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重点)2.分析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因素。(重难点)3.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难点)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交通运输(1)概念: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2)作用: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2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运输方式(1)古代(2)现代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发展趋势:高速度、网络化。带来的变化:提高了运量、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2、3特点:具有很强的空间集聚倾向。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1)古代水运地位突出,较大的城市多沿河发展;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2)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城市迅速崛起。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就是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比如石家庄、株洲和怀化。(3)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的城市格局带来很大影响。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1)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进而形成经济带。(2)经济带的含义:以交通干线为主轴,以途经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3)经济带与交通运输经济带与交通运输的关系案例沿海型以港口城市为
3、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日本东海道经济带沿河型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以河流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长江经济带沿路型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陇海兰新经济带复合型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德国的莱茵河经济带(1)高速火车、大型飞机的出现,说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高速化。 ()(2)在青藏铁路和京沪铁路修建中都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模式,其作用是相同的。 ()(3)在平原地区修建交通线成本一定低。 ()(4)沿海、沿河、沿路、复合型四种经济带是截然分开的。 ()(5)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
4、是 ()A工业 B园艺 C物流 D商务提示:(1)火车、飞机等属于运输工具,铁路、航空等属于运输方式。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出现说明现代交通运输的高速化。(2)青藏铁路“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给高原动物迁徙提供通道,便于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京沪高铁“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节省耕地。(3)修建交通线一般平原地区成本低,山地丘陵地区成本高;主要原因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修建交通线时工程量小,故投资少;但在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需修建大量的桥梁,建设费用会显著增加。(4)通过长期的发展,任何一种发达的交通经济所依托的交通轴线,都已经形成综合运输通道,只不过不同运输方式的地位和分工略有差别。如长江经济带和沿
5、海经济带都不能只依靠沿江水运和海上航运,为促进其发展,还必须修筑沿江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公路国道主干线),建设沿海国道公路主干线和沿海大铁路。(5)D高铁客运站以旅客集散为主,交通便利,人多、消费市场广,适宜布局商业活动。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成贵高铁于2019年12月16日全线通车,耗资780亿元,途经6个主要城市。据了解,成贵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后,将是成都南向最快捷的铁路出海大通道。成贵高铁素有“世界第一条山区高速铁路”之称。问题1(综合思维)决定成贵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提示:社会经济条件。问题2(区域认知)建设成贵高铁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哪些?提示: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文条件
6、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3(综合思维)成贵高铁建设将给四川带来的有利影响有哪些?提示:缩短出行距离;改善对外交通条件;扩大经济腹地等。归纳总结 1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及合理选择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运输特点运量运价运速灵活性连续性成本水路大小低高慢差差低铁路较快差好投资大、占地广公路较慢好好短途运输成本低航空快差差投资大管道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差好投资大(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多、快、好、省”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四方面入手。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是决定性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影响分析地形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
7、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影响分析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
8、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3)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交通线建设中的保障。技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坦地形为港口提供建设用地,且有利于布置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影响较大经济、社会因素受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
9、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的地区最有需求1下图为兰新铁路穿越“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口”位置示意图。列车经过该区域时,受到大风影响,会在此滞留,停车避风。读下图,完成(1)(3)题。(1)图中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冻土融化水资源短缺泥石流多发流沙危害A BC D(2)图中铁路线受大风威胁最严重的路段是()A哈密附近 B了墩附近C三间房附近 D十三间房附近(3)20世纪50年代哈密市到鄯善县该段铁路没有沿直线(图中虚线)走向修建,主要是因为虚线线路()A地形起伏大 B占用耕地多C风灾危害大 D连接居民点少(1)D(2)C(3)A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为新疆地区,位于我国
10、的第二阶梯,没有冻土融化问题,错;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对;该地降水较少,不易发生泥石流,错误;该地气候干旱,多风沙,因此易发生流沙危害,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区常年盛行西北风,三间房的西北方有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谷,且三间房位于谷口的位置,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狭管效应”强,风力较大,大风危害最严重。第(3)题,读图可知,沿虚线线路修建虽然路线较短,但地形起伏大,工程量大,修建成本高。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石家庄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铁路相交,石家庄成了重
11、要的铁路枢纽,1968年后又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石家庄获得了较快发展,现在人口已超过100万。2015年5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炉,石家庄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石家庄近期将打通多条通往北京、天津的断头路,着力打造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问题1(区域认知)石家庄城市发展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是什么?提示:交通运输的改善。问题2(综合思维)推测近几年石家庄的空间发展方向。提示:向北京、天津方向发展。问题3(综合思维)说明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提示:影响聚落的形成,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和聚落的布局。归纳总结 1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的影响2交通运输对城镇分布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与交通运输布局
12、的联系日趋密切。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交通线路,把众多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行、对外交流和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表是交通运输对城镇分布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种类举例城市的形成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诞生于河流中下游平原水运杭州、西安城市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与交通运输布局的联系日趋密切,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对外交流和发展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石家庄、郑州、株洲、怀化与铁路枢纽区位密切关联城市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一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水运、铁路、公路等的变化扬州、济宁、聊城因运河淤塞,发展受阻3.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城镇
13、的布局和发展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4交通经济带与区域经济的关系(1)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本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物力投入,而资本、技术、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中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信息流动和物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成果的转化。(2)交通经济带促进了经济发展交通经济带对区域经济中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增加了交通运输的运营里程,提高了交通运输的货物量和旅客数量,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交通经济带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充分发挥
14、区域经济的优势,促进区域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3)经济发展促进了交通经济带规模的扩大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集聚,扩大了交通经济的发展规模,并提高了交通经济带的发展质量。2读古荆州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乙中村落从形状上看,属于()A块状村落 B带状村落C星状村落 D扇形村落(2)下列有关图乙中村落形成这种分布形态的原因中,不可能的是()A耕地数量少,地块小B交通便利,有利于联系C靠近水源,利于农耕D依山傍水,制造景观(1)B(2)D第(1)题,读图可知,该村落沿河分布,呈带状。第(2)题,村落的区位既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也受经济活动的影响。村落沿河分布,是为
15、了生活方便,并非为了依山傍水,制造景观。综合思维: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1区位条件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2自然条件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3资源条件有丰富资源的地方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4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
16、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5科学技术条件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2019全国卷)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1)(3)题。(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 B农产品C工业品 D石材(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1)B(2)A(3)D第(1)题,从图中信
17、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B对,A、C、D错。第(2)题,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
18、主要对象,D错误。第(3)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疏密程度无关,C错误。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回答12题。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A BC D2货物的最佳运输方式是()A公路 B铁路C河运 D海运1C2.A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从图中可知货物适合铁路
19、运输;货物适合水运;货物适合航空运输;货物适合公路运输。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21世纪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读图,完成34题。3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江三角洲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4关于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 B东西扩展铁路线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 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3D4.B第3题,由题干中“21世纪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
20、输状况”可知,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4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东西扩展是受宁启铁路影响,南北扩展是受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高速公路影响。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宏观发展格局,知道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的内容。(重点)2.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背景,理解其战略定位。(重难点)3.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指导思想。(重难点)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区域发展战略(1)含义: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3)制定原则: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
21、先,谋求共同富裕。2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2)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新时期: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四大地区协调发展:东部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长江经济带概况(1)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2)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21%。(3)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2)东、中、西互动合
22、作的协调发展带。(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导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2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3定位:国家重大战略。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4核心:有序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5目标(1)
23、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2)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5)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关于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世界城市群B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C北方地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D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
24、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比较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4)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5)B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以长江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
25、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分布示意图。问题1(综合思维)评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提示:有利:长江水运能力大;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运输线路等级高;各种交通运输衔接程度好;经济带走向与长江航运方向一致。不利:长江中上游地区航道季节变化明显;沿长江东西向铁路不足,影响运力。问题2(综合思维)指出长江三大城市群中先天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提示:长三角城市群。(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发展空间)地势平坦开阔,腹地宽广;(劳动力数量)人口稠密,劳
26、动力资源丰富;(移民规模)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大,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问题3(人地协调观)为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流域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环保意识。归纳总结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开发条件与现状(1)长江上游的开发条件与发展现状开发条件发展现状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具有发电、航运、防洪等效益,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中心;成都平原
27、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中、下游地区的开发条件与发展现状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发展现状中游地区农业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河湖密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工业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下游地区农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热条件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基础好鱼米之乡、丝绸之乡工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具有人才优势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2.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之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关于
28、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整治措施如下表所示:地区存在问题整治措施上游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水能开发程度低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建设三峡工程中游洪水威胁严重;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退耕还湖,疏浚湖泊;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搞好荆江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治沙功能下游大气和水体污染严重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
29、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1读图,完成(1)(3)题。(1)a水电站的发电量大于c,由此可知a处比c处()A流量大,落差大 B流量大,落差小C流量小,落差小 D流量小,落差大(2)关于甲、乙两个区域在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A甲土地荒漠化 B乙水土流失C甲大气污染 D乙水体污染(3)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合理规划沿江产业减少污水排放,保护长江水质加强管理、依法治水等严禁排放工业用水A BC D(1)D(2)B(3)D第(1)题,发电量主要受径流量和落差的影响,a水电站位于c水电站上游,因此其径流量小,其发电量大于c,故落差大。第(2)题,甲位于横断山区,主要问题是生态恶化;乙位于低山丘陵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3)题,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