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32.73KB ,
资源ID:11859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5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doc

1、马克思经典选读复习资料一、填空1.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活动是最根本的实践活动。4.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他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5.关于费尔巴哈始终贯穿一个思想: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在人们实践基础上的新的世界观。6.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7.关于感觉问题-理论本质问题。8.关于费尔巴哈是一部对人类本质作出科学规律的著作。9.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有同样的历史地位。10.资本论研究背景是以英国作为研究背景。二、原

2、文理解材料:1.工人没有祖国。答: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祖国,即资产阶级自己的国家,国家机器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资产阶级所有的。 工人没有祖国,就是说,工人不掌握国家机器,国家不是工人自己的国家,工人没有自己的国家。既然没有祖国,当然“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否认工人生活在一个个资产阶级国家的区域内。他们只是从国家机器掌握在谁手中、国家的主人是谁的角度来考察,说明工人不掌握国家机器,没有自己的国家的事实。 “工人没有祖国”论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祖国、民族观念上的根本区别,揭露了资产阶级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欺骗性,点明了无产阶级

3、革命第一阶段的任务。 “工人没有祖国”论,正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伟大口号的重要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国家和民族学说、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学说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必须掌握的。 2.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答:这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指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他们看来,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都在于在那些社会中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的发展为代价的,即使不是牺牲全体个人,至少也要牺牲一部分个人。在那些社会中,始终存在着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 。如果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落

4、实在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上,不以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础和核心,那么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就没有结束。他们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内,任何个人都没有必要为了其他个人的利益或者整个联合体的利益而放弃对自己的正常需要的满足,无论是其他个人的利益还是整个联合体的利益都不要求他这样做。在这个联合体内,个人的发展与联合体的发展完全一致,人类个体的发展同人类整体的发展完全符合。个人是作为独立的主体互相联合还是作为群体的组成部分(在这种群体中个人没有独立性,没有自由,只相当于群体中的器官)从属于群体,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与原始的共产

5、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之所以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为了表示出这种区别。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1)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2)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哲学家门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这是哲学家从事哲学的必经之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解释世界的方式,哲学家只是把这些思考形

6、成一个体系。之所以有不同的方式,是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不一样。但是哲学家与现实的差距就在于,哲学家的活动在思想,他没有一个强大的力量来将他的想法付诸实践。并且由于实践条件的约束,不能用实践证明哲学家的理想是正确的,所以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都会有一个鸿沟不可跨越。哲学家们只能向内心探求答案,而非以微渺之力改变世界的一个角落。4.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答:1)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因此,其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

7、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将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2)从实践的特点看,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并可以将客观结果与主观认识两相对照。在这种意义上,实践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二、简述、简答1、认识的辩证过程答: 1)实践到认识。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这两个阶段而实现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的飞跃。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

8、性认识的相互渗透。3)认识到实践。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识辨证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第一次飞跃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第二次飞跃解决的主要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的问题,同时又是认识过程的继续和完成。两次飞跃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论答: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四个方面:1)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

9、这四点分歧并不是并列的,其中关于事物发展原因问题上的分歧是它们的根本分歧,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任何事物都包含了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克服片面性,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其次,矛盾的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孤立点看问题。 第三,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

10、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则主张用静止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把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从而可见,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分歧从根本上决定了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也决定了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3、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1)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

11、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称为二元论,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2)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

12、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3.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才可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也只有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可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到底。4.马克思如何批判费尔巴哈提纲答:1)在该提纲中,马克思还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并

13、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界说,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此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不仅如此,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在该提纲的最后一节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

14、直观的对象。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因而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第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答:1)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之中,存在着许

15、多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2)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事物中的各种矛盾和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是不平衡的。这实际上也是矛盾特殊性的一种表现。事物中各种矛盾发展不平衡是指在复杂事物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其余矛盾则为次要矛盾,或叫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和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发展起主要作用;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也产生作用,不可忽视。另外,矛盾的主次地位不是僵死固定的,条件的变化也会促使主次矛盾之间的转化。事物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每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中,有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所起作用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同样,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相互转化。3)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的实践意义在于:第一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分清主次,要集中主要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切忌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第二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两点论”,既坚持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又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既要坚持对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