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03KB ,
资源ID:118761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761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docx

1、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篇一:初中化学溶解性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主题】初中化学“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初探 【背景】 在教学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时,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了多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围绕现代认知心理学理念,初步形成了以“问题情景”为中心的教与学的课堂模式,全部教学内容、学习任务,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小组对“问题情景”的讨论、探究、实验、评价来完成的。在教学中感觉效果很好,现在总结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理念】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

2、,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人们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而借以解决包含其中的问题的心理过程,则称作“问题性思维”。 根据现代认知理论,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

3、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过程描述】 问题情景一课件展示:长治市八一广场的图片。秀美、整洁的八一广场让同学发出赞叹的情感并产生了“这与今天的课有关吗”的疑问。 教师:讲述清洁工人清扫广场上“口香糖”污渍的故事。清洁工人起初用水来洗口香糖,可是用水洗不掉,用汽油也没能洗掉,最后通过广场办公室人员上网查资料后,买来高效洗洁剂,总算把污垢洗干净。 提出问题:水和汽油洗不掉口香糖,而“高效洗洁剂可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各组讨论,总结出口

4、香糖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汽油,但能溶于该洗洁剂。 教师: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容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这种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问题情景二 课件展示:农业上用15%的食盐溶液用于选种; 医疗上用009%的食盐溶液用作生理盐水注射; 生活上用20%的食盐溶液用于腌渍食物: 教师:对此,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食盐在水里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 学生:思考、观察视频、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物质在另一物质里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教师:那么,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情景三 课件展示:“小东的发现” 1、细心的小东发现,妈妈烧菜时,既放了盐也放了油,结果油浮在汤上面而盐消失了。 2、贪心的小东往冷开水里放

5、了许多糖,不断的搅拌但糖总是未能全部溶解。妈妈告诉他往里再加热水,结果全部溶解了。聪明的小东以后搅糖水总用热水。 3、贪玩的小东在刚刚刷上油漆的栏杆周围玩时,不小心碰到油漆,弄脏了手,用水总洗不掉,结果妈妈拿来了汽油,一下子就洗干净了。 教师:根据上面小东的故事,你猜测: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有哪些? 学生:各小组讨论热烈,很快就得到了“物质的溶解性可能与溶剂、容质和温度有关”的结论。教师: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问题情景四 教师:溶质、溶剂、温度这三个因素对溶解性是臭不可闻影响的呢?因此需要我们探究三个因素对溶解性的影响,要做“控量实验探究”。 学生:设计实验、组间交流,由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最后

6、得出结论。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讨论结果,调整出三个控量对比实验,让学生上台演示前作必要说明后,大胆让学生做。并把结果告诉全班同学。 实验一:分别把1克的食盐和1克的熟石灰放到5毫升等温的水里,尽量溶解。 学生报告的结果:食盐全部溶解、熟石灰未全部溶解。说明溶解性与溶质性质有关。 实验二:在5毫升的水里和5毫升的汽油里分别滴加2滴油漆,尽量溶解。 学生报告结果:水里的油漆未溶解,汽油里的油漆完全溶解了。说明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实验三:a、在5毫升的水里放3克的硝酸钾,尽量溶解。b、给上述溶液进行加热,观察结果 学生报告结果:a未能全部溶解,b中的硝酸钾全部溶解。 说明:物质溶解性大小与温

7、度有关。 教师:把你们的实验结果与课本对比一下,在说法上有什么异同? 问题情景五 课件展示:展示有关的“美丽的湖水”图片 教师:夏天,湖底、湖边有食盐晶体析出,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讨论,引出“饱和溶液”概念;根据概念划出关键词,然后一一用实验去证明。 【后记】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内容多,教学任务重,但是由于巧妙地安排了多个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有效引导,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讨论问题、探索实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问题情景的设置,匠心独具,每一情景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注意了情景的“鲜、奇”,激发了学生求知欲

8、望,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一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的模式”的实验课,学生积极参与的条件下,此课基本上获得了成功。 【分析】 本案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给予的各个问题情景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的教学理念,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问题教学”的思想。 一、问题情景的创设具备了较完美的要素:问题的设置源于生活、源于工农业生产、源于祖国山川,具有真实性,易于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情景中又含有丰富的知识要素和探究要素,有了学习探究的必要;问题情景中包含的问题是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难易适合学生认知的水平,恰好处于学生最近的知识发展区。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呈

9、现问题情景,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求知动机,又节省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去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 三、在课前我把学生划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上课时充分发挥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对问题的讨论、资料信息的收集、问题解决的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些必要的指导,大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师地位、学生角色、媒体作用等教学要素的角色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四、问题情景的选择,较好地体现了“生活即化学,科学就在身边”的思想。所有的教学素材和情景问题都来源于生活。例如“情景一”,是长治市八一广场清洁工人清除“口香糖”的尴尬故事,“口香糖”用水洗不掉、汽油还洗不掉,清洁

10、工人焦急万分,最后跟单位联系,买来高效洗涤剂,总算洗掉了污垢。此情景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家乡、讲卫生”的情感体验,又体现了“生活即化学,科学就在身边”的思想。 五、 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外练习:“你认为作为衣服干洗用的干洗剂应该具有哪些性质?” 老师也没有和学生一起说出答案,只是让学生略加思考后,给予提示:应从溶解能力、是否有害衣物、是否有害身体健康、是否污染环境等角度去考虑。此题具有开放性,只要说得在理就可以,给学生较宽的思维空间。 总之,此案例通过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选择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素材,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来学习探究,在学生以一个主动参入者的学习主人的身份进行学习,注重学

11、生对知识获得的过程而非结果,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信息的获取和评价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初步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的模式”。 【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问题情景教学” 模式的大胆尝试,但就此教学模式来看,也还存在着好些方面应该完善的地方。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美国教育界20世80年代开枪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意志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认为其基本程序有:创设情景,引入问题;分析问题,收集信息;寻找方法,进行解决;验证假设

12、,得出结论;应用知识,产生迁移。 这节课如果在“问题教学”的范畴里看,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整个基本程序不是太清晰,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也不够。 其次,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只是在“问题表征”加以识别,未能选择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对此也没给予足够的指导。 再次,课堂上没有安排更多的练习,去促成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产生知识的迁移,这样一来必给下一节课增加了教学任务。 总之,作为一种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仍然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篇二:初三化学教案 溶解度】 第三节 溶解度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 3.气体溶解度

13、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曲线 2.难点: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3.疑点:溶解度与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4.解决办法: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可以建立固 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度与溶解性在概念上的不同。 (2)通过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3)通过例题的示范,学生的练习,可以更清楚地使学生理解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之 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不溶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那什 么是物质的溶解性

14、呢? 板书:一.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学生活动:根据生活实践讨论: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总结板书:2.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如何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在同一 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在相同温度下,将氯化钠、硝酸钾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溶剂 中,观察哪一种可以溶解更多一点。 总结: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大小: (1)在一定温度下(相同) (2)在一定量溶剂里(相同) 目的:锻炼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作铺垫。 板书:二.固

15、体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描述) 教师活动:介绍固体溶解度。 板书: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 溶解的质量。 练习: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3)20时,在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时,食 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8克。(4)10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学生活动:讨论以上说法是否正确,并认真归纳。 板书:2.理解溶解度应注意四个因素:(1)条件一定温度下。 (2)标准:100克溶剂中。 (3)状态:饱和状态。 (4)单位

16、:克。 目的:通过练习归纳总结,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能力。 提问:“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20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板书:三.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教师活动:讲解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 属性。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与溶质本性,有取决与它与溶剂之间的关 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 一把“尺子”,在同一规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中溶剂中所能溶 剂外的不同数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它们溶解性的区

17、别。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在溶解度概念,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在100克溶 剂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35,找出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和不溶物质溶解度的 关系。 总结板书:20时:溶解度大于10克易溶物质 溶解度大于1克 可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1克 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克 不(难)溶物质 板书:四.溶解曲度线 讲解:饱和溶液与温度和溶剂量有关,在描述固体溶解度时,溶剂量已经确定(100 克),所以固体物质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表7-1。 学生活动:根据表7-1中的数据,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作图。 目的:通过绘图,锻炼学生的作图能力,且有利于学生

18、对溶解度曲线所包含的意义的 掌握。 板书:1.溶解度曲线: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的表示物质溶解 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学生活动:观察图7-1、7-2,完成以下练习,并总结归纳: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 是。 (2)在70时,氯化钠、氯化铵、硝酸钾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 为、。 (3)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等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目的:培养学生识图、用图及分析综合能力。 总结板书:2.溶解度曲线意义: 可判断某物质在一定

19、条件下的溶解度。 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或某一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教师活动:指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板书:五.气体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某气体在101千帕,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了达到饱和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37,回答: (1)理解气体溶解度应注意哪些问题?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总结板书:2.注意:气体溶解度在叙述中一定要指明:101千帕、一定温度、1体积 水、饱和状态、无单位。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目的:通过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参照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通过比

20、较的方法 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39-140第1.2题 2.判断正误: (1)向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克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 (2)随水量的增加,能溶解的物质增加,所以溶解度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3)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克采用加溶剂、降温的方法。 (4)一定温度下,100克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有氯化钾10克,则:该温度下氯化钾 的溶解度为10克。【篇三:初中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 溶解度教学设计 12化学唐佳露 本节课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的第二课时溶解度,课时安排为一节课。 一、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溶解度是第九单元教学的重

21、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四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分组画出各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并总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规律能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

22、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对生活中的现象 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验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 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学设计重点 用溶解食盐的实验方法让学生建立溶解度的概念,突破难点。用溶解对比的方法 二、 教学设计方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2)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对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其与温度、压强的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进行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学会宽容、学会合作,进一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2、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3、 教学策略 情景创设 实验探究 老师说教归纳方法 提出疑问 验证猜想 加深印象总结思路 4、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 老师准备:学生实验用品并分组到桌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激光笔、视频音频材料 教师实验用品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量筒,天枰 一、 教学过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