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9.52KB ,
资源ID:118448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448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筑创作与研究》IIIIII课程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筑创作与研究》IIIIII课程教学大纲.docx

1、建筑创作与研究IIIIII课程教学大纲建筑创作与研究(I)(II) 1绿色建筑技术 3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6高等土力学 8结构可靠度分析 10制冷空调应用新技术 13供热、通风及空气调节理论与分析 15室内空气环境与CFD分析 17体质人类学 21文物鉴定 22材料的腐蚀、防护与古代冶金 23馆藏文物与环境 24建筑创作与研究(I)(II)(III)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文):建筑创作与研究 学分数: 各2学分课程名称 (英文):Architectural Creation and Research 开课学院: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I)(II)(III)课内学时数:各40(最低要求) 上

2、机时数:各40小时 课外学时数:各20(最低要求) 任课教师:各导师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 (上机、实验) 教学大纲执笔人:周若祁审定人:许楗 教学要求: 通过建筑创作课题或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掌握专题研究的方法,以及中等复杂程度工程设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加深对有关建筑法规的了解,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实际操作,进一步提高构思和表达方案的能力。课程内容简介 ( 500字以内):“建筑创作与研究”是为满足本学科对建筑师职业素质与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而设置的学位课。“建筑创作与研究”系列课程是由三个不同内容、各有侧重的课题组成:(I)侧重“从概念到设计”的课题;(II)侧重设计全过程的课题

3、(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III)侧重专题研究(学术性)的课题。1通过完成三个建筑创作研究课题或工程项目设计课题,着重了解或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1)现代建筑创作的理论与优秀作品;(2)设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或专题研究的方法;(3)掌握中等复杂程度工程设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4)通过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加深对有关建筑法规和条例等的了解。2进一步提高快速构思和表达方案的能力(包括构思的图式表达、方案表达和口头表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这类快题共安排三个,可穿插在课题中进行或单独作为一种考核方式,并辅以自评和讲评。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实际操作,并进行设计构思、方案推敲和成

4、果表达。3. 课外自学内容: 学习有关建筑创作的理论及当代优秀作品的经验,工程项目的现场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设计规范和相关法规,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表达深度等。主要参考书:1) 教锦章等编:建筑专业初步设计的深度与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2) 教锦章等编: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的深度与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3)张伶伶编著:场地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4)建筑创作理论及方法方面的参考书5)各类建筑设计规范6)城市规划规范预修课程(最低要求):非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先修建筑学专业本科课程中建筑理论课程2门以上,以及课程设计3门以上。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

5、理论 2006年10月20日绿色建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文):绿色建筑技术 学分数: 2学分课程名称 (英文):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of Green Building, 开课学院:XXXX学院课内学时数:32(最低要求) 上机(实验)时数:xx小时课外学时数:4 (最低要求) 任课教师:闫增峰(副)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 (上机、实验) 教学大纲执笔人:闫增峰审定人:XXX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掌握绿色建筑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掌握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了解现有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6、绿色建筑材料,水资源在建筑中的有效利用方法以及室内物理环境设计的基本内容。课程内容简介 ( 500字以内):本课程是有关绿色建筑与建筑环境的一门理论课程,旨在通过深入理解建筑设计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理解并掌握绿色建筑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绿色建筑技术,从而使建筑设计行为自觉地体现可持续发展观。本课系统地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国内外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绿色建筑材料,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室内物理环境设计以及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等。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第1章 建筑环境与绿色建筑概述 1.1 建筑环境的基本概念 1.1.1 环境学基本知识1.1.2 生态学基本知识1

7、.1.3 建筑环境学基本知识1.2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1.2.1 绿色建筑的提出1.2.2 绿色建筑概念的发展与现状1.2.3 绿色建筑基础理论第2章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2.1 绿色建筑评价的基本概念2.2 国内外已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简介 2.2.1 英国BREEAM指标体系简介2.2.2 美国LEED指标体系简介2.2.3 台湾地区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简介2.2.4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简介第3章 绿色建筑设计原理 3.1 绿色城市及场地设计3.2 建筑节能设计 3.2.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方法3.2.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方法3.3 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 3.3.1 太阳能利用设计

8、3.3.2 风能利用设计3.4 绿色建筑材料3.5 建筑水资源有效利用设计第4章 绿色建筑技术 4.1 国内外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概况4.2 建筑遮阳设计技术4.3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4.4 自然通风设计技术 4.4.1 自然通风设计基本原理4.4.2 自然通风设计技术第5章 绿色建筑材料 5.1 绿色建筑材料基本概念5.2 绿色建筑材料应用实例介绍第6章 绿色建筑中水资源有效利用设计方法 6.1 水资源概况6.2 建筑中水资源有效利用设计 6.2.1 中水利用设计6.2.2 雨水利用设计第7章 绿色建筑室内物理环境设计 7.1 室内热环境设计 7.1.1 室内热环境基本原理简介7.1.2 室内热

9、环境设计方法7.2 室内光环境设计 7.2.1 室内光环境基本原理简介7.2.2 室内光环境设计方法7.3 室内声环境设计 7.3.1 室内声环境基本原理简介7.3.2 室内声环境设计方法7.4 室内空气质量 7.4.1 室内空气质量基本原理简介7.4.2 室内空气质量设计方法第8章 绿色建筑案例介绍 8.1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介绍8.2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介绍参考教材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编:绿色建筑:中国计划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 绿色建筑技术手册,中国建工出版社;2)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10、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1991;3)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中国建工出版社;4)The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Building, Klaus Daniels(克劳斯.丹尼尔斯);5)Design with Nature, Ken Yeang (杨经文);6)结合自然 整体设计: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研究.宋晔皓.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7)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中国建工出版社,2002;8)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9)可持续性建筑,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10)高技术生态建筑,天津

11、大学出版社,2002 ;11)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手册,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12)相关网址:DOE, Sustainableabc, Green Architecture, Rocky Mountain Institute, Florida Solar energy center, MIT;13)Green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Design Vol 71 No 4 July 2001。预修课程(最低要求):建筑物理。适用专业:建筑学 2006年10月23日现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文):现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 学分数: 2学分课程

12、名称 (英文):The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开课学院: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课内学时数:32(最低要求) 上机(实验)时数: 0课外学时数:4 (最低要求) 任课教师:张定青副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 (讨论) 教学大纲执笔人:张定青审定人:许 楗 教学要求: 对于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完善理论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对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培养独立分析与探索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简介: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1.城市规划学科性质及其与建筑学学科关系:从本原上探究建筑与城市,树立人居环境的整体概念,明

13、确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的相关性,了解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2.城市规划理论发展概况及其系统分析:回顾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解读重要学说、重要文献,将其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建立对理论系统、整体的认识;3.城市居住环境理论:全面认识居住环境,了解现代城市居住环境特点及相关理论,着重围绕社区规划建设基本理论进行思考;4.生态城市理论:了解生态城市的基础理论及规划设计方法与特点;5城市设计导引:讨论、分析城市设计的相关概念、理论与方法。课程大纲:第1章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再认识1.1 建筑与建筑学1.2 城市与城市规划1.3 人居环境科学第2章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概况2.1 近现代城市研究先

14、驱人物及其理论思想2.2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中的重要学说2.3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中的重要文献2.4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整体认识第3章 城市居住环境3.1 城市居住环境的理解3.2 人与居住环境的关系3.3 现代城市居住环境特点及相关理论3.4 社区规划建设的思考第4章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4.1 人类聚居生态思想的历史演进4.2 生态城市的理论阐释4.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理论4.3 生态城市物质环境生态整体规划设计第5章 城市设计导引5.1 城市设计概念5.2 城市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参考教材名称:吴良镛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主要参考书:1) 中

15、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主编:城市规划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编:城市规划与设计资料汇编2003年;3) 黄光宇,陈勇著: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年;4) 王建国编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5) 夏祖华,黄伟康编著:城市空间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6) 齐康编: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7) 吉伯德著,程里尧译:市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8) 凯文林奇著,项秉仁译:城市的形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9) 凯文林奇著,黄富厢等译:场地总体设

16、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0)卡米诺西特著,仲德崑译:城市建设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11)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预修课程(最低要求):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设计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高等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2009 学分数: 2学分课程名称:高等土力学(Advanced Soil Mechanics) 开课学院:人居学院课内学时数:40(最低要求) 上机(实验)时数: 课外学时数: (最低要求) 任课教师:廖红建 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教学大纲执笔人:廖红建审定人:XXX 教学要求:在土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土的

17、结构与分类;土的渗透性和渗流方程;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固结理论;沉降计算方法及抗剪强度理论;土的本构模型; 岩土工程应力及变形问题有限元分析;介绍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新方法等内容。课程内容简介 ( 500字以内):(1)土的力学性质、工程分类、有效应力原理;(2)土的渗透性、多层地基和各向性地基中渗流问题;(3)二维和三维固结理论;(4)土中应力分析及沉降计算方法;(5)土的强度变形特性及本构关系;(6) 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7)近年来岩土工程的新方法和新进展介绍。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第1章 土的结构与分类 1.1 土的组成与构型1.2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1.3 粘性土的稠度及其分类1.

18、4 有效应力原理1.5 粘性土的灵敏度和触变性1.6 非饱和土的压实原理第2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2.1 土的渗透性 2.2 渗流第3章 固结 3.1 概述 3.2 一维固结 3.3 二维与三维固结 3.4 非饱和土的固结理论第4章 沉降分析 4.1 概述 4.2 地基中的应力 4.3 土的压缩性4.4 沉降的组成部分4.5 沉降计算方法第5章 抗剪强度 5.1 概述 5.2 抗剪强度测定方法 5.3 无粘性土抗剪强度 5.4 粘性土抗剪强度第6章 土的本构模型 6.1 概述 6.2 应力应变分析 6.3 土的变形特性 6.4 屈服准则与破坏准则 6.5 土的本构模型分析第7章 岩土工程应力及

19、变形问题有限元分析 7.1 概述 7.2 岩土工程弹性问题有限元分析7.3 岩土工程弹塑性问题有限元分析第8章 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新方法介绍参考教材名称:龚晓南 著:高等土力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主要参考书:1龚晓南,高等土力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2赵树德,廖红建,王秀丽,土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廖红建,王铁行, 刘坏恒,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预修课程(最低要求):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工程地质、土力学、基础工程。适用专业: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2006年10月18日结构可靠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文):结构可靠度分

20、析 学分数: 2学分课程名称 (英文):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开课学院:人居学院课内学时数:40 上机(实验)时数:0小时课外学时数:10 任课教师:张立 副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教学大纲执笔人:张立审定人:马建勋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建立可靠性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的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及动向、学会从随机概率分析的角度来处理力学和结构问题,熟悉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会编制相关计算机程序。本课程的教学环节有课堂讲授、课后自学撰写读书报告、编写程序等。课堂讲授40学时,考查(包括读书报告、编程)10学时。课程内容简介 ( 500字以内)

21、:本课程主要介绍可靠性学科的发展状况,着重介绍基于构件和系统两个层次的结构可靠性的理论与方法。另外,通过一些实例分析来反映国内外近年来在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与设计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第1章 结构可靠性学科发展概况(4学时) 1.1 概述 1.2 可靠性学科的发展历史1.3 结构可靠性学科的发展历史1.4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5 小结第2章 结构构件可靠度方法(8学时)2.1 基本概念 2.1.1 结构的功能要求2.1.2 结构的功能函数2.1.3 结构的极限状态2.1.4 结构的失效2.1.5 结构的可靠度及可靠度指标2.1.6 结构的设计验算点 2.2 可靠度

22、的基本分析方法2.2.1 结构可靠度的均值点法2.2.2 结构可靠度的一次二阶矩法2.2.3 结构可靠度的设计点法(JC法)2.2.4 结构可靠度的二阶及高阶方法2.2.5 结构可靠度的近似半解析方法2.2.6 结构可靠度的其它方法2.3 小结第3章 结构系统可靠度分析方法(8学时) 3.1 基本概念 3.2 结构系统的单元可靠度分析 3.3 串联系统可靠度分析方法 3.4 并联系统可靠度分析方法 3.5 结构系统的失效模式3.6 结构系统可靠度的数值方法3.7 小结第4章 结构可靠度分析的数值仿真方法(6学时)4.1 基本概念4.2 结构可靠度的Monte Carlo方法4.3 结构系统可靠

23、度的数值方法4.4 小结第5章 结构荷载的统计分析(3学时)5.1 荷载的分析5.2 荷载的概率模型5.3 荷载的代表值5.4 荷载的组合效应5.5 小结第6章 结构抗力的统计分析(3学时)6.1 结构抗力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及统计分析6.2 结构抗力的统计参数及概率分析6.3 小结第7章 结构可靠度分析实例(8学时)7.1 基于结构可靠度的设计7.2 基于结构可靠度的优化7.3 结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7.4 结构疲劳断裂可靠度分析7.5 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7.7 小结参考教材名称:吴世伟主编:结构可靠度分析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主要参考书:1) 索夫特-克里斯坦森, P

24、., 贝克, M.J.著. 结构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 1988.2) 何水清, 王 善编著. 结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3.3) 赵国藩, 金伟良, 贡金鑫编著. 结构可靠度分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4) R. E. Melchers.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19875.5) A. H.-S. Ang and W. H. Tang: Probability Concepts in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Vol. II. Joh

25、nWiley&Sons.1984. 预修课程(最低要求):结构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适用专业: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制冷空调应用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文):制冷空调应用新技术 学分数: 2学分课程名称 (英文):New Technologies of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开课学院: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课内学时数:36(最低要求) 上机(实验)时数:0小时课外学时数:4 (最低要求) 任课教师:王沣浩副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 (上机、实验) 教学大纲执笔人:王沣浩审定人:刘艳华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新制冷空调技术,能够进行制冷空

26、调系统特性分析,掌握并在工程实践中熟练运用仿真技术、传热强化与蓄能技术、CFCs替代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等,实现制冷空调技术与能源有效利用真正结合,制冷空调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实现真正结合。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制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正确分析制冷空调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课程内容简介: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具有节能化、环保化、智能化的明显特点,而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制冷空调技术与相关技术的融合与交叉。针对这些特点,本课程介绍目前应用在制冷空调领域内的一些新技术,包括CFCs和HCFCs制冷剂的替代、智能控制、蓄冷技术、二氧化碳汽车空调和流体流速测试技术。不仅阐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背景及基本理论,而且叙述这些新技术

27、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实例,还指出这些新技术在制冷空调中应用的研究方向。课程大纲:1. CFCs和HCFCs制冷剂替代; 8学时11臭氧消耗和全球变暖12制冷剂13冰箱及冷柜14冷水机组15空调机组16商业制冷、冷藏与食品加工、工业制冷、运输制冷17汽车空调18隔热材料发泡剂的主要性质19可替换的制冷技术2.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 8学时21智能控制22电力电子技术在制冷技术上的应用和发展23电子膨胀阀在制冷技术上的应用24变频空调智能控制系统25制冷与空调系统电气家庭网络技术简介3. 蓄冷技术; 8学时31蓄冷技术的基础知识32冰蓄冷空调系统33高温相变潜热冷空调系统34高温水蓄冷空调系统

28、4. 二氧化碳汽车空调; 8学时41概述42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结构与特性43CO2压缩机44CO2换热器45辅助设备及其对系统控制特性的影响46CO2强迫对流流动和换热47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性能仿真与优化5. 流体流动测量新技术。 8学时51热线热膜风速仪技术52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53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参考教材名称:俞炳丰. 制冷与空调应用新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主要参考书:1) 库伯,H.L.V.,斯泰莱姆,F.著,王子介译,热泵的理论与实际 北京 中国建筑出版社 19862) 蒋能照主编,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3) America

29、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Heat Pumps Congresses,1991 ,ISBN 07918086964) Jan F.Kreider,Peter S.Curtiss, Ari Rabl, Heating and Cooling of Buildings Design for EfficiencyMcGraw Hill, 2002,ISBN0-07-2377341-5预修课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制冷原理适用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2006年10月18日供热、通风及空气调节理论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文):供热、

30、通风及空气调节理论与分析 学分数: 2学分课程名称 (英文):Theories and Analysis of HVAC开课学院: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课内学时数:36(最低要求) 上机(实验)时数:0小时课外学时数:4 (最低要求) 任课教师:王沣浩副教授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 (上机、实验) 教学大纲执笔人:王沣浩审定人:刘艳华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使该专业学生掌握现代建筑中央空调的设计要领、设计方法以及安装、运行与维修管理技术,为该专业硕士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承担起中央空调的各项科研工作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将以中央空调的八种典型空调系统和民用建筑中十多种不同功能房间(如高层建筑中的客房、写字间、宴会厅和室内游泳馆等)的空调设计和运行方法为重点,使学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