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技术要求总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技术要求总论(试用版)国 土 资 源 部二七年五月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技术要求总论*前言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的要求和精神,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该项工作纳入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承担实施。(一)总体目标任务1、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基础上,全面总结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成果和资料,应用现代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充分利用GIS评价技术,以煤炭、铀、铁、铜、铝、铅、锌、锰、
2、镍、钨、锡、钾、金等重点矿种为主,兼顾铬、钼、锑、稀土、银、硼、锂、磷、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等矿产。开展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总量预测评价,基本摸清全国矿产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为研究制定国家矿产资源战略与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以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全国范围的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按全国统一划分的成矿区带,充分利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矿产勘查等综合找矿信息,圈定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并逐个评价其资源潜力,并进行分类排序,编制成矿规律与预测图,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3、以重要成矿区带为重点,以地表至1000米或2000米以浅为主要预测评价范围,在分省开
3、展矿产资源总量预测基础上,汇总开展全国单矿种总量预测,编制单矿种预测图,进行单矿种资源量估算。4、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预测相关数据库,特别是全国成矿远景区的地学空间数据库,为今后开展矿产勘查的规划部署研究奠定扎实的信息基础。(二)具体工作目标1、在全国范围内完成非油气重要矿产(25种)预测工作,在-级成矿区内圈定预测区。省级工作比例尺为1:20万,原始资料应用以1:20万比例尺数据为主,成图比例尺为1:50万(新疆、内蒙、青海、西藏为1:150万)。全国汇总工作比例尺为1:250万。2、预测非油气重要矿产(25种)未查明资源量及其地下1km2km以上空间分布。3、建立能够满足国家动态
4、资源评价工作需要的固体矿产区域评价系统。4、预测我国今后20年矿产资源的探明趋势、开发产能增长趋势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的战略布局。5、建立25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三)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1、工作思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综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使用规范而有效的资源评价方法、技术和各类基础数据为支撑,以我国已开展的资源评价工作为基础。充分利用多元地质资料,采取政府部门指导,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实施,专家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我国矿产资源潜力,以及空间布局。预测未来10-20年我
5、国矿产资源的探明趋势,推断开发产能增长趋势,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的战略布局。为更好地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也为部署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为国家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工作原则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是一项需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创造能力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总体工作原则是: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地质工作规律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全局,兼顾各方的原则;坚持“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的原则;实行项目分类分级管理,发挥各方面优势,实现有序、融合、协调、和谐;既要自主创新,符合我国国情,又可进行国际对比和交流
6、。(四)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开展工作是实现目的任务的基本保证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是一项动员全国省级地勘单位及科研院校近千人参加的重大工程项目,下设子项目46个,参加单位60多个,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上述五统一的工作原则。制订操作性强的技术要求,目的是为了在技术上落实工作原则。因此,项目组在总体设计批准以后,组织全国汇总组全体人员,集中力量编制了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共分总论,地质构造研究,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矿产潜力评价,基础数据库维护,化工矿产潜力评价,煤炭潜力评价等八个部分。关于总论,在附录中列入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总体设计书(技术部分
7、),便于省级项目组全面了解本项目的技术路线、工作部署、研究内容、组织机构等情况。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研究,除了常规数据处理技术以外,还推荐了几近年来最新的数据处理方法,供各省在工作中参考。成矿规律研究中的关于成矿控制要素和矿产预测中的预测要素完全一致,只在矿产潜力评价部分按不同矿种及矿床类型列出。关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技术要求,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础数据库维护技术要求;二是各类专题研究图件及成果数据格式;三是各类软件及使用手册。本次只提出第一部分,今后再编制第二、第三部分。本次编制的技术要求,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经过试行以后进一步修改完善。预计2007年下半年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
8、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实际。一、总体技术思路为了便于执行技术要求,现把本次预测工作的总体技术思路、总体操作程序、各部分研究工作内容的要点,加以简要的说明,以便从总体上掌握本项目的工作思路、程序、方法、提交验收的资料要求等主要内容。本次预测采用的技术路线是,要求全面利用地质构造、综合信息、成矿规律研究工作成果。根据某一矿种的某一矿床类型的典型矿床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建立区域成矿模式;应用已知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全面解析区域地质构造,主要控矿因素,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矿化特征,确定预测要素,建立预测模型,对未知区进行类比预测,圈定预测区、预测矿床数、估算资源量。以上
9、技术路线的核心思路是:当前矿产定量预测方法都面对两大技术难题:第一个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非总合式定量预测,一般采用矿床模型类比方法,但是遇到了模型区和预测区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体现在通过典型矿床成矿特征研究而建立的模型区的各种成矿要素,在预测区很难找到对应的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解决方法主要通过挖掘物、化、遥等综合信息解决,这就是综合信息预测技术的思路。无疑这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但是还是存在显著的局限性。第二个问题是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不协调问题。随着GIS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都在探索运用数学方法,通过数据处理,进行定量预测,目前这方面技术的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国内外矿产定量预测的主流技
10、术。但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不协调的问题。针对这两大技术难题,国内外有关人士都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法。本次采用的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是根据陈毓川院士的“成矿系列”理论,总结国内外各种矿产预测方法的实践经验,立足于我国地质工作及资料水平的实际情况而提出来的。其核心思路是:根据“成矿系列”理论,把成矿作用视为地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研究模型区成矿特征以及控制成矿的地质要素(建造和构造)全面解析统一技术标准下获得的区调、区域物探、区域化探资料,精细研究地质构造、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信息,通过编制各类区域专题图件的途径,对预测区进行关联,并实现类比预测,解决信息不
11、对称问题。通过模型区地质构造、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的精细研究,归纳预测要素,采用定性(先)和定量(后)相结合的途径,运用GIS技术以及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定量化处理,解决知识驱动与数据驱动不协调的问题。现把以上技术思路的具体操作实现说明如下:(一)划分矿床类型矿床类型是指在特定的成矿地质作用过程中,受特定的成矿地质因素控制而形成的矿床。同一矿种根据其成矿地质因素,可以划分为不同矿床类型,其控矿因素是不同的,预测要素也是不同的,因此矿产预测的第一项基础工作是划分矿床类型。矿床类型的概念既不同于成因类型,也不同于工业类型。1、本次预测矿床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陈毓川院士的成矿系列中的矿床式的内容为
12、基本内容,不划分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2、要求分矿种划分矿床类型。3、矿床类型划分因素:成矿时代、大地构造环境、控矿因素、成矿作用特征。4、矿床类型分两种,第一种为确定的,指国内有典型矿床的类型;第二种为探索的,指国内具备成矿地质条件,但尚未发现典型矿床。根据周边国家或全球已知矿床提出的类型。本项目采用成矿规律组提出的方案,23个矿种(铀、煤除外)初步划分103种矿床类型。在预测工作中,预测要素基本相同的将进一步归并。(二)建立区域成矿模式建立区域成矿模式是矿产预测工作的核心内容,区域成矿模式应按照不同矿种、不同矿床类型分别建立。1、研究区域矿产特征,按照不同成矿时代、不同矿种及其不同矿床类型分
13、别总结区域矿产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单类型矿产、矿化点、矿点、矿床等分布状况,分别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同的成矿地质因素,归纳区域矿产综合空间分布特征。2、划分成矿区带:根据地质构造基本特征,按照不同矿床类型的主要控矿因素,划分单类型成矿区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分析,归并为综合成矿区带。3、典型矿床研究:典型矿床研究工作,主要按照不同矿床类型选择代表性矿床或矿点开展解剖工作,研究成矿时间、成矿期大地构造空间位置及其演化阶段,研究矿床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作用特征,分析成矿(矿田)构造,研究矿床空间特征、成矿期次和阶段,物质组分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成矿作用及其标志特征,建立矿床成矿模式
14、,确定矿床式。4、建立区域成矿模式:首先,按矿床类型总结区域成矿模式;其次,按成矿地质作用归并区域综合成矿模式。5、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建立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建立成矿谱系。(三)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分析1、根据典型矿床对照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异常特征,建立矿床综合信息模型。技术路线:(1)收集典型矿床大比例尺物探、化探资料,建立物探、化探信息模型。(2)收集已有专题研究成果,摘录有关模型资料。(3)对照1/5万、1/20万区域综合异常资料,选取典型矿床的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异常,建立典型矿床的区域物、化、遥、重砂等信息模型,即矿床模型。2、根据典型矿床的综合信
15、息模型,按照不同矿床类型剖析其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异常内部结构特征,作为找矿模式和预测要素。(四)确定预测要素1、根据典型矿床研究资料和区域成矿规律总结的区域成矿地质模型以及地、物、化、遥、重砂综合信息模型,按不同矿床类型确定预测要素,并按矿床类型对预测要素分类。预测要素分两级,类型分为三类。2、一级要素初步归纳为27项:(1)成矿时代(2)大地构造位置(3)大地构造演化阶段(4)沉积建造/沉积作用(5)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建造古构造(6)火山建造/火山作用(7)火山岩性岩相构造/火山构造(8)岩浆建造/岩浆作用(9)侵入岩浆构造(10)变质建造/变质作用(11)变质变形构造(
16、12)大型变形构造/区域断裂构造(13)成矿构造(14)成矿特征(15)资源储量(16)成矿区带(17)磁测资料(18)重力资料(19)伽玛能谱资料(20)化探资料(21)遥感资料(22)自然重砂异常(23)找矿线索(预测区)(包括:矿点、矿化点、规模性蚀变带、老窿、转石矿化线索等)(24)水文条件(25)河湖(26)地貌(27)预测区。初步确定27种一级要素。3、二级要素:根据各子项目组确定的二级要素汇总如下(详见技术要求各部分): 要素的确定根据以下原则:第一,根据目前全国矿产勘查、科研资料水平,1/5万、1/20万、1/25万区调资料水平,包括成果报告及原始资料情况,具有可操作性,不宜过
17、细,但也不宜过粗。第二,紧密结合不同矿床类型的实际情况,以满足成矿规律研究和矿产预测工作的需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为了满足全国各地开展成矿规律研究及矿产预测工作的需要,尽量全面系统。第三,符合专题图件空间数据库建设的要求。第四,各省根据本省预测矿种的实际情况在提出的全部二级预测要素中取舍。(五)划分要素类型要素划分为三类:必要的、重要的、次要的。1、必要的:某一种矿床类型在预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此矿床类型缺少了其中一项,则未知区不存在预测对象。2、重要的:在预测工作中可以据此确定预测区的具体空间范围、矿床数及其规模、资源量,但并不决定预测远景区是否存在。3、次要的:对划分预测区类别有
18、一定作用,能增加预测区可信度,但不能据此估算资源量、空间范围、矿床数及其规模。(六)预测要素的图面表达1、本次预测应用GIS技术,通过建立专题图件空间数据库实现,要求在图面上全部表达所有预测要素。二级要素中的空间要素,在专题图的图面上表达,非空间要素主要在空间要素的属性表中表达,所有属性表的数据格式将由总项目组统一制订。2、根据不同矿床类型编制不同的专题图件作为预测底图。包括:岩相古地理图/构造古地理图/建造古构造图、沉积建造构造图、侵入岩浆构造图、火山岩性岩相图/火山构造图、变质变形构造图/变质建造构造图、大地构造相图、物探推断地质构造图、化探推断地质构造图、遥感推断地质构造图、物探、化探、
19、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异常图等。其比例尺要求根据不同矿种,不同矿床类型以能够圈定最小预测单元为原则,一般用1/5万1/20万,有的可能用1/2.5万、1/万不等,在矿产预测部分的技术要求中明确。(七)按照矿床类型确定预测工作区范围一般要求,在某一矿床类型的总体区域范围内确定预测要素。例如:太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应当在该类型矿床所涉及的全部地层区范围内确定要素及要素类型。因此按照矿床类型具体划分预测区范围十分重要,这是确定地质构造研究、编制有关专题研究图件、编制矿产预测底图的基础工作。例如:铁矿有六种矿床类型:沉积变质型、基性岩浆型、沉积型、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型、陆相火山岩相、矽卡岩型(或热液型),
20、这六种矿床类型的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是完全不同的。全国25个矿种不同矿床类型的区域分布范围已经由成矿规律组圈定。(详见成矿规律研究部分)(八)定位和定量预测1.选择并确定每一种矿床类型的预测要素:每一种矿床类型预测要素都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根据成矿规律研究结果在提供的综合要素中进行选择。2.确定各种预测要素组合:(1)预测区定位组合;(2)预测区圈定组合;(3)预测矿床数组合;(4)预测资源量组合。3.确定 预测要素类别:(1)定性分类(必要的、重要的、次要的;其中预测区圈定组合应划分必要的、重要的、次要的,其它组合不划分类别);(2)定量分类。4.提出预测方法:针对不同的矿床类型选择预测方法,具
21、体包括预测区定位方法,多因素预测要素定量分类方法,多因素预测区边界圈定方法,矿床数确定方法,资源量估算方法。本次预测方法,由总项目组统一提出,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应用。5.资源量估算:可以归并三大类考虑估算方法:第一类,沉积矿床;第二类,综合因素“内生”矿床;第三类,层控类“内生”矿床。(九)预测成果要求1、预测资源量分类:(1)3341:已知矿田或已知矿床深部及外围的预测资源量;最小预测区范围内已有矿床(大、中、小规模)的预测资源量。(2)3342:最小预测区内同时具备直接(包括含矿层位、矿点、矿化点、重要找矿线索等)和间接找矿标志的预测资源量(间接找矿标志包括:物探、化探、遥感、自然
22、重砂等异常。)(3)3343:最小预测区内只有间接找矿标志的预测资源量。334?是我国1989年颁布的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中提出的未查明矿产资源的分类代号,本次预测的分类方案是对未查明矿产资源的进一步细分。2、预测区分类:预测区分类主要是相对分类,根据预测区范围内预测资源量大小、类别等因素确定:(1)定性分类:A类:已知矿田内或已知矿床深部及外围最小预测区范围内已有矿床,同时具有中型及中型远景以上规模预测资源量的最小预测区。B类:同时具备直接找矿标志和间接找矿标志,具有中型及中型远景以上规模预测资源量的最小预测区。C类:其它预测区。(2)定量分类:按照最小预测区内预测资源量数量、类别进行分类。3、
23、预测区分级:预测区分级为空间范围分级,目的是为了和成矿区带对应,划分3级。(1)1级:最小预测区,一般为矿田范围。(2)2级:由若干空间上相对集中的最小预测区组成,相当于级成矿带范围。(3)3级:由若干空间上相对集中的2级预测区构成,相当于级成矿带范围。由于实际预测区的划分程序是从最小预测区开始,然后进一步归并,因此其级别划分和成矿带的划分不一致,请加以注意。预测工作开始按矿床类型划定预测区,最终和区域综合成矿区带加以衔接。二、准备工作(一)技术培训明确技术思路熟悉方法技术确定研究内容准备技术标准掌握操作程序(二)编制片区及省级子项目组总体设计1、明确目的任务、研究内容、工作部署、工作安排、操
24、作程序;2、确定本地区预测矿种及其矿床类型;3、确定预测要素,划分要素类型及要素组合;4、落实研究内容;5、落实编图技术要求;6、编制数据格式,划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掌握各类软件及数据库建库要求;7、落实定性和定量预测方法;8、按提纲编制总体设计书并落实年度安排。(三)准备资料1、填图资料:(1)全部1:20万、1:5万地质报告及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本、实际材料图、野外手图、野外清图);(2)1:20万、1:50万地质图数据库;(3)本省区域地质志以及各类专题报告、研究报告、主要论文等;(4)区调报告以外的各种新数据(上世纪区域地质志收来的新数据);(5)收集资料:区域地质志;各类研究报告
25、及专著。2、矿产地资料(1)全部矿产地资料、矿产地卡片;(2)矿产地数据库(包括地矿、行业两套内容)(3)2005年完成的陈毓川院士的“全国成矿系列及评价” 专项报告及有关全部资料;(4)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各种最新数据;(5)收集资料 区域矿产志 冶金、全国黄金公司、有色、化工等部门完成的成矿预测专题报告 二轮区划报告、一轮区划报告 地调局十四片成矿区带专题研究报告各类研究报告及专著3、磁测资料:(1)全部1:100万,1:50万,1:20万,1:5万航预资料;(2)全部地磁测资料1:2.5万,1:1万等资料(3)航磁数据库(4)各类研究报告及专著4、重力资料(1)全部1:100万、1:50
26、万、1:20万、1:5万重力资料;(2)部分1:2.5万,1:1万资料;(3)重力数据库(4)各类研究报告及专著5、区域化探资料(1)全部1:20万、1:50万区域化探资料包括分幅报告、采样点位图、小格子图;(2)1:20万化探数据库;(3)各类专题研究报告;收集资料:各类专题研究及专著6、遥感资料(1)遥感ETM1:25万标准图幅原始数据库;(2)其它各类遥感原始数据;(3)地调局中国西部遥感异常专项报告;(4)省级遥感综合编图资料;(5)各类专题研究及专著7、自然重砂资料:全国自然重砂数据库原1:20万区调报告重砂资料8、全国工作程度数据库9、维护各类原始数据库补充地质图、矿产地、航磁、区
27、域化探、区域重力、遥感、自然重砂、工作程度等数据,资料截止时间为2005年12月(由全国汇总组、数据库子项目组统一组织各省于2007年6月底完成)。10、改编用于本次预测工作的矿产地数据库(1)按预测实际要求简化内容建立新的属性表;(2)按预测矿种矿床类型整理原有数据库并建立新的逻辑图层;(3)改编图例及有关内容三、确定预测矿种、划分矿床类型、确定预测工作范围(一)分析本地区地质构造、成矿作用等基本特征,确定预测矿种(二)根据主要控矿因素划分矿床类型,矿床类型参考全国统一标准划分方案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对矿床类型可以分为两种:确定的:国内有典型矿床的探索的:国内没有典型矿床的 (三)初步拟定成矿时
28、代一览表,编制预测矿产分布略图、确定预测工作范围1、成矿时代一览表:地 区矿 种矿床类型成矿时代分布范围备 注2、XX矿种XX矿床类型成矿范围略图:按不同矿化类型确定成矿空间范围3、确定预测工作区范围四、确定研究工作内容(一)地质构造研究工作1、确定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具体内容,按照地质构造初步划分方案,分别说明研究不同地质构造背景与不同矿产矿床类型及其成矿作用的关系。2、确定地质构造专题研究目的、要求、内容(1)编制本地区综合地质构造图;(2)编制某种矿床类型的预测底图;(3)根据不同目的分别确定图件类型、内容、资料来源、编制程序、技术标准;3、落实空间数据库建库要求,编码规则、数据格式、逻
29、辑图层划分方案,划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确定挂接关系,准备软件;(二)物、化、遥、自然重砂资料推断解释研究工作1、地球物理资料解释研究工作(包括重力、磁法)(1)地质构造推断解释研究工作: 推断岩体延伸(深)、倾伏、侧伏等空间位置、产状; 推断隐伏岩体埋深、产状、规模; 推断构造带延伸(深)、产状、规模; 推断盆地构造、基底构造;(2)局部异常研究:推断深部矿体或含矿岩体空间位置、范围、产状、规模等;(3)数据处理:原场分析、二次场分析、反演;2、地球化学资料解释研究工作:(1)地质构造推断解释研究工作: 推断不同地质体大致范围 推断控矿地质体范围 推断控矿构造带范围 推断不同地质体和成矿关系
30、(2)局部异常研究:推断预测区矿种空间位置、范围、规模、产状(3)数据处理:数理统计、非线性、人工智能3、遥感资料解释研究工作:(1)地质构造推断解释研究工作; 推断线性构造带、环形构造; 推断岩体及隐伏岩体; 推断盆地构造 推断火山构造(2)提取遥感异常,推断各类蚀变及铁氧化带4、自然重砂资料解释研究工作:局部异常研究:推测预测区矿种、空间位置、范围、规模、产状;(三)成矿规律研究工作根据本次预测矿种、矿床类型,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具体确定不同矿种、不同矿床类型代表性矿床的研究对象,并划分成矿区带,在此基础上开展典型矿床研究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建立矿床成矿模式和区域成矿模式。(四)
31、矿产预测工作1、划分矿床类型2、确定预测要素及要素组合3、预测方法的选择4、圈定预测区范围5、预测矿床数及资源量估算6、预测资源量分类7、编制矿产预测图(五)工作部署研究(六)勘查趋势及资源基地预测研究五、地质构造研究及专题图件编制(一)地质构造研究工作目的1、沉积岩区研究第一,以开展沉积矿床类型矿产预测研究为目的并提供工作底图。比例尺大于1:5万。第二,以开展综合地质构造研究为目的并提供编制大地构造相图基础资料底图。比例尺1:20万/1:25万。第三,以编制表达煤、铝、锰、磷、钾等沉积矿产全省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及矿产预测成果用工作底图为目的,工作比例尺1:20万/1:25万,成图比例尺1:50万(青海、西藏、新疆、内蒙为1:150万)。2、侵入岩区、火山岩区、变质岩区研究第一,以开展岩浆作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为主的矿床类型矿产预测为目的,并提供工作底图。比例尺大于1:5万1:20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