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40.34KB ,
资源ID:118809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809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学年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017-2018学年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个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70分。)1. “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A. 分封制的巩固B. 宗法制的影响C. 宰相制的实行D. 内朝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祭祖”等是受宗法制度的影响,选B是符合题意的

2、,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而非分封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宰相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内朝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祭祖”,这体现的是宗法制的影响力。2.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秦大臣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平定天下、统一政令这些功绩的高度赞扬,认为秦始皇功劳超过了上古贤明君主三皇五帝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A是在夏朝建立之前通行的社会制度,BC两项是周朝盛行的社会制度均与题目中所体现的秦代不相吻合,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3.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这一措施A. 加强了汉初的中央集权B. 确立了汉初思想大一统C. 加剧了中央与地方对立D. 体现了汉承秦制的原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首先考查学生对封建论中“封建”一词的理解,此处的封建是指分封制,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汉初的这种政治制度在汉文景帝时期便出现了分裂国家的事件,所以A项错误,B项是无关,

4、这种措施是不可能产生统一的思想。D项为错误项,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并不是郡国并行制。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度4.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曾发生过宦官弄权的祸害,但论其程度的深重,要以明代为最甚。其主要原因在于明朝A. 人主昏庸,广置后宫B. 依靠宦官与外戚斗争C. 皇权加强,废置宰相D. 儒生见识鄙陋,奴颜婢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为宦官弄权提供了机会。故答案为C项。A项所述各个封建朝代均有,不能反映“明代为最甚”,排除;宦官与外戚斗争最激烈时期是东汉,与材料所述也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B项;宦官的权力来自于皇

5、权,与儒生无关,排除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代废除宰相5.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答案】C【解析】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指的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省六部的相权是三分,但不是独立施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三省六部是中央集权但不是地方分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皇权顶峰是后来清朝时军机处的设立,

6、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而三省六部制是分工明确,相互配合。6. 19世纪初,不法英商开始寻找对华走私渠道。马克思曾指出,它使“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官员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从而使“中国海关所颁布的严格禁令,结果都毫不起作用”。如以此作为撰写论文的素材,下列最贴切的论题是A. 片面最惠国待遇之我见B. 试析南京条约严重危害C. 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D. 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初探【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世纪初,不法英商开始寻找对华走私渠道”可推知是鸦片走私,马克思的话更进一步印证了鸦片走

7、私对中国人的危害,故C项符合题意。从时间上看,19世纪初指的是19世纪前30年(18001839),而A、B、D三项均发生在1840年以后,且相关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排除。7.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D.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等信息,并联系洋务运动的影响可知,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当时洋务运动没有

8、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排除A项。集权制度使军队在战场上缺乏灵活性,排除B项。C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8.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B. 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 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D. 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注意题干中要求

9、选择的是错误的,从革命史观角度是说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但客观上却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逐渐的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接受到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两种文明形态开始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C项说法均正确,D项错误,从社会史观上说,主要指鸦片战争引起人们生活及习俗的变化,而不是民族工业兴起,民族工业兴起应该是从现代化史观说的。9. 1873年,一法国商人为买丝绸同一中国商人发生矛盾,失手将中国商人打死。对此法国商人的审判程序,主要应该依据A. 南京条约B. 各国律例C. 法国法律D. 大清律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0、,在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中,外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规定在中国,外国人和中国人发生矛盾,外国人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而由外国领事及其法律进行管理,C项符合史实。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外国取得“领事裁判权”10.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的时代背景是A. 国共矛盾的激化B. 红军长征的胜利C. 民族危机的加剧D. 国共关系的缓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11、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及已学知识可知中共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是因为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为了适应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C项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11.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B.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D.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答案】C 12. 孙中山先生

12、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有政体不好的缘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由此可见A. 民权主义是民主革命的核心B. 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政治革命C. 民生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目标D. 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缺一不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民权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选A。B不符合材

13、料主旨,排除B。民生主义是民主革命的补充,所以C说法错误,排除;D和材料无关,排除。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内容。13. 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表明A. 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B. 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 “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D. 五四运动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但又不盲目排外的群众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但盲目排外,A项不对;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外争主权”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B项错误

14、;五四运动是群众自发的爱国运动,并非组织严密,排除D项;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14. 八七会议决议中指出:“工人阶级应时刻地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材料主要表明八七会议A. 继续在执行“城市中心道路”B. 明确以开展土地革命为总方针C. 仍然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 将革命的矛头指向国民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中国共产党早期仿照苏俄革命道路,走“城市中心革命道路”,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等,后来又发动过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年底又发动广

15、州起义,这些起义表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苏俄城市革命道路。后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将革命方向从城市转向了农村,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工人阶级应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可以看出,党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城市。B项的土地革命和D项的矛头指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与史实不符。C项不正确,应该是犯了“左”倾主义错误。故选A项。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音乐的发展15. 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

16、战役指的是A. 台儿庄战役B. 淞沪会战C. 平型关大捷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40年百团大战的意义,故D正确。台儿庄战役,不属于华北地区,故A排除。淞沪会战,在上海地区,也不属于华北地区,故B排除。平型关大捷,没有沉重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百团大战16. 据1948年3月的统计,我南线三路大军共调动和吸引敌90个旅于自己的周围,而大别山

17、地区敌人兵力最多时(1947年12月)为33个旅。这说明A. 刘邓大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 大别山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C. 刘邓大军是参加淮海战役的主力军D. 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形势已经成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发生在1947年6月,与题意不相符合。B项与题中材料内涵相符合。C项不正确,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D项与题中材料不相符合。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7. 1948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说,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全国作战的“重心在中原”,“北线重点在北宁路”,“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这表

18、明A. 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B. 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成熟C. 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决战的起点应在中原D. 人民解放军人数已超过国民党军【答案】B【解析】从时间信息和“中心在中原”、“北线重点在北宁路”、“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等条件分析解放战争进入决战的条件成熟,B项正确;反攻阶段是在1949年初,A项排除;题干认为“中心在中原”,C项“起点应在中原”表述错误;D项“已超过”表述与史实不符。18.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

19、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 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B. 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C. 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D. 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B表述绝对化,错误。D错误,因为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推动是间接作用。而C正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不仅得益于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它更得益于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故本题选C。19. 下图是某位教师讲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给学

20、生画的示意图。从该示意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能代表选民意向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能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答案】D【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最能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该示意图能反映人民民主原则,但不能反映社会主义原则。1954年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原则主要是指确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路线,这些从图中是看不出来的,故排除ABC,选D错误。20. 中国大趋势的作者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

21、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在此,“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中国实行了A. 人民代表大会制B.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基本制度。关键信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没有陷入政党斗争局面。根据三大政治制度的涵义等分析,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是三大基本制度之一,但不符合题意;B项是新时期的治国方针,也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21. 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

22、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A. 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 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 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图表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由“党派、军队和团体”等组成,说明政协会议代表的广泛性,故本题选择项;材料中无从体现;和说法错误,与题干时间不符。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协会议【名师点睛】人民政协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首先,它标志着中国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革命大团结在组织上的最后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

23、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机构从此产生其次,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基,为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作了全面的准备第三,人民政协这一组织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兼收并蓄的传统精神,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22.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力度,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让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这体现了A.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 民族平等原则C. 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政策D. 共同繁荣原则【答案】D【解析】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为

24、当前紧迫任务”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故选D;ABC材料未体现,排除。23. 下面这幅漫画讽刺了个别官员违背了中国当下的哪项民主制度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村民自治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由漫画中“村委会选举”“村干部”“镇领导”等信息,说明了我国基层官员的选举存在黑幕和不民主的现象,违反了我国基层选举的村民自治制度,故排除ABD,选C。点睛:图片显示村干部不是由村委会选举产生,而是由镇领导包办产生,这违背了中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24. 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

25、,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里“健全法制”的目的不包括A.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B. 维护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C. 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D. 保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C两项是“健全法制”的政治目的,B项是“健全法制”的经济目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召开,而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的,故选D项。25.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A. 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B. 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26、C. 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D. 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理解能力。材料“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主要是通过该例子来说明我国法律很不完备,不是说领导人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有法不依和民众法制观念方面的内容,主要提到的是法律的不完备,“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故BD项错误。根据材料“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可知我国法律体系亟需完善,故C项正确。故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26. 某同学在学习了“现

27、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后,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其中正确的是A.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 革命委员会是一个党政分开的权力机构C. 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 到20世纪末,我国已形成了一个以刑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答案】C【解析】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A;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委员会是一个党政合一的权力机构,排除B;到 20 世纪末,我国已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排除D。1982 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所以选C。27.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政治体制不

28、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为此,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A. 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B.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恢复民主协商政治制度D.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A【解析】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A正确;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确立,不属于新的尝试,排除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共同纲领中已经规定,因此不属于新的尝试,排除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起来,排除D;故选C28. 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

29、大陆统一?”邓小平说:“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中央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出发点是A. 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B. 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C. 保障两岸关系的稳定繁荣D. 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答案】D【解析】由“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体现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A正确;B、尊重台湾历史,C、国内发展情况,D、稳定繁荣,与材料中的论述没有联系,故排除。故选A。29. 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

30、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A. 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 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 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答案】C【解析】“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于材料中“万隆时代”,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与材料中“万隆时代”不符,故B项错误;1949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加上“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与材料中外交“脚踏两只船”的成就相符,故C项正确.;五大国会议是指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与材料中“和他的

31、政府建立了关系”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1955年,新中国参加万隆会议。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的干扰和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30.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 “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相关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属于正常的外交活动,A项理解错误,排除;“求同存异”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放弃“一边倒”的方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