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49KB ,
资源ID:118763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763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板书.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板书.docx

1、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板书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板书这是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板书,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板书第1篇教学目的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三、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设想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二、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三、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

2、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二、指导自读(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悒 客舍 尽 故人(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2、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

3、浥:悒(yi )湿润。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

4、,路边柳色其新如洗。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译文: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4、试背这首诗。三、拓展练习。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板书第2篇【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

5、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树一帜。【设计理念】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言语和精神携手走向丰妙的境界。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扎扎实实的品析文字,以一首的学习带动多首诗的学习,以多首诗的补充促进一首诗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是诗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形象

6、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教学一二句扣住“柳”,体会作者营造的送别环境,感受美丽环境中那份浓浓的离别情;三四句扣住“酒”,体会这杯杯酒中融入的深情。本节课,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注重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着力构建对话的课堂、诗意的课堂。【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教学重难点】咀嚼和体悟重点字词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教学准备】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搜集送别诗。【课时安排】一课时【

7、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有一首曲子叫,也叫,这首曲子是后人根据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创作的。(设计理念:人的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儿童更是如此。优美、有些淡淡哀伤的古筝独奏阳关三叠,帮助学生架起想像的桥梁,将学生带到了几前年的渭城。入境,为理解古诗奠定基础。)(点评:新课程倡导,教学中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此环节中,老师为学生展示古典乐曲阳关三叠,首先就为学生创设了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环境。通过创设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为学生提示了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理解诗意。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读准“朝”“舍”“更

8、”的读音。3、引导学生理解“浥”“更尽”等字、词的意思。(设计理念: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初知大意,为深入理解古诗扫清障碍。)(点评:“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一提问非常必要。的确,学生的阅读思维是看到信息后,信息马上会触动其思维,即可就会产生“这写的是什么呢?”的疑问,有疑问就有思考。老师此时提问,给学生提供发表感知课题、分析问题、交流逐步思维收获的机会,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表现,也是了解学情、展开后面继续学习的前提,更是引发、培养学生学习时要产生问题的意识的需要。)三、感悟“柳”“酒”中蕴涵的情意。1、 渭城这里的景色怎样,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2、 指导感情朗读。3 、

9、体会“柳”的寓意:一个柳字,你能读懂诗人的情吗?带着这种情怀,再来读诗句。4 、拓展关于“酒”的诗句,理解“酒”中蕴涵的情。写话练习:相聚的日子,他们曾5、这是一杯怎样的酒?6、感情朗读。(点评:文中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老师紧紧抓住“柳”“酒”这一“诗象”,感悟古诗。将古诗化为画面:青青碧柳里诗人怎样的难舍难分?相聚的日子是怎样的其乐融融?由此来体会两人深深的情谊。,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也就品味出了。)四、互文理解,感情升华。1

10、拓展:“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寒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从这首诗中体会什么?对比想象安西与渭城的不同。2感情朗读。3结合诗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体会别后的思念。4背诵古诗。(设计理念:引入王维送间司直赴西安帮助学生感受元二出使安西将要面临的艰难险阻,感受王维对好友离乡背井的牵挂、忧虑;引入王维的山中送别帮助学生理解王维对好友的无限思念之情。以一首的学习带动多首诗的学习,以多首诗的补充促进一首诗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五、拓展延伸。学生背诵课前搜集的其它送别诗。(设计理念:优秀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形式。优秀古诗文能陶冶

11、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离别的人不同,但那份真挚的情意是相同的,此环节旨在以一篇的学习带动多篇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情感的迁移。)(点评:1、在学生读、品、赏、背本节课所学古诗基础上,老师相机引出了“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寒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将学生带入到另一个境界,通过对比,更深地体会元二的好友对元二的不舍和担忧,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意境创设环境。2、后面开放性的拓展,将本节课的学习放入到我们国家特有的古诗词传统文化中,使学生课堂的学习成为了置身教室而心飞扬,一诗切入而领略浩瀚诗的海洋。)【板书设计】送元二使

12、安西雨蒙蒙柳青青酒浓浓情绵绵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板书第3篇教学目的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认识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二、学习诗歌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体会其抒情的感染力。三、初步理解绝句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设想一、这五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二、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三、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明确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指导阅读、理解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江南春三首唐诗。

13、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的不同。今天,我们要学的三首唐诗都是七绝,即每诗四句,每句七言。二、指导自读(

14、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1)解释下列词语:浥客舍尽故人(2)试析诗题的意思。(3)“朝雨”与“柳色”除了写春色以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4)“劝”和“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2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浥:(y)湿润。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一作“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第3题:诗人以景衬情,为送别创造了抒情的氛围

15、,富于柔情之美,好像朝雨有意为客洒扫拂尘似的,显得朝雨那么多情,但是,景色愈有情,愈加深不忍相别的感情。“柳”既是写景补足朝雨,点明季节,又暗寓“留”之意。“柳”与“留”谐音双关。(唐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这是当时习俗。)第4题:“劝”和“更”衬托了主人(即诗人)的殷勤劝酒之意和留恋难舍之情。3教师总结: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濛濛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

16、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4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译文: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5试背这首诗。(二)自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自读诗歌并完成作业:(出示小黑板)(1)解释下列黑体字:之广陵(之,往,动词)西辞黄鹤楼(辞,告别)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

17、,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孤帆远影碧空尽(尽,完,即看不见)唯见长江天际流(唯,只。天际,际,边缘,水天交界处,天边。)(2)“西辞”和“烟花”在诗里各表达了什么意思?(3)这且一首送别诗,说说谁送别谁?在哪儿送别?到哪儿去?(4)诗的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为什么?2讨论自读作业。明确:第1题:题后括号里的内容为参考答案。第2题:“西辞”的“西”是指故人(即孟浩然)辞别所往的方向。孟是由西向东行,故说“西辞”;“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指故人辞别的时间。第3题: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第4题:诗中“孤帆远影碧空

18、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最能表达诗人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随着老朋友所乘的那只孤船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诗人却依然翘首远眺,目送老朋友,足以表达诗人对老朋友的一片深情。3教师总结:这首诗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4译文:我和老朋友辞别在黄鹤楼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直到扬州。船越走越远,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只看见浩荡的江水向天边流。5熟读成诵。(三)自读江南春1自读诗歌,完成作业:(出示小黑板)(1)解释下列加黑字的意思: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指千里江南,绿,此处指树叶;红,指春花)水村B酒旗风(山郭,这里泛指山城,郭,外城,古

19、代在城的外围再加筑一道城墙;风,随风招展,名词活用如动词。)南朝四百八十寺(这里是虚指,形容寺院之多。)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指寺院的建筑)(2)诗题是“江南春”,从诗的哪些语句中感觉到这是春天,而且是江南的春天?试作解释。(3)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见题后括号内。第2题:诗人紧扣诗题“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处,展现了一幅江南春的鸟瞰图。“千里”拓展出开阔的视野,为描写无边春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莺啼”,传达出春天娇莺的歌声,给人以听觉的美感。“绿映红”,描摹出芳草萋萋,桃红柳绿的葱笼的色彩之美;“映”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此句,写

20、尽江南无边春色,让人置身于画境之中。下句,以社会风俗画描绘了江南春色;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使江南春色更显生机。这两句已将江南春色勾勒殆尽。第3题:最后两句景中寓情。“南朝四百八十寺”,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隐含对“南朝”统治佞佛的讽刺。当时南朝君主,迷信佛教,大建寺院,幻想自己的统治日久天长,可到头到,江南景物依旧,他们的政权却早已覆灭,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些隐现于烟雨之中的楼台罢了,这是作者的怀古之情。如今唐朝君主也崇拜佛教,大建寺院,将来会不会落得如同南朝君主一样的下场呢?这是作者的讽今之意。3教者总结:这是诗人杜牧游览江南时写的诗,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色彩明丽,它生动地

21、描绘了江南地区特有的艳丽春光。诗人咏古讽今,意味深长,可见这首诗不只是写景,而有其更深刻的意义。译文:千里江南,黄莺啼鸣,翠绿映衬着鲜红,水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招展迎着春风。南朝兴建的四百八十个寺院啊,多少楼台笼罩在迷濛细雨之中!三、布置作业:预习惠崇春江晚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指导自读惠崇春江晚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两首诗,完成自读作业。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指导自读惠崇春江晚景(1)简介作者与诗题: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京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父洵,弟辙,人称“三苏”。春江晚景是两幅山水画,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题画诗也是两首,本课选

22、录的是“鸭戏图”一首。此诗是苏轼为题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它给人以强烈的季节感,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二)自读测试:(出示小黑板)1解释黑体字的意思:竹外桃花三两枝(竹外,指翠竹林之外)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指春天到来后的江。)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野菜名,花淡黄色,茎可食,生长于春天;芦芽,芦苇的初芽,又叫芦笋,可食。)正是河豚欲上时(正是,恰好是。欲,将要。)2试指出诗中哪些词句是描述画的,哪些是诗人的想象?有什么作用?3怎样理解“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4从哪处可看出写的是“晚景”?(三)讨论并明确自读测试题:第1题:题后括号内的内容是参考答案。第2题:诗的一、三两句是描绘画意的。即:春

23、寒未退的时候,露出竹林外的桃花才开放了两三枝,花虽不多,但春光已泄;第三句从江中写到岸上,蒌蒿已满地,芦苇才抽出嫩芽。概括画中的景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第二句,诗人巧妙地运用想象,说明春回大地,江水已暖,只有浮在水面上的鸭子才能最先知道。第四句,是画面上所没有的,是诗人的想像。春暖的江边,美味的河豚正要上来了。第3题:“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不仅写出了诗情画意的新春景象,而且包含了发人深省的哲理,从理性上给人以启迪。第4题:“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是诗人的假想。河豚出水,一般都在天晚,由此点出了晚景。(四)教者总结:诗人通过想象创造的意境突破了画家创造的意境,在画中,我们只能看到静态的景物:桃、

24、竹、鸭、蒿、芦,而在诗中,我们又感受到了水的温暖,知道了水下的河豚。而且从鸭子与水温的感知关系中我们可以想像鸭子戏水时的情态和生趣;在河豚与蒌蒿、芦芽的配食关系上,我们又可以领略到早春季节的风物时鲜之美。诗写画景,又补充了画面的意境和事物,把春日江边写得生机盎然,画景如现目前,真是诗中有画。译文:竹林外桃花有两三枝春江水暖,只有鸭子最先感知。蒌蒿满地,芦苇也抽出短短的芽,正是河豚浮上水面之时!二、自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简介作者与作品陆游(公元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大诗人。作品选自陆游集。十一月四日,即宋光宗绍熙三年。大作:即大起。全诗通过对冬夜

25、村居、卧听风雨以及梦中还想为国戍守边疆、征战沙场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二)自读测试:1解释句中加黑的字:僵卧孤村不自哀(孤,单独;自哀,自己感到悲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尚,依然,还,副词;戍,守卫。)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夜深,阑,残尽)铁马冰河入梦来(冰河,冰封的河流,这里用来泛指北方的战场;梦,梦境。)2既然“僵卧孤村”为什么“不自哀”?说明了什么?3划出诗中写梦境的语言,并试作分析。(三)讨论并明确:第1题:见题后括号内的内容。第2题:“僵卧”两字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衰老多病的情态,加之“孤村”,更映衬出诗人处境的寂寞凄凉,然而,作者爱国忘私,胸襟坦荡,一心为报效国家,所以“不自哀”。第3题:诗中写梦境的语言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忧虑国事,深夜未眼,将大自然凄凉的风雨声化作他梦境中雄壮激越的行军曲,此为托梦喻志,以展示诗人慷慨激壮、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读后令人顿生敬意。(四)译文:困居孤村,却不为衰老而悲哀,依然想着为国家守卫轮台。夜深了,躺着听这冬夜的风雨,又见到铁甲的战马和冰封的疆场闯入梦来。三、集体朗读五首诗。四、指导背诵。五、作业:1给下列字词注音:浥()辞()莺()崇()戍()阑()豚()蒌蒿()2分别归纳五首诗的主要意思。3背诵并翻译五首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