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45.21KB ,
资源ID:118462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462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选修1学案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选修1学案答案.docx

1、选修1学案答案选修1学案答案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一、 思维拓展1、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力,促进了民主改革的到来。2、(1)派别: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2)主张: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反对贵族专权,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反对贵族专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力,主张温和的改革。二、自我测评 (一)基础题::15:ACADD6、(1)政治上贵族专制,广大农民没有权力;经济上贵族大肆侵吞农民的土地和财产。(2)无力偿还债务的农民,一是沦为为贵族耕种土地的“六一汉”,二是沦为债务奴隶或卖到国外当奴隶。(3)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是当时

2、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二)提高题:14:DDDD5、(1)贵族阶级,平民阶级。(2)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3)出身名门,拥有财富;反对贵族专制,同情平民,不畏权贵;倡导平等,和谐。(4)形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趋势:改革势在必行。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 思维拓展1、 改革是在平民与贵族因债务而导致矛盾激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债务又是平民沦为债务奴隶的主要原因。2、 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二、自我测评 (一)基础题1-5:ACDBD 6-8:CCD9、(1)贵族的债务。(2)颁布“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废除“六一汉”制度;(3)废除了城邦内的债务奴隶制,但却走上了外邦奴隶的道路。(二

3、)提高题 13:CDB4、(1)对雅典贵族提出警告。(2)“两个阶级”分别指贵族与平民。主要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证平民的利益;按照财产划分社会等级(财产等级制)-抑制贵族特权;创立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赋予平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等。(3)没有。财产等级制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等。 5、(1)雅典的公民大会。其主要职责是有权决定战争、媾和、选举国家公职人员等国家大事。(2)不可能。因为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而第四个等级的公民只有选举权而没有被选举权。(3)优点是具有广泛的民主性;缺点是范围上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决策上繁琐拖沓,延误时间。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一、

4、 思维拓展1、 专制统治。历史传统不同。二、自我测评 (一)基础题:15:DDCBA 67:DB8、(1)确立财产等级制;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目的: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挽救统治危机。(2)材料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材料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材料三: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二)提高题:14:CDBB5、(1)梭伦、克里斯梯尼、伯利克里。(2)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力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修具备的公民群体;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力,打破了

5、贵族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力;对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创立四百人会议与公民陪审法庭等国家权力机构,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力。克里斯梯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正是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沿着梭伦的方向推进改革,才使得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3)不同意。美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掌握立法大权,而四百人会议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第一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15BDCCC 6-10BAAAC 1115 A

6、CDBD二非选择题16(1)表现:贵族专权。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民生活贫困,容易沦为债务奴隶。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或巩固奴隶主统治)。(2)举措:颁布“解负令”(或废除债务奴隶制)。作用: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让欠债为奴的平民重获土地的和自由。(3)理念:中庸(或折中,不偏不倚)。举措:不平分富人的财产,但也让穷人得到实惠。(4)影响:这一理念可以缓解矛盾,减少阻力,推动改革成功。17(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包括第四等级在内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建立四百人会议,作为

7、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其中富人指的是工商业奴隶主,穷人指下层平民。(2)看法:1:梭伦改革体现了梭伦高超的政治智慧。梭伦改革的基本路线是取消贵族特权但不消灭贵族,让工商业奴隶主掌握政权,大力发展工商业,照顾平民大众的利益,这是一条能使雅典消除贵族专权的危害,同时又可大力发展工商业的经济道路,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2:梭伦改革并不是完全公正的。由于实行财产等级制,下层公民不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改革以后,贵族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二者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3)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梯尼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雅典

8、的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18.(1)观点:梭伦改革是利用政权对市场经济的矫正。判断:不正确。理由:解负令只是废除奴隶债务制,梭伦改革只是调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并非废除奴隶制。(2)计算:包括土地财产的收入,经营工商业所得的收入等全部收入。原因:雅典工商业发达,工商业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3)影响:将雅典引上了政治民主化道路。原因:国家机构的改革进一步使权力下移,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则为政治民主化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阶级基础。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思维拓展1: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2:齐国:“相地而衰征”,把土

9、地与赋税挂钩,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魏国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楚国强令旧贵族迁居到地广人稀的地方,没收他们的土地。二、自我测评基础题 16DDBABC7(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农田施肥措施,大量荒地开垦。(2)各国掀起了对旧制度变法改革的风潮。(3)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4)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各国变革的理论武器。提高题 14ABCD5(1)管仲改革,李俚改革 ,吴起变法。(2)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私有权。(3)“平籴法”。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4)促进了各国的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

10、断增强,封建制度逐渐建立。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思维拓展(1)“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2)推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废井田,开阡陌”,是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秦国度量衡”等,促进的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自我测评基础题:15ADBDD6.(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重农抑商。(2)倾邻国而雄诸侯。提高题:14ADCC5.(1)对农商的态度;官吏任免

11、;实行军功爵制。重农抑商,抑制商业发展,由国王任免官吏;以军功大小授爵。(2)取信于民,雷厉风行。(3)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与违反时代潮流的旧势力作大无畏斗争的精神品质。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思维拓展1(1)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改革措施得以保留,并且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秦法未败”说明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因为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2,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2)提出了符合秦国实际的改革措

12、施。(3)改革的各方面条件成熟。(4)商鞅态度坚决,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5)秦孝公的支持。启示:(1)历史要前进必须实施变法和改革。(2)改革必须具备各方面条件。(3)改革或变法要承担风险,不是一帆风顺的。(4)当今中国改革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把改革推向纵深,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自我测评基础题 13CBA4、(1)完全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他说明商鞅变法使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2)认为商鞅天资刻薄,少恩。这一观点不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过分看重个人品质,而要看其对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3)基本持否定态度。作者认为商鞅变法虽然使秦国“熊诸侯

13、”,但更主要的是造成“王制遂灭,僭差亡度”。提高题 13ABA4(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可能。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3)1: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的私有制,推进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2:推进了封建制度在秦国的确立。第二单元 单元测评一 选择题 15DCACD 610CAACD二非选择题11.(1)赞扬,肯定。(2)与什伍制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3)原因:于国有害,不利于

14、统治,不利于变法推行。实质是强化思想文化专制。(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矛盾,是导致秦朝统一后短期而亡的重要原因。12(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列说明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列说明即可)(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思维拓展1.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北方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

15、的交流与融合,扩大了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2:(1)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社会改革。(2)对孝文帝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使孝文帝养就了深厚的涵文化底蕴。(3)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行冯太后的改革政策。所以说,孝文帝的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自我测评基础题 14BCAB5.(1)政策:北魏采取民族分化政策。影响: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巩固。(2)现象:北魏赋税剥削繁重。问题:阶级矛盾尖锐。(3)冯太后和孝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提高题 14DACB5.(1)由于实行宗主督护制和“纵富督贫”的赋税制度,阶级矛盾

16、激化,由于实行压迫和歧视的民族政策,民族矛盾激化,整个社会动荡不安。(2)反映的是孝文帝在掌握汉族先进文化方面的造诣。与冯太后有关。(3)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封建国家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第2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思维拓展1.(1)孝文帝迁都顺应了北魏加强对黄河流域统治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要求。(2)设巧计避免了与鲜卑族在平城直接冲突,借“南伐”之名,顺利实现了迁都计划,为巩固改革成果和进一步推行深层次改革奠定了基础。(3)体现了一代帝王的远大抱负和雄才大略,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2.变法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政治制度确立封建土地

17、私有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官吏俸禄制,设立三长制土地制度“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均田制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推行新的租调制移风易俗推行一夫一妻制易鲜卑族,改穿汉装,禁鲜卑语,改说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历史趋势中央集权,封建化,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封建化;国家统一自我测评基础题 14CADB5(1)改鲜卑姓为汉姓;让鲜卑族学说汉话,实行俸禄制,均田制。(2)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速了

18、北魏的衰亡。 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文帝的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文化的先进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民族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提高题:14BDCA5(1)措施:均田制。基本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积极作用: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收徭役,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2)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3)现象:民族

19、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思维拓展变化: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影响:(1)经济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2)促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成为汉族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自我测评基础题:13CCD4(1)政策:汉化政策(或学说汉化措施)。政治智慧:区别对待(不同年龄人群),减少阻力。作用:使政策切实可行,也减少了年龄较大的官僚贵族的反对,保证了改革顺利进行。(2)作者态度:否定态度。理

20、由:北魏迁都平城后,以胡制夏(或用胡法统治),长治久安,迁都洛阳后,以夏变夷(或实行汉化政策),很快崩溃。观点一:赞同。改革不加选择,全盘汉化,割裂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导致日后北魏的衰落。观点二:不赞同。材料二的说法是片面的。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北方民族的封建化和社会化进步,促进了北方经济恢复发展,使北魏国力增强。提高题:13AAD4(1)措施: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易服装,改穿汉服,学说汉话,否则受罚。作用: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过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

21、是由于“汉化”政策。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测评一选择题15DCDAB 610CDCCB 1115CBCBC 16A二,非选择题17(1)政治:整顿吏治,迁都。经济: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文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根本性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耕化,风俗习惯汉族化。(2)作者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的分裂和衰亡是多种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18(1)信息:鲜卑族是个游牧民

22、族,军事力量强大。关系:依靠军事力量迅速崛起,使北魏统一了北方。(2)说明:鲜卑族服饰逐渐汉化。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改革的结果。(3)顺应了时代潮流。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19(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思维拓展:1、原因:(1)新政触犯了大

23、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2)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3)改革措施太强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4)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6)用人不当。启示:(1)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2)要做好宣传和动员;(3)改革者要树立坚定的信心。2、(1)忧国忧民的情怀;(2)变革求新的信念和决心;(3)因地因时因势制宜的谋略;(4)全面系统的工作准备和长远的眼光。自我测评基础题:15:BAACD 67:BD8、(1)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

24、官吏,使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每年都要给辽和西夏大量银两和布帛。(2)材料三范仲淹之言更全面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3)最高统治者进行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提高题:1-5AAADD6(1)目的:建议皇帝学习古代帝王,采取得力措施,振兴宋王朝。(2)建议:崇尚先王之道。用心:托古改制。(3)相似:都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北宋王朝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都提出了改革变法的建议。原因:以宋仁宗为首的封建保守势力拒绝变法,大官僚大地主到的阻挠。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思维拓展1. 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了民间的不满,

25、不同程度的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生活依然十分贫困,也没有真正实现国家的富饶和强盛。2.(1)改革考试的内容,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取消诗赋,考查学生是否理解领悟经义。(3)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取消富贵豪门的子弟特权。3.(1)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局部改革。(2)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统治积贫积弱危机所进行的全面改革。通过理财方面的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收入,实现富国愿望,解决积贫问题,通过军事方面的措施,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抵御辽、夏进攻,同时,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实现强国愿望,解决积弱问题;同时改革用人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保证变法顺利实施。自我测评基础题:1-5:DBACC 6

26、:C 7(1)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2)抑制大地主、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提高题:15:DDBAA6、(1)初衷:改变积贫积弱,兴利除弊,为国家理财,富国强民。原因:部分士大夫苟且偷安,碌碌无为,不关心国家大事,与小人同流合污。(2)解读一:王安石变法富有成效,使国家财富大量增加。理由:王安石变法在农业方面的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和国家的收入;同时在商业和军事方面的措施也节省了政府的大量开支。解读二:王安石变法借理财之名,大肆敛财。理由:变法中征收“青苗钱”、“免役钱”等对百姓来讲是不小的负担;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更加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

27、作用思维拓展1、 相同点:(1)直接目的:富国强兵。(2)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支持;(3)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4)变法者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的命运基本相同;(5)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不同点:(1)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2)根本目的: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后者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调整生产关系。(3)性质不同:前者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后者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变革。(4)结局不同:前者成功,后者失败。2、(1)精神:忧国忧民、创新和改革、面对困境毫不动摇。(2)启示:改革

28、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反对,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要用人得当;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魄力。自我测评基础题:14:CDBC5、(1)冗兵、冗官、冗费。(2)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4)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积贫局面有所改变;政治军事实力增加,积弱局面有所改善;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题:14:ABAC5、(1)问题:应不应该实行募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募役法,理由是可以不夺农时,发展农业;材料二:反对,理由

29、是募役法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使人民失业。(2)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关心百姓的利益,但从本质上看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3)相同点:都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其危害大。不同点:材料三:指责更为严厉,认为变法不单是青苗法、农田水利法为百姓之害,关键是败坏了世道人心,危害久远。(4)一致。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都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 单元检测 一、 选择题:15:DBDCA 610:BABBB 1115:CAACD二、 非选择题16、(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

30、论。17、(1)政府要不要“理财”。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思维拓展1、(1)在中世纪时,西欧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存在,大多数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没有强大的王权抗衡天主教会,有利于天主教会地位的形成。(2)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思想还不开放,只能信仰天主教会,广大人民群众把精神寄托在天主教会上。2、主要主张:(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2)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败,对正统宗教仪式和教

31、阶制度予以否定,要求纯洁教会。(3)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教条。(4)要求国家没收教会财产。(5)废除繁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6)要求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7)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传教。作用: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力、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1)1416世纪,资产阶级兴起,封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参与海外竞争。(2)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上述因素,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自我测评基础题 15:AADAA 68:CDA9、(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迫害进步人士,加强思想控制;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权力。(2)欧洲封建神学的宗教裁判所和火烧科学家伽利略和布鲁诺。(3)天主教会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促进思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