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3.81KB ,
资源ID:118496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496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1、26琵琶行并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琵琶行并序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2) 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高超艺术技巧。(3) 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品情感和艺术特点。(2)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学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3) 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学习重点: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学习难点:品味诗歌中对琵琶演奏声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

2、辞方法。学习方法: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课时安排:4课时活动:课前预习品思题目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兵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等职。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他又写下了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这些诗反映了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白居易在43岁时被改职任大子左赞善大夫。次

3、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产”。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被贬为江州刺史(唐时刺史垮州的长官),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生平与诗作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

4、、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语言知识积累难读字 钿(din)头银篦(b) 水浆迸bng 迁谪zh 沾湿zhn 恬然自安tin 呕哑u y嘲哳zho zh 幽咽y 铁骑 j 红绡xio 贾人g 捻nin 湓浦pn 渚(zh)清 教坊(fng) 间关(jin) 名属(zh)第一课时活动一:营造氛围,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活动二: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阅读和鉴赏诗歌,首先要通过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结构。请你按时间顺序,把诗歌正文部分分为五部分,并写出每一部分的段落大意。序言: 。(1)第一部分:

5、 。 (2)第二部分: 。(3)第三部分: 。(4)第四部分: 。(5)第五部分: 。活动三:语篇品读重点语段品读(一)、品读序言问题探究:(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 (2)小序的作用是什么?明确:(3)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作者是否真的“恬然自安”,是否真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明确: (二)品读第一段(第一次演奏:江头送客闻琵琶)问题探究:1、 在这一段出现了哪些意象?明确:、重点语句赏析。(1)“主人下马客在船”这句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明确: (2)“举酒欲饮无管弦”有什么作用明确: (3)“醉不成欢”说明酒虽多,却

6、不成欢,大家想想,诗人心情郁闷仅仅是因为不成欢吗?是为了什么?明确: (4)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5)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诗歌所渲染的气氛特点。明确: 体会 写秋景,送友人,暗含一丝凄凉和伤感。课堂小结: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第二课时学习重点:品味诗歌中对琵琶演奏声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活动一、背诵第一段(第

7、一次演奏:江头送客闻琵琶)活动二、品读第二段(第二次演奏:江上聆听琵琶曲)问题探究:1、 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关于琵琶女的出场,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诗人的态度;二是琵琶女的反应。大家找一找哪些是表现诗人态度的词句,提示大家注意动词的使用。明确 : 那么 这些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明确 : 琵琶女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大家再找一下文中表现琵琶女反应的语句。明确 : 这些说明了琵琶女是否愿意与诗人见面?为什么?明确 : 既然琵琶女不愿抛头露面,最后为什么又出来了呢?明确 : 2、分析琵琶女的演奏(第二次演奏:江上聆听琵琶曲)(1)曲调高低起伏变化过程场景特点方法序曲: 开始: 过渡: 发展:

8、 高潮: 结束: 尾声: (2)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写在括号内?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3)叠词和联绵词:叠词: 联绵词: (4)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 (5)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6)情感起伏变化(曲中带情):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不只文章可以反应人的内心世界,音乐同样也可以。在琵琶女的演奏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出她的曲调是随着她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的。活动三、课堂小结第2自然段着重描写了琵琶女的演奏过程,赞颂了琵琶女音

9、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说:“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第三课时活动一、赏析第三自然段1、齐读第3自然段2、解读琵琶女自诉身世苦(1)结构分析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自言”开始,琵琶女讲述了她的凄凉身世。划分这部分的层次(以琵琶女命运转折为界)。明确: (2)问题探究:具体解读琵琶女的身世。“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介绍自己的籍贯(京城女)、住处(蛤蟆陵)。第一层接下去四句里诗人分别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来描写琵琶女的才貌

10、双全。仔细分析一下,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明确:第二层从前面描述琵琶女弹奏的技艺来看,并没有因年长而衰败,而是依然精妙绝伦。然而那些豪门子弟都不来光顾了,这说明什么?明确: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是对比叙述身世遭遇之后的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明确:3、小结 在这一段中,诗人将琵琶女的受宠与失宠进行了对比,概括一下是怎样的对比描写。活动二、赏析第4自然段1、齐读第4自然段2、问题探究: 我们来分析诗人的身世有何曲折,为什么会与琵琶女产生共鸣。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大家结合上下文,以及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所讲到的内容,概括一下诗人

11、和琵琶女有什么样的共同遭遇?明确: 诗人为什么要“为君翻作琵琶行”呢?明确:3、名句解析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明确:活动三、布置作业背诵第3、4自然段第四课时活动一、解析第5自然段第三次演奏:重闻琵琶青衫湿问题探究:这一段是本诗的结尾,我们承接到上一段,诗人要为琵琶女翻做琵琶行。而琵琶女对此的反应是“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这说明了什么?明确: 二、课文小结1、写作技巧分析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明确: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修辞手法的应用2、人物形象分析3、回顾全文,拓展主题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

12、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4.拓展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金 庸 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

13、。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

14、也不禁心驰神醉。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 (摘自笑傲江湖)1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该交换位置,这种看法对吗? 2第2段最后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4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说“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是因为演奏者的思想性格,情感经历迥异。B第2段描摹箫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一年四季自然景物变化的情景。C第3段描写音乐主要采用侧面烘托和通感的修辞方法。D文中写王元霸、岳不群、易师爷等都不懂音律,但却听得心驰神醉,丧魂落魄,这样描写有点儿自相矛盾。 E笑傲江湖曲是小说笑傲江湖的主题曲,

15、所以曲调既粗旷又细腻,既豪放又典雅。参考答案第一课时活动一:营造氛围,故事导入,激发兴趣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贝多芬说:“音乐为我们创造和展示了一个神奇而美妙的世界。”苏东坡也曾在前赤壁赋中这样描绘过听音乐时的感受:“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果不是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高深的体验,怎能写出这样传神的文字呢?苏东坡一生坎坷,音乐虽不能改变他的命运,但是,音乐改变了苏东坡的心境,铸就了他的璀璨的诗篇。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高山流水让二人视彼此为知音;一千多年前,一位文人

16、墨客,一位天涯歌女,琵琶妙语让二人演绎一曲千古不衰的绝唱,他们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 勾留江山别离情。活动二: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序言:交代写作动机。(1)第一部分:写作者秋夜江边送客时忽闻琵琶声。解析:这一部分交代了“送客”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情景十分悲凉。琵琶声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悲凉的气氛。(2)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解析:这段描写不仅表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而且流露出琵琶女强烈的幽怨,引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3)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叙身世。解析:这一部分先是讲琵琶女的籍贯、出身以及少年

17、时代的生活,然后讲嫁给商人后的生活。百十来字,交代了琵琶女大半生的经历。(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4)第四部分:写作者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并抒发自己迁谪后的愤懑心情。解析:诗人由同情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联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感情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紧接着,诗人通过自叙遭遇,曲折地表达了心中的不平。(5)第五部分:写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情感。解析:故事发展到最后,琵琶女、诗人、四座听众以及读者的感情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全诗在悲泣交织的悲剧气氛中结束。全诗主线是三次演奏,可以此为依据划分如下层次:序言:交代写作动机。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主

18、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 (绿腰 (详写) 琵琶女自叙身世 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题) 诗人自叙迁谪意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即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语篇脉络梳理 夜送客忽闻琵琶声第一次(暗写) 主人忘归客人不发 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琵琶行 第二次 (明写)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自叙苦身世琵琶女促弦一曲第三次 (明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活动三:语篇品读问题探究:(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小序交代了时间(元和十年)、地点(湓浦口)、人物(作者和琵琶女)和故事的主要经过(巧遇琵琶女、听琵琶女演奏和为琵琶女作曲),概括了琵琶女的

19、身世和作者的心情。(2)小序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小序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3)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作者是否真的“恬然自安”,是否真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明确:“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二)品读第一段(第一次演奏:江头送客闻琵琶) 问题探究:1、 在这一段出现了哪些意象?明

20、确:作者在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烘托了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而且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2、重点语句赏析。(1)“主人下马客在船”这句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明确:互文。意思是主客一起下了马上了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东西植松柏,南北种梧桐。(2)“举酒欲饮无管弦”有什么作用明确: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了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形成照应。(3)“醉不成欢”说明酒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就是心情郁闷,举杯浇愁愁更愁。大家想想,诗人心情郁闷仅仅是因为不成欢吗?不是,是为了什么?明确:是离别,朋友的即将离别才是诗人心情郁闷的真正

21、原因。(4)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5)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诗歌所渲染的气氛特点。明确:一个“惨”字不但渲染了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 体会 写秋景,送友人,暗含一丝凄凉和伤感。课堂小结:漂泊的境遇,心灵的知音使得二人发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长叹!浔阳江畔,悠悠江水,

22、瑟瑟秋风,清冷月光,飘飞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品味诗歌中对琵琶演奏声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活动一、背诵第一段(第一次演奏:江头送客闻琵琶)活动二、品读第二段(第二次演奏:江上聆听琵琶曲)问题探究:1、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暗问”说明了琵琶声太动人了,致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在冷寂凄清的氛围中,

23、琵琶声越发显得凄楚动人。轻声问才能表现出诗人被乐声所吸引不忍去打断琵琶的弹奏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关于琵琶女的出场,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诗人的态度;二是琵琶女的反应。大家找一找哪些是表现诗人态度的词句,提示大家注意动词的使用。明确 :寻、问、移、邀、添、回、开宴。找的非常准确。那么我想问问大家这些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明确 :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诗人是急切、惊喜的态度,琵琶女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大家再找一下文中表现琵琶女反应的语句。明确 :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些说

24、明了琵琶女是否愿意与诗人见面?明确 :不愿意。她为什么不愿意?明确 :羞涩。仅仅是羞涩吗?我们知道琵琶女作为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在她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抛弃,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满腹的哀怨和苦衷。所以,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琵琶抒发自己哀怨的心曲。在这样的心态下,她又怎么可能想再次出来抛头露面呢?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既然琵琶女不愿抛头露面,最后为什么又出来了呢?明确 :是因为诗人的态度。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千呼万唤”,琵琶女

25、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2、分析琵琶女的演奏(第二次演奏:江上聆听琵琶曲)(1)曲调高低起伏变化过程场景特点方法序曲:转、拨、掩抑、思、诉(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以议评声开始:大弦嘈嘈急雨小弦切切私语错杂弹、落玉盘浊杂粗重轻细凄切清脆圆润以喻摹声过渡:间关滑 幽咽难婉转、不畅以形绘声发展:

26、冷涩凝绝 不通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声弦暂歇以形绘声高潮:银瓶-乍破-迸 铁骑-突出-鸣雄浑激昂结束:收拨、画 一声、裂帛清脆尖利尾声:悄无言 秋月白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以人衬声以景托声(2)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A、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提问:以“急雨”和“私语”来比喻乐声,除了书上的注释“粗重”、“轻细”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急促的节奏感)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27、提问:为什么不说“一把珍珠落玉盘”?(提示:除了“清脆”,还有一种声音或粗或细,错落有致的感觉)C、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提问:这两句比喻与琵琶声的相似之处在哪里?(提示:时而如花下黄莺的鸣声一般流利宛转,时而如被冰阻塞的泉水一样滞涩。还运用了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音乐形象。)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提问:这两句比喻与琵琶声的相似之处在哪里?(提示:写出了琵琶声在暂停后的突然爆发,声音十分激昂)E、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提问:除了声音响亮之外,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提示:最高亢的时候戛然而止,有意犹未尽之感)好

28、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3)叠词和联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4)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5)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余音绕梁: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用悄

29、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白描的景致衬托琴声的凄婉、无尽的怅然).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6)情感起伏变化(曲中带情):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不只文章可以反应人的内心世界,音乐同样也可以。在琵琶女的演奏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出她的曲调是随着她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序曲中,琵琶女的处境是孤单凄凉的,所以她的音乐也是低沉抑郁的。接着,不论大弦小弦的曲调如何起伏,它都是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当琵琶女回归到现实的残忍凄凉时,她的心可谓肝肠寸断,旋律也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的“暂歇”,说明了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部分刚劲急促、震撼人心,表达了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现实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音乐声也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昂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活动三、课堂小结第2自然段着重描写了琵琶女的演奏过程,赞颂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