门的国民收入核算: I=S三部门国民收入核算: I=S+(T-G)四部门国民收入核算: I+NX=S+(T-G) 第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模型一、总需求及其与国民收入的决定1、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表示在一定收入水平、价格水平等条件下,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想要购买的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消费是指家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或支出。 投资是指指厂商对投资品的需求或支出。 政府支出是指各级政府对各种产品

14、和劳务的需求,或者说是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在指出口减进口。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1)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研究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动. 函数式: c =c(y) 边际消费倾向 :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公式:MPC=c/y b=c/y 大于零而小于1 .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公式:APC=c/y 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线性消费函数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

15、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公式:c=a+by 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APC MPC,随着收入增加,a/y之值越来越小,说明APC逐渐趋近于MPC。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总量虽然也在增加,但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却是越来越小,而储蓄占收入中的比重却在上升.(2)储蓄函数 含义: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这一比例随收入增加而递增。 公式:s=s(y)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公式:MPS=s /y 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公式: APS= s/y 线性储蓄函数:公式: s=y- c= y-(a+by)=-

16、 a+(1-b)y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A点左方,消费大于收入,储蓄为负,储蓄曲线在横轴下方;A点右方,消费小于收入,消费曲线在45度线下方,储蓄曲线在横轴上方. 如果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大于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小于MPS. APC和APS,MPC和MPS恒等于1,即:APCAPS1;MPCMPS1 则:1-APC=APS;1-APS=APC 1-MPC=MPS;1-MPS=MPC3、社会消费函数 社会消费函数表示整个国家或社会的总消费和总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或者是总储蓄和总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家庭户消费函数的总和 ,并不是家

17、庭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分配不均;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增加减少) 政府行为 -政府税收政策: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影响总需求.(增加减少)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同方向) -政府转移支付: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影响总需求(同方向)二、总需求与国民收入 1、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AD=(a+I)+by2、总需求变动与国民收入 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 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动三、乘数理论 1、乘数是用来说明国民收入变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含义: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

18、数,或者说,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1)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数就越大。乘数是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或者说,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呈同方向变动,与边际储蓄倾向呈反方向变动 .(2)乘数发挥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 社会生产能力闲置,社会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水平; 经济时间足够长 (3)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 2、财政政策乘数3、投资乘数含义:是指投资增加引起有效需求增加,并进而引起产出水平的增加,而且产出水平增加是投资增加的倍数,这个倍数即是投资乘数。公式:KI=1/1-C=1/1-MPC 投资乘数是边

19、际储蓄倾向的倒数,所以,投资乘数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 第四章 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模型 一、IS曲线IS曲线也称投资储蓄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IS表示产品市场,I表示产品市场上的投资,S表示产品市场上的储蓄 。1、 投资函数 投资是指资本形成,社会的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存货。即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的增量,包括私人厂商的购买投资和政府的购买投资。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公式:i=i(r) 经济含义:投资是利息率的减函数。 利息率越低,投资越高,两者呈反向变化的关系.2、 储蓄函数

20、公式:S=S(y)经济含义: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储蓄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3、 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i(r)s(y)IS曲线的含义:表示当储蓄等于投资时,也就是商品市场保持均衡的时候,所有不同利息率和收入的组合点。而且,IS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说明商品市场均衡时,利息率和收入为负相关。表示是的使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 二、LM曲线 :LM表示货币市场,L表示货币的需求,M表示货币的供给。1、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而形成的货币持有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也称灵活偏好

21、理论或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需求量是收入与利率的函数,人们持有货币的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1)交易需求货币交易动机:指人们为日常交易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取决于人们交易的数量.交易数量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货币的交易需求也就随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与收入成正比.预防动机:也叫谨慎动机,指为了预防意料之外的情况而产生的持币愿望.其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交易需求货币:包括基于交易的货币需求(交易动机)和基于预防的货币需求(预防动机),动机需求记作L1,L1是收入的函数, 公式:L1L1(y)(2)投机需求货币投机动机:指人们为财富储藏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

22、资产的机会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投机需求货币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 用L2表示基于投机的货币需求量,r表示利率,就有:L2L2(r)当利率极高时,L2趋于零;当利率极低时,L2趋于无穷大。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因为当利率高时,人们增加证券投入以减少持有货币的成本;当利率低时,人们持有更多货币而减少证券投入。r0:有效利息率(3)货币总需求函数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公式:L= L1 + L2 = L1(y)+ L2(r)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与r呈反方向变动。2、货币的供给狭义货币: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广义

23、货币:狭义货币+定期存款(+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实际货币量(m)=名义货币量(M)/价格指数(P) m= m1+ m2 m1:满足交易需求;m2:满足投机需求4、 货币市场的均衡 均衡条件:mL1(y)L2(r) (1)当货币需求超过供给时,利率会上升,证券价格下降. (2)当货币需求低于货币供给时,利率就会下降,证券价格上升. (3)只有当货币需求等于供给时,货币市场才会处于均衡状态.利率水平由E决定.5、 LM曲线 (1)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 mL1(y)L2(r) 表示了y和r之间的函数关系,表

24、示这种函数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LM曲线描述在满足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利率r与国民收入y之间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当m一定时,L1增加,L2必减少,反之亦然。r小,则L2(r)大,L1(y)就小,y也就小;r大,则L2(r)小,L1(y)就大,y也就大。(2)LM曲线的性质 LM曲线表示L=m条件下y和r的关系,是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只有LM曲线上的点是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y、r组合,LM曲线右边的点意味着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如A点;LM曲线左边的点意味着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如B点。(3)LM曲线的三个区域 A水平阶段(凯恩斯区域 ):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

25、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流动偏好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B垂直阶段(古典区域 ):不论利率怎样变化,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C中间区域:当r既不很低也不很高时,L2(r)介于零和无穷大间,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三、IS-LM模型: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1、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r)s(y)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L1(y)L2(r) 2、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不均衡3、 IS曲线的移动(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1)投资变动: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移动量为kI,反之则使IS曲线向左移动,移动量为kI (2)储蓄变动 :增加使 IS曲线会

26、向左移动,储蓄减少使IS曲线右移,其移动量是ks .(3)政府购买变动 :增加使IS曲线平行右移,减少使IS曲线平行左移,移动量 为kgg (4)税收变动:增加使IS曲线平行左移,税收减少会使IS曲线平行右移,移动量为ktt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IS曲线左移会使均衡收入减少,利率水平下降.利率变动与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4、 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1)货币需求增加/减少 引起LM曲线向左/向右移动(2)货币供给增加/减少引起LM曲线向右/向左移动 (3)如果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左移,均衡收入增加/减少,而利率会下降/上升 5、I

27、S-LM模型的政策推论(1)在萧条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2)在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3)在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而且,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适当向右移动,可以使得收入增加,利率不变。6、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消费决定于消费倾向和收入 消费倾向比较稳定 投资决定于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 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 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利润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第五章 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模型一、AD (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指一定时期中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构成: AD=C

28、+I+G+X-M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1)一般价格水平:是总需求函数的内生变量 总需求是一般价格水平的减函数:AD=f(P) Q= f(P) (2)货币收入:是总需求函数的外生变量 (3)时间偏好:是总需求函数的外生变量 2、 总需求曲线(1)剑桥效应与古典学派的总需求曲线 剑桥方程式:MS=kPQ MS:货币供给量; P:价格总水平;Q:总产量或实际国民收入; k:人们为保持手中的实际现金余额与实际收入的比例. 剑桥效应 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总需求增加,进而使价格水平提高. 古典学派的总需求曲线: Q=1/ kMS/P表示经济中的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曲线.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

29、曲线。总需求量是价格水平的减函数.(2)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与凯恩斯效应 IS-LM模型与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推导 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了一般意义上的总需求函数,同时还是一条均衡的轨迹,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的P和Q都能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保持均衡. 凯恩斯效应 货币供给量增加使人们手中的实际现金余额增加,人们对债券的需求增加,利息率降低,投资随之增加,进而总需求提高,价格水平提高.二、AS(总供给)曲线1、总供给: 是指一个社会中最终产品市场上所供给的总产品的数量,即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总供给是一般价格水平的增函数: AS=(P) 2、总量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 总量生产函数:指整个国民经济的

30、生产函数,描述的是总量要素投入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Q=F(L, K, P)Q:一定时期的总产量; L:使用劳动力的总量(就业量); K:一定时期的资本存量 P:生产技术或生产能力潜在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总产量。劳动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率的减函数.劳动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率的增函数.均衡就业量:劳动需求等于劳动供给.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与潜在就业量相对应的就是潜在产量,或称充分就业产量.3、 总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三、AD-AS模型四、AD和AS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1)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在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上 在短期总供给曲线上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2)(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五、A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