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10.46KB ,
资源ID:118598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598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

1、纯弯曲实验报告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实验二:梁的纯弯曲正应力试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矩形截面梁在只受弯矩作用的条件下,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随高度变化的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即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沿高度线性分布。2、学习多点静态应变测量方法。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贴有电阻应变片的矩形截面钢梁实验装置 1台2DH3818静态应变测试仪 1件三、实验原理(1)受力图主梁材料为钢梁,矩形截面,弹性模量E=210GPa,高度h=40.0mm,宽度b=15.2mm。旋动转轮进行加载,压力器借助于下面辅助梁和拉杆(对称分布)的传递,分解为大小相等的两个集中力分别作用于主梁的

2、C、D截面。对主梁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其受力简图,如图1所示。(2)内力图分析主梁的受力特点,进行求解并画出其内力图,我们得到CD段上的剪力为零,而弯矩则为常值,因此主梁的CD段按理论描述,处于纯弯曲状态。主梁的内力简图,如图2所示。Page 1 of 10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3)弯曲变形效果图(纵向剖面)(4)理论正应力根据矩形截面梁受纯弯矩作用时,对其变形效果所作的平面假设,即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切应力(或),得到主梁纯弯曲CD段横截面上任一高度处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其中,为CD段的截面弯矩(常值),为惯性矩,为所求点至中性轴的距离。(5)实测正应力测量时,在主梁的纯弯曲CD段

3、上取5个不同的等分高度处(1、2、3、4、5),沿着与梁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粘贴5个电阻应变片,如图4所示。在矩形截面梁上粘贴上如图5.3所示的2组电阻应变片,应变片15分别贴在横力弯曲区,610贴在纯弯曲区,同一组应变片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Page 2 of 10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根据应变电测法的基本原理,电阻应变片粘贴到被测构件表面,构件在受到外载荷作用,发生变形,应变片因感受测点的应变,而同步发生变形,从而自身的电阻发生变化。电阻应变仪通过设定的桥接电路的测量原理,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物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最后通过应变仪内部自带的存储器和计算器(具有设定的程序计算公式

4、),进行反馈计算输出应变值。根据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变形的平面假设,即所有与纵向轴线平行的纤维层都处于轴向拉伸或压缩。所以横截面上各点均处于单向受力状态,应用轴向拉伸时的胡克定律,即可通过实际测定各点的应变值,从而计算出不同高度处相应的正应力实验值,我们有 这里,表示测量点,为材料弹性模量,为实测应变。有关的参数记录梁截面15.2,40.0力臂150.0,横力弯曲贴片位置75.0贴片位置0Page 3 of 10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6)误差分析两者误差 四、试样的制备由教师完成。五、实验步骤1、开始在未加载荷的时候校准仪器。2、逆时针旋转实验架前端的加载手轮施加载荷。加载方案采用等量加载法

5、,大约500N为一个量级,从0N开始,每增加一级载荷,逐点测量各点的应变值。加到最大载荷2000N;每次读数完毕后记录数据。3、按照上述步骤完成了第一遍测试后卸掉荷载再来一遍。4、整理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数据与数据处理:载荷节点应变()-500N/-503N-996N/-1003N-1498N/-1497N-1994/-2000N1-62-114-166-212-56-110-158-210平均值-59-112-162-2112-26-50-76-98-24-48-72-100平均值-25-49-74-99302240220平均值02224285478104245476102平

6、均值26547710355610615620252106152202平均值54106154202Page 4 of 10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载荷节点-500N/-503N-996N/-1003N-1498N/-1497N-1994/-2000N6-112-206-298-382-100-196-284-378平均值-106-201-291-3807-50-96-140-182-50-96-140-186平均值-50-96-140-184821216220121622平均值112162296012218023462122176234平均值611221782341011421833242210

7、8216318426平均值111217325424其中矩形截面,弹性模量E=210GPa,高度h=40.0mm,宽度b=15.2mm,我们可以算得其中CD段为纯弯曲,其中P为载荷,a为AC段的距离。AC段中的部分,;a=150mm,c=75mm. 代入计算在纯弯矩段理论上,实际上,其中误差Page 5 of 10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载荷节点位置节点应力()501.5N999.5N1497.5N1997N1理论值-4.63968-9.24698-13.8542-18.47545测量值-1.2390-2.3520-3.4020-4.4310相对误差0.732950.745640.754440.

8、760162理论值-2.31984-4.62349-6.92714-9.23772测量值-0.5250-1.0290-1.5540-2.0790相对误差0.773690.777440.775660.774943理论值0000测量值00.04200.04200.0420相对误差naninfinfinf4理论值2.319844.623496.927149.23772测量值0.54601.13401.61702.1630相对误差0.764630.754730.766570.765855理论值4.639689.2469813.854218.47545测量值1.13402.22603.23404.242

9、0相对误差0.755580.759270.766570.770396理论值-9.27936-18.4939-27.7085-36.9509测量值-2.2260-4.2210-6.1110-7.9800相对误差0.760110.771760.779450.784037理论值-4.63968-9.2469-13.8542-18.4754测量值-1.0500-2.0160-2.9400-3.8640相对误差0.773690.78198 0.787780.790858理论值0000测量值0.02100.25200.33600.4620相对误差infinfinfinf9理论值4.639689.24691

10、3.854218.4754测量值1.28102.56203.73804.9140相对误差0.723900.722930.730190.7340210理论值9.2793618.493927.708536.9509测量值2.33104.55706.82508.9040相对误差0.748790.753590.753680.75903Page 6 of 10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描绘应力分布曲线a.y曲线图在y坐标系中,以i实的值为横坐标,y的值为纵坐标,将各点的实测应力值分别绘出,然后进行曲线拟合这样就得到了纯弯梁横截面上沿高度的5条正应力分布曲线。检查y是否成立;我们写以下代码:y=-0.020

11、;-0.010;0;0.010;0.020;e=210000;E=-59,-112,-162,-211;-25,-49,-74,-99;0,2,2,2;26,54,77,103;54,106,154,202;q5=e*E;p1=polyfit(y,q5(:,1),1)yfit=polyval(p1,y);plot(y,q5(:,1),r*,y,yfit,b-);r1=corrcoef(q5(:,1),y);p2=polyfit(y,q5(:,2),1)yfit=polyval(p2,y);hold onplot(y,q5(:,2),r*,y,yfit,b-);r2=corrcoef(q5(:,

12、2),y);p3=polyfit(y,q5(:,3),1)yfit=polyval(p3,y);hold onplot(y,q5(:,3),r*,y,yfit,b-);r3=corrcoef(q5(:,3),y);p4=polyfit(y,q5(:,4),1)yfit=polyval(p4,y);hold onplot(y,q5(:,4),r*,y,yfit,b-);r4=corrcoef(q5(:,4),y);xlabel(y/m)ylabel(sigma/Pa)title(sigma-y )Page 7 of 10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b.P曲线图在P坐标系中,以i实的值为横坐标,P的值

13、为纵坐标,将各点的实测应力值分别绘出,然后进行曲线拟合,这样就得到了纯弯梁横截面上各点在不同载荷下的5条正应力分布曲线。检查P是否成立;编写如下代码:q5=-2.2260,-4.2210,-6.1110,-7.9800;-1.0500,-2.0160,-2.9400,-3.8640;0.0210,0.2520,0.3360,0.4620;1.2810,2.5620,3.7380,4.9140;2.3310,4.5570,6.8250,8.9040;y=501.5,999.5,1497.5,1997;p1=polyfit(q5(1,:),y,1)yfit=polyval(p1,q5(1,:);p

14、lot(q5(1,:),y,r*,q5(1,:),yfit,b-);r1=corrcoef(q5(1,:),y);p2=polyfit(q5(2,:),y,1)yfit=polyval(p2,q5(2,:);hold onplot(q5(2,:),y,r*,q5(2,:),yfit,b-);r2=corrcoef(q5(2,:),y);p3=polyfit(q5(3,:),y,1)yfit=polyval(p3,q5(3,:);Page 8 of 10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hold onplot(q5(3,:),y,r*,q5(3,:),yfit,b-);r3=corrcoef(q5(3,:

15、),y);p4=polyfit(q5(4,:),y,1)yfit=polyval(p4,q5(4,:);hold onplot(q5(4,:),y,r*,q5(4,:),yfit,b-);r4=corrcoef(q5(4,:),y);p5=polyfit(q5(5,:),y,1)yfit=polyval(p5,q5(5,:);hold onplot(q5(5,:),y,r*,q5(5,:),yfit,b-);r5=corrcoef(q5(5,:),y);ylabel(P/N)xlabel(sigma/Pa)title(sigma-P )Page 9 of 10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上述两图都

16、符合实验预期。七:课后思考题1、实验时未考虑梁的自重,是否会引起测量结果误差?为什么?答:施加的荷载和测试应变成线性关系。实验时,在加外载荷前,首先进行了测量电路的平衡(或记录初读数),然后加载进行测量,所测的数(或差值)是外载荷引起的,与梁自重无关。2、弯曲正应力的大小是否受弹性模量E的影响? 答:弯曲应力的大小和弯矩成正比,和杆件截面模量成反比。杆件的截面模量是形常数(截面的形状尺寸已定),所以弯曲应力与材料弹性模量无关。弯曲变形才与材料弹性模量及截面的惯性矩之乘积成反比。3、量弯曲的正应力公式并未涉及材料的弹性模量E,而实测应力值得计算中却用上了材料的E,为什么? 答: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是有假定的。即线弹性和平截面。在物理方程也就是胡克定律里面,正应力的表达式是正比于弹性模量和点的位置,反比于中性层曲率半径的。在静力学关系里面,中性层曲率正比于弹性模量和惯性矩,反比于力矩的。把两个公式一合并,弹性模量就被消去了。从物理上讲就是梁的弯曲正应力和材料性质无关,仅与截面性质和外力矩有关。在实验中,测试的是梁的应变,这个要转化到应力的时候就是个广义的胡克定律,自然和弹性模量相关了。Page 10 of 1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